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灌輸式」到「體驗式」 裸眼AR開創兒童教育新方法

2020-12-14 愛分享的麻麻呀

導語:灌輸式教育趁早放棄,教你如何打開孩子思維的腦洞

眾所周知,孩子的思維與我們成年人的思維是不一樣的,同時孩子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成年人要快,每一個「第一次」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要求孩子乖乖聽話,等著父母一點點傳達,還是讓孩子主動的去感悟、去理解呢?這也就涉及到兩種教育理念的對比「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教育」,到底哪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更加深刻?

心理學家:體驗式教育更能讓孩子接受,拒絕「灌輸式教育」。

什麼是灌輸式教育與體驗式教育?

灌輸式教育:

指的是將教育理念一股腦的灌輸給孩子,並不會過多的考慮孩子在接受能力以及理解程度等方面的自主性。教育的方式是灌輸式傳達,不需要孩子去進行思考探索來獲得,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被動的。

灌輸式教育被人們所詬病的是其被動性,孩子們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是一種被強迫的狀態,照本宣科式的教育觀念傳達,使得孩子們更加像是沒有思想的機器。孩子也極有可能會出現巨大的逆反心理。

此外,灌輸式教育限制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展,孩子們接受的是固定形式的教育理念,孩子的思維會受到影響而越發地僵化,缺少學習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

體驗式教育:

指的是引導孩子通過經歷、體驗的方式來獲得知識理念,這個過程中,孩子是主體,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而教育者處於的是輔助、引導的位置。孩子通過經歷來完善自己對事物的認知。

這種教育方式最早是來源於庫爾特·漢恩的教育學校,他通過實地訓練的方式來提升個體的生存以及人際交往能力,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種體驗式的方式具備更多實戰基礎,遠比課堂講解更加容易被接納。

在蒙特梭利學校,如果老師想要教孩子們認識西紅柿、黃瓜,老師們不會選擇使用卡片或者視頻的形式教學,老師們會真的把西紅柿和黃瓜帶到課堂上,讓孩子們真切的去感受,去觸摸它的質地,去觀看它的顏色,因此,在蒙氏幼兒園裡學習的孩子更加活躍,思維更加靈活。

父母如何運用體驗式教育更好的培養孩子?

裸眼AR互動沙盤在體驗式教育方面表現非常突出,這是一款去屏幕的浸入式教育產品,可以從觸覺、視覺、聽覺等多維度呈現課程場景的全息光影教育產品,讓兒童可以沉浸在課堂中,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遊戲化學習,是一款幫助園所打造高端特色課程,提高園所品質的教育產品。

什麼是AR技術與AR教育?

AR技術:又稱為增強現實,是指將真實世界信息與虛擬世界信息縫集成的新技術;

AR教育:利用AR技術立體表現課堂內容的教育式。

裸眼AR互動沙盤在幼教育中的應用優勢:

1、健康優勢

沙盤實景沉浸式授課,避免虛擬沉浸式課堂對於童腦發育的可能影響,去屏幕化的沙盤漫反射呈現式保護童視發育。

2、形式優勢

對於般AR教育形式,AR沙盤教育形式符合童興趣愛好,增加觸覺感知,更為現實立體;

AR沙盤教育更加親近自然,保證幼能認識自然環境的時候,身體「毫髮損」地進多元的自然探索。

3、內容優勢

內容呈現更加豐富,可以展示各種自然地形地貌、動植物、世界各地奇觀等自然科學知識;

沙的可塑性和流動性更能發揮童創造和想像。

裸眼AR互動沙盤課程框架:

此套課程以AR沙盤為載體,結合各種操作程序,以培養幼兒學習能力為最終目的,分為了「蔚藍星球」 、「沙河之旅」、「印象地帶」和「智慧空間」四個版塊。

1.蔚藍星球——帶領幼兒探索地球上的自然科學現象。

2.沙河之旅——呈現給幼兒集知識與樂趣於一體的小遊戲。

3.印象地帶——藝術創作與沙盒遊戲的完美結合。

4.智慧空間——沙盤裡的數學思維遊戲讓孩子腦洞大開。

課程優勢

1)以學能培養為要點

整個課程從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創造力、理解力、語言表達、操作能力、運算能力、聽覺視覺知覺感官能力等幾方面對幼兒進行學習能力的培養。

