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熟二陳湯,錢往袋裡裝!二陳湯現象:一張二陳湯打天下???

2021-02-12 民間傳統醫學聯盟


  背熟二陳湯,錢往袋裡裝

近日在網上看到這句順口溜,它還確實有些道理。

首先,它使我想到《局方》中有一個治百病的方子如下說:

對金飲子  治諸疾無不愈者。常服固元陽,益氣,健脾進食,和胃去痰,自然、榮衛周暢,寒暑不侵。此藥療四時傷寒極有功效。

厚樸去皮薑汁炙  蒼朮米泔浸一宿  甘草炙 各二兩  陳皮去白炒令黃半斤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空心,以水一盞,姜錢二片,如茶法煎取八分,餘滓重煎兩度服食。溫毒時氣,二毒傷寒,頭痛壯熱,加連須蔥白五枚、豉30粒同煎。服數劑汗出得安。如未得汗,以稀粥投之,厚蓋衣被取汗立愈。五勞七傷,腳手心熱,煩躁不安,肢節痠疼,加柴胡去蘆頭同煎。咳嗽發瘧,加姜制半夏煎。本髒氣痛,加茴香煎。水氣腫滿,加桑白皮煎。婦人赤白帶下,加黃芪煎。酒傷,加丁香。食傷,加高良姜。四時瀉洩,加肉豆蔻。風疾,加荊芥穗。腿膝冷疼,加牛膝。渾身拘急及虛雍,加地骨皮。腿痺,加兔絲子。白痢,加吳茱萸。赤痢,加黃連。頭鳳,加藁本。轉筋霍亂,加楠木皮。以上助使,只加一銖。此藥不問老少、胎前產後,五勞七傷,六極八邪,耳鳴眼昏,夢洩盜汗,四肢沉重,腿膝酸疼,婦人宮髒久冷,月水不調,若能每日空心一付,即出顏容,豐肌體,調三焦,壯筋骨,祛冷氣,快心胸,神效莫數。

大家信不信呢?

莫非《局方》在騙人嗎?

如果不是騙人,怎麼這麼好的方子後人沒有大宣傳呢?

為什麼當代教科書上沒有此方呢?

當代職業中醫、特別是學院出身的人,大都不會相信這個《局方》有這麼多療效。

我倒是有些相信,或相當相信。

看來,做中醫真容易。

背熟二陳湯或者這個對金飲子,你就往口袋裡裝錢好了。

確實有的。古人和今人都不是在欺騙我們。即背熟二陳湯(或對金飲子、或全息湯等)確實可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一方名醫。

還有一句順口溜是:學會柴胡湯,見病就有方。和二陳湯這句順口溜差不多。

總之是說:學會或者自己摸索出一個適應面比較廣的方子而且基本上一直使用它,可以在一個地區獲得相當好的聲譽。自然,收入——裝進袋裡的錢——也不錯。

不過,這樣的中醫最多也只能是「一方名醫」,而不可能成為一代名醫或一國名醫。

比如,那位X大夫,我相信他在當地頗有醫名。他也是一個實在人——和某博士、L神醫、二十一神醫完全是兩回事。

但是,把他的心得拿出來向整個中醫界示範——即把他當作一代名醫,或者如有人說的大師,就不行了。因為,他的心得和見解經不起歷史的和現實的、理論的和實踐的檢驗。

假如真的經得起檢驗,學中醫、做中醫就太簡單了。

學會一個方子就可以通行無阻,何必有十萬古今方法呢?

何必有汗牛充棟的中醫書呢!

二陳湯之類至今沒有成為主流,更火的「火神派」終於逐漸銷聲匿跡,就是因為他們終於經不起檢驗。

二、為什麼會有二陳湯現象?

要明白這一點,首先要知道多數疾病的痊癒或緩解主要不是醫生的功勞。換言之,病主要不是藥治好的。即便是危急大證獲得速效,也不能說完全是藥物的作用,更不能說非用某藥、某方不可。

朋友可能會問。

你為什麼也介紹自己的醫案呢?莫非那些醫案不是你治好的,而是自己好的嗎?

