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成長會更優秀

2020-12-14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親子節目《媽媽是超人》第三季,霍思燕帶著兒子嗯哼去超市購物。她想試探下兒子在找不到媽媽的情況下,會怎麼做。

當霍思燕看見嗯哼很冷靜地找到了服務員,並通過廣播順利找到自己,她很欣慰,很喜悅。

在事後採訪,霍思燕坦誠道:"從你出生,我最怕的事情就是你丟掉。"她很怕嗯哼會走丟,但是再疼愛兒子,也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去面對困難,才能變得更加堅強。

家長都與孩子說過自己走丟了,或者找不到父母了,應該如何正確地處理。但是這樣的"灌輸式教育",孩子很可能會"左耳進,右耳出"。

像霍思燕一樣,嘗試"體驗式教育",你會發現孩子更加出色。

睿智的家長,都懂得"體驗式教育"

1. 什麼是"體驗式教育"?

所謂"體驗",是指通過實踐來認識事物。"體驗式教育"就是讓孩子在親身經歷中明理,進行設身處地的體驗。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需要親身經歷,親自驗證,才能獲得科學知識,養成道德品質,掌握技能。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只有真正地去做事,孩子才能明理、懂事,也才會知道怎么正確地做。

2. "體驗式教育"能給孩子帶來什麼好處?

· 提高孩子的信息接收量,發展學習能力

· 在體驗中強化社會角色,讓孩子有擔當、有責任感

· 讓孩子積累經驗,去反思、去總結

"體驗式教育"不是簡單的玩樂,而是在親自驗證中,客觀地認識自我和世界。

死板的灌輸是傷害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孩子在學校花了很大的努力,背誦下了知識點,但是到實際運用時,卻不知道怎麼下手。有時還忘記得特別快、特別多。家長和孩子都很苦惱,感覺"背書真不管用"。

中國學生的應試能力較強,知識點背誦得很多,但是靈活運用到實際中的能力卻很差。

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全球21個受調查國家中,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想像力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

這一現象,與許多家長和學校喜歡用的"灌輸式教育"密不可分。

"體驗式教育"讓孩子深入生活中去,親身感受,豐富閱歷,才能見多識廣。

為什麼"體驗式教育"能培養出更優秀的孩子?

所有的努力不只是要培養一個只會背書、聽道理的孩子,而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在實踐中取得成績的人才。

1. 在真實情況中感受生活

無論課本上的知識點有多麼細緻,無論家長和老師說的故事有多繪聲繪色,都不如孩子

真實的境遇中看到的一點一滴。

家長經常會教訓孩子:"不能浪費食物"、"每天都要刷牙"、"自己要將房間打掃乾淨",但即便道理說了千百遍,孩子依舊"死性不改"。

而直到孩子因為亂丟棄食物而餓肚子、沒有刷牙所以蛀牙、房間不乾淨惹螞蟻咬之後,他才會聽得進這些訓誡。

"體驗式教育"自古就有,從孔子攜弟子週遊各國,到柏拉圖在林蔭之地建造學園,再到亞里斯多德一邊講課一邊帶著學生漫步花園……老師們帶著學生親歷某事,獲得真切的感受。

有句話說得好,"讓孩子體驗生活的不容易,勝過千言萬語。"

儘管孩子被灌輸了無數的道理,但是在親身經歷了生活的艱辛、體會到了做事的後果之後,才能真正理解。

2. 真實的體驗讓孩子的印象更加深刻

"體驗式教育"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孩子的身心感知,給孩子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舉個例子,近期我國的垃圾分類是全民熱點,很多學校都會教育孩子如何垃圾分類,家長的教導也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家長按照課本和網絡知識照本宣科,死板地講垃圾分類的技巧,及其對環境保護的意義,孩子一般都會一邊聽,一邊打哈欠,不感興趣。

