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意識形態,大部分人都會想到中國古代的種種教條,諸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還有那一座座用無數辛酸換來的貞節牌坊。但實際上,女性地位得不到重視在古代是中外一致的,比如歐洲中世紀就有「獵巫行動」與各種針對女性的刑具。
中世紀,指的是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453年拜佔廷帝國滅亡的這段時期。在神學大行其道的黑暗時代,無數女子被指控為女巫,一旦發生了不幸的事,宗教神會與世俗機構都會認為是女巫引發的,然後將無辜的女子抓起來審判。
事實上,中世紀的一些黑暗影響持續時間很長,好比1560年至1680年,英國埃塞克斯郡就處死了68名女巫;14世紀至15世紀,全歐洲被指控為女巫、然後被燒死的女子數量據不完全統計已經超過了5萬,大家想必能理解,為什麼童話裡有那麼多邪惡巫婆了吧。
15世紀末至17世紀,歐洲大地上到處是火光,一些女子僅僅因為身上長了胎記便被認定為女巫,被投入熊熊大火中。不僅如此,當時還有針對女性塗口紅的鄙視,神會認為只有低賤的女子才會將嘴唇塗成紅色,用來誘惑男子墮落;如果男子沒抵住那誘惑,便是女子的罪。
在這樣的壓抑背景下,許多針對女性的刑具出現,似乎也就理所當然了。比如臭名昭著的「毒舌鉤」,就是一種惡毒至極的設計。毒舌鉤最初是在英國出現,隨後飛快在歐洲各國推廣開來,成了專門懲罰不夠聽話、頂撞丈夫、「散播流言」女子的工具。
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女性不敢爭取自己的權利,有更強的服從性、變得好管理,徹底屈服於男性權威。連話都不敢隨便說了,自然也就乖起來了。而毒舌鉤到底是什麼樣的可怕存在呢?從外表看,它就像一個鐵製的簡陋面具。
但毒舌鉤的設計就是為了套在女子的頭上,雖然眼睛、鼻子、嘴巴沒有被遮擋,但鉤上卻有一根倒刺直直伸進口中,每個戴上它的女子都不敢再動,一動舌頭就會被倒刺扎得流血,但不動是不可能的,所以她們不可避免地會受傷。
閉上嘴巴更不可能,一旦那樣,倒刺就會全部滑到口中,那樣可怖的痛感,與斷舌沒什麼區別。她們只能默默忍受,等幾個小時後才會被放開,更可怕的是,還有人發明了在毒舌鉤上掛鈴鐺的辦法,像趕羊群一樣趕著她們去集市,讓眾人圍觀羞辱她們。
1656年就有一個名叫朵洛菲因為說了反對男性的話,被指控為褻瀆神靈,被迫戴上了沉重的毒舌鉤。那天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事後她精神崩潰了,多年後回憶起來仍然害怕不已:「它是一個很重的枷鎖,戴的時間越長便越無法忍受,舌頭被刺的痛讓你想要當場死去。」
如今我們看到的毒舌鉤基本都作為文物被收藏在博物館中,它們見證了那段黑暗的歷史,見證了無數女性飽嘗苦痛的真實案例。直到18世紀,那些愚昧落後的思想才漸漸消失,「獵巫行動」與刑具才被冷落,女性也懂得了追求自己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