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人們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或者說更早地接受教育,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機制中獲得先機與優勢。
不可否認,中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十分重視的。
從孩子上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甚至研究生、博士,父母為孩子的學業從小操心到大。在北京,有些父母為了能夠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花巨資去買每平十幾萬的學區房,哪怕是個很小很舊的老小區。
不可否認,孩子有很大的機率成才(這裡是指知識層面),但是,人們對當今的教育存在認識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關資源缺乏等問題,導致一些家庭出現了重智輕德、重知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等現象,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這種灌輸式教育,對兒童有這大大的危害。
當下的教育,就真的是以知識灌輸為主了嗎?
當然不。社會、科技在進步,國家在教育方面也將迎來更大的革新政策。在教育市場上,在當下,從國外引進的全腦開發教育方式,受到家長以及創業者的認可和追捧。它的區別就在於,不以灌輸知識為前提,而是提升能力。提升哪些能力?比如孩子的記憶力、專注力、觀察力、想像力、理解力、創造力等綜合能力。
這將大大的改變人們既有教育觀念,衝破傳統教育思維,當然這些也不是空穴來風,是有科學的理論依據的。
初始,美國斯佩裡博士通過研究證明,大腦的左右腦功能具有顯著差異。左腦偏理性化,右腦偏感性化,右腦對空間的識別、音樂、藝術、情緒的感知等均優先於左腦,經後期發展,歐美日各國均進入「腦的十年」「腦的二十年」時代,進行腦科學的研究。
而我國,由國家「十三五」計劃提出,對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列入重點課題,但現在全腦機構也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屆時,相信通過國家對腦科學和類腦研究,加上全腦機構的配合,孩子的學習將不再負重,能力培養成為教育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