但是,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分類家裡的垃圾,還可以帶孩子出戶外,親眼看見不同分類的垃圾桶,教育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3. "體驗式教育"能激發孩子興趣,挖掘孩子潛能

前幾日,與一位朋友閒聊,談到她的女兒是個"運動小天才",遊泳、跑步、網球、羽毛球等可謂是樣樣精通,成績也很好。

其實,她女兒小時候並不喜歡體育,甚至會在學校逃避做廣播體操、不去參加校運會。

雖然夫婦倆從小的教育女兒要鍛鍊身體,可是她卻不聽。然而,從有一次帶著孩子去遊泳開始,孩子漸漸地開始改變——從不樂意到熱愛,現在已經形成了很好的鍛鍊習慣。

朋友說起來,也很欣慰:"如果不是那一次帶她去體驗一下、嘗試一下,女兒就很可能與體育無緣了。"

親身體驗能激發孩子的興趣,進一步挖掘孩子的潛能。給孩子一個體驗的機會,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近年來,從"養"到"教"的理念轉向,成為了"親子節目"火爆的一個因素。

芒果臺的《爸爸去哪兒》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這節目大火的原因,除了可愛有趣的小朋友和明星加盟,還有其中的遊戲、比賽和戶外運動,這都是我們缺少的體驗式家庭教育和親子培養方式。

"寓教於樂,學習樂不思蜀",這是"體驗式教育"的精粹所在。

如何做到"體驗式教育"?

1. 捨得放手,把體驗機會還給孩子

有時候,孩子缺少體驗、實踐機會,並不是因為他的好奇心太薄弱,而是家長們沒有給孩子動手的機會。

"吃得亂七八糟的,還不如媽媽喂。"

"別自己出去,省的爸爸到處找你。"

"讓我來吧,讓你自己做只會越疊越亂。"

……

家長的心軟、不捨得只會讓孩子停滯不前,剝奪了孩子的體驗機會。嘮叨半天,不如讓孩子嘗試著做,家長可以指導,但是不要包攬工作。

2. 讓孩子承受挫折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孩子能經受住挫折,才會提高抗挫能力。讓孩子吃點苦頭,可以給孩子提醒,讓他保持謙遜的姿態,別心安理得、沉溺安逸。

但同時,我們也要警醒自己,讓孩子承受挫折並不是要可以增加孩子的困難,逆著孩子的意願做事,還有不誇獎、不鼓勵孩子。

相反,我們應該要去理解孩子、肯定孩子的進步,讓他順其自然地發展。

3. "親子遊"鍛鍊孩子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工作忙碌的父母常常沒有時間去讓做"體驗式教育"。對此,我們也可以嘗試組織一次親子遊。

綠樹、青山、碧水、動物……這些未知的一切,都吸引著求知慾旺盛的孩子們。五彩繽紛的大自然和新奇豐富的異國文化,都刺激著孩子的感受,鍛鍊著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和記憶力。