2)多學科領域的交叉整合

一節課的環節融合多個教育領域,即:包含數學、科學、地理、美術、語言等多個領域。環節之間銜接自然順暢,整節課形成有機整體。

3)多感官參與

每個教學程序和場景都刺激著孩子們的各種感官,視覺、聽覺、觸覺都可以通過不斷的主動探索而得到發展。

4)課程遊戲化

所有課程的環節都沉浸在一個個的大小遊戲中,結合完美的投影、豐富的感官刺激、互動式的交流,真正實現課程遊戲化,每個知識點真正融入到兒童喜歡的遊戲中。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小編認為,讀萬卷書最終也只是紙上談兵,行萬裡路,去真實的感受書中所說的內容,人們會發現另一種風景,親身經歷的體驗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而這是死讀書所不能實現的。

相關焦點

  • 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灌輸式教育啟發式教育的對稱。亦稱注入式教育。原指在社會教育中,不顧學生學習認識過程客觀規律和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識水平,把現成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主觀地決定教學進程,並強迫學生呆讀死記的教育方式。隨著科學文明的發展,在普通教育中已不提倡。
  • 「灌輸式教育」是教育的弊病,家長嘗試「體驗式教育」讓娃更優秀
    老師給的方法是:讓每天監督孩子除了背數學概念之外,還要背例題,說自己有好些學生原來都是小雨這樣的,後來都是經過自己的這種方法,數學成績突飛猛進。小雨媽聽到老師說這些話,回家立即照做,開始時有點效果。不過,時間一長當孩子更厭倦了這種方式,不僅數學成績一落千丈,連帶著其他科目成績也在不斷下滑。什麼是灌輸式教育與經歷體驗式教育?
  • 《羅小黑戰記》: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影響
    但是電影中呈現出來的還有關於教育的問題。《羅小黑戰記》中涉及到的有兩種教育方式:其一是"灌輸式教育",其二是"體驗式教育"。這兩種教育都用在了可愛的羅小黑身上,並且呈現出了不同的效果。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才是快樂的,才是最適用於孩子的。
  • 灌輸不如引導,睿智的家長,都懂得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教育
    ——據《重慶晚報》這與我國許多家長與學校喜歡用的"灌輸式教育"分不開關係。何為是"灌輸式教育"?很簡單,便是所謂的"死記硬背"與"題海戰術"。睿智的家長都懂得一味的灌輸式教育是對孩子摧毀,體驗式的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培養。什麼是"體驗式教育"?"體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歷;"驗",意為察看感受、驗證查考。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更優秀
    灌輸式教育容易澆滅孩子學習的動力,真正優秀的家長,都知道利用「體驗式教育」,幫助孩子的學習。高中時,一位老教師時常告訴學生,他在做孩子的時候就特別不喜歡被束縛的學習生活,許多題目的重複性讓他厭倦了一天天寫試卷的日子。因為自己的經歷,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格外注意這一點的引導。
  • 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心理學:用經歷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
    從小我就被父母逼著成為被「灌輸式教育」覆蓋的一代,相信很多人有同感,譬如反覆的教你背一首詩,一直讀一直讀,直到你記住為止。再長大一點,就是無休止的「題海戰術」:每天做不完的作業、每月一次的模擬考試、節假日和周末補課,只為讓你早早通過選拔,成為一個他們所謂的優秀的學生。
  • 灌輸式教育,是對兒童更大的危害
    國內有一句耳熟能詳的口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這條「起跑線」指的就是孩子接受的教育,人們認為孩子接受了好的教育或者說更早地接受教育,才能具備強大的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機制中獲得先機與優勢。
  •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時,總是讓孩子反覆的訓練,讓孩子一直學,一直輸入直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但是結果是孩子們很快就會遺忘。而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恰恰相反,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就是在和社會接軌,孩子們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結合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徵,使孩子們在社會實踐中的融入度更高。
  • 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
    弗萊雷主張教育要注重實踐性,教育即解放。他提倡要擯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弗萊雷所說的「解放教育」就是「提問式教育」。本文中,他將「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作了比較,提問式教育的核心在於自由和解放,它喚醒學生個人的內驅力,最終完成自我的建構。這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而不是把學生當成功利性目的培養的馴化教育。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成長會更優秀
    但是這樣的"灌輸式教育",孩子很可能會"左耳進,右耳出"。像霍思燕一樣,嘗試"體驗式教育",你會發現孩子更加出色。睿智的家長,都懂得"體驗式教育"1. 什麼是"體驗式教育"?"體驗式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
  • 書呆子,灌輸式教育結出的「果」
