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湯(?—前6年),字子公,山陽郡瑕丘縣(今山東兗州市)人。西漢時期將領。
陳湯學識淵博,通達事理,起家太官獻食丞,交好富平侯張勃。漢元帝即位後,出任西域副校尉,假託聖旨,脅迫西域都護甘延壽出兵,攻殺對抗漢朝的匈奴郅支單于,為安定西域做出了巨大貢獻,累遷射聲校尉、大將軍(王鳳)從事中郎,受封關內侯。
建平元年(前6年),陳湯去世,追贈破胡侯。王莽掌權後,追贈諡號為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陳湯學識淵博通達事理,寫得一手好文章。陳湯到長安去求取官職,謀得太官獻食丞一官。幾年後,富平侯張勃同陳湯交往,佩服他的才能。便向朝廷推薦了陳湯。在等待分配期間,陳湯的父親去世,沒有奔喪回家。就因為這件事被人檢舉為缺乏起碼的孝道,不遵守常規行事,於是朝廷譴責張勃,同時將陳湯拘捕下獄。
出使西域
後來又有人大力舉薦,陳湯終於被任為郎官。陳湯主動請求出使外國,幾年後被任為西域都護府副校尉,與校尉(正職)甘延壽奉命出使西域。
陳湯畫像
初元四年(前45年),郅支單于派使者進貢,順便要求帶走入侍的兒子,願意歸附朝廷。漢朝商議派遣衛司馬谷吉去護送侍子。到郅支王庭後,郅支單于背信棄義,竟然殺了谷吉等人。漢朝派遣三批使者到康居要谷吉等人的屍體,郅支單于困住使者並羞辱他們,不肯聽從韶令,郅支單于驕傲怠慢到如此地步。
矯詔出兵
陳湯像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陳湯和甘延壽出使西域。陳湯獨自假託朝廷命令調發有城鎮的各國軍隊以及車師國戊己校尉屯田的官兵。甘延壽知道後,驚慌地阻止他。陳湯發怒,按住劍叱責甘延壽說:「部隊已經集合了,你想壞大家的事麼?」甘延壽只好聽從他。部署行軍的陣式,漢兵、屬國兵合起來共四萬多人,甘延壽、陳湯上奏自我彈劾假託皇帝命令,陳述用兵情況。
遠徵異域
甘延壽與陳湯帶領軍隊分道前進,分為六校,其中三校從南道越過蔥嶺從小道到大宛,另外三校由都護自己率領,從溫宿國出發,經北道進入赤谷,過了烏孫,到達康居邊界。陳湯出軍攻打,殺了四百六十人,得到了他們所搶走的四百七十名百姓,交還給大烏孫王,所得到的馬、牛、羊就用來供給軍用。
到了康居的束部邊界,陳湯命令軍隊不得進行搶掠。暗中把康居的顯貴屠墨叫來相見,向他說明漢朝的威勢和信譽,並同他飲酒結盟後就放他回去了。從小道帶領軍隊前進,離城還有三十裡,就停下紮營。
斬殺郅支
漢軍向前抵達郅支城的都賴水上遊,離城有三裡,停下安營布陣。一百多名騎兵衝向漢軍營地,漢軍張開弓弩對準騎兵,騎兵就引退了。甘延壽、陳湯命令部隊,四面圍城,而城外漢軍點燃柴草焚燒木城。夜晚,幾百騎兵想衝出城,但被漢軍迎面射殺。
郅支單于和各位閼氏夫人有幾十人都用弓箭射擊城外的人。城外的人射中了單于的鼻子,幾十個夫人也多被射死。木城被穿透了,等到天亮,城四面放起了火,官兵大聲呼喊追逐敵人,鳴釭敲鼓震動大地。康居兵退走了。漢兵就放火,官兵爭著進入內室,單于受傷而死。
於是甘延壽、陳湯上奏書說:「臣甘延壽、陳湯率領仁義的軍隊,替天誅伐,依賴陛下的神靈,陰陽調和,天氣晴朗明麗,衝鋒陷陣打敗敵人,斬了郅支單于的首級以及殺死了名王以下的人。應把所砍的頭懸掛在稿街蠻夷的官邸間,用以昭示萬裡之外的人,讓他們明白違犯強大漢朝的,即使再遠也一定要誅殺。」
功罪之爭