在戶外,孩子親身體驗大自然、社會景觀,對知識的接收也更加輕鬆自在。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家長別再用「灌輸式教育」了,嘗試「體驗式教育」,孩子更優秀
    灌輸式教育容易澆滅孩子學習的動力,真正優秀的家長,都知道利用「體驗式教育」,幫助孩子的學習。高中時,一位老教師時常告訴學生,他在做孩子的時候就特別不喜歡被束縛的學習生活,許多題目的重複性讓他厭倦了一天天寫試卷的日子。因為自己的經歷,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他格外注意這一點的引導。
  • 「灌輸式教育」是教育的弊病,家長嘗試「體驗式教育」讓娃更優秀
    由於小雨的數學成績實在慘不忍睹,被老師叫了家長,小雨媽去了學校之後,也向老師說明了小雨從小數學就不好。老師給的方法是:讓每天監督孩子除了背數學概念之外,還要背例題,說自己有好些學生原來都是小雨這樣的,後來都是經過自己的這種方法,數學成績突飛猛進。小雨媽聽到老師說這些話,回家立即照做,開始時有點效果。不過,時間一長當孩子更厭倦了這種方式,不僅數學成績一落千丈,連帶著其他科目成績也在不斷下滑。
  • 別總做一言堂父母,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會更優秀
    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體驗式教育來的好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就像上面的例子,小孩被父母一直"控制"著,不給孩子一點成長的機會,就像一個木偶,孩子怎麼會喜歡呢?一切口沫橫飛的說教都沒有讓孩子親身體驗的好,而現如今,體驗式教育是最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那什麼是體驗式教育呢?
  • 以情入景,用「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孩子未來更優秀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大部分家長都希望孩子們能夠變得更加優秀,可是錯誤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成為一位普通人,只有讓孩子們能夠產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才更有利於孩子們優秀。
  • 灌輸不如引導,睿智的家長,都懂得將灌輸式教育變為體驗式教育
    ——據《重慶晚報》這與我國許多家長與學校喜歡用的"灌輸式教育"分不開關係。何為是"灌輸式教育"?很簡單,便是所謂的"死記硬背"與"題海戰術"。睿智的家長都懂得一味的灌輸式教育是對孩子摧毀,體驗式的教育才更有利於孩子的培養。什麼是"體驗式教育"?"體驗"的"體",意為設身處地、親身經歷;"驗",意為察看感受、驗證查考。
  • 父母「填鴨式教育」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如果只是家長對孩子的灌輸教育,只會讓孩子的發展變得死板,而不是孩子會變通去學習,在節目中劉耕宏就是對孩子"體驗式"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許會讓孩子更加優秀。"體驗式"教育是怎麼樣的教育方式?體驗就是要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一件事情,通過嘗試去體驗而獲取知識。
  • 父母"填鴨式教育"真的好嗎?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䊨在起跑線
    如果只是家長對孩子的灌輸教育,只會讓孩子的發展變得死板,而不是孩子會變通去學習,在節目中劉耕宏就是對孩子&34;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許會讓孩子更加優秀。用體驗式教育,能讓孩子䊨在起跑線1、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會更豐富填鴨式教育,家長習慣性地告訴孩子怎麼做,只會讓孩子變成一昧聽從別人話的人,自己不會動腦筋去思考,應該怎麼做,而是別人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
  • 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灌輸式教育啟發式教育的對稱。亦稱注入式教育。原指在社會教育中,不顧學生學習認識過程客觀規律和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識水平,把現成的知識結論灌輸給學生,主觀地決定教學進程,並強迫學生呆讀死記的教育方式。隨著科學文明的發展,在普通教育中已不提倡。
  • 促進孩子社會性發展,心理學:用經歷體驗式教育代替灌輸式教育
    從小我就被父母逼著成為被「灌輸式教育」覆蓋的一代,相信很多人有同感,譬如反覆的教你背一首詩,一直讀一直讀,直到你記住為止。再長大一點,就是無休止的「題海戰術」:每天做不完的作業、每月一次的模擬考試、節假日和周末補課,只為讓你早早通過選拔,成為一個他們所謂的優秀的學生。
  • 寓教於樂的幼兒教育比灌輸式教育更有效
    現在的家長很是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為了能夠給自家的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家長們甚至不惜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更有些家長為了自家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他們從小就開始給孩子報名各種補習班,讓原本天真浪漫的小孩子接受枯燥無味的學習。
