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育

2021-02-19 鄰家五哥成功教育工作室

體驗式教育

 

南宋詩人陸遊給自己小兒子子聿寫了一首詩叫《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是: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相信知道這首詩的人不少,對詩歌的後兩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更是熟知。其含義是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顯和表面的,如果要想認識事物的根本或道理的本質,就得親身實踐,去不斷探索發現才行。

但在我們的學校裡,這種表面功夫卻依舊大行其道,特別在德育工作中尤甚。教師在課堂上反覆講要愛國,孩子們卻無處下手;老師們諄諄教誨孩子們要尊老愛幼,孩子們卻依然我行我素等等,這是學校德育的失敗,因為教師還在用原來學來的知識和方法教現在的學生去適應未來的社會,教育效果不佳是必然的。

如何改變以上無可奈何的現狀?

在雙語學校,我們建設了一個小動物園,裡面有20幾種動物。而這些動物的飼料、免疫等等,都是由家長朋友和孩子完成的,特別是鴿子和兔子受孩子們照顧最多。久而久之,孩子們和小動物們的感情與日俱增,不僅自己不會傷害小動物,就是見到了傷害動物的行為也會去阻攔,因為孩子們對小動物的喜歡已經成了習慣,人與動物和諧共生的場景隨之出現了。而且在餵養動物的過程中,孩子們還了解了各種動物的習性,小猴子的頑皮、鴕鳥們的悠閒、孔雀的端莊……無論是科學還是生物課,小動物園都派上了用場。

而老師們在課堂上想盡各種辦法教育孩子們要去善待小動物,愛護小動物,其收到的教育效果與讓孩子們親身把小動物養大相比,都會有天壤之別。

再比如學校每周三都組織各年級學生代表去老年公寓,孩子們和父母一起準備了小禮物送給老人們,還給老人們表演節目、打掃衛生等。孩子們每次參加完活動,心情都非常激動,他們了解到老人們非常孤獨,需要人去陪伴。而在我們家庭中,很多孩子不願意和父母一起去看望姥姥姥爺、爺爺奶奶,甚至認為他們是父母的長輩,與自己無關。通過到老年公寓慰問,孩子們知道了老人們所想,很多孩子主動要求和父母在周末一起去看望長輩,學校教育的效果達到了。

說起愛國情懷,孩子們往往覺得太空洞,不容易引起共鳴,更不知道如何去傳遞和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我們提出了雙語四句半:「國歌唱起人端莊,輕聲靠右過走廊。見到垃圾大家搶,安全禮儀行動上。雙語真棒。」

老師們要求孩子們把對祖國的愛通過在生活學習中的細節表達出來,尊重國歌、國旗是愛國,遵守交通規則是愛國,撿起垃圾是愛國,做懂禮貌、守法紀的優秀公民是愛國,讓愛國情懷變得非常具體。

在學校教育中有一個令教育者頭疼的現象,就是很多在學校表現非常優秀的孩子,到了校外社會上竟判若兩人,甚至做出連常人都不及的事情來。這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我們大多數的學校採取了堵截的方法,用各種嚴厲的懲罰後果控制了學生的思想,根本不給學生犯錯誤的機會,也就是不給孩子們親身體驗的機會,其實這是一種教育恐嚇。而一旦孩子們脫離了這種堵截和恐嚇,就會如脫韁的野馬,本性得到完全的釋放,各種極端行為和事件因此爆發。

對此,教育者正確的做法是以疏導為主,不把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控制死,而是給他們犯錯誤的機會,讓他們去盡情體驗。學生犯了錯誤,我們批評教育,幫他們改正,助他們反思,如果再犯,就繼續重複我們的教育過程,直到孩子養成正常的行為習慣,不再犯錯。

上幾例中,我們採用的德育管理方法就是體驗式教育。

體驗式教育是教育者給未成年人在實際生活和教學場景中去體驗、實踐和感悟的機會,在反覆的體驗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最終生成自己的思想意識和學識,並以此約束自己的道德行為和學習行為,這就是「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效果。其基本模式是:實踐——體驗——反思——感悟——指導實踐——繼續體驗——不斷反思——思想和情感得到提升與進步,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體驗過程。