故在此鄭重聲明:

除了個別極其危重、複雜的情況,拙案大多是我的方法給了病人一點幫助。這些病,不是非用我的具體方子不可——拙案中大都有說明。

就是極其危重、複雜的情況,病也不是完全靠藥物治好的——假如機體完全失去抗病能力,什麼藥物也無用。

反過來看這個問題就是:假如醫家的方法可以在不少情況下從不同的方面給機體以某種幫助,他的方法就可以「治好」很多病,即在很多情況下他的方法都可以有效,因而他、她可以成為一方名醫。於是,收入不錯。

二陳湯之類就是這樣的方法。

中醫如此,西醫也如此。

我知道好幾個在某一個小範圍內——比如幾個或十幾個村子中——有名的西醫,不過是只會開抗菌素、激素、維生素,或者再加上輸液。他們也偶爾治死人,但群眾還是很遵信他們。因為群眾沒有更好的選擇——總不能有病就跑到幾十裡數百裡之外。

然而,這樣的西醫顯然不能被當作典範或大師——其實他們的錯誤或偏頗很明顯,完全不足為法。

三、二陳湯等為什適應面很廣?

關於對金飲子,前帖引用的很全,不想再多說。總之,說它能治百病雖然不正確,說它對很多常見病、一般的病有效則有道理。況且,它的加減也包含著辨證論治因素。

至於二陳湯,則說來話長。

我們先看它的源流。

(1)二陳湯及其源流

A、二陳湯出處和最初的功用

二陳湯是宋代以後的醫家很熟悉的方子。它最早見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痰飲」方類,是南宋紹興年間續添的方子。關於它的組方和功用等原文如下:

二陳湯

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半夏湯洗七次  橘紅各五兩 白茯苓三兩甘草一兩半。

上為蚥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B、二陳湯的源流

二陳湯很明顯的源自經方——《金匱要略》。

其中有:

橘皮湯:治乾嘔、噦等。橘皮四兩  生薑半斤。

生薑半夏湯:治似嘔、似喘、似噦。生薑汁一升半夏半升。

小半夏湯:治心下支飲,嘔而不渴。半夏一升生薑半斤。

小半夏加茯苓湯:治嘔吐、心下滿。半夏一升 生薑半斤茯苓四兩。

由上述四方可知,橘皮、半夏主要治痰飲所致的嘔吐,也可以治喘。

然而,《千金方》中出現了同樣以半夏、陳皮為主組成的溫膽湯。

此方主要不治痰飲,而治不眠。原文如下:

溫膽湯

此方最早見於《千金方》卷第十二「膽腑病」。原文如下:

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溫膽湯方。

半夏  竹茹  枳實各二兩橘皮三兩 生薑四兩 甘草一兩。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今教材關於溫膽湯的功用如下說:

溫膽湯功效燥溼化痰,清熱除煩。主治痰熱上擾虛煩不得眠。

怎么半夏為君的方子用於治不眠了呢?

這又要追溯到《內經》去。

《內經》有所謂十三方。其中之一是半夏湯——見《靈樞、邪客第七十一》。此方只用半夏一味,是治不眠的。

C、《景嶽全書》所列二陳湯系列

二陳、加減二陳、加味二陳、二術二陳、黃芩二陳、柴葛二陳、桂附二陳(具體組方略)

總之,到明末,二陳湯已經是使用頻率很高的方子,因而熟知此方的人也很多。所謂二陳湯,就是二陳湯系列。很多近現代名醫也喜歡二陳湯系列。

這時出現「背熟二陳湯,錢往袋裡裝」之說,就毫不奇怪。

(2)如何看二陳湯功用

如上所說,古人認為二陳湯是治痰飲的。今教材大體上仍主此說。謂「燥溼化痰,理氣和中」或近似說法。

如何中西醫結合地看二陳湯呢?

就是它可以緩解呼吸道、消化道等器官的炎症——慢性炎症或比較輕的急性炎症,因而調整消化和呼吸功能。它對睡眠不佳也有一定的療效——即又可以調整神經系統。

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是最常見的病種,於是10個病人可以有6、7個以二陳湯系列治療。況且它還可以調整神經系統呢!

假如醫家對它再有某種偏愛和更多一些加減,二陳湯系列看起來幾乎可以治百病了。

其實,看看《局方》關於二陳湯的功用說明,也能知道它適應證相當多。

為此,再把原文引用如下:

「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中醫常把雜病病因分為氣、血、痰、瘀(鬱),二陳湯對痰鬱都有效,還有一定的健脾(即補中氣)作用。故它從理論上就可以佔據雜病治法的半邊天。

下面再說以下什麼是中醫治痰。

痰者,炎也。咳嗽吐痰是因為氣管、支氣管發炎。嘔吐粘液,是因為食管和胃發炎。瀉下粘液,是因為大腸發炎。赤白帶下,是因為陰道、子宮頸發炎。多流濁涕,是因為鼻腔、副鼻竇等發炎。多流濁淚,是因為外眼發炎。

故去痰實則去炎——消炎——當然,還有其他消炎法。

但是,由此可見二陳湯適應證之廣。

它適用於臨床上最常見的呼吸道、消化道的炎症,教材上有明文。

我看,它對其他急慢性炎症——特別是較輕的慢性炎症,都有效。

四、效廣與效專

朋友們可能問:到底是適應證很廣的方子好呢,還是適應證很專的方子好呢?

