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傅園慧「摸摸」寸不離身,孩子的「怪癖」需要戒除嗎?

2020-09-05 十分媽媽

孩子出現一些我們看來「不好」的行為習慣時,到底要不要強行制止?


閨蜜女兒2歲半了,軟糯糯的超可愛,最喜歡各種各樣的毛絨玩偶,經常會把玩偶們在沙發上一字擺開「排排坐」,陪著自己看動畫或讀繪本。


但讓閨蜜煩惱的是,寶寶雖然喜歡毛絨玩偶,但最離不開的卻是一張嬰兒時期用的白色碎花小被單。每次睡覺都要抱著這張小被單,用手摸摸或者聞著氣味才能安靜入睡,即使自己陪在身邊也不例外,有時候甚至吃飯、出門都要帶在身邊。


娃爸曾經抱著「狠心治一治孩子不良習慣」的心態嘗試過讓寶寶脫離小被單,強制把寶寶懷裡的被單搶走,以為會像平時一樣「哭一下就沒事了」。沒想到孩子從被單被拿走後撕心裂肺的哭鬧了1個多小時,怎麼哄都沒用,最後還是以爸爸的「投降」結束了這場「戰鬥」。


拿到心愛的小被單後,寶寶才停止了哭鬧抽抽搭搭的入睡。


並且在這件事後一段時間,寶寶對小被單的保護心更強,晚上洗澡都要把它放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才會安心。


對此,閨蜜很是擔心。害怕寶寶這樣的行為是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害怕寶寶過於依賴小被單以後會不會變得膽小孤僻,甚至患上什麼奇怪的「戀物癖」?


看到這裡,肯定很多家長點頭如搗蒜:對對對,我家孩子也是這樣的問題balabala...


但是,孩子這樣的行為是「不好」、「有問題」的嗎?真的需要我們去強行制止嗎?


1、依戀物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新環境


後臺就收到過很多媽媽的詢問、留言:

*我家孩子去哪都要抱著那個娃娃,一起睡覺,吃飯都要放在旁邊陪著,是不是安全感不足?

*孩子一定要有那張毯子才能老實睡覺,以後過度依賴怎麼辦?

*孩子總是抱著娃娃睡覺,會不會以後性格孤僻、不合群?要不要把它收起來或者扔掉?...


對於孩子的「戀物」現象,大部分家長都是比較擔心與焦慮的。害怕自己的娃與眾不同,害怕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但其實,孩子的這種表現並不特別。

早在威斯康星大學兒童心理學者Richard Passman等人的研究中就發現:孩子的「軟物依戀」是在全世界都普遍存在的。比如美國、荷蘭、紐西蘭等國,「軟物依戀」情結孩子的比例達到了3/5,韓國孩子1/5,倫敦孩子1/6。


並且研究結果顯示,在1.5-2歲的寶寶群體中,軟物依戀的出現率最高。


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在情感發育的過渡期,自我意識在逐漸增強,也需要去面對更多新鮮事物和挑戰。比如,學習自己拿奶瓶、吃飯、爬樓梯,去感受風、認識草以及比自己大好多好多的樹木和世界,這些在我們眼中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對於小寶寶其實都是全新的挑戰。


所以,當孩子開始學習自己認識世界、「闖蕩」世界,而媽媽這個主要依戀對象卻不能時刻陪在身邊,孩子就會將逐漸豐富的情感轉移到其他物品上。


這個物品會多以軟物居多,例如奶嘴、毛絨玩具、被子、衣服等。孩子會把它當成自己的朋友,讓它陪伴左右,從它柔軟的觸感中獲得溫暖、安慰,從而讓自己獲取足夠的安全感。


這個物品,也就是孩子的「依戀物」。


所以,家長們不必擔心。

孩子的「軟物依戀」並不是什麼奇怪的行為,而是正常且普遍的成長現象哦~

依戀物,是否會影響孩子心理髮育?這也是很多家長會擔心的問題。


(圖片來源《我家那閨女》)

傅園慧,中國國家女子遊泳隊運動員,以「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出圈的洪荒少女,同樣有屬於自己的依戀物。


在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傅園慧身上總是斜掛著一根紅繩子,在她緊張、焦慮尤其是面對新環境時都要把它帶在身邊,睡覺也要把它放在床上觸手可及的地方。這根紅繩有自己的名字,叫摸摸。


並且傅爸爸透露,傅園慧小時候就一直喜歡摸一塊小毛巾,後來長大就改成一根繩子了。


可見傅園慧的成長,一直有自己的依戀物陪伴著。


很多網友看了節目會說,依戀摸摸的傅園慧簡直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大小孩、太幼稚。但真是如此嗎?

