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依戀行為不可怕,家長要引導

2020-11-08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人在兒時總會有一些奇怪的行為,長大後依舊還存在。比如喜歡的娃娃一定要陪著才能入睡等等。

在《我家那閨女》中,大家發現傅園慧一直隨身帶著一條紅色的帶子。傅園慧的爸爸解釋,這條帶子叫做「摸摸」,傅園慧小時候就一直離不開她的小毛巾,長大了為了方便就把毛巾改成了一根繩子。

當主持人問道:如果不摸會怎麼樣?

傅爸爸表示不行,必須帶著,不然她會不安。

除了這個節目,有幾個親子節目裡,孩子也有這個表現。《超人媽媽》裡離不開奶嘴安撫情緒的餃子,《爸爸去哪兒》Kimi心愛的小黃,在被拿走的時候都情緒崩潰,大哭大鬧。

生活中,有許多人或多或少有著小癖好,某些孩子喜歡抱著小熊入睡,或者聞著奇怪的味道入睡。不允許有人碰他們的東西,即使破舊,在髒,他們也捨不得放棄。

一、 什麼是「依戀行為」?

孩子對物品的依戀一般發生在3歲之前,3歲之後就會慢慢的減輕這個症狀。孩子「戀物」是一種正常的行為,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就會從依戀行為中擺脫出來,變成一個獨立的人。

戀物就是孩子從完全依戀過渡到完全獨立的階段。

孩子在成長中,因為缺失父母的陪伴,沒有安全感,就會把對父母的需求轉換在別的東西身上。從喜歡的東西身上獲取滿足感、安全感。

二、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依戀行為」?

1. 缺乏安全感

孩子在成長時,父母並不能時時刻刻陪著孩子。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就會想辦法從別的地方汲取他們需要的安全感。

於是身邊的物品就會成為他們依戀的東西,物和人不同,孩子隨時能控制它,不會像家長一樣需要的時候並不會出現在自己身邊。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獨立。

家長切不可隨意取走孩子的依戀物,會讓孩子情緒崩潰。

2. 皮膚對接觸的需要

當孩子長大些,父母就不會經常擁抱他,這時候孩子對於皮膚的接觸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尋找物品來替代,比如抱著毛絨玩具,抱著被子睡覺。

3. 物品是孩子依戀對象替代品

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就會渴望尋找一些物品來替代父母的關注,從這些物品身上找到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感覺。

孩子的內心是很清楚的,這些物品和父母是不一樣的,雖然如此,可是孩子還是選擇了用這些物品替代父母。

因為孩子對這些物品具有控制權,能隨時安撫孩子的焦躁不安,比父母給自己的安撫來得及時。這些物品能給他們帶來安全感。

三、 家長怎麼避免孩子的「依戀行為」

1. 不要拿走孩子的「依戀物」

孩子有依戀物並不是可怕的行為,只是這些能夠安撫他們的情緒。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這種行為不好,會影響到以後的生活。就想著幫助孩子早點戒掉這個「壞習慣」,於是對孩子喜愛之物進行強取豪奪,狠下心來孩子就不會再對東西產生依戀了。

可是這樣的行為沒有減輕孩子的狀況,還增添了孩子的不安感。

父母千萬不要強硬地拿走孩子的物品,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甚至埋怨父母,對自己不關心,現在連自己唯一在乎的東西都要拿掉。

父母應當學會適當的使用措施,慢慢的幫助孩子改掉戀物依戀,也不用傷害到孩子的內心。

2. 不要過早讓孩子分房睡

父母們都會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安排讓孩子自己睡,如果有一定戀物癖的孩子,過早的分房睡只會加劇他們的戀物癖,因為本身孩子產生戀物行為就是因為缺乏安全感,這時候父母和孩子分房睡,讓孩子的不安感加重。

所以父母和孩子可以稍晚一些分房睡,等孩子的獨立性變強了就可以真正的分房睡,既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又能減輕孩子的依戀行為。

3. 給予孩子多點關心

為什麼常說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就是因為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能給孩子一種內心的滿足,能給孩子一種被愛包圍的感覺。想要減少孩子對物品的依戀,家長就要從他們的內心滿足開始。

