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曬書丨讀一本書,打開一扇門

2020-12-22 錢江晚報

@宮立(學者):

梅韻:讀錢君陶的《書衣集》,看到一則文壇趣事,非常有意義。章錫琛對鄭振鐸說:茅盾可以把120回《紅樓夢》隻字不漏的背出來。鄭振鐸表示不信,章錫琛就和他打賭,如果茅盾真的背出來了,鄭振鐸就請一桌酒,如果沒背出來,章就請客喝酒。並請了錢君陶作為證人。於是他們請來夏丏尊等文化名人並邀約茅盾出席。酒至三巡,請茅盾助興。茅盾同意但不知以何助興?章錫琛說:背《紅樓夢》。茅盾說好。於是鄭振鐸拿出書來點回目,一共背了半個多小時,一字不差,眾人佩服。茅盾成了歷史上能背長篇小說《紅樓夢》第一人!這件事讓我想起我的同學童慶炳也能背《紅樓夢》,只是不為人知。

@藤藝(出版人):

非常好看的一本書。這是作者楊青對一位收藏家的採訪實錄,不僅揭露了古玩界不為人知的內幕「潛規則」,也引入了各個收藏門類的鑑賞文化,語言詼諧,內容紮實。推薦新書《古玩的江湖》

@許悅(書店人):

