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2020-08-01 朗朗育兒課堂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們能夠變得更加優秀,可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成為一位普通人,只有讓孩子們能夠產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才更有利於孩子們優秀。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很多家庭使用的教育方式都是灌輸式,孩子們就是一個空瓶子,家長開始往瓶子裡塞各種知識。

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時,總是讓孩子反覆的訓練,讓孩子一直學,一直輸入直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但是結果是孩子們很快就會遺忘。

而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恰恰相反,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就是在和社會接軌,孩子們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結合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徵,使孩子們在社會實踐中的融入度更高。

兩者之間的區別非常大,孩子們在受到體驗式教育時往往能夠學習到的東西更多,獲得更大的學習優勢。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一、「體驗式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學習優勢

1、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體驗式的教育讓孩子們從實踐中感受並解決問題,孩子們在這個教育模式中並不是單純地玩,更多時候會獲得一種愉悅感,從而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

2、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你如果一直給孩子灌輸理論知識,告訴孩子要怎麼做,最後孩子對這件事也只會停留在理論層面,並不會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而體驗式的教育會讓孩子親身體驗到,能夠有真實地參與感,孩子們會獲得更多的經歷,從而在學習中收穫到不同的知識。

3、提升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單純地教育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也只是紙上談兵。只有當孩子們真正經歷過後,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改變現狀,在過程中遇到問題孩子能夠自己解決,這樣才會提高孩子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體驗式的教育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家長們要抓住機會,融入孩子們的教育模式中,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收穫更多。

二、家長如何把「體驗式教育」融入生活

1、學會和孩子對話

很多時候我們如果強行告訴孩子們道理和結果,他們對這些道理的接受程度非常低,甚至會感到排斥。

就拿孩子不願意吃飯這個事情來說,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總是命令式地方式,不斷壓迫孩子最後讓孩子選擇屈服。

家長們要改變和孩子的對話方式,用體驗式的對話方式才更有利於孩子們的溝通。當孩子們不願吃飯時,我們可以說:「寶寶,你快來看看爸爸是怎麼吃飯的,他一共咀嚼了幾次?你一般需要咀嚼幾次呢?」

通過和孩子的對話讓孩子對這件事更有體驗感,並且孩子們會保持更積極的態度應對這件事。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2、改變教育環境

對於低齡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腦力、智力、個性等發展都和身邊的環境密切相關。

所以家長們要給孩子們營造出一個更富有生機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會收穫到更多不一樣的信息。

當你和孩子口頭講述森林的世界,這個時候孩子對森林的認知也只停留在聽覺系統。我們可以給孩子模擬一個森林環境,讓孩子們對森林的認識多一個層面的感受,並且能夠提高孩子們的參與感。

這種體驗式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全面,並且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3、互動式教育

