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城市化降低大氣汙染對中國人健康危害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華盛頓7月19日電(記者林小春)中國近年來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時出現了大氣汙染問題。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陶澍教授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認為,城市化進程本身實際上並未導致大氣汙染物排放增加,反而降低了對中國人的健康危害,30年裡估計避免了約45萬人過早死亡。

  陶澍等人19日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報告說,為了解大氣汙染與城市化進程之間的關係,他們針對中國城市和農村居民兩個群體,研究了1980年至2010年這些人的直接生活能耗和交通能耗以及由此產生的汙染物排放,並分析了由此導致人們暴露在含有細顆粒物(PM2.5)空氣中的情況及相關健康危害。

  研究顯示,雖然城市人口與人均能耗增加等因素會導致排放與暴露增加,但城市化造成能源結構改變,即居民從農村遷移到城市後更傾向於使用電、液化氣、煤氣等清潔能源,又會導致排放和暴露下降。全國平均而言,這種增加量低於減少量,所以降低了人們的暴露和健康風險。例如,全國2010年城市化導致PM2.5平均暴露濃度下降了3.9微克/立方米,相應減少3.6萬人過早死亡;30年來總計相應減少約45萬人過早死亡。

  陶澍對新華社記者說:「過去通常認為人口向城市遷移會導致汙染物排放和受體在小空間中聚集,增加局部高密度人口地區的暴露,從而使健康危害增加。這樣的認識忽略了能源結構變化對健康的正面影響。」

  但陶澍也指出,這樣的變化在空間上不均衡,對北京、廣州等特大城市,這種增加量高於減少量,所以目前的城市化模式對北京、廣州等特大城市的空氣品質不利。

  陶澍強調,這項研究僅僅從一個角度,探討了城市化進程中直接生活能源變化的淨影響,其發現與近幾十年大氣汙染及其健康危害加重並不矛盾。快速工業化導致的大氣汙染排放增加、基礎建設擴張導致的影響、與居民非直接能耗(消費品生產過程的排放)相關的影響都是導致汙染加重的因素,但均未包括在本研究中。

