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買了車之後,多數人都不會對自己的車進行大改造,主要是因為費錢、費事、還違法,但其實大家心裡還是痒痒的。無論是貼張貼紙、放個擺件、套個座套,從廣義上講,都算是進入「改裝圈」了。
其實2019年9月1日起,就悄無聲息地實施了一個進一步開放改裝車限制的文件,叫《機動車查驗工作規程》(GA801-2019),看名字就知道這文件是給車管所、檢測站、警察叔叔們看的。
這個文件裡包含的內容非常多,多數條款是和客運、貨運那些大車有關的,但其實其中也夾著不少和我們私家車「改裝」相關的內容。而這個消息也已經被北京交警官方證實了。
今天跟大家詳細聊一聊到底有哪些部位已經可以合法改裝了。
新增合法改裝項目
保險槓與進氣格柵
咱們從車頭說起,首先就是進氣格柵和保險槓都可以更換,原則是能不改變車身的長、寬數據。然而與原廠數據一毫米都不差的改裝包圍,基本上不存在。所以在執行上,還是很難的,只要數據不是特別誇張,一般也都不會被刁難。
(相比於大包圍,改中網可能是更穩妥的選擇)
車標是不能改的,挪挪位置可以,放在中網上還是放在引擎蓋上都沒問題,換個顏色也沒關係。但不能無標或者改標,改成別的品牌或者動漫、遊戲、影視劇、自己設計的標誌都不行。
(這種無標就屬於違規改裝)
車燈不能改,包括照明用的大燈和轉向燈。並且明確規定,左右側大燈要對稱、兩個燈的顏色也要一致。為了外觀更霸氣或者進氣更直接,而把車改成獨眼龍更是不行的。
另外如果包圍上有突出的前鏟、風刀,也是有可能被查的。
對於車牌位置,一般都是裝在車頭和車尾的正中間,如果有些車型包圍設計得比較怪異,不能裝在中間,那車頭的牌照應該在右側,車尾的應該在左側。
側面能改的就多了,咱從上往下來,先說車頂。
車頂行李架
新規規定車頂行李架只要高度不超過30釐米就可以,大概一隻鞋的長度,有這個高度在,行李架的實用程度大大增加。
另外,對於一些旅行車愛好者而言,喜歡在車頂上頂一個「小書包」。這個目前沒有明確規定,可以認為這個箱子本身是行李,而不是行李架的一部分。
如果歸為行李的話,那只要從車頂算起不超過0.5米高,且從地面算起不能超過4米,就合規了。
對於原車沒有行李架又想加裝的,一定要選擇那些固定方式靠譜的行李架,有些車的車頂本來就預留有固定接口。至於那種用3M膠粘上的「裝飾品」,千萬別往上綁行李,大概率會脫落!
腳踏板
加裝腳踏板這一條是SUV車主的福音,腳踏板對於老人和小朋友上下那些特別高大的SUV能起到一些幫助。但是要求單側不能超過車身外50mm。
當然真正高大的還是那些純種越野車,我問過一些硬核的越野玩家,他們對腳踏板各有各的理解。
有些人覺得踏板會加寬車身,也可能導致底盤最小離地間隙減小,會一定程度影響車子的通過角。但也有人認為,堅固的踏板在攀爬巖石的時候能起到保護車身的作用。
對於轎車、性能車車主而言,這條規定其實存在灰色地帶。畢竟前面說了保險槓都可以改,那在側面加一條側裙應該也是沒問題的。
輪轂
輪轂是多數小夥伴入改裝坑的第一步,現在的規定是:輪轂花樣可以隨意換,只要不改變輪胎規格就可以。
(奔馳S級,同為19寸)
這其實也方便了一些玩姿態的改裝玩家,用很寬的輪轂套上窄胎,把胎壁拉成圓錐形,做出「爆龜」的樣子。
當然啦,真正的姿態玩家一定是要改懸掛的,這個嘛……目前還是不合法的。
(天王級姿態黨。原諒我,真的欣賞不來)
雖說輪轂樣式可以隨便換,但是說實話,輪轂這玩意兒靠不靠譜,真的太重要了。大家如果真要改,千萬別圖省錢買那些山寨貨,它要是嘎嘣脆,可能比高速爆胎、剎車失靈還恐怖。
目前國內對於輪轂這種產品沒有專項認證,只有個產品通用的3C認證。而在海外一些國家,已經有更為專業的認證機構和標準,比如美國有DOT、SFI,德國有TüV、KBA,日本有VIA、JWL。所以有時候吧,真的不是說國產貨不好,最起碼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呀。
(JWL認證標識)
還有就是輪胎的規格需要注意,一般表達為3個數字和一個字母,比如下面這個205/40R17。
但是呢,有一次我朋友去驗車,還專門換了4條新輪胎,尺寸和原廠完全一致,結果檢測站說什麼也不給過。就是因為參數裡的「R」,變成了「ZR」。
(ZR17,非要多個Z)
其實這個「Z」和輪胎的配方、結構、尺寸沒有任何關係。ZR其實是代表速度等級在240km/h以上的高速運動輪胎。但是標明的參數上多了就是多了,人家也是照章辦事,你上哪兒說理去?