體驗式教育是德育管理的重要方法,要求教師不能一味給孩子們講書本知識和空洞的道理,而是給他們機會在校內積極參與各種活動,在校外不斷參加社會實踐,去實際生活和學習中大膽體驗,由此健全自己的思想道德體系,規範自己的言行。

簡單一句話,放手讓孩子們去體驗,這就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相關焦點

  • 體驗式教育隨筆
    從事教育行業將近10年,要問問自己收穫到了什麼的時候,答案是不知道是收穫了什麼?收穫金錢,沒有,收穫團隊,也沒有,收穫了朋友,也沒有,可能最多的就是收穫了經驗吧!現在回頭看看這一路走來的9年幾乎沒有任何的收穫,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 體驗式教育是個新興的教育,是通過體驗、互動的教學方式,是邁向素質教育的新嘗試。
  • 體驗式教育
    體驗式培訓體驗式培訓是有力量、有效且具影響力的培訓方式。 在二十世紀初的德國,在沒有多少人懷疑捧讀教科書和課堂授課的教學模式時,曾在牛津受教的教師科翰(Kurt Hahn)忽然向自己發問:有沒有更好的方式,讓教育更豐富?科翰覺得,這如同學遊泳、學腳踏車,因為經驗來自親身體驗,就會深刻得終身不忘。他希望建立一所學校,以「做中學」的方式來實踐他的教育思想。
  • 體驗式教育是什麼
    體驗式教育是一種全新的培訓和教育形式。
  • 什麼是體驗式教育?K12系統要設置體驗式教育嗎?
    體驗式教育是一種實用、有趣和引人入勝的方式,可以激發容易分心的K12學生。多年來,它作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越來越受歡迎,這種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技能。正如體驗教育協會(AEE)所解釋的那樣,「體驗式教育發生在教育者有目的地與學習者直接接觸,併集中思考,以增加知識,培養技能,澄清價值觀並培養人們為社區做出貢獻的能力。」那麼為什麼K12教育系統應該包含體驗式學習計劃?
  • 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灌輸式教育啟發式教育的對稱。亦稱注入式教育。原指在社會教育中,不顧學生學習認識過程客觀規律和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識水平,把現成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主觀地決定教學進程,並強迫學生呆讀死記的教育方式。隨著科學文明的發展,在普通教育中已不提倡。
  • 「灌輸式教育」是教育的弊病,家長嘗試「體驗式教育」讓娃更優秀
    什麼是灌輸式教育與經歷體驗式教育?1. 灌輸式教育說白了灌輸式教育,就是人們常說的「填鴨式教育」。把所有的知識只會一股腦的填進孩子的大腦,而不去思考孩子能不能吸收消化。要知道,人的智力和身體一樣,超過一定的速度就會很難吸收。
  • 體驗式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作用
    體驗式教育的五大作用,包括教會孩子「適應社會」;「逼」出孩子的創造力;指引孩子承擔責任;用愛充盈孩子的內心;讓孩子體驗「苦樂」變得更強。在「體驗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更有夢想,更有責任,更有能力。一當代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正在不斷地向前發展,但在這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種種缺失。
  • 《羅小黑戰記》: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影響
    但是電影中呈現出來的還有關於教育的問題。《羅小黑戰記》中涉及到的有兩種教育方式:其一是"灌輸式教育",其二是"體驗式教育"。這兩種教育都用在了可愛的羅小黑身上,並且呈現出了不同的效果。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才是快樂的,才是最適用於孩子的。
  • 「體驗式學習」正在成為教育的未來
    學校課程和教學法的目標是使學生具備21世紀的關鍵技能,減少課程內容以加強基本學習和批判性思維,並更加注重體驗式學習,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將有更多的靈活性和選修科目。文科與理科、課內活動與課外活動、職業教育與學術教育之間將不會有僵化的分離。
  • 高校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
    體驗式教學與創新創業教育的關聯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培養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主體性,通過強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的主體性,可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精神、品質、能力以及學生綜合素質,讓學生在體驗創新創業的過程中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掌握要義、發展潛能、產生情感、突出實踐的觀念和形式;二是增強體驗式創新創業教育互動的趣味性,通過交流分享的互動機會,加強內部交流,解決學生存在的意識和能力的欠缺問題,多向思維解決創新創業的實際問題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更優秀
    灌輸式教育容易澆滅孩子學習的動力,真正優秀的家長,都知道利用「體驗式教育」,幫助孩子的學習。高中時,一位老教師時常告訴學生,他在做孩子的時候就特別不喜歡被束縛的學習生活,許多題目的重複性讓他厭倦了一天天寫試卷的日子。因為自己的經歷,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格外注意這一點的引導。