我的看法如下:

適應證太廣的方子,功效必然很小。

換言之,什麼病都治,約等於什麼病都不治。

但是,這不等於可以完全不重視這些方子。

舉個極端的例子:饅頭、米飯、白開水可以治一切病。

你不能說此話毫無道理。

我確實經常告誡門人:食水是機體戰勝一切疾病的本錢。治病一定不要忘記保護食慾。患者長期不能進食,什麼療法的療效都要打折扣,甚至完全無效。

李東垣說:脾胃乃後天之本,也是這個意思。

然而,習慣上卻不把饅頭、米飯、白開水看作藥物。

他們是治療饑渴的——於是什麼病也不治。

二陳湯之類不像食水這麼泛泛,但它們的效用也確實不很明顯。

於是,用它們治療的必然是輕淺之證。

實際上,輕淺之證也不能用效宏力專的方藥治療。

比如輕微的胃氣滯——也是二陳湯的適應症——用大承氣(方名就是大順胃氣)治療就不單單是殺雞用了宰牛刀,而是會把病治壞——「打過了」。

反過來,大承氣證用二陳湯治療就完全「打不動」。

五、怎樣看名醫?

名醫不是樣樣與普通醫生不同——開的方子出奇,經常出怪招兒。

這幾年很出了幾個這樣的「名醫」——其實是怪醫,搞得整個中醫界充滿了怪氣。

名醫治平常的病,照樣用平常的方。

只是遇到危急大證、疑難重症,名醫就不一樣了。

他們治小病不犯錯誤,治大病更從容。

不但能繼承前人的方法,還能自創方法。

不但能繼承傳統理論,還能發揚傳統理論。

中醫有那麼幾個學派,其創始人無不是發明了新學說、新方藥,而且都是針對當時常見的、困難的問題。

再其次就是比較有名的醫家——歷史上大約數十個,他們主要是繼承得比較好,整理得比較好。這樣也算難得了。

以上這兩種人都可以算作一代名醫。

【推薦閱讀】請點擊 

學針灸、艾灸,一定要聽倪海廈老師講的針灸課!太珍貴了,必須收藏!

整理出來了!倪海廈講解金匱要略全集——共77集

轉發珍藏!倪海廈老師講解黃帝內經全集——共75集

大愛!分享大型中醫紀錄片《黃帝內經》1-60全集,歡迎收藏!

轉發珍藏!倪海廈講解神農本草經全集

免費收藏!《溫病學》完整72全集視頻

免費珍藏!感謝大醫倪海廈講解傷寒論共58集(高清全集)

免費珍藏!倪海廈老師人紀針灸課程78集(高清)

健康,人人都想要!沒有病就算健康嗎?

免費珍藏!沒有好中醫,人人自學中醫,《中醫診斷學》全集

免費珍藏!沒有好中醫,人人自學中醫,《方劑學》視頻全集

愛心讚賞!請點擊下方

本公眾號所分享文章僅供參考學習之用。發布內容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可隨時和我們聯繫。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文中涉及所有方劑藥物及治法為學習參考之用,非專業人士請勿試藥! 

