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百度百科中對「職業化」的定義: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式,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不為個人感情所左右,冷靜且專業。
職業化:商業世界的教養
這樣的解釋更讓人知道如何做到「職業化」,前面四篇文章《微信禮儀》、《郵件禮儀》、《時間顆粒度》、《事實和觀點》,我們大概明白在微信和郵件溝通中如何展示自己的職業化,在對待「時間」的態度上如何建立職業化標準,在客觀事實和主觀觀點上如何區分職業化。
職業化也有一些原則,需要我們注意:
承諾就是負債
這是李笑來老師前段時間在BOX定投踐行群中分享的話,一語驚醒夢中人,而在我們職業化塑造自己的過程中,承諾恰恰就是一把雙刃劍:兌現了承諾就給自己的信用添磚加瓦,違背了承諾,我們在他人面前就是一地的殘渣;善待自己的承諾,就是善待自己。
把對方的時間當作自己的時間
如果我們以為在與他人的合作中耽誤一點自己的時間與他人無關,那就是大錯特錯的;因為任何人與其他人產生聯繫,必然是各自時間軌跡上的交集,既然有了時間的交集,沒有人的時間是獨立存在的;浪費了自己的時間就等於浪費了他人的時間,增加了自己的時間成本就是增加了對方的時間成本,誰都不想自己投入增加得到的收益減少,所以,儘可能的節省別人的時間,從另一個方面也是自己職業化甚至專業化的必要條件。
尊重是互相的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面鏡子,而這個鏡子映射的是自己在對方心裡那面鏡子的樣子;說得簡單點,就是你對別人如何,別人就對你怎樣,一點不會多,一點也不會少;你把別人當做了傻子的時候,就意味著自己穿上了「皇帝的新衣」而不自知,並且別人也不會提醒你,只是靜靜的看著你光著身子在他們面子跳舞;相反,當你發自內心的給別人讚許和肯定的時候,那種真誠的尊敬是騙不了人的,並且也會通過對方心中的明鏡反射出同樣的尊重還給你。
分清「本分」和「情分」
在請求他人幫忙的時候,我們要有自知之明,知道什麼是「情分」?什麼是「本分」?他人願意施以援手的時候,那是情分,是可遇不可求的,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對方理所當然的義務,「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就是我們對待每一份「情分」的職業化態度;他人不願意提供幫助的時候,那也是他們的本分,無可厚非,不應心懷怨念,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分,這才是理所當然的。在分清楚人與人之間的情分和本分之後,感恩他人的情分,理解各自的本分,是為了讓我們還清人情,恪守本分,努力的讓自己在情分和本分之外,用自己的價值平等的去交換他人對我們的付出。
做一個懂教養的人,是做人的基礎;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是職業化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