當然這也看檢測站、檢測員是不是可以「靈活變通」。我那個點兒背的朋友最後又買了四條輪胎換上才通過了……
另外除了規格,大家在輪胎壽命用盡之後換新輪胎一般都是4條一起換,但有些小夥伴也會為了儘量省錢,兩條、兩條換,這就可能會出現一輛車上的輪胎品牌、系列不同,胎紋也就不同。
按照當前的規定,前後輪的花紋是可以不一樣的,但是左右輪必須一致。
至於車尾,基本上沒什麼能改動的地方,尾翼依然不能加裝,排氣管也不能改動。保險槓和車頭一樣,只要不改變車身長、寬的參數,是允許改裝的。
改完之後該做的
關於這些改裝項目,可以在車子上牌之前就改好,然後再去辦行駛證。如果是上牌之後改了,就要去換發新的行駛證,和之前車身改色的規定一致。無論是哪種方式,只要現場查驗通過了,新的行駛本下發了,就可以安心上路了。
可能遇到的麻煩
雖說這些改裝項目已經不會被警察叔叔或者檢測員找麻煩了,但其實在日常使用中,也是可能造成一定麻煩的。比如不小心出了事故,車頭有損傷,而進氣格柵、保險槓都是自己在某寶買的,原廠就沒有這個款式,我認識的一個小夥伴就親身經歷過,後來走保險,送去4S店修,只能換原廠的包圍,改裝的包圍就廢了。
寫在最後
就目前開放的這些改裝項目,對於真正的改裝玩家來說,只能算得上「美容」。但能走出這一步,就是在往好的、開放的方向發展。那些熱愛改裝的小夥伴們,可一定要低調呀,千萬不要觸動那些敏感的神經,再把這一步退回去。
說到汽車文化,改裝是跳不過的一環。且不說歐、美、日這些汽車工業發達地區的汽車文化有多燦爛。就連南美、東南亞這些汽車工業還不如我們的地方,也發展出了他們獨特的汽車文化。而我們真的只是剛剛萌芽,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
(古巴街頭的老爺車)
前兩天,我在朋友圈翻到了這張圖:
這是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支援湖北高校抗擊肺炎疫情的物資。
後來有人說這個機構屬於中國漢辦,其實不是日本捐的等等。以我的理解,大家可以簡單地把這個機構理解成國內的雅思、託福考試機構。
但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除了上面的中日國旗和「加油!中國」的鼓勵話語之外,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我剛看到這句話也不知道是啥意思,但聽上去就很有文化底蘊。
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在一千三百多年前,日本長屋王仰慕盛唐佛法,招繡衣工匠製作了千件袈裟,在袈裟邊緣繡著16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遣人送到大唐。如此真誠的舉動,也成為鑑真大師決心東渡的重要緣由。
而在汽車文化方面,我們有很多可學習的「老師」,學以致用以後也終會形成我們自己的文化。這「山川異域 風月同天」送給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