加入民間中醫聯盟,傳承民間絕技

請關注微信:qihuangmisu

看完之後,別忘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二陳湯現象:一張二陳湯打天下???
    背熟二陳湯,錢往袋裡裝近日在網上看到這句順口溜,它還確實有些道理。
  • 二陳湯現象:一張二陳湯打天下?
    背熟二陳湯或者這個對金飲子,你就往口袋裡裝錢好了。確實有的。古人和今人都不是在欺騙我們。即背熟二陳湯(或對金飲子、或全息湯等)確實可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一方名醫。還有一句順口溜是:學會柴胡湯,見病就有方。和二陳湯這句順口溜差不多。總之是說:學會或者自己摸索出一個適應面比較廣的方子而且基本上一直使用它,可以在一個地區獲得相當好的聲譽。自然,收入——裝進袋裡的錢——也不錯。
  • 零基礎學習二陳湯治療疑難雜病
    二陳湯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一個著名而有效的常用方。二陳湯,方的組成有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在應用二陳湯的時候,二陳湯是不是就這四味藥呢?同學們已經說不是。在用法中,還有兩味藥,一個是生薑,一個是烏梅。同學們又發現了個問題,生薑的用量偏大,烏梅的用量偏小。同時,同學們還發現一個問題,二陳湯它是不是單一的湯劑?而是水煮散劑。二陳湯這個方,它的功用是:燥溼化痰,理氣和中。
  • 陳湯
    陳湯到長安去求取官職,謀得太官獻食丞一官。幾年後,富平侯張勃同陳湯交往,佩服他的才能。便向朝廷推薦了陳湯。在等待分配期間,陳湯的父親去世,沒有奔喪回家。就因為這件事被人檢舉為缺乏起碼的孝道,不遵守常規行事,於是朝廷譴責張勃,同時將陳湯拘捕下獄。
  • 二陳湯和它的13個變方
    試舉二陳湯為例:1、二陳湯的組成、功用與主治二陳湯出於《和劑局方》,由半夏、陳皮、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原書有烏梅、生薑,現多不用)。半夏化痰和胃、降逆止嘔為主藥,陳皮化痰、理氣和中為輔藥,茯苓滲溼化痰、安神為佐藥,甘草和中、潤肺化痰為使藥。
  • 我的咳嗽方:二陳湯
    二陳湯,方子雖小卻不簡單。為什麼怎麼說呢?後面慢慢說。 之所以叫做「二陳」,是因為方子中的陳皮、半夏以愈陳舊愈好。所以名字就叫做二陳湯。這樣一記憶,方名很快就記住了。二陳湯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裡面的方子,只有幾味藥: 姜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組成雖然簡單,但是我在臨床中治療咳嗽的病人,使用頻率很高。記得我看好第一個病人的咳嗽,就是用的這個方子。
  • 一目了然:二陳湯和它的13個變方
    本文是一位方劑學的老師,以二陳湯為例,講解類方的學習方法,讀來令人耳目一新。這樣對比一看,二陳湯的類方和衍方還真是一目了然啊!
  • 方劑選萃: 二陳湯
    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主治】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方論選萃】       明李中梓:肥人多溼,溼挾熱而生痰,火載氣而逆上。
  • 陳湯:憑本事吃飯,為啥不香 | 宅叔扯資治通鑑114
    西漢超級猛將陳湯很鬱悶。因為他憑本事吃飯,卻吃得一塌糊塗。陳湯,你可能不熟。
  • 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之
    前一句是漢武帝時霍去病說的,是說給漢武帝聽的,表明的是自己先國後家的情懷;這後一句是漢元帝時陳湯說的,是說給所有敢於犯我大漢威嚴的邊疆草寇們聽的!陳湯,字子公,山東兗州人,西漢大將。少時家貧,靠乞討度日,故為鄉裡不恥。後流落長安,認識了富平侯張勃,張勃覺得他很有才能。便向朝廷推薦了陳湯。可陳湯正準備大展宏圖之時,他的父親去世,陳湯聽到了死訊,沒有奔喪回家。
  • 陳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呼韓邪單于打不過郅支單于,於是遷到南邊去抱漢朝的大腿,向漢朝進貢,並派了自己的兒子到漢朝做人質,以求的到漢朝的庇佑,郅支單于怕漢朝和呼韓邪單于聯手,於是也不甘落後趕快依葫蘆畫瓢,送上貢品和派了個兒子到漢朝做人質。呼韓邪一看,跟我學?那我得下狠招了,看抱大腿誰能抱的過我!於是親自入朝拜見大漢天子,願意俯首稱臣。
