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們能夠變得更加優秀,可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成為一位普通人,只有讓孩子們能夠產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才更有利於孩子們優秀。
很多家庭使用的教育方式都是灌輸式,孩子們就是一個空瓶子,家長開始往瓶子裡塞各種知識。
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時,總是讓孩子反覆的訓練,讓孩子一直學,一直輸入直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但是結果是孩子們很快就會遺忘。
而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恰恰相反,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就是在和社會接軌,孩子們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結合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徵,使孩子們在社會實踐中的融入度更高。
兩者之間的區別非常大,孩子們在受到體驗式教育時往往能夠學習到的東西更多,獲得更大的學習優勢。
1、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體驗式的教育讓孩子們從實踐中感受並解決問題,孩子們在這個教育模式中並不是單純地玩,更多時候會獲得一種愉悅感,從而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
2、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你如果一直給孩子灌輸理論知識,告訴孩子要怎麼做,最後孩子對這件事也只會停留在理論層面,並不會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而體驗式的教育會讓孩子親身體驗到,能夠有真實地參與感,孩子們會獲得更多的經歷,從而在學習中收穫到不同的知識。
3、提升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單純地教育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也只是紙上談兵。只有當孩子們真正經歷過後,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去改變現狀,在過程中遇到問題孩子能夠自己解決,這樣才會提高孩子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體驗式的教育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家長們要抓住機會,融入孩子們的教育模式中,讓孩子們在生活中收穫更多。
1、學會和孩子對話
很多時候我們如果強行告訴孩子們道理和結果,他們對這些道理的接受程度非常低,甚至會感到排斥。
就拿孩子不願意吃飯這個事情來說,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總是命令式地方式,不斷壓迫孩子最後讓孩子選擇屈服。
家長們要改變和孩子的對話方式,用體驗式的對話方式才更有利於孩子們的溝通。當孩子們不願吃飯時,我們可以說:「寶寶,你快來看看爸爸是怎麼吃飯的,他一共咀嚼了幾次?你一般需要咀嚼幾次呢?」
通過和孩子的對話讓孩子對這件事更有體驗感,並且孩子們會保持更積極的態度應對這件事。
2、改變教育環境
對於低齡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腦力、智力、個性等發展都和身邊的環境密切相關。
所以家長們要給孩子們營造出一個更富有生機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會收穫到更多不一樣的信息。
當你和孩子口頭講述森林的世界,這個時候孩子對森林的認知也只停留在聽覺系統。我們可以給孩子模擬一個森林環境,讓孩子們對森林的認識多一個層面的感受,並且能夠提高孩子們的參與感。
這種體驗式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全面,並且能夠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
3、互動式教育
家長們如果在教育中只扮演輸出者,最後忽視孩子的成長,只會影響孩子們的認知。很多家長都告訴孩子們要懂得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家長們一直輸出,可是卻沒有和孩子進行一個有效的互動,最後也會造成錯位教育。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需要多和孩子做互動,整理物品這個生活能力,可以讓家長帶動孩子一起做家務,通過體驗家務的方式並且增進互動的方式來獲得更多的技能和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們一定要多引導孩子,並且要用積極的話去鼓勵孩子,由此讓孩子們更有參與感和體驗感。
對於孩子們的成長,體驗式的教育才是王道,最重要的就是家長們要主動改變自己的教育模式,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能夠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才會對孩子們的成長更有利,不光是孩子們需要改變,家長們也需要變化。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