所以父母平時對孩子多關注,多陪伴就好,讓孩子擁有安全感比什麼都重要,孩子只是需要你的陪伴,而不是物質上的豐富。

戀物癖並不可怕,只是孩子對物品的依戀而已,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家長們發現這個原因也不必著急,只要多多關注孩子的行為,及時回應就好了。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23歲女孩「摸摸」寸不離身,孩子的這些「怪癖」需要戒掉嗎?
    那麼孩子這樣的行為究竟會不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家長應不應該及時阻止他們呢?其實玩去額沒有必要,看看傅園慧大家都知道了。23歲的傅園慧「摸摸」寸不離身傅園慧因為樂觀開朗的性格被大家所熟知,作為遊泳運動員她也非常出色,而且之前在比賽之後的採訪中,傅園慧「瘋癲」的性格立馬圈了很多粉絲,傅園慧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歡樂。
  • 24歲傅園慧的「摸摸帶」不離身,孩子的「過渡物」能替代母親?
    24歲傅園慧的「摸摸帶」寸不離身,仿佛「幸運之帶」纏繞在身還記得那個「我已用盡洪荒之力」的少女傅園慧嗎傅園慧之所以會對「摸摸帶」寸不離身,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在很小的時候,就要離家去隊裡訓練,沒有父母的陪伴,只剩下「摸摸帶」成為她的「幸運之帶」,陪伴她共同成長。
  • 23歲傅園慧「摸摸」寸不離身,孩子的「怪癖」需要戒除嗎?
    每次睡覺都要抱著這張小被單,用手摸摸或者聞著氣味才能安靜入睡,即使自己陪在身邊也不例外,有時候甚至吃飯、出門都要帶在身邊。孩子的「軟物依戀」並不是什麼奇怪的行為,而是正常且普遍的成長現象哦~依戀物,是否會影響孩子心理髮育?這也是很多家長會擔心的問題。
  • 24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領獎時都要帶它,娃的行為要制止嗎
    當時不少人都好奇,為什麼24歲的傅園慧身上經常掛著一條紅繩,這是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嗎還是紅繩有什麼特別的功效?面對網友們的好奇,傅園慧的爸爸出面對此進行了一番解釋,這條紅繩有個可愛的名字,叫"摸摸",它三歲的時候就陪伴在傅園慧的身邊,一開始它是一塊非常柔軟的布,後面為了方便帶著就把它捲成甚至的形狀。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娃的「怪癖」,家長要不要制止
    每個孩子的「怪癖」都不一樣,有的喜歡隨身帶著某樣東西,當這件東西被別人拿走就會百般哭鬧,沒有這個東西就受不了。五歲的靜靜有一個很喜歡的毛絨兔子玩具,每天都不離手,晚上睡覺和白天吃飯的時候都要帶著,去幼兒園也要放在書包裡。父母感覺孩子這個習慣有些「不正常」了,說什麼也不讓她帶去上學,可是靜靜就會大吵大鬧,父母只能服軟。
  • 24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引起網友們共鳴:抱著小被子才能睡
    沒有孩子的她想在孤兒院領養一位孩子,在辦好手續要帶孩子回家後,發現孩子手上一直抱著一個破破爛爛的被子,直到要上車了也沒扔下。原來,這個被子是孩子之前的親人親手所制,孩子把這個當做是親人來依戀,所以才會在這位媽媽要扔掉被子時出現情緒激動的現象,這主要還是缺乏了家人給予的安全感24歲的傅園慧「摸摸」不離身作為遊泳界「扛把子」的傅園慧在泳池裡像是一條來去自如「龍」,沒想到在生活中卻是一位依戀物不離身的「小朋友」。
  • 24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娃的戀物情結咋破?三點父母需注意
    ,每次在小區的時候都能看到她抱著這個玩具不撒手,平時睡覺吃飯都要抱著,她媽媽說,就算現在去幼兒園讀書了,她還要把這個玩具帶著,如果不給她,她就哭鬧不願意上學。24歲傅園慧「摸摸」不離身,成了她訓練和比賽時的精神支持
  • 傅園慧24歲依然「摸摸帶」不離身,娃的「怪癖」,家長該不該管
    不少家長們就會覺得孩子這種「戀物」的行為是不是有某種疾病?甚至還十分強硬地不讓孩子帶著他所依戀的物品。但其實,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階段,而且這種情況也不在少數,就像我們耳熟能詳的遊泳運動員傅園慧一樣,即便如今已經24歲了,但她仍然習慣在身上斜挎一條紅色的圓環線圈,還給這條紅線圈起了一個十分可愛的名字叫「摸摸」。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小孩的「怪癖」,家長要不要制止?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小孩的「怪癖」,家長要不要制止?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都少不了各種小習慣或者「小怪癖」,每個人的「怪癖」也許都不一樣。有些家長會任由孩子的「怪癖」發展,有些家長則會制止,那麼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呢?小婷今年4歲,有一個很喜歡的玩偶。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怪癖,家長要阻止嗎?
    小姑娘很喜歡一個玩具布偶,走到哪裡都不離手,尤其是晚上睡覺一定要抱著,儘管布偶已經有些破舊,但是孩子視如珍寶。朋友擔心孩子這個習慣不好,說了好幾次,但每次女兒都倔強的抱在懷裡,有次不小心在小區裡丟了,哭得昏天黑地,爸爸在物業群裡連發幾條消息,最後找到孩子才轉哭為笑。