  • 體驗式人防教育:感受「核爆炸」體驗「生死時速」
    8月5日上午,在淄博市人防綜合訓練教育基地上演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體驗式人防教育課堂,250名學生現場進行了學習和體驗。課程中,同學們跟隨淄博市人防辦工作人員的講解,詳細了解了現代戰爭空襲特點、防空警報、防空警報手語、人防疏散、人防工程、消除空襲後果等人防基本知識,並觀看了核爆炸危害及防護專題片。「剛才大家學習了防空知識,感受了『核爆炸』的威力,下面我們將共同體驗一把『生死時速』。」
  • 父母"填鴨式教育"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䊨在起跑線
    體驗就是要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一件事情,通過嘗試去體驗而獲取知識。體驗的本質就是讓家長放手,任由孩子自己去摸索,在途中千萬不要打斷孩子,或者想著去幫助孩子完成。其實,體驗的意義就是讓孩子體驗到實踐的快樂,這樣的樂趣是很多的,而且孩子還能夠鍛鍊到自我的獨立能力。
  •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大部分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時,總是讓孩子反覆的訓練,讓孩子一直學,一直輸入直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但是結果是孩子們很快就會遺忘。而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恰恰相反,這種教育方式其實就是在和社會接軌,孩子們能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結合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徵,使孩子們在社會實踐中的融入度更高。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成長會更優秀
    但是這樣的"灌輸式教育",孩子很可能會"左耳進,右耳出"。像霍思燕一樣,嘗試"體驗式教育",你會發現孩子更加出色。睿智的家長,都懂得"體驗式教育"1. 什麼是"體驗式教育"?所謂"體驗",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事物。"體驗式教育"就是讓孩子在親身經歷中明理,進行設身處地的體驗。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親身經歷,親自驗證,才能獲得科學知識,養成道德品質,掌握技能。
  • 體驗式教育為什麼受追捧?
    除了語數英,還有課外作業手抄報,學校本想著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但作業這麼多,哪有空好好構思,都是信手塗鴉應付式地交上去。  有時她在思考著,孩子一直很乖地應付著學業,但漸漸地,似乎不快樂了,得到了成績,卻似乎變成了學習機器,失去了應有的童真與創造力。
  • 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心理學:用經歷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
    後來我才明白,那是家長沒有意識到,應該用「經歷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去激勵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記得在看《媽媽是超人》第三季時,霍思燕在超市帶著兒子嗯哼購物,想試探下兒子在找不到媽媽的情況下會有怎樣的應急反應。
  • 灌輸不如引導,睿智的家長,都懂得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教育
    ——據《重慶晚報》這與我國許多家長與學校喜歡用的"灌輸式教育"分不開關係。何為是"灌輸式教育"?很簡單,便是所謂的"死記硬背"與"題海戰術"。睿智的家長都懂得一味的灌輸式教育是對孩子摧毀,體驗式的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培養。什麼是"體驗式教育"?"體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歷;"驗",意為察看感受、驗證查考。
  • 別總做一言堂父母,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會更優秀
    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體驗式教育來的好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就像上面的例子,小孩被父母一直"控制"著,不給孩子一點成長的機會,就像一個木偶,孩子怎麼會喜歡呢?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讓孩子親身體驗的好,而現如今,體驗式教育是最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那什麼是體驗式教育呢?
  • 父母「填鴨式教育」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如果只是家長對孩子的灌輸教育,只會讓孩子的發展變得死板,而不是孩子會變通去學習,在節目中劉耕宏就是對孩子"體驗式"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許會讓孩子更加優秀。"體驗式"教育是怎麼樣的教育方式?體驗就是要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一件事情,通過嘗試去體驗而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