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客從「shuì kè」變成了「shuō kè」,你焦慮嗎?再說讀音問題

2021-03-05 水寒說語文

本公號為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18年第四十六期(總第221期)


P大校長把「鴻鵠之志」讀成「鴻浩之志」引發了人們對漢字讀音的關注。隨著時間的流逝,任何熱點都會慢慢消退。現在這個熱點已經過去了。

 

但是,讀音問題並不會因為這個熱點的消退就不再成為問題,因為我們每天都要面對讀音問題。我在《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一文中,從技術層面說了說如何減少讀錯字音的問題。

 

文章寫完之後,還讀到了其他一些關於讀音問題的文章,也瀏覽了讀者留言。感覺就讀音而言,相當一部分人還有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有必要說一說。

 

誤區一:弄不清誰是標準


 

很多人瘋狂轉發《人民日報》微博關於讀音問題的帖子,諸如《領導幹部容易讀錯的106個多音字》。感覺上好像是加上了「人民日報」四個字,就成了權威,就成了品質認定了。

 

這其中就有一個誤區,關於普通話讀音的事兒,可不是《人民日報》說了算,這個事兒歸「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簡稱「國家語委」)管,國家語委專門設有「普通話審音委員會」。

 

對於大眾而言,可以不必關注相關機構名稱,普通話讀音就以最新版的商務印書館的《新華字典》(第11版)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為準就好。

 

誤區二:混淆古今音


一篇名為《專家:北大校長才是國學大師,沒念錯!鴻鵠就是念hao,鐵證來了》的文章流傳甚廣。

 

文章從所謂「古文字學證據」「文獻學證據」和「音韻學證據」等三個方面論證了「鴻鵠」就應該讀作「鴻浩」,而且,文末還強烈建議初中語文教科書立即將陳勝吳廣那篇課文裡的「鴻鵠之志」讀音糾正!

 

且不論這篇文章是高級黑,還是認真洗地。單從是否要恢復古音來說,就很不靠譜。須知,讀音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如果較真一下,看《說文解字》中每個字的讀音,會發現有大量的字的讀音已經和現在不同了。

 

俗話說,「十裡不同音,百裡不同俗」。如果要恢復所謂古音,那是恢復到秦漢的,還是唐宋的,抑或是明清的呢?是以當時的「官話」為準,還是要以某地方言為準呢?

 

而且,因為古代沒有任何錄音存儲設備,關於古音如何讀,完全是根據文獻資料的研究與推測,很多研究本身並沒有定論,尤其是具體到某一些字的讀音上,更呈現百家爭鳴的狀態。

 

因為上述原因,顯然所謂恢復古音完全不具有可操作性。

 

我們今天討論讀音的對錯,是以普通話字音為準,而不是以歷史上某一時期某一地域的讀音為準。

 

至於說到文言詩文具體某些字音如何讀的問題,一方面有《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等的相關規定,另一方面,也涉及古音如何與普通話讀音相互協調的問題。所涉內容較多,以後專文討論。

 

誤區三: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一篇名為《說shuō客?坐騎qí?我怕是上了個假學!》的文章,因為角度選取得好,戳中了很多人的痛處,於是小夥伴們紛紛表示不淡定了,甚至憤憤然了。閱讀量迅速100000+。

 

這篇文章舉出了字典上若干發生音變的例子,諸如說客,坐騎,呆板,確鑿,蕁麻疹等,然後引用了很多網友的意見,以此來說明語音的變化讓人覺得無奈,憤怒,甚至不知所措。

 

文章最後說:「問句扎心的話,來來去去的頻繁改動考慮過廣大高中生的感受嘛?一個個的都是疑難考點,本來記著的是對的又給改錯了,一分可是一千人啊!」

 

在當今學生與家長視分如命的焦慮心理狀態下,這句話的確很能挑動人的情緒。

 

但綜觀這篇文章,說出了部分事實,不過這些事實是有選擇的事實,並不是全部的事實,至少其所提供的的事實,並不足以讓人看清關於普通話讀音的全貌。

 

要想較為全面了解普通話讀音的問題,至少還應該關注以下幾點:

 

1.普通話這個名詞的來歷

 

普通話這個名詞的歷史並不長。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召開,將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定為「普通話」。之後在《憲法》《語言文字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乃至條例中,均規定要推廣普通話。

 

要推廣普通話,就要涉及普通話的讀音以及語法規範等方面的問題。在這些方面,國家語委的下屬各個機構做了很多研究,也為統一標準採取了很多措施。比如,推出《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及相應的修訂版。這種標準規範統一對於現代信息社會來說,尤其必要。

 