相關焦點

  • 珠三角大氣複合型汙染的健康危害研究獲進展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黃薇課題組完成的我國珠三角地區複合型大氣汙染健康影響的系列研究成果,近日陸續發表在國際權威環境健康期刊Environ
  • 大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空氣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外界環境因素,大氣是各種氣體的混合物,大氣汙染是飄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氫化物、氧化物以及砷、鉛、鎘等各種重金屬。人為造成的大氣汙染對人體影響最大,可以將大氣汙染的危害分為慢性中毒、致癌作用和急性中毒三種。
  • 淺談中國城市大氣汙染現狀及其對策
    北極星大氣網訊:摘要:大氣汙染是世界各國面臨的最嚴峻的環境問題,如何防止大氣汙染已被各國政府高度重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加劇,能源消耗迅速增加,大氣汙染日益嚴重。通過分析中國大氣汙染現狀、主要危害、造成汙染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預防治理對策。
  • 萬億大氣汙染治理藍海下 環境監測儀器「蓄勢待發」
    但是,近年來,在城市化快速推進下,城市的大氣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大氣汙染危害大據了解,大氣汙染主要會造成以下三大方面的危害。首先,大氣汙染對人體和健康的傷害,詳細來講,大氣汙染物通過三條途徑危害人體:一是人體表面接觸後受到傷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氣汙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汙染的空氣後患了種種嚴重的疾病。從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各種大氣汙染物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的,對人體的影響又是多方面的。而且,其危害也是極為嚴重的。
  • 有關大氣汙染的知識
    但是在一定範圍的大氣中,出現了原來沒有的痕量物質,其數量和持續時間,都有可能對人、動物、植物及物品、材料產生不利影響和危害,這些就是大氣汙染物質。當大氣中汙染物質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及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就是大氣汙染。造成大氣汙染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為因素,尤其是人為因素更為重要,如工業廢氣、燃燒、汽車尾氣和核爆炸等。
  • 外媒:大氣汙染產生多種危害 增加人類早亡概率
    中國網9月16日訊 據西班牙媒體9月12日報導,大氣汙染會產生多種危害,對人體健康更不例外。器官栓塞、急性病、呼吸系統疾病甚至是肺癌都與空氣汙染有著緊密的關係。然而,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危害還遠不止這些。事實上,很多科學家團隊都在研究空氣汙染對於孕婦及胎兒的影響。
  • 王文興: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歷程、成就與經驗
    大氣汙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當汙染物含量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與發展時,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1];其本質是大氣汙染物通過一系列複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存環境造成不利影響[2]. 隨著我國工業化及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大氣汙染已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最大環境挑戰之一[3].
  • 福州和暖婦產醫生提醒:大氣汙染致孕婦早產風險增加
    高濃度大氣汙染有害人們的健康,對孕婦及腹中胎兒的危害更為明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孕婦身處高濃度汙染大氣之中,會導致早產風險增加19%。對於那些遭受到空氣汙染,懷孕7至10個月,正處於晚期妊娠階段的孕婦而言,早產機率最大。
  • 最新研究:中國大氣顆粒物汙染改善明顯,但臭氧汙染加劇
    這是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大氣分中心王躍思研究員課題組最新完成研究成果透露的信息。王躍思團隊還進一步分析中國自2013年以來不同區域重霾汙染天數持續減少的原因,對導致PM2.5和臭氧濃度相反變化趨勢的原因進行解析,並提出中國空氣品質全面長期達標的進一步控制方向:繼續高強度控制氮氧化物、全面控制揮發性有機物、將氨(包括氨氣和銨鹽)作為大氣汙染物列入控制性指標逐年降低排放量。
  • 「碳中和」下大氣汙染防治走向何方?
    近日,多場關於中國「十四五」中國大氣汙染防治的會議密集舉行,專家們認為,過去幾年間,中國的空氣品質有了明顯改善,但大氣環境汙染壓力仍然存在,並面臨許多新的形勢。「十四五」期間,大氣環境治理並不能放鬆,特別是在碳中和目標下,「十四五」尤為關鍵。通過努力,這個新的減排目標是可以達到的,但同時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 空氣汙染讓中國人折壽25個月?學者:概念被誤讀
    報告稱,該戰略不僅可為人類健康帶來諸多好處,還表明解決全球空氣汙染問題可以與實現其他環保和發展目標同步。 中文版概要中寫道,目前每年約有65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是繼高血壓、飲食風險和吸菸之後的人類第四大健康威脅。監管不力條件下的能源生產和利用是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具體說來源自兩個方面:貧困和化石燃料密集型發展和城市化。
  • 研究方法怎麼寫(一) | 大氣汙染與健康系列文章
    相比於前面講過的研究背景,方法部分的寫作要相對簡單一些(但是方法的學習還是需要下苦功的)。因為研究背景論述的是確定研究思路並得出研究目的的過程,需要以大量文獻作為基礎,還需要有自己的創新之處;而方法部分通常是通用的,好的研究設計和統計分析方法值得廣泛運用。當然,能夠將現有的研究方法加以改進,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 什麼是大氣汙染
    你知道什麼是大氣汙染嗎?大氣汙染是指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大氣汙染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其中以人為因素造成的汙染為主要因素,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大氣汙染。
  • 【科普】大氣汙染二次汙染物概念及防治措施
    二次汙染物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通常比一次汙染物嚴重,例如甲基汞比汞或汞的無機化合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要大得多,光化學氧化劑對人體也有較大危害。二次汙染物的形成機制往往很複雜,在光化學煙霧和酸雨的形成的研究中,二次汙染物形成機制的研究是一個重要的內容。二次汙染物一般是醛酮等,還有少量複雜有機化合物。由二次汙染物造成的環境汙染,稱為二次汙染。
  • 創意美術|《大氣汙染》
    思維探索:大氣汙染是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大氣汙染物由人為源或者天然源進入大氣(輸入),參與大氣的循環過程,經過一定的滯留時間之後,又通過大氣中的化學反應、生物活動和物理沉降從大氣中去除(輸出)。如果輸出的速率小於輸入的速率,就會在大氣中相對集聚,造成大氣中某種物質的濃度升高。當濃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直接或間接地對人、生物或材料等造成急性、慢性危害,大氣就被汙染了。
  • PM2.5空氣汙染指數分級以及危害 跑步鍛鍊建議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暫無標準中文名)。雖然PM2.5隻是地球大氣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組分,但它對空氣品質和能見度等有重要的影響。PM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
  • 南京某化工企業搬遷場地土壤有機汙染調查及健康風險評價研究
    :摘要:對南京某化工企業搬遷場地進行了有機汙染物監測,並進行了健康風險評價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汙染物修複目標值。關 鍵 詞:土壤; 有機汙染物; 健康風險評價; 修復引 言我國城市化速度不斷加快,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使得城市中的土地更顯珍貴。許多城市制定發展規劃時,要求原城區中的工廠和企業遷入工業集中區,這些措施實施後,對改善當地城市人居環境、促進經濟快速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 臭氧汙染看不見卻比PM2.5更可怕 可能對人體造成多種危害
    1、「低調」臭氧比PM2.5更可怕  專家認為,臭氧這種看不見的汙染不容小視,應像重視霧霾一樣,採取綜合措施加以防治。  「事實上,臭氧汙染已成為困擾全國的環保新課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說。
  • 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_2020年大氣汙染的防治措施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摘要:供暖季即將來臨,環保部近日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認識供暖期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性,紮實做好今冬明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要求各地要採取有力舉措,結合源解析等科研成果,紮實做好今冬明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  供暖汙染防治從環保部獲悉,供暖季即將來臨,環保部近日印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充分認識供暖期大氣汙染防治的重要性,紮實做好今冬明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確保改善環境空氣品質。 監測數據表明,冬季是我國大氣汙染較為集中的時期,全國重點區域各省(區、市)供暖季PM2.5平均濃度均比全年平均濃度高20%左右。
  • 空氣汙染會對機體健康會產生哪些危害?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析空氣汙染會對機體健康產生哪些危害?與大家一起學習!文章中,研究人員隨機對3.4萬名英國公民進行研究,每名參與者被要求在一項標準化單詞回憶測試中記住10個單詞,研究者在分析中考慮了多種影響人們記憶力質量的因素,包括年齡、健康程度、教育水平、種族、家庭和就業狀況等,研究結果揭示了空氣汙染和人群記憶力損傷之間的緊密關聯。【3】傷不起!空氣汙染竟會導致脫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