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家朱慕菊:能贏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有這6大能力

2021-01-08 騰訊網

朱慕菊從1988就開始參與《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管理條例》的起草,2000年開始組織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前期調研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方案的頂層設計。

從事30多年教育事業,是深度參與了中國幼兒園教育改革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專家。

在近年來也參加了很多的公開課,朱慕菊專家多次表示,能贏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有這6大能力。

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成功人生的決定因素中,智商只佔20%,剩餘80% ,還是要看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

朱慕菊專家說,關鍵社會能力包括六個方面:自律能力、情緒能力、積極主動性、交往能力、自尊心與親社會行為。

這是孩子成功的基礎,也是每一位父母都要注重培養的。

而且家長一定要在孩子9歲前就抓緊培養,才能避免他將來會吃虧。無論是孩子的思維、行為、習慣其實80%都是在9歲前養成的。

一旦錯過機會這個時期,再想要去培養,就只能是事倍功半。

自律能力、積極主動性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自律和積極主動性都是幫助孩子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自律且有足夠積極主動性的孩子,學習或者完成事情的時候往往更有效率,而且自主性更強,不必要家長反覆催促嘮叨。

而自律性差的孩子,即使智商高,但是行動力差,想事情消極,做任何事情效果往往也是差強人意。

而自律也是一種行為習慣的養成,所以朱慕菊教授在《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一書當中就說,想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這6件事家長一定要做的。

1、直接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2、告訴孩子什麼是被期待的標準

3、限制孩子某些行為

4、幫助孩子達到成人要求的目標

5、糾正孩子不對的行為

6、告訴孩子他的行為對自己和他人產生的影響

對孩子做對了的事明確肯定、及時鼓勵,可以強化孩子的認識。做得不對的事情,也不隨意懲罰,而是教導他們認識錯誤,感到內疚,糾正錯誤,並為錯誤作出補償。

情緒能力、自尊心

心理學、教育學的專家都認為,孩子的情緒能力、自尊心都會影響孩子的自我感覺,對自己的能力判斷。

對孩子的交往能力、獨立性、在創造性都有著重要的關聯。

朱慕菊專家也強調說,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年紀小,就可以不認真對孩子孩子的負面情緒,用「小孩子能知道啥」「難過一會就忘了」這樣的想法去對待孩子。

而且也不要認為孩子難過事情是小事就不在意。

並且朱慕菊專家在《怎樣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中說舉例說,如果妞妞想穿奶奶做的新衣服去幼兒園,但是衣服扣子還沒釘完不能穿於是就哭了。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和妞妞說:「今天沒穿成新衣服,很傷心吧?但你可以去告訴老師,『我有一件新衣服,明天穿給你看,好嗎?」

而不是說,「有啥哭的,明天不就能穿了嗎?」,也就是一定要引導孩子學會轉向積極的情緒表達。

理解並且消解孩子的消極、負面情緒,得到了尊重,同時,遇事能夠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抗挫折能力也得到增強。

交往能力、親社會能力

孩子的交往能力、親社會能力得到充足的培養時,孩子完全是可以通過與他人的交產生對自己能力和價值的認識。

同時,孩子與人交流的過程當中,孩子也才會能夠更自我的狀態中走出來,不再只關注「自我」的存在,而是學會分享、謙讓、協商、合作、幫助、友愛。

而這種能力會在孩子的人生中,無時無刻都產生積極的影響。

但是孩子從更關注自我到關注他人都是要有一個過程的,所以朱慕菊專家說,千萬不要用固定影響去帶入孩子,不要因為孩子任性、愛哭就忽視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孩子是一直成長的,家長也要時刻用新的眼光去面對孩子。如果家長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這6大關鍵社會能力的養成問題,家長可以看看朱慕菊專家的《怎樣培養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這套書。

如果是給孩子看,我比較推薦《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這也是我家二寶現在正在看的一套書。

