在抗日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由於我們國家前期工業一直處於落後的狀態,所以空中軍事實力落後於日本,那段時間,制空權一直掌握在日軍手裡。日軍使用戰機,囂張地在我們的領土上方肆無忌憚地飛行,對我們的人員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經過一段時間的較量,空中軍事被蔣介石重視起來,他決定想辦法尋找出路,把我們國家的空軍建設起來。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我們國家的空軍隊伍迅速組建起來,並且很快發展成熟,再次對陣地時候,日軍也嘗到了中國空軍的厲害。
空軍作戰有著極大的優勢。由於日本將戰線拉得太長,因此戰略補給需求也很頻繁。只要他們敢動用我們國家的大型資源,我們就會用空軍教訓他們,哪怕是毀滅性的轟炸,也絕不讓資源落入日本人之手。由於補給出了問題,日軍的戰鬥力急速下滑。如此,日軍就必須要加大在中國戰場上的兵力輸送。我們國家在得知日軍這一計劃之後,自然是想盡辦法組織。這,就是雪峰山戰役的背景。
楊伯濤在那個時候師國軍第18軍11師師長。戰鬥打響之初,楊伯濤一直沒有機會上前線作戰,對抗真正的日軍,這讓楊伯濤很是手癢。終於有一天,楊伯濤得到可靠情報,日軍一個大部隊正壓著大量輜重路過楊伯濤駐紮的地區。聽到這個消息,楊伯濤自然興奮起來。
楊伯濤迅速整頓隊伍,準備向日軍發起攻擊。當時日軍有兩個聯隊,他們對於突然冒出來的中國軍隊很是意外,不過日軍的軍事素養還是不錯的,在短暫的失利之後,日軍就擺開了陣勢,準備把丟掉的陣地奪回來。見日軍帶著這麼多重武器,楊伯濤心裡直痒痒。同時他也明白,如果硬拼的話,自己不是對手。怎麼辦呢?楊伯濤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他知道,日軍向來崇尚武士道精神,他們崇拜強者和有勇氣的人。於是,楊伯濤讓戰士們裝上刺刀,在陣前叫罵,日軍一看中國軍人這個陣勢,還以為我們真的要拼刺刀。小鬼子拼刺刀的能力是世界有名的,他們當然願意應戰。只見在鬼子軍官的指示下,小鬼子也裝上了刺刀,雙方準備開戰。
我們的戰士只是在陣前叫罵,但是往前衝得很緩慢,可惜小鬼子只顧著向我方進攻,沒發現太多問題。在鬼子距離我們還有200米左右時,楊伯濤一揮手,戰士們轉身跳進了戰壕,端起機槍對著鬼子一同掃射。由於距離己方陣地太遠,此時衝在前面的鬼子根本來不及反應,一個接一個倒了下去。後面還剩下一些鬼子,但是他們已經亂了陣腳,楊伯濤這次獲得了大勝。
這次行動對於雪峰山戰役意義非凡,消息傳到老蔣那裡,他興奮地直拍手,表揚楊伯濤好樣的。有人對此表示質疑,楊伯濤用這種方式作戰,是不是有點不講道義?對此,楊伯濤也給予了回應。
他說,日軍是侵略者,我們是守衛家園,這樣的形態下,日軍已經不講道義在先,我們誘敵深入,有什麼錯?更何況在我們國家有句老話,叫做兵不厭詐,小鬼子不是崇拜中國文化嗎?這就給他們上一課。
楊伯濤的話讓那些質疑的人心服口服,確實,我們作為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向來對一衣帶水的島國日本以禮相待,歷史上多次對他們提供幫助,每次遇到地震、火山噴發等災害我們都會予以援助,當年他們是我們的附屬國,我們更是對其進行了保護,並且給予足夠的尊重。可日本卻不自量力,在「老大哥」落魄的時候想要來欺負一把,我們自然要好好教育教育這個「小老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