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成長離不開玩具的陪伴,不少孩子在小的時候會把玩具當成自己的精神寄託,獨自一人時,無論傷心與否都會與玩具進行傾訴,更是時常會將這個心愛的玩具隨身攜帶,一刻也不想與其分開,當這件玩具被外人所觸碰時,孩子們甚至會表現出憤怒的情緒,若被家長強制與玩具分離,孩子更是會大聲哭鬧,這種現象正常嗎?
同事有一個7歲的女兒名叫潼潼,她和同齡人一樣,性格樂觀開朗是一個懂禮貌且討人喜歡的孩子,但潼潼有一個奇怪的"癖好",那就是時常會帶著一個看上去有些破舊的小熊玩偶,這個玩偶潼潼一直帶在身上,不管是吃飯時還是在睡覺的時候她都會帶著,就連上小學的時候她也會把玩偶放在她的書包裡。
一開始同事並不在意,認為孩子只是在小的絲毫沒有太多的玩伴,有著玩具陪伴,她能夠與玩具進行傾訴,下意識的就把玩具當成了自己的精神依靠,然而隨著孩子開始長大,同事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她試著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然而一旦她觸碰孩子的玩具,或是孩子發現玩具被父母收起來時,孩子就會大聲的哭鬧,最後同事也只能把玩具還給孩子。
其實發生在潼潼身上的這種情況在我們周邊並不少見,就連我們"洪荒少女"傅園慧也存在著這種情況,此前傅園慧在參加綜藝節目中,就為我們展現了其可愛的一面。
當時不少人都好奇,為什麼24歲的傅園慧身上經常掛著一條紅繩,這是有什麼特殊的寓意嗎還是紅繩有什麼特別的功效?面對網友們的好奇,傅園慧的爸爸出面對此進行了一番解釋,這條紅繩有個可愛的名字,叫"摸摸",它三歲的時候就陪伴在傅園慧的身邊,一開始它是一塊非常柔軟的布,後面為了方便帶著就把它捲成甚至的形狀。
在收到"摸摸"之後,傅園慧就表現出對它的依賴,遠離家鄉外出訓練時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摸摸"就在悄然間成為了她的精神支柱,我們不難看到,無論是在參加活動、亦或是領獎時,傅園慧都會帶著它,可以說是很少離身。
那麼這種情況到底正不正常呢?孩子身上有這種行為到底要不要制止?其實心理學家認為,孩子之所以會對某種物品產生依戀情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無法予以孩子更多的關愛,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們會覺得孤獨,而在某個節點某一個物品的出現就很有可能成為孩子的精神寄託。
1、 別強制制止孩子行為
不少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時,會下意識的覺得這種情況的存在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極為不利,想要幫助孩子戒掉這一"壞毛病",但實際上這種強制制止孩子的行為方式,很大可能上會引起孩子們的牴觸,讓孩子內心感受到不舒服,所以家長們最好別這麼做。
2、 轉移孩子注意力
強制扔掉孩子依戀的物品對於孩子精神上的傷害不可謂不大,所以家長們若想孩子該掉這一情況,那麼不妨試試給多陪伴孩子進行一些互動,和孩子一起玩遊戲或是帶著孩子外出結交新的小朋友,慢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孩子就不會把一顆心放在某個事物上。
3、 多予以陪伴
相關實驗表明,愛是存在著變量的,這三個變量分別是:玩耍、觸摸、運動,只要家長們能夠滿足這三個條件,那麼就能滿足孩子小的時候對愛意的需求,而這些條件只需要家長在多予以孩子陪伴的同時,跟孩子多進行一些互動即可,更多的肢體觸摸更是能給孩子們帶來安全感,也能讓孩子們感受到愛意。
其實孩子們之所以會有戀物情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安全感,所以當孩子身上表現出這種情況時,家長們就該多加反思,自己予以孩子的陪伴是不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