(圖片來源《我家那閨女》)

5歲開始為了增強體質減少哮喘復發,傅園慧被爸爸送進體校學習遊泳,後被選入市隊、省隊、國家,16歲在紹興全國遊泳冠軍賽暨奧運選拔賽中奪得冠軍,代表國家參戰奧運,並在16年里約奧運會奪得銅牌。這也是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奪得的第一枚仰泳獎牌。


一路走來,經歷過大大小小成百上千場比賽,有得意也有失意,有登峰也曾跌落谷底。在「喝夠了高手的「洗腳水」,也看清了自己與世界頂級選手的差距」後,仍能整理內心,重新出發。


這樣的人,內心絕不幼稚!


擁有依戀物的傅園慧沒有膽小孤僻、不善社交,相反,性格歡樂幽默又可愛的她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與隊友關心極好,堪稱中國國家遊泳隊的「開心果」、「男神收割機」,更是一名內心堅韌、強大的優秀運動員。


時刻陪伴傅園慧的「摸摸」,或許就是鑄就她強大內心的安全感來源,在拼命練習,在成績不佳,在父母無法陪伴的時候給她足夠的安全感與陪伴,同時內化成為她內心繼續前進的強大勇氣。

《善解童貞》中有段話:「依戀物對於孩子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玩具、一塊毛巾,而是他們適應這個新世界、新環境的情感拐杖。當孩子對環境的適應感覺心力不濟的時候,會依靠依戀物來幫助自己適應新的環境,調整自己的情緒,穩定自己的心境。」


依戀物的陪伴對孩子,很多時候其實都是利大於弊的。


2、不必強行戒掉孩子的「依戀物

」然而,還是還有部分家長擔心孩子會過於依賴依戀物,甚至被依戀物取代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


其實不必過於擔心~ 家長做好以下幾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給孩子足夠的陪伴與愛,孩子成長後自然會定義自己與依戀物的關係。


父母多陪伴,給孩子足夠的愛與安全感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更需要父母等主要依戀對象的陪伴。媽媽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更多的跟孩子交流,經常親親、抱抱他們,通過最直接溫暖的肌膚撫觸向孩子傳達自己的愛,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



閱讀繪本,培養孩子成長感


繪本是最佳的親子互動工具。


繪本共讀不僅能創造親密的親子時光,還能更好的引導孩子的成長。


我們可以選擇與孩子共讀一些描述「長大」「成長」的繪本故事,潛移默化的為孩子灌輸成長感,鼓勵孩子成長,引導他們自然的脫離依戀物。


不要強制戒掉依戀物


雖然孩子對依戀物的依戀持續時間並沒有嚴格、明確的年齡界限。但大部分都會隨著孩子慢慢長大,接觸到更多的人、事、物,比如,上了幼兒園,有了可愛活潑的玩伴,學會了更多的遊戲,以及認知與自理能力的增強,孩子的注意力與情感會逐漸轉移,就會自然的脫離依戀物。


只要不影響到孩子正常的作息或者不幹擾他人,就不需要強行「斷了」孩子的情感連結,拿掉「依戀物」。


這樣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反而負面強化了孩子的行為,甚至會引起膽怯、抑鬱、孤僻等心理障礙,給孩子造成心靈的傷害。



3、「依戀物」是孩子建立關係的重要媒介

總之,孩子有依戀物並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家長面對孩子依戀物時的態度。無論怎樣,強制脫離安撫物都是不可取的。

人類是感性動物,需要情感的表達與依託。當然,孩子也不例外。


即使是大人,我們也會更喜歡待在自己熟悉、喜歡的空間裡,能讓自己更放鬆,睡得更好,為什麼就不能允許孩子擁有一個這樣熟悉的「朋友」呢~


兒時的情感缺失會影響人的一生。從小情感缺失的人,會更缺乏信任感、安全感,特別容易情緒化。


依戀物並不是洪水猛獸,而是孩子的朋友、情感依靠、心理安慰,它能夠給予孩子的安全感,是往後任何事物都無法比擬的。


正確看待,放鬆心態,尊重孩子的想法與選擇,也是家長給孩子最棒的安全感!(End)

