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刷屏。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昨天回復北京青年報記者,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
網友自嘲「上了個假學」
18日,一篇題為《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社交媒體上熱傳,文中提到,「由於讀錯的人較多,『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等古詩文中的讀音已經更改」。有網友表示,古詩文讀音都是押韻的,如此更改之後,古詩文失去了原先的韻腳。
昨天下午,《現代漢語詞典》《新華字典》編纂和修訂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回復北青報記者稱,該網文中提到的「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等漢字讀音並沒有改動過,其中「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中的「騎(qí)」在舊版和新版《審音表》中都讀作qí,而不是jì」,而關於「鬢毛衰」,「衰」一直有(cuī)的讀音,是古代的兩個專門意思,《現代漢語詞典》目前仍保留這個讀音。
是否有漢字讀音作出修改
那麼是否有漢字讀音作出修改呢?劉丹青介紹,此前審音主要以北京語音系統為審音依據,而新的審音原則在充分考慮北京語言發展趨勢的同時,也適當參考在官話及其他方言區中的通行程度。「粳」字在北京話中原有文白異讀,文讀音gēng,白讀音jīng,根據北京話的語音發展趨勢,「粳」的白讀音日趨消亡,而文讀音與全國其他方言的對應性更強,更方便普通話學習,因此修訂中將「粳」字統讀音從白讀音修訂為文讀音。
此外網文中還提到,原本讀作「說(shuì)客」和「說(shuì)服」的兩個詞中的「說」改為了「shuō」。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2016年最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中》,「說客」中「說」讀作「(shuō)」,而在最新的《審音表》修訂意見稿中,這一詞被改為「說(shuì)客」。而「說服」實則一直讀作「說(shuō)服」,並無「說(shuì)服」的讀音。
古詩文讀音應得到尊重
此次引起爭議的另一焦點在於古詩文中的漢字讀音。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參與新版《審音表》研製工作的孟蓬生提到,「『一騎紅塵妃子笑』中『騎』字用作名詞或量詞時古代讀『jì』,跟作動詞用的『騎(qí)』意義和用法都有所不同,『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騎』字正好處於仄聲字的位置上。但今普通話口語中已經無此區別,因此舊版和新版《審音表》已經規定『騎』統讀為『qí』。」孟蓬生認為,《審音表》作為國家規範適用於一切場合,自然也適用於古詩文,而面向中小學生的工具書和教科書原則上不應該標註真正的「古音」和所謂的「古音」,但在一些特殊場合,如古詩文吟誦活動和其他文藝形式中使用一些「古音」,如同京劇藝術中的「上口字」一樣,應該得到尊重和寬容。
這些字該怎麼念
◎粳jīng米擬改為粳gēng米
◎流血xuè擬改為統讀書面語三聲流血xuě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
◎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也讀cuī)
◎說(shuì)客
◎說(shuō)服
相關閱讀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 以原讀音為準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斜」讀「xié」還是「xiá」,在很多上了年齡的人看來是讀「xiá」,然而近日有網友注意到,新版教材和詞典上的注音是「xié」。與此類似的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中「騎」的注音由「jì」改為「qí」等。對於這一改變,網友紛紛質疑讀音改變會破壞韻律,且不尊重傳統文化。2月19日,主管漢字讀音審定的教育部有關部門就此回應稱,讀音改變主要是考慮便於推廣應用,也考慮了多數人的意見,但目前改編後審音表尚未正式公布,對於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近日,網友針對拼音的發帖引發熱議,許多人稱「怕自己上了個假學」。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大家紛紛表示有些「發懵」,不知道現在我們到底應該讀哪個字音才算正確。
北京時間記者調查發現,在新版字典和學生教材中,一些小時候被老師多次提點的古漢語生僻音的讀法改變了,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而在記者小時候,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但新版教材和字典上的注音是衰(shuāi)、斜(xié)、騎(qí)。
對於這一讀音改變,據稱是因為讀錯的人太多,所以就「將錯就錯」改了。然而,網友紛紛提出質疑,認為這是對傳統文化極大的不尊重,也有網友模仿詩詞原作者的口吻調侃稱「我老人家費勁心思完成的押韻,好不容易成了千古名句,就這麼被改了?」
2月19日下午,北京時間記者就此事致電教育部求證,主管漢字讀音審定的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拼音研究室回應稱,包括上述詩詞中生僻音在內的一些古漢語生僻音確實有調整,調整原則是古漢語生僻音在現代是存在的且有其相對應語意的就保留,但如果只有生僻音而與其現代音所對應的字所對應語意相同則使用現代讀音,這也是考慮到推廣使用的方便,而且考慮到了大多數人的意見。
同時,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拼音研究室強調,這一讀音改變還未正式成為國家標準,還需要經過審音委、標準委的審議才能公布,目前還應以原生僻讀音為準。至於新版教材和字典使用調整後的讀音,其認為可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了解的早,率先改革了,因為這一標準預計很快就會公布。
2月19日下午,北京時間記者還就此事致電負責教材編纂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證,該社小學語文編輯室表示將予以書面回應,但截至發稿前,記者尚未收到其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