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的「慢」生活│「懶」出了一個境界,「慢」出了一個態度

2020-12-12 AICC國際教育中心

澳洲的網速很慢

生活更慢

澳洲的考拉很懶

澳洲人更懶

說到澳洲生活,去過澳洲的人大概最會說的一個字,就是「慢」吧

慢慢地吃、慢慢地工作、慢慢地度過每一天

最終慢慢地變「懶」

「懶」著「懶」著,卻懶出了高生活品質

連身邊很拼的一位小姐姐,去了澳洲,也忍不住的「吐槽」澳洲的慵懶。

在澳洲,沒有那麼大的物質欲望,各種福利補貼,也沒有了那麼大的生活壓力

他們只需要慢慢地過自己想要過的日子。

他們慢慢地工作

從來不會加班,5點下班,準時打卡走人。要加班,可以啊,1.5倍的加班工資請打入帳戶。因為他們明白,下班後的時間是他們自己的,趕著回家與家人團聚,開啟慢慢的晚餐時光。

《嚮往的生活》裡有一句話說,「想念從前的慢,陪伴總是那麼足夠」。是呀,生活慢下來,工作不是那麼趕,方案不用連夜趕,拿出大把的時間就是為了陪伴自己想陪伴的人,而不是那些冷冰冰的紙。

連澳洲的商場都是5.6點關門,真是苦了下班想要逛逛的那顆心。

他們慢慢地吃

受著傳統的英式生活的影響,慢慢地來一波下午茶,緩解緩解一天來的辛苦?

回家不想做飯,來一頓國民最愛的BBQ。

澳洲人民對BBQ的喜愛簡直無法想像,周末沒事幹,約上三五好友,公園BBQ聚餐走起。

專業的烤羊排工具,每家一個,就為了吃到最美味的羊排。

就像國內夜宵時總愛約上朋友,喝啤酒吃烤串談天說地一般,澳洲人民對於BBQ的熱衷,大概也是因為享受這種一邊慢慢等待食物的完成,一邊慢慢地與朋友侃上幾句話的感覺吧。

因為生活節奏的慢,澳洲人民開始變得懶,變得慵懶。

身處在被海洋包圍的澳大利亞,最不缺的就是海岸線。

周末的時光,躺在沙灘上,閉目養神,懶洋洋的人曬著懶洋洋的日光吹著懶洋洋的海風過著懶洋洋的日子。這樣愜意的生活,快生活的人是永遠無法體會到這樣的感覺。

懶得說話

每到一個地方,語言是叩開融入大門的重要一環,然而澳洲人民的懶,讓他們懶得去說話

倘若不是對澳洲人說話方式的了解,或許根本不懂這些懶人語吧。

懶得打扮

總是覺得外國人胖胖的肉肉的,澳洲的也不例外。

總說減肥需要管住嘴邁開腿,可看到澳洲人均步數之後,他們的肥胖都是有原因的。

每天只走不到5000的步數,想不胖都難。心寬體胖大概就是拿來形容澳洲人的吧。

更令人羨慕的是,整個國家的「懶」讓他們的法定假期也來的異常地多,粗粗算下來,一年365天,150天是在假期中度過。想要野餐,那就來個野餐日;對英國女王表示尊重,每個州就有不同時間的女王日。