#悅讀記#時至今日,城堡依然是那些已逝時代的見證。在過去好幾個世紀中,城堡總是與種種奇聞傳說以及歷史故事密切相關。但我們對城堡究竟知道多少呢?烏爾裡希·格羅斯曼在這本《城堡的世界》中帶領我們探尋從中世紀早期直至19世紀晚期的歐洲城堡的歷史,向我們介紹了城堡的建造者和居住者是什麼人、城堡為何而建、有什麼功能、城堡風格的變化,以及城堡中生活的風貌。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向業已隕落的世界的大門,是古堡探訪者一本不可或缺的必讀之書。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買了書又讀不完?比讀完一本書更有用的,是拆掉它
    而我分享這本書正是適合那些買了書讀不完,而心懷愧疚的人。《這樣讀書就夠了》這本書不僅僅教你如何快速閱讀,更是解救那些「看過很多書,聽了許多課,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書中提倡的核心理念是「書的價值不在於讀,而在於用」,如何將書本當中的知識,結合自己遇到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法,解決問題,這是本書的核心思想。
  • 我花了一周時間,把這本書讀了6遍,感覺打通了一款神作遊戲
    可是偏偏有這麼一本書,讓我花了一周時間,讀了6 遍,感覺和神作遊戲一樣好玩。這本書叫《S.》,又名《忒修斯之船》。▼不過第一次打開這本書的時候,你八成是會懵掉的。這本書會很不像你之前看過的書。而且這本書很像是一本從圖書館裡偷來的書,書上貼著圖書館的編碼。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了這本書後才知道,以前的書都白讀了
    至今為止,讀過那麼多書,基本都只有一個模糊的影響,大多數都忘記了,以前讀過的書對於現在的自己就好像沒有讀過一樣。如果有人問你最喜歡哪本書,你也許能回答對方一個書名,說「我還是學生的時候讀過這本書,它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而當對方問起下面的問題:·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 你讀的千百本書,不如別人讀的一本書丨讀書,質比量更重要
    一年讀五十多本書,在閱讀量上,的確超過了公司大部分人,但是,所謂閱讀,若僅僅是停留於表面文字,一頁一頁機械翻頁,所用到的器官只有手和眼睛,沒有大腦的參與,這樣的閱讀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到底該如何讀書,到底應不應該為了追求讀書的量而忽略了質呢?
  • 關上一扇門,打開一扇窗
    最後一堂語文課結束了——該和教壇說再見了!有人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同時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每一次結束,都意味著新一程的開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祝願退休生活別有洞天!
  • 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你就得為自己打開一扇窗
    很早的時候,我就聽過這樣一句話:「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就會同時為你打開一扇窗。」最初覺得這句話說得真好,還蠻有詩意。那個時候也沒有細想,只是想上帝的心腸怎麼那麼好,那麼仁慈寬厚,替人們考慮得那麼周到,無論如何也要給你留一條活路,絕不會置你於死地,一時間感覺幸福滿滿,一副不需要努力奮鬥的樣子。後來不斷地從網絡上讀到這句話,而且出現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尤其在一些「雞湯文字」中更是屢見不鮮,幾乎就是常客。
  • 讀書筆記|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的區別
    樊登的《讀懂一本書》中也說明自己當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學畢業後把所有的書都扔進垃圾桶,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讀書了。然而在工作中不斷出現問題卻又讓他重新拾起書籍,並最終成功通過知識變現站穩腳跟。也許這個問題從「讀書是為了什麼?」的答案開始,就已經錯了。讀書並不是為了要把一本書讀完,每天給自己定目標,一兩個星期看完一本。
  • 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一歲半時,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她失去了視力和聽力。緊接著,瞎和聾讓這位不到兩歲的孩子又失去了說話的能力。「她再也看不見園子裡的薔薇花、爸爸媽媽的臉和自己的『綠色家園』;她再也聽不見鳥兒的啁啾、河水的流動和親人的話語……無邊無際的黑暗和死一般的寂靜將她包圍」。 面對命運的不公,她卻從未想過放棄。
  • 《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教你如何選書、讀懂一本書、內化知識
    書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如果你正感到迷茫或焦慮,不妨開始讀書。想要讀書,卻不知道讀什麼好;讀一本書,好似讀不太懂;讀完一本書,卻沒有記住多少東西?不用焦慮,這並不是你的能力差,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我們普羅大眾都有的問題。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讀書方法,我們就可以改變現狀。
  • 一周讀完一本書,幫你實現一年讀完52本書的小目標
    很多人對於讀書有深的恐懼,一聽說一年讀幾十本書,甚至是上百本書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其實讀書真的沒有那麼難,一周讀完一本書,一年就可以輕輕鬆鬆讀完52本,關鍵是你要明確讀書的目的、掌握讀書的方法。一、明確讀書的目的首先,讀書是為了獲得新知。
  • 一周一字丨你曬了嗎?
    寶媽朋友圈曬娃、大學生花式曬被子、新生曬錄取通知書……這場「寒假連著暑假」的開學註定難忘,不曬點啥,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心中有晴天,凡事皆可曬!說說這一周你曬了啥?
  • 地鐵「丟書」3個月:僅239本書被撿超3次
    書「丟」了,誰在讀書? 3個月前,參與「丟」書活動的不乏一些明星。比如黃曉明、徐靜蕾和張靜初等藝人紛紛曬出「丟」書照片。然而,這些書是誰在讀?有人讀了嗎? 新世相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每一本書都有一個二維碼。撿到書的人掃碼就可以進入一個網頁,裡面都是這本書曾經的擁有者,大家可以交流讀書心得。
  • 讀好一本書的竅門
    我是鄭老師這一講給大家介紹的主題是「讀好一本書的竅門」。老師問問同學們:「你們會讀書嗎?」咱們很多同學應該都聽過高爾基的那句名言吧,「我撲到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到麵包上一樣。」老師相信很多學生愛讀書,也很勤奮。但是很多學生有這樣的苦惱:書讀了很多,卻沒見什麼效果。
  • 如何在一周內讀完一本書
    讀公關材料不足以理解一本書,讀書摘要也很不好。 我從來沒有看過準確傳達作者意思的摘要。So how can we read a book or more a week?那麼我們如何一周內讀一本活多本書呢?事實證明,我在大學時獲得的一些建議還是蠻有用的。麥可·希門尼斯,拉丁美洲歷史的教授,是我曾經最好的教授之一。有一天我告訴他,我正在掙扎於閱讀的負荷。
  • 劉思瑤被罵「多讀點書」後,曬自己看書照片,卻因一細節被嘲作秀
    甚至這些粉絲還在網上說,希望她能多讀一點書,不要說出一些不得體的話。而劉思瑤被罵多讀書之後,她前段時間也曬出了自己看書的照片。 但是沒想到她這張照片,卻因為一個細節被網友們吐槽了。
  • 曬一曬你最喜歡的一本書 世界讀書日徵文活動啟動
    青少年是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後起力量,為營造青少年愛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養成誦讀經典作品的良好習慣,在2020年「4·23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之際,千龍教育舉辦「曬一曬,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主題徵文活動。讀書與修養、讀書與學習、讀書與生活或讀書與人生都可以和大家說說,當然還可以推薦一本你最喜歡的書籍。
  • 1個月讀10本書和讀1本書,哪個更好?方法不對,怎麼讀都沒用
    經常在網上能看到有人曬自己一個月讀了多少本書,我就會很疑惑,看書比的是數量嗎?這麼多書,他又吸收了多少呢?也有人曬一個月很認真的看了一本書,這樣,難道又說明他吸收的很好嗎?其實,只要方法對了,讀多少書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學到了知識。方法不對,怎麼讀都沒用。
  • 銅陵市中學數學教師「共讀一本書」, 身體與靈魂結伴遠行!
    陶俊(義安區教研室副主任、中學數學教研員)        書是人們的精神食糧,書是打開心智的一扇門,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位數學人說「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讀一本好數學書就是進了數學大課堂」。它蘊含著深刻的數學道理、先進的教育理念、恰當的教學方法,關於讀書我見解有三。        首先,常讀書和廣讀書。
  • 書店測評|沒有書架、一周只賣一本書,這更像是行為藝術
    書店測評|沒有書架、一周只賣一本書,這更像是行為藝術 阮玄默 2016-11-23 15:42 來源:澎湃新聞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尤袤作者丨謝丹儒來源丨最後一米陽光1.當下的「讀書」在《讀書讀書》中,金克木就《談讀書和「格式塔」》提出一個現象: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因此,有些書還是得讀本書才行。就如《讀書讀書》中東方望就《「書讀完了」》所舉的例子來說,只讀過《紅樓夢》本書可以說是知道一點《紅樓夢》,若只讀「紅學」著作,不論如何博大精深說來頭頭是道,卻沒有讀過《紅樓夢》本書,那只能算是知道別人講的《紅樓夢》。讀《紅樓夢》也不能只讀「脂批」,不看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