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茶葉蛋正確做法,茶味濃鬱,鹹香入味,學會都可以擺攤了!
茶葉蛋是備受大眾喜愛的民間小吃,清代美食家在其著作《隨園食單》中,就曾詳細介紹了茶葉的製作過程~「雞蛋百個、用鹽一兩,粗茶葉煮,兩枝線香為度。如蛋五十個,只用五錢鹽,照數加減,可做點心」。也就是說,煮茶葉蛋需要加鹽和粗茶葉,煮「兩枝線香燒盡」那麼長的時間就好了,可見茶葉蛋之歷史悠久!
茶葉蛋既可以當早點,又可以做點心、小零食,在我國很多地方的早攤點或小飯店,都可以看到門口放著一個小煤爐,上面放一口小鍋,鍋中放滿茶葉蛋,熱氣騰騰、一邊煮一邊賣,我們這裡一般一塊錢一個,很是便宜,味道卻不一般。
茶葉蛋是在煮茶葉蛋的時候加入茶葉一起煮製而成的,煮好的茶葉蛋既有茶葉的清香,又有提神醒腦的作用,早餐吃上一顆,精神一整天!茶葉蛋好吃,但是大部分都人都只是買著吃,很少有人動手做。前幾天在辦公室就有一個同事問我:做茶葉蛋要加多少醬油合適?我當時一愣,她說難道茶葉蛋上面漂亮的紋路不是用醬油來上的色嗎?這就是大多人常犯的錯誤,其實,做茶葉蛋是不能放醬油的,因為醬油在煮的過程中很容易使茶葉蛋的口感發澀,而且醬油的味道濃重,也容易掩蓋茶葉的清香!
那麼到底怎樣煮茶葉蛋才好吃呢?下面聽我來嘮一嘮:
1.首先把雞蛋和鵪鶉蛋都清洗乾淨。
2.取一個砂鍋,加入足夠多的水,然後加入幾塊桔子皮、適量香葉、桂皮、八角和花椒,最後再加入兩大把的紅茶(紅茶加得要稍多一點),然後蓋上鍋蓋大火燒開。
3.鍋開後,加入適量的鹽,再將清洗乾淨的雞蛋和鵪鶉蛋放入鍋中,蓋上鍋蓋開大火煮4分鐘。
4.四分鐘後打開鍋改成小火,用漏勺撈出雞蛋和鵪鶉蛋,再用勺子背部將雞蛋和鵪鶉蛋挨個敲碎,目的是為了使雞蛋和鵪鶉蛋更加入味,全部敲碎以後,再改成大火煮10分鐘。
5.大火煮10分鐘後關火,不要著急撈出來,燜兩個小時以後再撈出來吃會更加入味!
【小技巧】:
1.煮茶葉蛋最好放紅茶,紅茶煮出的茶葉蛋顏色鮮亮、茶香濃鬱,更加入味好吃!
2.煮好的茶葉蛋不要著急出鍋吃,關火再燜兩到三個小時會更加入味。如果不著急吃,可以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早晨吃的時候再一加熱,這樣煮出的茶葉蛋超級入味!
3.敲雞蛋時不要太用力,要輕輕敲至裂紋即可,這樣煮好的茶葉蛋才會有漂亮的紋路,如果敲大了,有可能整個蛋就從殼中脫出來了,賣相就不好看了!
茶葉蛋清香美味,深受大人和孩子們的喜愛,更是很多人的主打早餐,吃上兩個,既可以充飢,又可以補充多種營養元素,但是茶葉蛋也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的,腸胃不好、骨質疏鬆、缺鈣和患有膽囊炎、胰腺炎的老人以及孕婦都要儘量少吃或不吃。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是曉峰,喜歡曉峰分享的美食,不要忘記關注吃貨峰子哦!
本文由吃貨峰子原創,歡迎關注與您一起交流,讓大家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