  • 《羅小黑戰記》:探究「灌輸式教育」和「體驗式教育」對孩子影響
    但是電影中呈現出來的還有關於教育的問題。《羅小黑戰記》中涉及到的有兩種教育方式:其一是"灌輸式教育",其二是"體驗式教育"。這兩種教育都用在了可愛的羅小黑身上,並且呈現出了不同的效果。這也讓我們開始思考,究竟怎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才是快樂的,才是最適用於孩子的。
  • 書呆子,灌輸式教育結出的「果」
    昨天,頭條有位好友邀請我回答一個問題,題目是:從小接受灌輸式教育,不會獨立思考,長大後怎麼擁有批判性思維?我給出的答案是:灌輸式教育危害極大,一定要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否則,孩子將來就會成為機器人一般的「書呆子」!
  • 從「灌輸式」到「體驗式」 裸眼AR開創兒童教育新方法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要求孩子乖乖聽話,等著父母一點點傳達,還是讓孩子主動的去感悟、去理解呢?這也就涉及到兩種教育理念的對比「體驗式教育」和「灌輸式教育」,到底哪種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教育意義更加深刻?心理學家:體驗式教育更能讓孩子接受,拒絕「灌輸式教育」。
  • 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
    弗萊雷主張教育要注重實踐性,教育即解放。他提倡要擯棄「灌輸式教育」,代之以「解放教育」。弗萊雷所說的「解放教育」就是「提問式教育」。本文中,他將「灌輸式教育」和「提問式教育」作了比較,提問式教育的核心在於自由和解放,它喚醒學生個人的內驅力,最終完成自我的建構。這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而不是把學生當成功利性目的培養的馴化教育。
  • 須知:「填鴨式教育」已經過時了,但很多家長仍然使用這套模式
    現在的孩子競爭層面大,所以,很多父母都會對孩子要求高,從小就用灌輸的方式傳授給孩子知識,甚至會幫孩子報很多興趣班、培訓班,最後看似有點效果,但不過是在"填鴨式"教育。作為家長會看重孩子的發展?如果只是家長對孩子的灌輸教育,只會讓孩子的發展變得死板,而不是孩子會變通去學習,在節目中劉耕宏就是對孩子"體驗式"教育,這樣的教育方式也許會讓孩子更加優秀。"體驗式"教育是怎麼樣的教育方式?體驗就是要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一件事情,通過嘗試去體驗而獲取知識。
  • 灌輸式教育的弊端:學生所有時間被各種複習題佔據
    再差一點的教育就是灌輸式教育,就像我上面說的那樣,讓學生不停做,背等,通過這種不斷重複的方式,提高學生成績。還有差一點的就是看著學生,制定各項規章制度,那都不讓去,但是管住了人管不住心。最差的就是孩子根本不聽家長和老師管教,反而跟父母和老師對著幹。司馬遷的這段話適用於商業,也適用於教育。
  • 體驗式教育隨筆
    從事教育行業將近10年,要問問自己收穫到了什麼的時候,答案是不知道是收穫了什麼?收穫金錢,沒有,收穫團隊,也沒有,收穫了朋友,也沒有,可能最多的就是收穫了經驗吧!現在回頭看看這一路走來的9年幾乎沒有任何的收穫,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熬過來的。 體驗式教育是個新興的教育,是通過體驗、互動的教學方式,是邁向素質教育的新嘗試。
  • 體驗式教育,讓孩子受益終生
    課程之後,我把「體驗式教育」劃為課程的重點,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的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相比陶行知先生先進的教育思想,如今的中國教育還是無法逃脫應試教育的困擾。
  • 「媽媽,我學不來」,家長的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創造力
    1.變得不願意思考填鴨式教育就是通過知識灌輸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所有知識灌輸到孩子的腦海裡,這樣的方式雖然能夠讓他們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但是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由於所有的知識都是由父母或者老師直接灌輸給孩子,所以他們根本不需要針對問題進行思考。這就會導致孩子慢慢的養成不愛思考的習慣。
  • 體驗式教育對青少年的影響作用
    體驗式教育的五大作用,包括教會孩子「適應社會」;「逼」出孩子的創造力;指引孩子承擔責任;用愛充盈孩子的內心;讓孩子體驗「苦樂」變得更強。在「體驗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更有夢想,更有責任,更有能力。一當代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礎教育事業正在不斷地向前發展,但在這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種種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