2.語音變化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語音的變化除了各地方言的交融之外,還受到地理的、歷史的、政治的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歷代也有類似於今天普通話地位的所謂「官話」,官方規定統一的語言,常常以當時都城所在地的語言作為官話的基礎。

 

比如,隋唐時期就以長安和洛陽的語言為基礎,明代則以南京話為基礎,到了清代,尤其是清晚期,則以北京音為基礎。

 

其中有一個因素特別值得注意,那就是「從俗」的問題。也就是大多數人讀什麼,慢慢這個讀音就自然就那麼讀。雖然也有字典詞典的相關規定,但常常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原本「正音」被掩蓋,變成了「俗音」。這也是現在廣大網友吐槽比較多的問題。

 

普通話審音委員會在具體的某個字的讀音的審定上會有通盤考慮。當然,也不是說他們這種審定就一定是最好的,所以也會隨著歷史的發展,出現某些字讀音搖擺不定的情況。

 

具體到中高考,這樣搖擺不定的讀音,尤其是剛剛修訂的,乃至還有一些爭議的讀音,不會納入到中高考的讀音試題中。

 

3.不可以把漢字的音形義割裂開來看

 

事實上,短時期內,字音變化的總量相對於漢字的數量來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除了這篇文章中提出的若干詞語之外,如果不是非常專業的人士,很難再想到還會有哪些常見的漢字讀音發生了變化。

 

之所以要讀準字音,是要和相應的字形字義聯繫起來,音形義三者不可分割。讀準字音固然重要,但認準字形,把握字義也同樣重要。當然,字形,字義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著,但這不是本篇主要討論的主題,所以留待以後專門寫文章討論。

 

不要把讀音問題割裂開來看,不要單純以語音讀得準不準這一個點來判斷一個人的語文素養。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如果不是特殊需要,特殊崗位,就不必要在幾個特別的字詞的讀音上過度較勁。

 

總之,關於讀音的問題,既要重視,又不必焦慮。要儘可能讀準字音,但又不要苛求徹底讀準每個字音,既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


本公眾號相關原創文章推薦:

立鴻鵠之志,從小事做起:如何少讀錯字,降低丟臉概率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分享,若公眾號轉載,請聯繫授權。