由浙少出版,積累銷量突破5000萬冊。

從6個主題來培養孩子好性格。包括逆商、社會交往、性格教育、財商教育、性教育、行為習慣、情緒管理、品格培養主題。

幫助孩子學會面對挫折,和小朋友相處、擁有好習慣好品質、合理表達情緒,以及了解金錢概念,和有性別概念。

每個主題後面都有「給父母的話」,可以讓父母們了解相應的兒童學知識,更好地解決育兒困惑。推薦給各位家長。

相關焦點

  • 教育專家朱慕菊:讓孩子學點什麼,才能贏在「人生起跑線」?
    身為父母,想必大家都為孩子考慮過未來,想讓孩子早早的贏在「人生起跑線」。但什麼才是「人生起跑線」?重視什麼才算是為孩子「計深遠」呢?我從幼兒教育專家朱慕菊老師的多次演講中找到了答案。朱慕菊老師參與過《幼兒園工作規程》等幼兒教育方面的規程、條例的起草,曾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任。
  • 教育專家朱慕菊:孩子9歲前,這6件事家長不管,將來他很容易吃虧
    在近年來也參加了很多的公開課,朱慕菊專家多次表示,能贏在「人生起跑線」上的孩子,都有這6大能力。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成功人生的決定因素中,智商只佔20%,剩餘80% ,還是要看孩子的關鍵社會能力。朱慕菊專家說,關鍵社會能力包括六個方面:自律能力、情緒能力、積極主動性、交往能力、自尊心與親社會行為。這是孩子成功的基礎,也是每一位父母都要注重培養的。
  • 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作為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的3種能力
    身為孩子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上,能夠有個美好的未來。 不過希望歸希望,如何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身為孩子的家長,其實沒有具體的方法,為此大多數家長們,都感到十分著急和焦慮。
  • 家長應該重視的教育問題:孩子應如何贏在起跑線上?
    但是卻很少有家長反思,這種技能教育雖然或許能夠幫助孩子進入好的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但放在整個人生階段來說,學校階段的教育只是孩子人生的一小部分,學到知識固然重要,但如何適應社會、如何待人處事的人格養成,卻遠非學校教育能全部包含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訴求是不同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許多家長奉若神明的信條。然而,很多父母容易忽略的一點是:什麼是「起跑線」?
  • 教育專家坦言:被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這句話也正是宣布著大語文時代的到來,那麼大語文都代表著什麼呢? 為什麼古詩文會突然得到重視,溫儒敏教授對此表示古詩文是學好大語文的關鍵所在,被古詩餵大的孩子,早就贏在了起跑線和格局上!
  • 孩子要贏在起跑線上,原來這是個偽命題?
    有的父母讓孩子在入學前就上各種早教班、課外班,要做到語數外樣樣精通,琴棋書畫樣樣不落,感覺讓自己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就是人生的贏家。以「起跑線」上的「輸贏」來定最終的「輸贏」,顯然是站不住腳的。有專家指出,在學前階段上輔導班的「優勢」最多保持到小學四年級。
  • 教育最大的謊言之一: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沒錯,這就是大家熟知的揠苗助長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教育界揠苗助長的事——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超前教育的提出知道提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口號的是誰嗎?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他們把教育比喻成賽跑,誰贏在了起跑線就會贏在終點。
  • 黃磊:贏在起跑線上的都是短跑,人生是場馬拉松
    都說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如果自己不做點什麼,自己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不就越來越大了嗎?終於,玲玲家在多年的母慈子孝後開始了雞飛狗跳的陪讀生活。玲玲媽開始給孩子報了各種補習班,興趣班,課外班,一三五語、數、英,二四六寫字、畫畫、遊泳……但是不論大家多努力,一個50人的班,永遠有第一名和第五十名。
  • 人生真的有「起跑線」嗎?如果有,你相信孩子能贏在起跑線嗎?
    「起跑線」尤其是「贏在起跑線」一直都是很多人比較排斥的東西,今天晚上,不語就來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此時此刻的不語認為人生是有起跑線的,因為你可以把任何事情都當成起跑線,比如自自己以上的所有長輩們的財富、權勢、知識等等都當成起跑線
  •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紀錄片《沒有起跑線》告訴你香港的教育有多拼
    TVB的紀錄片《沒有起跑線》相信有部分家長也都看過了,畢竟涉及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看完之後感覺最深刻的就是,孩子也真的是太不容易了。以前的孩子是無拘無束成長,現在的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怕輸在了起跑線上。興趣班,階級教育,這些詞語,家長們是不是很熟悉呢?
  • 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
    (原標題:讀書郎:你的孩子也許不能贏在起跑線,卻能贏在終點線上!) 迫於競爭的壓力,社會上出現了一批「狼爸」、「虎媽」的熱潮。「三十六計報培訓班為上策」,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先爭取在別人家孩子前面讓自家孩子把該學的學了,鋼琴、舞蹈、繪畫等等,能報的幾乎全報。俗話說:「一心不能二用。」家長們都想讓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殊不知學得太繁雜,反而拖孩子後腿。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麼才是孩子人生真正的起跑線?
