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輸式教育,是對兒童更大的危害

2020-12-14 本能心腦

國內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人們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或者說更早地接受教育,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機制中獲得先機與優勢。

不可否認,中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十分重視的。

從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甚至研究生、博士,父母為孩子的學業從小操心到大。在北京,有些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花巨資去買每平十幾萬的學區房,哪怕是個很小很舊的老小區。

不可否認,孩子有很大的機率成才(這裡是指知識層面),但是,人們對當今的教育存在認識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關資源缺乏等問題,導致一些家庭出現了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等現象,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這種灌輸式教育,對兒童有這大大的危害。

當下的教育,就真的是以知識灌輸為主了嗎?

當然不。社會、科技在進步,國家在教育方面也將迎來更大的革新政策。在教育市場上,在當下,從國外引進的全腦開發教育方式,受到家長以及創業者的認可和追捧。它的區別就在於,不以灌輸知識為前提,而是提升能力。提升哪些能力?比如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觀察力、想像力、理解力、創造力等綜合能力。

這將大大的改變人們既有教育觀念,衝破傳統教育思維,當然這些也不是空穴來風,是有科學的理論依據的。

初始,美國斯佩裡博士通過研究證明,大腦的左右腦功能具有顯著差異。左腦偏理性化,右腦偏感性化,右腦對空間的識別、音樂、藝術、情緒的感知等均優先於左腦,經後期發展,歐美日各國均進入「腦的十年」「腦的二十年」時代,進行腦科學的研究。

而我國,由國家「十三五」計劃提出,對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列入重點課題,但現在全腦機構也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屆時,相信通過國家對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加上全腦機構的配合,孩子的學習將不再負重,能力培養成為教育的主流!