蘋果手機長按識別下面二維碼讚賞。

相關焦點

  • 讀音調整體現時代變遷
    浙江在線杭州2月20日訊 這幾天,一則《注意了:這些字新華字典裡讀音都改了!》的舊聞又躥紅了。雖是舊聞,很多讀音的變化還是讓大家有點不適應,比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一騎(qí)紅塵妃子笑」,又比如「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
  • 你知道說服的「說」到底是讀「shuō」還是讀「shuì」嗎
    去年,因為規範讀音的一篇文章在熱搜上鬧得沸沸揚揚,而某些媒體也不管自己清不清楚,沒有經過查證,就先給那則消息定了性蓋了章,那就是現在的詞典偷偷把「shuì服」改成了「shuō服」,到現在肯定還有不少朋友覺得我們的讀音被改了。當然,有些字的讀音確實把舊讀音規範掉了。但是,「說服」的讀音,一直都是「shuō fú」,並沒有變過。
  • Kè還是què?——陳寅恪讀音考
    如此大師,後輩學者無不高山仰止,但關於陳寅恪這個名字,到底是念「陳寅kè」?還是「陳寅què」?這麼一件事,竟然出現了爭論。而且是從先生在世之時就開始爭論。一個響噹噹的大師,竟不能對自己名字讀音擁有決定權,這在文學史上也算是咄咄怪事! 考校起來也很有些意思,不妥之處請予指正。
  • 那些糾對了的讀音,現在又錯了,我怕是上了個假學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孫雯這些詞語你讀對了嗎?心有不甘,去查一下《現代漢語詞典》,果然讀錯了——2001年4月印刷的《現代漢語詞典》上,「說客」就已經由「shuì kè」改成了「shuō kè」了。可是那些劃掉的讀音,明明是當年老師敲著黑板,強調一定要掌握的內容。看來,這是個暴露年齡的時刻!
  • 陳寅恪的「恪」,到底讀kè還是què?
    我向人傳播所知,卻接勸導:過去有學問的人都不對,陳寅恪末字讀kè乃官方重新「審」定,時下再讀què,定會被笑「讀錯了」。我差點兒被「官方」鎮住,偏偏民間又傳來活靈活現的「據說」——陳寅恪曾被問,別人都錯讀為què,你為什麼不糾正?陳寅恪笑著反問:有必要嗎? 我好奇,到底是誰,親聞陳寅恪自己讀kè?又到底是誰,親聞並親見陳寅恪「笑著反問」呢?
  • 部分漢字要改拼音:說(shuì)服改為說(shuō)服
    據IT之家報導,近日,部分漢字要改拼音的消息在網上引起了熱議,比如說(shuì)服變成了說(shuō)服,一騎(jì)紅塵變成了一騎(qí)紅塵,粳(jīng)米變成了粳(gěng)米,蕁(qián)麻疹變成了蕁(xún)麻疹等等。
  • 「說(shuō)客」「坐騎(qí)」才是正確讀音!這麼多年都念錯了?
    類似的還有不少,如下:「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另外還有說(shuō)服;「粳米」的「粳」原來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ěng」;……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大家紛紛表示有些「發懵」,不知道現在我們到底應該讀哪個字音才算正確。
  • 「說(shuō)客」「坐騎(qí)」 你讀對了嗎?
    「說(shuō)客」「坐騎(qí)」 你讀對了嗎? 2018年05月11日 15:54   來源:北京晚報
  • 「遊說」到底讀遊說shuì還是遊說shuō,還是聽聽專家怎麼說
    的文章,對古詩詞教學中「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等讀音問題進行討論,「普通話異讀詞審音」專業概念隨之躍入了公眾的視野。風景某些漢字的讀音問題引起網友熱議,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這很正常。從討論情況看,網友的意見並不一致。
  •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漢語詞典編纂方回應漢字讀音更改質疑 你讀對了嗎 原標題:   本報訊(記者 李濤 張月朦 實習生 王京平)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
  • 家長經歷的這些痛苦,你中招了嗎
    「多音字」發生了哪些變化看看下面這張圖,家長們想起了曾經被「多音字」支配的恐懼嗎?其實漢字的發音,每年總有那麼幾個字會變,去年就有一則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說很多漢字的讀音又發生了變化,網友表示:漢字讀音改來改去,都快變成文盲了。文章裡面列出了很多讀音的變化,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 說服的讀音從「shui fu」被改成了「shuo fu」?假的!
    去年,因為規範讀音的一篇文章在熱搜上鬧得沸沸揚揚,而某些媒體也不管自己清不清楚,沒有經過查證,就先給那則消息定了性蓋了章,那就是現在的詞典偷偷把「shuì服」改成了「shuō服」,到現在肯定還有不少朋友覺得我們的讀音被改了。當然,有些字的讀音確實把舊讀音規範掉了。但是,「說服」的讀音,一直都是「shuō fú」,並沒有變過。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說客」的「說」讀「shuō」
    來源/視覺中國同樣是漢語漢字,現在最新的標準讀音竟然會與以前完全不同。這是真的?一則《注意了:這些字新華字典裡讀音都改了!別讓孩子再讀錯了!》的舊聞,這幾天竟又躥紅。比如,「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另外還有說(shuō)服。還比如,「確鑿」原讀音「確鑿(zuò)」,後因從俗改為「確鑿(záo)」;「呆板」也由 ái bǎn變為dāi bǎn。上海師範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劉澤民說,國家語委邀請了專家專門負責普通話的審音,每個漢字怎麼讀、每個詞彙怎麼讀,都是具有國家規範和國家標準的。
  • 「說(shuō)客」「坐騎(qí)」你讀對了嗎?
    「說客」的「說」很多人可能會讀「shuì」,但現在其實讀「shuō」;「粳米」的「粳」大部分人會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ēng」……這幾天網友針對拼音的發帖引發熱議,許多人稱「怕自己上了個假學」。最近修訂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將一些過去有多種拼音讀法的漢字明確了統一讀音,但大家對統讀讀音的異議並未消除。
  • 說客?鬢毛衰?這些字音讀法改了?
    話題的肇始是公眾號「普通話水平測試」發布的一篇文章,文內稱有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變成了「錯誤讀音」;而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不知道現在到底哪個字音才算正確,讓網友們有些「發懵」。這些字音真的改了嗎?昨日,記者在上海書城查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即最新版,發現並非完全如是。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你讀對了嗎?
    「粳」字在北京話中原有文白異讀,文讀音gēng,白讀音jīng,根據北京話的語音發展趨勢,「粳」的白讀音日趨消亡,而文讀音與全國其他方言的對應性更強,更方便普通話學習,因此修訂中將「粳」字統讀音從白讀音修訂為文讀音。此外網文中還提到,原本讀作「說(shuì)客」和「說(shuì)服」的兩個詞中的「說」改為了「shuō」。
  • 說(shuō)客、鐵騎(qí)、確鑿(záo)...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類似的還有不少,如下:  「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另外還有說(shuō)服;  「粳米」的「粳」原來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ěng」;  ……  「說服」的漢語拼音注音是「shuō fú」 而不是「shuì f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