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8日 20:47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劉純銀 編輯:洪妦源
在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的時代背景下,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提升政務服務工作能力成為各級黨政機關聚力的方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更是提出:「必須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為貫徹中央指示精神,各地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一窗受理,集成服務」「馬上辦」「最多跑一次」「不見面審批」等改革,服務效能大大提速。但是,當前我國大多數黨政機關實行「雙休制」和每周40小時工作制,又讓各地推行的便民服務受到一定影響。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為全面滿足企業群眾全時段辦事的迫切需求,從9月26日起,廣西柳州市行政審批局在市政務服務中心創新推出雙休日「不休息」錯時服務、工作日「不間斷」延時服務及全時段「隨時約」預約服務,使企業群眾在非工作時間、非工作日「能辦事、辦好事」。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之江新語 心無百姓莫為官》中寫道:「對老百姓來說,他們身邊每一件瑣碎的小事,都是實實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還是急事、難事。如果這些『小事』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就會影響他們的思想情緒,影響他們的生產生活。」因此,破解民生難題,提高民生福祉,就是要以百姓心為心,從解決群眾的「關鍵小事」做起。當前各地不斷推進政務便民服務「不打烊」,方便群眾辦事的舉措,彰顯民生情懷,既是「放管服」的生動實踐,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展現。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解百姓之困、謀民生之利,不能坐而論道,關鍵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改革創新的精神,才能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制度,為民生改善築牢根基。同時,政府便民服務信息化、數位化,並非只是新時代的紅利。這不是時代到來了,技術發展了,服務就自動革新了,其中的艱難過程離不開國家公職人員積極學習、調查研究、努力實踐。技術發展了,如果國家公職人員服務態度沒有改變,創新意識沒有跟上,就不會有信息技術與政府便民服務的有機結合,信息化、數據化、便捷辦事、高效成事的目標也就難以兌現。
民生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一點一滴見初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期待各地能緊跟時代步伐,抓住政務信息化、數位化的觸角,努力提升「智慧政務」水平,有更多的政府便民服務窗口能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作為最高標準,不斷總結便民服務「不打烊」等成功做法,讓「網上辦」「掌上辦」「隨時辦」成為新時尚,讓廣大群眾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至上的理念。(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