  • 陳湯 他才是「犯我強漢,雖遠必誅」首創
    溯古追風世界歷史網 www.xhistory.net投稿、合作、版權爭議,歡迎勾搭微客服:976204208陳湯大破匈奴之戰陳湯,字子公,山陽瑕丘(今山東兗州北)人,西漢大將。陳湯少年時喜歡讀書,作文思路開闊,但因家庭貧困,有時靠乞討度日,所以陳湯不為鄉裡看重。
  •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這響亮的徵戰口號,到底震攝了誰?
    打是必須的,出兵是有道理的,但是什麼時候打,不是由陳湯說了算。因為陳湯只是第二把手,他還有上司,那就是西域總督(都護)兼騎兵總監(騎都尉)甘延壽。但是甘延壽不支聲,陳湯只好主動開口了他這樣給上司分析道:西域各國,天生就怕匈奴。現在,郅支單于聯合康居王國,拿下烏孫,下一個可能就是大宛。如果我們坐而不管,再過幾年,西域就不再是我們的了。
  • 生前仕途坎坷,死後一句名言被網友經常引用,生不逢時的名將陳湯
    陳湯便是生活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從這件事上不難看出,陳湯此人有著極端明顯的功利心,說白了就是做什麼事情都要達到利己的目的。但是,這並不影響陳湯壓抑在內心的野望滋生。(躋身軍伍,任職西域校尉的陳湯)背負著不孝之名的陳湯在朝堂之上肯定是混不下去了,不甘寂寞的他將目光眺望向遠在大漢的西域之地。
  • 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氣吞萬裡如虎的陳湯,如何重振大漢雄威?
    公元前1世紀中葉,呼韓邪單于由於內亂被迫向南遷移,匈奴隨即分裂為南、北二部,呼韓邪單于向漢朝稱臣,進入長安朝見漢宣帝,從此漢朝和南匈奴之間結為連理,雙方加強了彼此的認同關係。此時,呼韓邪單于的主要競爭對手——他的哥哥郅支單于卻在不斷擴大北匈奴的地盤,在兼併了一些匈奴支部之後,他開始向西北擴張,接連擊破烏孫、堅昆等少數民族國家,最終擁有了極其廣袤的疆域。
  • 雙面陳湯——「雖遠必誅」,「貪汙流放」皆是卿「鹹聊原創」
    陳湯也不例外,儘管年輕時家境極其貧寒,但想出人頭地,建功立業的「野心」,卻從來沒改變過。並為了這個目標,不擇手段。在第一次被人賞識,推薦做官後,這個「不擇手段「的性格就暴露出來。陳湯剛剛被人推舉做官,尚未正式到任,他的父親忽然病逝,這下可急壞了陳湯。在那個極重孝道的時代,父母過世,是極為重大的事。
  • 兩千年前漢將陳湯,就曾招降羅馬軍隊,明犯強漢者的傳奇事跡
    陳湯的這句豪言流傳已久,也將亙古永存。漢武帝之後數十年,漢朝不斷進攻匈奴,匈奴連年戰敗,發生內訌,逐漸分為了南匈奴與北匈奴兩股勢力,南匈奴臣服了漢朝,而北匈奴被漢朝打的舉族西遷。北匈奴舉族西遷到中亞後認為漢朝已經無力徵伐了,就殺死了漢朝使者。漢朝大軍遠徵糧草難以籌措,無法攻擊匈奴。
  • 中華名方之「治痰」第一方——二陳湯
    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因方中「陳皮、半夏貴其陳久,則無燥散之患,故名二陳」。本方燥溼化痰,理氣和中,主治溼痰之證。二陳湯,傳統古方,為祛痰劑,具有燥溼化痰,理氣和中之功效。首創於宋代,有著800年歷史的名方。二陳湯的價值在於祛除身體內的痰溼。
  • 化痰八大法:二陳湯數十種祛痰的化裁
    痰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心則悸,在頭則眩,在背則冷,在胸則痞,在脅則脹,在腸則瀉,在經絡則腫,在四肢則痺。半夏具開洩滑降之長,能蕩滌痰濁,向被譽為消痰主將。《珍珠囊》說半夏「治寒痰及形寒飲冷傷肺而咳,消胸中痞,膈上痰,除胸寒,和胃氣,燥脾溼,治痰厥頭痛,消腫散結」。又氣結成痰,治痰須利氣,氣利痰自愈,陳皮橫行散結,直行下降,為利氣要藥。
  • 沒想到,烏梅、生薑對二陳湯功效的影響竟如此之大!
    二陳湯是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一個方子,而這個方子的確是有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15g,白茯苓9g,炙甘草4.5g四味藥。然而,方子後面還有一句話,被很多人忽略了,那就是「上藥(口父)咀,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也就是說,真正的二陳湯,是應該有生薑和烏梅兩味藥的,一共是六味藥。二陳湯原用法中有烏梅一個.可使半夏得烏梅則燥溼化痰而無傷氣陰之憂,烏梅得半夏則收斂肺氣而無礙祛邪之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