    因為很多時候,父母都聽過,「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個響亮的「教育理念」,而且也正在努力「實踐」這個所謂的「教育理念」。 我想聽到這個口號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家長去給孩子報課外輔導班的時候,聽到教育機構這樣說的吧。 鄰居張姐在她的女兒兩歲時,就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三歲給孩子報鋼琴班,現在孩子6歲了,開始報了英語班,張姐經常說這樣的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女孩子從小多學一些才藝,將來對她的人生會有幫助。
  • 誰都該贏在起跑線上
    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中國有句名言「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窮啥都不能窮教育,因為誰輕視教育誰都得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然而,也有不少人不以為然,竟然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個偽命題,他們說我們能做的,是不斷的奔跑……讀書閱讀,是門檻最低的高貴。學習成長也是一輩子的事情。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最為耀眼:一是太陽,二是你努力的模樣。
  • 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人生是馬拉松長跑,真正的教育是贏在終點
    ,我們都以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卻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參天樹木其實也是慢慢長成的,何必次次堅持贏在第一,暫時輸在起跑線上又何妨。教育孩子有愛,分數給不了;我們都喜歡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這些責任感、有擔當,分數也給不了;還有很多好品質、好習慣等分數也給不了。同樣,分數也不是圓夢的方法。曹雪芹寫出了《紅樓夢》,吳承恩寫出了《西遊記》,李時珍寫出了《本草綱目》,他們都是落第考生,卻讓後人永遠地記住了他們。這些都證明了分數有時只是個數字,並不能完全決定你的人生。
  • 「雞娃」教育就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
    他的每一步都走在同齡人的前面,似乎早早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妥妥地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黃藝博的高開低走或許打臉了很多認為一定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家長們,這些父母認為,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就必須早早地讀培訓班,再通過買學區房或其他各種途徑進入名校。有人說:「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學」,就是提醒我們不要把孩子人生的跑道窄化,甚至帶孩子跑偏。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知道怎樣才是「贏在起跑線」嗎?
    然而,家長們卻很少去想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讓孩子提前學、多報班,就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嗎?——二年級把三年級的課都學完了,就是「贏在起跑線上」了嗎?人生百年,這是一場真正的長跑,靠搶跑一時領先了的那點距離,放在高考前足足十二年學習歲月中,放在上下長達數十年的人生尺度上,能起多大作用?
  • 「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何跑贏人生
    當下,有的父母很著急,一開始就給孩子制定人生規劃,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實真的很殘酷,有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起跑線上輸了。有一句話,"尖子班家長就沒有擺攤的",因為擺攤的家長沒有時間陪孩子學習,而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很難靠自己能力獲得成長進步,更別說躋身尖子班。小李卻是個例外,她爸媽都是農民,只能靠擺攤賣菜來養活一家子,但小李也沒有埋怨父母,自覺學習,考上好大學。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必須要贏在子宮裡?孩子早期教育怎麼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很多家長的至理名言。什麼是起跑線?怎麼才能不輸?這個問題,無數的虎爸虎媽有著百般的方法。北京西城區上個月剛剛明確了區內「多校劃片、六年一學位」,在「731」這個大關口,有多少家庭砸鍋賣鐵,豪擲千萬地在關門前搶購老破小。誇張嗎?一點都不。
  •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錯,人生沒有起跑線,任何時候都是起跑線
    這些年,這根無形起跑線的設置在不斷地變化著,從10歲縮到5歲,從5歲縮到3歲,甚至已經縮到了娘胎。可憐的孩子還未成型,就已經擔負起了未來的壓力,正是因為這急功近利的思維才催生了數不勝數的早教專家,胎教專家以及各種培訓機構。起跑線,原是一個體育競技的概念,是指賽跑時起跑的標誌線,近些年卻成了商家和眾多年輕的父母口中的熱門概念。
  • 極限挑戰:到底如何贏在人生的「起跑線」?
    上上個星期的極限挑戰,因為「知識改變命運」的主題,在節目最後有一個很特別的互動環節,工作人員專門召集了一些高考生進行跑步比賽,在正式開跑前,每位同學都必須回答六個問題來決定他們的起跑線位置。如果他們的情況符合該問題,則可以前進6步行至下一條線,否則就停留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