漢元帝立即派出吏士,命令各縣在路上備好酒食犒勞路過的軍隊。回到京城後,評論功勞,石顯、匡衡認為「甘延壽、陳湯擅自假託皇帝命令興師動眾,有幸沒有被誅殺,如果再封爵位賜食邑,那麼以後奉命的使者就會都爭相想冒著危險以取得僥倖,在蠻夷中惹起事端,給國家帶來災難,這個頭不能開。」原宗正劉向上奏書說:「西域都護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秉承聖明的旨意,倚靠神靈的保佑,統率百蠻的君主,帶領有城鎮之國的軍隊,出生入死,斬下郅支單于的首級,懸揚旌旗於萬裡之外的地方,遠播威名於崑山之西,洗刷了谷吉的恥辱,建立了卓越的功勳,萬夷畏懼屈服,沒有不震動的。呼韓邪單于看到郅支單于已被殺,稽拜表示歸附,願意守護北藩,歷代稱臣。他們建立了千年的功業,保證了萬代的平安,希望立功的人快速得到他們行善事的報酬。給予尊寵封授爵位,用以獎勵有功之人。」
赦罪封賞
於是漢元帝下詔說:「匈奴郅支單于背叛禮義,扣留並殺害了漢朝使者、官兵,深違事理,朕豈能忘記!之所以猶豫不決不去徵討,是因為難以興師動眾,勞苦將帥。如今甘延壽、陳湯擅自假託皇帝命令用兵去徵討敵人,依靠天地和宗廟的神靈保佑,徵討郅支單于,斬得他的首級,以及閼氏、貴人、名王和其他一千多人。雖然他們背離了道義違反了國法,沒有動用國庫的貯藏,借敵人的糧食用來供給部隊的所用,建立功勳於萬裡之外,威力震動百蠻,名聲速揚四海。為國家除去殘暴,斷絕兵事的根源,邊境得以安定。然而仍避免不了死傷的憂患,罪責應當在於遵守法令,朕深為哀憐這件事!特赦免甘延壽、陳湯的罪過,不要追究了。」
免職下獄
漢成帝劉驁即位後,丞相匡衡又上奏道:「陳湯以二千石官員的身份奉命出使,不待請命就行事於蠻夷中,不嚴格要求自己以為部下的榜樣,反而自取從康居奪得的財物,警告官員們不要再重新驗證邊遠地區的事。即使事在赦免以前,還是不適合當官。」陳湯因此被免官。
之後陳湯向成帝上書,說康居王送到漢朝來的王子(名為侍子,實有人質之意)不是真正的王子。漢成帝命人核實,確實是真王子。陳湯犯有誣告乃至欺君之罪。陳湯被捕入獄,準備處以死刑。這時,太中大夫谷永太上奏書為陳湯辯冤,漢成帝就放出了陳湯,削去他的爵位而成為普通士兵。
再次沉浮
幾年後,西域都護段會宗受到烏孫兵馬的圍攻,段會宗派人請求朝廷儘快發兵援救。漢成帝召見陳湯。陳湯早在攻擊郅支時落下風溼病,兩臂不能屈伸,因此入見漢成帝時,漢成帝先下詔不用行跪拜之禮,讓他看段會宗寫回來的緊急求救奏書。
陳湯說:「臣下認為這件事一定沒有值得憂慮的地方。」漢成帝問他為什麼這樣說?陳湯知道烏孫之軍皆烏合之眾,不能持久進攻,因此他推算了日期後說:「現在那裡的包圍已經解除。不出五天,會有好消息的。」過了四天果然軍書報回,說烏孫兵已解圍而去。
大將軍王鳳通過這件事深感陳湯經驗豐富,大有用處,於是奏請漢成帝啟用陳湯。陳湯嚴明法令,採納眾人的意見辦事,頗有將帥風範。但他又經常接受人賄賂的金錢,終於因為此事而被罷黜。
悲慘晚年
有人就問陳湯:「住宅不拆,難道還要再進行遷徙嗎?」陳湯說:「縣官暫且聽聽群臣們所說的,到時還是要再遷徙的。」王商聽到陳湯說的話後,就報告漢成帝說陳湯惑亂群眾,被抓進牢房治罪,審查他所犯的各種罪行。
丞相、御史彈劾道:「陳湯惑眾無道,妄自詐稱,把異象歸給皇上,這不是他所應當說的,犯了大不敬的罪。」漢成帝頒布命令說:「陳湯從前有討伐郅支單于的功勞,特貶陳湯為百姓,發配到邊疆去。」陳湯被發配到敦煌。敦煌太守上奏書說:「陳湯以前親自誅殺了郢支單于,在外國威望很大,不適宜接近邊塞。」漢哀帝劉欣下令把他遷徙到安定。議郎耿育上奏書陳述對國家有利的事,順便為陳湯鳴冤,漢哀帝就讓陳湯回來了,最後死在長安。
人物評價
陳湯與甘延壽的徵戰,結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穩定了漢朝的西北邊疆,為漢王朝立下一大奇功。
特此申明:
此文內容及圖片都來源網絡,版權屬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