  • 傅園慧「摸摸」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怪癖,父母要怎麼處理?
    前段時間,我看見她參加了一檔綜藝節目,發現她有一個小習慣,走到哪裡都不忘記身上斜挎著的一根紅圈圈,傅園慧還管它叫「摸摸」。據傅園慧爸爸透露,傅園慧小的時候喜歡摸一塊兒毛巾,長大後就變成了這根紅圈。當時,我就意識到這孩子從小到大都有戀物情結。
  • 24歲傅園慧「摸摸帶」不離身,孩子有「戀物情結」,父母該咋辦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不相同,個人習慣也大不一樣,甚至有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會養成一些小的「怪癖」,讓其他人非常難以理解,不知道其行為動機。那麼在養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面對自己孩子養成的這些「小怪癖」家長是應該放縱還是制止呢?
  • 24歲傅園慧隨身攜帶「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長該不該幹預?
    簡單來說,依戀物是指對某種物品或某些物品,表現出的過分依戀行為,可以是睡覺不離身、出門一定要攜帶等。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們都擔心是不是他們的心理出現了問題。為了避免此種行為對孩子健康生長的影響,有些家長會不顧孩子的意願強制讓他們戒除,結果卻導致親子之間的矛盾升級。
  • 23歲傅園慧依戀「摸摸」,帶身上寸步不離,孩子有戀物癖該管嗎
    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就是非常的依戀某一樣東西,具體表現為要時刻見到或者觸摸到那樣東西,自己才會安心。其實這種行為是一種習慣,而習慣養成之後,就會非常難以割捨,而如果那樣依戀的物品沒有帶在身邊,或者不小心丟失了,那麼孩子可能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 傅園慧隨身攜帶「摸摸」,孩子的戀物情結,家長應該怎麼辦
    ,可以是睡覺不離身、出門一定要攜帶等。有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這樣的問題,就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心理上有一些問題啊,有的時候家長會強制性把孩子的依戀物拿走,幫孩子解決到這種行為。「摸摸」有一個綜藝叫《我家那閨女》,有一季邀請了傅園慧,但是在整場節目下來,觀眾會發現一點,傅園慧總是不管到哪裡,總是會隨身掛著一個紅色的繩子。
  • 24歲傅園慧隨身攜帶「摸摸」,孩子有「怪癖」,家長該幹預嗎?
    簡單來說,依戀物是指對某種物品或某些物品,表現出的過分依戀行為,可以是睡覺不離身、出門一定要攜帶等。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們都擔心是不是他們的心理出現了問題。,幾乎到了不離手的地步,睡覺一定要抱著,玩玩具的時候也要放在自己的旁邊,吃飯的時候還要蓋在自己的腿上……看到孩子這樣,他就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應該馬上強制讓她改正過來,不然以後長大了還隨時隨地帶著小毛毯?
  • 傅園慧24歲仍戒不掉「摸摸帶」,面對娃的怪異行為,家長怎麼管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神奇的,相信很多細心的家長都能發現,孩子到了某一階段十分的依戀一種物品,可能是毛絨玩具也可能是毛巾手帕,或者是衛生紙,不論是走到哪裡都要帶著它,不然就會哭鬧不止,等過了這段時間這種現象就有所緩解。
  • 傅園慧「摸摸」不離身,歐陽妮妮一條被子盤24年,這怪癖要改嗎
    大家還記得以「洪荒之力」金句迅速出圈的遊泳健將傅園慧吧?她在參加一檔真人秀節目時,觀眾卻發現她身上總是掛著一個紅圈圈,從不離身。傅園慧還給這紅圈圈取名為「摸摸」,因為自己時不時就要摸摸它才安心。據傅園慧爸爸透露,其實女兒小時候特別喜歡摸的是一條毛巾,但長大後便是這「摸摸」了。
  • 傅園慧24歲「摸摸」還不離身,孩子某些怪癖,家長該不該阻止?
    曉曉今年三歲,正是要送到幼兒園的年齡、平時在家裡,曉曉有不少玩具,但她對一個小狗型的玩具簡直是「青睞有加」,不管去哪都要帶著,就連上幼兒園也不例外。,她還給這條線圈起了一個名字叫「摸摸」。傅園慧從小就離開父母獨自訓練,難免有想家的時候,所以她選擇了把對爸爸媽媽的想念寄托在了這條紅色線圈上。想父母的時候就摸摸它,久而久之,這條普通的紅色線圈已然成為了傅園慧在參加比賽過程中的精神支柱。除了傅園慧之外,還有很多孩子都有這種情節,歸根究底還是因為缺少父母的的陪伴。
  • 傅園慧「摸摸帶」隨身攜帶,孩子的「怪癖」,父母是否要制止?
    不知道你們是否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身高將近一米八的傅園慧,不管走到哪裡,身上都會斜跨著一條紅色的圓環線圈,而且傅園慧還給取了一個很可愛的名字,叫做「摸摸」!,沒有想到漸漸的,傅園慧喜歡上了這項運動,平時的時候也是非常的努力訓練,父母給她的陪伴也非常的少,常年累月陪在身邊的,也只有這根「摸摸帶」,因此,這根帶子,給她提供了很大的精神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