    昨天,頭條有位好友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題目是:從小接受灌輸式教育,不會獨立思考,長大後怎麼擁有批判性思維?我給出的答案是:灌輸式教育危害極大,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否則,孩子將來就會成為機器人一般的「書呆子」!
  • 別總做一言堂父母,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會更優秀
    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體驗式教育來的好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就像上面的例子,小孩被父母一直"控制"著,不給孩子一點成長的機會,就像一個木偶,孩子怎麼會喜歡呢?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讓孩子親身體驗的好,而現如今,體驗式教育是最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那什麼是體驗式教育呢?
  • 體驗式教育是什麼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的體驗式教育迅速發展。特別是體驗式培訓,在提高員工素質方面顯示出突出的優勢,各種體驗式培訓機構和公司迅速發展起來。體驗式教育在大、中、小學也得到推廣。在體驗式教學中,要讓學生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活動和其它實踐活動。這是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形成道德行為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長時期的不斷參與活動,獲得大量的知識和經驗。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將活動的過程、方法、技能與知識融合起來,寓德育於活動之中,有目的地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家庭和社區的活動。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提高道德水平。(3)探究性原則。
  • 大學校長論壇:"填鴨式灌輸"會埋沒人才
    東方網7月16日消息:出席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朱清時指出,當下中國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注重學歷的功利主義,會扼殺年輕人的潛能,埋沒一些有可能出現的創新型人才。   他說,中國大學的教學基礎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育,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和連貫性。
  • 避免灌輸式的教育,這6種方法讓孩子輕易識字
    換句話說,如果完全不識字,那麼是無法猜測到字面上的意思的。一年級是奠定孩子識字的基礎,大部分孩子都是從這一階段開始正式進入識字啟蒙階段,在這一階段若能把識字基礎打牢,將決定孩子整個小學生涯的識字整體水平。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最佳時機是6~12歲,過早或過遲都不合適。對於識字,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機械式識字、灌輸式識字等方式都普遍性存在。
  • 很多兒童康復機構開展了引導式教育?引導式教育基本理念是什麼?
    腦癱兒童與普通兒童一樣,他們的成長和發展都離不開學習,只是學習的模式、方法、條件和起點不同。 引導式教育強調:腦癱不是一系列的弱能,不論殘障程度如何,每個腦癱兒童都能學習,都有學習和發展的潛力。教育的原理、原則、方法對腦癱兒童的成長發展同樣適用。「腦癱兒童必須全面地學習,從學習如何上廁所到學習A、B、C」,這是彼圖教授的話,是引導式教育的靈魂。引導式教育不是一種「療程」而是學習過程。
  • 體驗式教育
    體驗式培訓體驗式培訓是有力量、有效且具影響力的培訓方式。 在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在沒有多少人懷疑捧讀教科書和課堂授課的教學模式時,曾在牛津受教的教師科翰(Kurt Hahn)忽然向自己發問: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讓教育更豐富?科翰覺得,這如同學遊泳、學腳踏車,因為經驗來自親身體驗,就會深刻得終身不忘。他希望建立一所學校,以「做中學」的方式來實踐他的教育思想。
  • 寓教於樂的幼兒教育比灌輸式教育更有效
    現在的家長很是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能夠給自家的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們甚至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更有些家長為了自家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從小就開始給孩子報名各種補習班,讓原本天真浪漫的小孩子接受枯燥無味的學習。
  • 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原標題: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陳春勇   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在新課標引領下有所改進,如開始注重語言的綜合運用,關注多媒體的應用等。但總體上看,尚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英語教法缺乏趣味性,側重灌輸語言知識,脫離學生現實生活,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其綜合素養的提升。
  • AI+AR,推動沉浸式、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原標題:AI+AR,推動沉浸式、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應用) 3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