相關焦點

  • 23歲女孩「摸摸」寸不離身,孩子的這些「怪癖」需要戒掉嗎?
    那麼孩子這樣的行為究竟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家長應不應該及時阻止他們呢?其實玩去額沒有必要,看看傅園慧大家都知道了。23歲的傅園慧「摸摸」寸不離身傅園慧因為樂觀開朗的性格被大家所熟知,作為遊泳運動員她也非常出色,而且之前在比賽之後的採訪中,傅園慧「瘋癲」的性格立馬圈了很多粉絲,傅園慧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小孩的「怪癖」,家長要不要制止?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小孩的「怪癖」,家長要不要制止?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少不了各種小習慣或者「小怪癖」,每個人的「怪癖」也許都不一樣。有些家長會任由孩子的「怪癖」發展,有些家長則會制止,那麼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呢?小婷今年4歲,有一個很喜歡的玩偶。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情結」,父母該咋辦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相同,個人習慣也大不一樣,甚至有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會養成一些小的「怪癖」,讓其他人非常難以理解,不知道其行為動機。那麼在養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面對自己孩子養成的這些「小怪癖」家長是應該放縱還是制止呢?
  • 24歲傅園慧的「摸摸帶」不離身,孩子的「過渡物」能替代母親?
    24歲傅園慧的「摸摸帶」寸不離身,仿佛「幸運之帶」纏繞在身還記得那個「我已用盡洪荒之力」的少女傅園慧嗎傅園慧之所以會對「摸摸帶」寸不離身,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要離家去隊裡訓練,沒有父母的陪伴,只剩下「摸摸帶」成為她的「幸運之帶」,陪伴她共同成長。
  • 24歲傅園慧隨身攜帶「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長該幹預嗎?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怪癖」,而每種「怪癖」的產生背後,都包含著一定的原因,比如:孩子出現的「依戀物」行為。國家級遊泳運動員傅園慧,24歲了依然隨身斜跨一個紅色的「環形繩線」,她稱它為「摸摸」,這就是她從小帶到大的「依戀物」。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怪癖,家長要阻止嗎?
    其實孩子存在某種物品的「依戀情節」並不少見,就連元氣少女「傅園慧」,這個24歲的大姑娘,到現在還有著一種物品依戀情節這條「摸摸帶」陪伴了傅園慧很多年,從她離開家開始訓練到現在成為24歲的大姑娘,這根帶子已經成為她某種心理上的寄託和安慰。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娃的「怪癖」,家長要不要制止
    在成長中,孩子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小癖好」。每個孩子的「怪癖」都不一樣,有的喜歡隨身帶著某樣東西,當這件東西被別人拿走就會百般哭鬧,沒有這個東西就受不了。五歲的靜靜有一個很喜歡的毛絨兔子玩具,每天都不離手,晚上睡覺和白天吃飯的時候都要帶著,去幼兒園也要放在書包裡。父母感覺孩子這個習慣有些「不正常」了,說什麼也不讓她帶去上學,可是靜靜就會大吵大鬧,父母只能服軟。
  • 24歲傅園慧隨身攜帶「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長該不該幹預?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怪癖」,而每種「怪癖」的產生背後,都包含著一定的原因,比如:孩子出現的「依戀物」行為。簡單來說,依戀物是指對某種物品或某些物品,表現出的過分依戀行為,可以是睡覺不離身、出門一定要攜帶等。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們都擔心是不是他們的心理出現了問題。為了避免此種行為對孩子健康生長的影響,有些家長會不顧孩子的意願強制讓他們戒除,結果卻導致親子之間的矛盾升級。
  • 傅園慧「摸摸」不離身,歐陽妮妮一條被子盤24年,這怪癖要改嗎
    據資料顯示,美國耶魯大學與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共同研究說明:有七成以上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童年時期的安慰對象有著強烈的依賴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會有這樣的小怪癖,或許在別人眼裡覺得你十分古怪,不被理解,但只有自己明白其中所謂的「戀物癖」所帶來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 孩子跟傅園慧一樣愛「摸摸」?這種「戀物癖」需要戒除嗎?