家長們如果在教育中只扮演輸出者,最後忽視孩子的成長,只會影響孩子們的認知。很多家長都告訴孩子們要懂得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家長們一直輸出,可是卻沒有和孩子進行一個有效的互動,最後也會造成錯位教育。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多和孩子做互動,整理物品這個生活能力,可以讓家長帶動孩子一起做家務,通過體驗家務的方式並且增進互動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多引導孩子,並且要用積極的話去鼓勵孩子,由此讓孩子們更有參與感和體驗感。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對於孩子們的成長,體驗式的教育才是王道,最重要的就是家長們要主動改變自己的教育模式,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才會對孩子們的成長更有利,不光是孩子們需要改變,家長們也需要變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更優秀
    以至於孩子的學習不再是主動探索新知,而變成了被動完成練習要求。灌輸式教育容易澆滅孩子學習的動力,真正優秀的家長,都知道利用「體驗式教育」,幫助孩子的學習。高中時,一位老教師時常告訴學生,他在做孩子的時候就特別不喜歡被束縛的學習生活,許多題目的重複性讓他厭倦了一天天寫試卷的日子。
  • 別總做一言堂父母,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會更優秀
    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體驗式教育來的好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就像上面的例子,小孩被父母一直"控制"著,不給孩子一點成長的機會,就像一個木偶,孩子怎麼會喜歡呢?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讓孩子親身體驗的好,而現如今,體驗式教育是最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那什麼是體驗式教育呢?
  • 「灌輸式教育」是教育的弊病,家長嘗試「體驗式教育」讓娃更優秀
    老師給的方法是:讓每天監督孩子除了背數學概念之外,還要背例題,說自己有好些學生原來都是小雨這樣的,後來都是經過自己的這種方法,數學成績突飛猛進。小雨媽聽到老師說這些話,回家立即照做,開始時有點效果。不過,時間一長當孩子更厭倦了這種方式,不僅數學成績一落千丈,連帶著其他科目成績也在不斷下滑。什麼是灌輸式教育與經歷體驗式教育?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成長會更優秀
    她很怕嗯哼會走丟,但是再疼愛兒子,也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去面對困難,才能變得更加堅強。家長都與孩子說過自己走丟了,或者找不到父母了,應該如何正確地處理。但是這樣的"灌輸式教育",孩子很可能會"左耳進,右耳出"。像霍思燕一樣,嘗試"體驗式教育",你會發現孩子更加出色。
  • 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心理學:用經歷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
    從小我就被父母逼著成為被「灌輸式教育」覆蓋的一代,相信很多人有同感,譬如反覆的教你背一首詩,一直讀一直讀,直到你記住為止。再長大一點,就是無休止的「題海戰術」:每天做不完的作業、每月一次的模擬考試、節假日和周末補課,只為讓你早早通過選拔,成為一個他們所謂的優秀的學生。
  • 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灌輸式教育啟發式教育的對稱。亦稱注入式教育。原指在社會教育中,不顧學生學習認識過程客觀規律和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識水平,把現成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主觀地決定教學進程,並強迫學生呆讀死記的教育方式。隨著科學文明的發展,在普通教育中已不提倡。
  • 父母「填鴨式教育」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如果只是家長對孩子的灌輸教育,只會讓孩子的發展變得死板,而不是孩子會變通去學習,在節目中劉耕宏就是對孩子"體驗式"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許會讓孩子更加優秀。"體驗式"教育是怎麼樣的教育方式?體驗就是要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一件事情,通過嘗試去體驗而獲取知識。
  • 灌輸不如引導,睿智的家長,都懂得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教育
    ——據《重慶晚報》這與我國許多家長與學校喜歡用的"灌輸式教育"分不開關係。何為是"灌輸式教育"?很簡單,便是所謂的"死記硬背"與"題海戰術"。睿智的家長都懂得一味的灌輸式教育是對孩子摧毀,體驗式的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培養。什麼是"體驗式教育"?"體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歷;"驗",意為察看感受、驗證查考。
  • 《羅小黑戰記》: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影響
    但是電影中呈現出來的還有關於教育的問題。《羅小黑戰記》中涉及到的有兩種教育方式:其一是"灌輸式教育",其二是"體驗式教育"。這兩種教育都用在了可愛的羅小黑身上,並且呈現出了不同的效果。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才是快樂的,才是最適用於孩子的。
  • 父母"填鴨式教育"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䊨在起跑線
    現在的孩子競爭層面大,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要求高,從小就用灌輸的方式傳授給孩子知識,甚至會幫孩子報很多興趣班、培訓班,最後看似有點效果,但不過是在&34;教育。作為家長會看重孩子的發展?不過是看重孩子的成績而已,&34;教育想要淘汰,似乎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畢竟它並不是沒有效果,不過是效果不佳而已。
  • 從「灌輸式」到「體驗式」 裸眼AR開創兒童教育新方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要求孩子乖乖聽話,等著父母一點點傳達,還是讓孩子主動的去感悟、去理解呢?這也就涉及到兩種教育理念的對比「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教育」,到底哪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更加深刻?心理學家:體驗式教育更能讓孩子接受,拒絕「灌輸式教育」。
  • 寓教於樂的幼兒教育比灌輸式教育更有效
    現在的家長很是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能夠給自家的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們甚至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更有些家長為了自家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從小就開始給孩子報名各種補習班,讓原本天真浪漫的小孩子接受枯燥無味的學習。
  • 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
    弗萊雷主張教育要注重實踐性,教育即解放。他提倡要擯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弗萊雷所說的「解放教育」就是「提問式教育」。本文中,他將「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作了比較,提問式教育的核心在於自由和解放,它喚醒學生個人的內驅力,最終完成自我的建構。這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而不是把學生當成功利性目的培養的馴化教育。
  • 書呆子,灌輸式教育結出的「果」
    昨天,頭條有位好友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題目是:從小接受灌輸式教育,不會獨立思考,長大後怎麼擁有批判性思維?我給出的答案是:灌輸式教育危害極大,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否則,孩子將來就會成為機器人一般的「書呆子」!
  • 灌輸式教育的弊端:學生所有時間被各種複習題佔據
    再差一點的教育就是灌輸式教育,就像我上面說的那樣,讓學生不停做,背等,通過這種不斷重複的方式,提高學生成績。還有差一點的就是看著學生,制定各項規章制度,那都不讓去,但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最差的就是孩子根本不聽家長和老師管教,反而跟父母和老師對著幹。司馬遷的這段話適用於商業,也適用於教育。
  • 體驗式教育
    教師在課堂上反覆講要愛國,孩子們卻無處下手;老師們諄諄教誨孩子們要尊老愛幼,孩子們卻依然我行我素等等,這是學校德育的失敗,因為教師還在用原來學來的知識和方法教現在的學生去適應未來的社會,教育效果不佳是必然的。如何改變以上無可奈何的現狀?在雙語學校,我們建設了一個小動物園,裡面有20幾種動物。
  • 體驗式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作用
    體驗式教育的五大作用,包括教會孩子「適應社會」;「逼」出孩子的創造力;指引孩子承擔責任;用愛充盈孩子的內心;讓孩子體驗「苦樂」變得更強。在「體驗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更有夢想,更有責任,更有能力。一當代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正在不斷地向前發展,但在這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種種缺失。
  • 體驗式教育隨筆
    自從2012接觸體驗式教育這個行業,到今天已經不知不覺9個年頭了,在這9個年頭裡,浮浮沉沉、四處飄散,從剛開始的迷迷糊糊、懵懵懂懂到一知半解到到入行再到慢慢的懂行,整整花了9年的時間去打造和經營,回頭看看這一路走來的9年,中途有過沮喪、有過迷茫、有過退縮、也有過彷徨,最終堅持到了今天,也不知道是什麼讓自己堅持下來的,是一種信仰還是一種情懷呢?是一種不服輸的衝勁還是傻逼是的堅持呢?
  •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朱健:創業教育不是灌輸式教育
    本次論壇聚焦回歸教育本質的初心,關注各項教育事業、改革發展之成就,為「大國教育」聚慧發聲。 新華網 李何銘 攝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歷程    關於創新創業教育,朱健指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從自發探索階段走到了行政指導下全面推進的階段。
  • 體驗式教育
    體驗式培訓體驗式培訓是有力量、有效且具影響力的培訓方式。 在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在沒有多少人懷疑捧讀教科書和課堂授課的教學模式時,曾在牛津受教的教師科翰(Kurt Hahn)忽然向自己發問: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讓教育更豐富?科翰覺得,這如同學遊泳、學腳踏車,因為經驗來自親身體驗,就會深刻得終身不忘。他希望建立一所學校,以「做中學」的方式來實踐他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