相關焦點

  • 書呆子,灌輸式教育結出的「果」
    昨天,頭條有位好友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題目是:從小接受灌輸式教育,不會獨立思考,長大後怎麼擁有批判性思維?我給出的答案是:灌輸式教育危害極大,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否則,孩子將來就會成為機器人一般的「書呆子」!
  • 從「灌輸式」到「體驗式」 裸眼AR開創兒童教育新方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要求孩子乖乖聽話,等著父母一點點傳達,還是讓孩子主動的去感悟、去理解呢?這也就涉及到兩種教育理念的對比「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教育」,到底哪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更加深刻?心理學家:體驗式教育更能讓孩子接受,拒絕「灌輸式教育」。
  • 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
    弗萊雷主張教育要注重實踐性,教育即解放。他提倡要擯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弗萊雷所說的「解放教育」就是「提問式教育」。本文中,他將「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作了比較,提問式教育的核心在於自由和解放,它喚醒學生個人的內驅力,最終完成自我的建構。這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而不是把學生當成功利性目的培養的馴化教育。
  • 《羅小黑戰記》: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影響
    但是電影中呈現出來的還有關於教育的問題。《羅小黑戰記》中涉及到的有兩種教育方式:其一是"灌輸式教育",其二是"體驗式教育"。這兩種教育都用在了可愛的羅小黑身上,並且呈現出了不同的效果。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才是快樂的,才是最適用於孩子的。
  • 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灌輸式教育啟發式教育的對稱。亦稱注入式教育。原指在社會教育中,不顧學生學習認識過程客觀規律和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識水平,把現成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主觀地決定教學進程,並強迫學生呆讀死記的教育方式。隨著科學文明的發展,在普通教育中已不提倡。
  •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很多家庭使用的教育方式都是灌輸式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時,總是讓孩子反覆的訓練,讓孩子一直學,一直輸入直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但是結果是孩子們很快就會遺忘。而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恰恰相反,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就是在和社會接軌,孩子們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結合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徵,使孩子們在社會實踐中的融入度更高。
  • 寓教於樂的幼兒教育比灌輸式教育更有效
    現在的家長很是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能夠給自家的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們甚至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更有些家長為了自家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從小就開始給孩子報名各種補習班,讓原本天真浪漫的小孩子接受枯燥無味的學習。
  • 「灌輸式教育」是教育的弊病,家長嘗試「體驗式教育」讓娃更優秀
    什麼是灌輸式教育與經歷體驗式教育?1. 灌輸式教育說白了灌輸式教育,就是人們常說的「填鴨式教育」。把所有的知識只會一股腦的填進孩子的大腦,而不去思考孩子能不能吸收消化。要知道,人的智力和身體一樣,超過一定的速度就會很難吸收。
  • 灌輸不如引導,睿智的家長,都懂得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教育
    ——據《重慶晚報》這與我國許多家長與學校喜歡用的"灌輸式教育"分不開關係。何為是"灌輸式教育"?很簡單,便是所謂的"死記硬背"與"題海戰術"。睿智的家長都懂得一味的灌輸式教育是對孩子摧毀,體驗式的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培養。什麼是"體驗式教育"?"體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歷;"驗",意為察看感受、驗證查考。
  • 灌輸式教育的弊端:學生所有時間被各種複習題佔據
    再差一點的教育就是灌輸式教育,就像我上面說的那樣,讓學生不停做,背等,通過這種不斷重複的方式,提高學生成績。還有差一點的就是看著學生,制定各項規章制度,那都不讓去,但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最差的就是孩子根本不聽家長和老師管教,反而跟父母和老師對著幹。司馬遷的這段話適用於商業,也適用於教育。
  • 兒童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
    2017年,由中國營養學會公布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與正常體重兒童相比,超重兒童發生高血壓的風險為3.3倍;發生高甘油三酯的風險為2.6倍;發生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的風險為3.2倍。兒童肥胖相關的健康危險還可持續至成年期。
  • 大學校長論壇:"填鴨式灌輸"會埋沒人才
    東方網7月16日消息:出席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指出,當下中國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注重學歷的功利主義,會扼殺年輕人的潛能,埋沒一些有可能出現的創新型人才。   他說,中國大學的教學基礎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貫性。
  • 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心理學:用經歷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
    從小我就被父母逼著成為被「灌輸式教育」覆蓋的一代,相信很多人有同感,譬如反覆的教你背一首詩,一直讀一直讀,直到你記住為止。再長大一點,就是無休止的「題海戰術」:每天做不完的作業、每月一次的模擬考試、節假日和周末補課,只為讓你早早通過選拔,成為一個他們所謂的優秀的學生。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更優秀
    灌輸式教育容易澆滅孩子學習的動力,真正優秀的家長,都知道利用「體驗式教育」,幫助孩子的學習。高中時,一位老教師時常告訴學生,他在做孩子的時候就特別不喜歡被束縛的學習生活,許多題目的重複性讓他厭倦了一天天寫試卷的日子。因為自己的經歷,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格外注意這一點的引導。
  • 「填鴨式教育」有很多危害,但很多家長仍舊使用,你可以這樣做
    在我的眼裡,這種教育方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因為強迫孩子去學習,無非就是不停的給孩子灌輸各種知識,而這樣的教育方法跟填鴨式教育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用到填鴨式教育方式。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方式叫做填鴨式教育呢?
  • 美國幼兒教育反思如何改變傳統灌輸式教育?
    美國進入2010年之後越來越發現自身教育資源和模式的缺乏,早在二十世紀初就開始倡導STEM教育,如今從K-12到各個大學再到就業政策傾斜,都和STEM有密切關係;而在歐巴馬時代STEM更是被納入到國際戰略層面。如今,美國整個體系又開始轉向幼兒教育的反思和探討。
  • 虹野:教育「寒門論」的危害比「應試教育」危害更大
    虹野:教育「寒門論」的危害比「應試教育」危害更大文/虹野每每談及高考改革,我們總會遇到一股非常大的阻力,這股阻力的主要觀點是「高考是寒門子弟唯一的上升通道」。教育「寒門輪」的擁躉者往往並不是社會的最底層,因為最底層的孩子幾乎沒有多少能夠支撐到參加高考就早早打工去了,最底層的家長更沒有機會發出自己的聲音。誠如很多人所言,所謂的教育「寒門論」無外乎是希望自己家的孩子通過「高考」成為人上人,而後在社會努力堵塞他人的「上升通道」罷了。可以說教育「寒門論」本身就「學而優則仕」和通過教育培養「人上人」的另一面罷了。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成長會更優秀
    但是這樣的"灌輸式教育",孩子很可能會"左耳進,右耳出"。像霍思燕一樣,嘗試"體驗式教育",你會發現孩子更加出色。睿智的家長,都懂得"體驗式教育"1. 什麼是"體驗式教育"?"體驗式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
  • 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原標題: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陳春勇   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在新課標引領下有所改進,如開始注重語言的綜合運用,關注多媒體的應用等。但總體上看,尚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英語教法缺乏趣味性,側重灌輸語言知識,脫離學生現實生活,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其綜合素養的提升。
  • 孫光友:怎樣看待灌輸式教學依然統治課堂?
    用所謂素質教育、核心素養等概念來否定教育傳授知識的功能,是極其錯誤的。顯然,灌輸式教學符合教育傳授知識的要求。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說,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依然實用。灌輸式教學的特點就是簡單、快捷、高效,教師熟練,學生習慣,課堂容量大。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無論改革的花樣怎樣翻新,似乎還是灌輸式教學更接地氣,更受老師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