    23歲的傅園慧是遊泳運動員,在一則節目中,她身上繫著紅繩,一旦到了陌生環境下,總會將其隨身攜帶,睡覺也要放在一旁,還將紅繩起名為「摸摸」。看來,傅園慧的成長生涯中,戀物情結一直存在,那麼她受什麼影響了嗎?其實還真沒有,傅園慧的體壇生涯中經歷過很多低谷,也遇到不少挑戰,每次都能收拾好心情,重新像目標挑戰。她並非膽小孤僻,性格上反而開朗幽默,深受大家的喜歡。讓她內心強大的,可能就是「摸摸」給她的勇氣和力量。
  • 傅園慧「摸摸」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怪癖,父母要怎麼處理?
    前段時間,我看見她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發現她有一個小習慣,走到哪裡都不忘記身上斜挎著的一根紅圈圈,傅園慧還管它叫「摸摸」。據傅園慧爸爸透露,傅園慧小的時候喜歡摸一塊兒毛巾,長大後就變成了這根紅圈。當時,我就意識到這孩子從小到大都有戀物情結。
  • 傅園慧的「摸摸」隨身攜帶:孩子的「戀物癖」,是否要戒除?
    可以說,孩子的戀物情結並不奇怪,在成長中時常遇到,它是否會讓孩子的發育受影響?這也讓不少父母擔憂。23歲的傅園慧是遊泳運動員,在一則節目中,她身上繫著紅繩,一旦到了陌生環境下,總會將其隨身攜帶,睡覺也要放在一旁,還將紅繩起名為「摸摸」。
  • 24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引起網友們共鳴:抱著小被子才能睡
    原來,這個被子是孩子之前的親人親手所制,孩子把這個當做是親人來依戀,所以才會在這位媽媽要扔掉被子時出現情緒激動的現象,這主要還是缺乏了家人給予的安全感24歲的傅園慧「摸摸」不離身作為遊泳界「扛把子」的傅園慧在泳池裡像是一條來去自如「龍」,沒想到在生活中卻是一位依戀物不離身的「小朋友」。
  • 24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娃的戀物情結咋破?三點父母需注意
    引言: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有各種各樣你想像不到的「小怪癖」,比如喜歡某樣東西陪著自己睡覺,如果這個東西不見了,他們就會哭鬧睡不著。24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成了她訓練和比賽時的精神支持24歲的運動員傅園慧就有這樣的情況,她的身上一直斜跨著一條紅色的線圈,傅園慧還給它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摸摸。
  • 傅園慧「摸摸帶」隨身攜帶,孩子的「怪癖」,父母是否要制止?
    在成長的過程中,寶寶總是會出現那樣這樣的「小怪癖」,有的喜歡在身上隨身攜帶某件物品,從來不都離身的,若是當這件物品被人拿走,或者不見的話,就會覺得很不安,甚至是哭鬧。就拿傅園慧來舉例吧!她是一名遊泳運動員,在體壇上有著輝煌的成就,拿到過世界遊泳冠軍,為國家帶來了許多的光榮!
  • 24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領獎時都要帶它,娃的行為要制止嗎
    孩子們的成長離不開玩具的陪伴,不少孩子在小的時候會把玩具當成自己的精神寄託,獨自一人時,無論傷心與否都會與玩具進行傾訴,更是時常會將這個心愛的玩具隨身攜帶,一刻也不想與其分開,當這件玩具被外人所觸碰時,孩子們甚至會表現出憤怒的情緒,若被家長強制與玩具分離,孩子更是會大聲哭鬧,這種現象正常嗎?
  • 傅園慧24歲「摸摸」還不離身,孩子某些怪癖,家長該不該阻止?
    ,但她對一個小狗型的玩具簡直是「青睞有加」,不管去哪都要帶著,就連上幼兒園也不例外。擁有戀物情結的人並不在少數,包括中國知名遊泳運動員傅園慧。,她還給這條線圈起了一個名字叫「摸摸」。傅園慧從小就離開父母獨自訓練,難免有想家的時候,所以她選擇了把對爸爸媽媽的想念寄托在了這條紅色線圈上。想父母的時候就摸摸它,久而久之,這條普通的紅色線圈已然成為了傅園慧在參加比賽過程中的精神支柱。除了傅園慧之外,還有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情節,歸根究底還是因為缺少父母的的陪伴。
  • 傅園慧24歲依然「摸摸帶」不離身,娃的「怪癖」,家長該不該管
    但其實,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階段,而且這種情況也不在少數,就像我們耳熟能詳的遊泳運動員傅園慧一樣,即便如今已經24歲了,但她仍然習慣在身上斜挎一條紅色的圓環線圈,還給這條紅線圈起了一個十分可愛的名字叫「摸摸」。
  • 23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依戀行為不可怕,家長要引導
    在《我家那閨女》中,大家發現傅園慧一直隨身帶著一條紅色的帶子。傅園慧的爸爸解釋,這條帶子叫做「摸摸」,傅園慧小時候就一直離不開她的小毛巾,長大了為了方便就把毛巾改成了一根繩子。不允許有人碰他們的東西,即使在破舊,在髒,他們也捨不得放棄。一、 什麼是「依戀行為」?孩子對物品的依戀一般發生在3歲之前,3歲之後就會慢慢的減輕這個症狀。
  • 傅園慧隨身攜帶「摸摸」,孩子的戀物情結,家長應該怎麼辦
    簡單來說,依戀物是指對某種物品或某些物品,表現出的過分依戀行為,可以是睡覺不離身「摸摸」有一個綜藝叫《我家那閨女》,有一季邀請了傅園慧,但是在整場節目下來,觀眾會發現一點,傅園慧總是不管到哪裡,總是會隨身掛著一個紅色的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