我想澳洲人民最大的願望就是變成他們的國寶考拉吧。一天24小時,20小時拿來睡覺,1小時拿來思考人生。

澳洲人民懶懶的

可這是一種懶到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

這個只有幾百年歷史的國家

他們享受著慢帶給他們的寧靜

享受著懶帶給他們的愜意

他們寧願早一點下班回家

多陪陪家人聊聊心裡話

他們寧願早一點下課回家

多學一點自己愛學的課外內容

現在的人啊總是在懷念過往

總是說

從前的日光很慢

車馬很慢

書信很慢

一生只夠愛一人

而現在慢慢的澳洲

何嘗不是你嚮往的生活地呢

與AICC一起

去擁有更多自己的時光

去做自己愛做的事

相關焦點

  • 揚州慢,慢出一種樂活的態度
    ◎ 《春江花月》揚州不同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千姿百態的生活方式在煙雨六月江南中的揚州藏著一個千年悠悠小橋流水經過的青石板旁,開出一隻只芍藥,只靜靜裝點著似夢的巷陌人家。尋一艘畫舫,遊蕩水面,看著岸邊翹腳飛簷的古建築,記載著那些揚州的歷史故事。
  • 慢出的風景
    總有家長抱怨,說孩子磨蹭,做一件事情很慢。在作家、學者、詩人眼中,磨蹭,可能慢出風景。作家龍應臺在散文《蝴蝶結》中寫了這樣一道「磨蹭」的風景——小孫兒大概只有五歲,清亮的眼睛,透紅的臉頰,咧嘴笑著,露出幾顆稀疏的牙齒。他很慎重,很歡喜地接過花束,抽出一根草繩綁花。
  • 慢時光/慢生活 去住一天民宿 擁有詩和遠方
    有人說,慢才能品出生活的雅致,中國人的雅致生活追求的是一種閒適精緻的生活態度。閒適是一種優雅,閒適是一種從容,閒適是一種境界,閒適是一種智慧。雅致是充實的生活,而不是平庸的日子;是平實無華的歲月,而不是燈紅酒綠的時間;是安然平靜的時光,而不是忙忙碌碌卻又碌碌無為。
  • 為什麼說「慢工出細活」?
    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說法國人特別喜歡吃,也不避諱什麼高熱量、雞鴨魚肉,但是法國人的肥胖率是整個發達國家最低的,為什麼呢?有人研究過,得出的結論是:法國人吃飯,慢!細嚼慢咽,以前法國人吃一頓飯要三四個鐘頭,現在雖然時間縮短了一半,也很長了。
  • 有一種慵懶,叫做成都慢生活……
    有一種慵懶,叫做成都慢生活。這樣的懶,不是好吃懶做,而是一種儒雅的閒適,是在庸碌的鬧市中,一種難能可貴的生活閒趣。古言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就是說,溫柔鄉是英雄冢,年少時該志在四方,萬不可到這川蜀之地,被好山好水帥哥美女給迷了眼。等到功成名就,再在這天府之國樂享晚年,也算是一種幸福。
  • 英文版《從前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Even one greeting needs days to be passed從前的日光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個問候,要等上好多天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要走一天的時間 The days were慢的,用一輩子去等一個人慢的,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Now with everything on the go,
  • 「慢工出細活」的辯證法
    俗話說,「慢工出細活」。有的事急不得,比如刺繡、絲畫等精細手工製作,必須一步一步來完成,著急出不了細活、好活。在這裡,「慢工出細活」包含著一種責任心強的積極心態,一個「細」字體現了工作的高標準,一個「慢」字意味著出成績的一般規律。   但是,對「慢工出細活」的理解不能偏頗。
  • 喝茶是一種「慢文化」,卻不懶也不閒
    喝茶的人是不是又懶又閒?有人說,你們這些喝茶的人,真是閒得發慌。有人說,你們就知道整天喝茶,啥也不幹,懶死了。喝茶不是閒,也不是懶,跟打牌更是完全不一樣!喝茶的人並不閒,只是忙裡偷閒。 喝茶是一種慢生活
  • 義大利:「慢」是一種生活態度!
    每天都抽到一個班,不管大小學生,都要參加,主要負責幫助廚房做飯、準備餐具等工作。日本的小朋友,已經坐好在等我們了,沒人先開始吃飯,等到我們的學生都坐下來,他們才動了筷子。一碗蛋湯,一碗米飯,一點青菜,一點肉。個人覺得菜的味道非常一般,沒有精心製作,但原料很天然,所以吃下去很舒服,尤其米飯很好吃。
  • 後疫情時代慢生活美學引領咱們去詩意地棲居海南長壽島
    慢生活美學的精靈早已溫馨地提示,慢生活美學不是一種玄學而是一種態度。 這種慢下來的平實生活態度,能夠讓都市人從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中脫離開來,讓心靈在喧囂中沉澱,
  • 從前慢,慢工出細活,精緻文創
    都道烏鎮從前慢,慢的不僅是節奏,慢的是過日子的那一份從容、用心,慢的是過日子追求的精緻、典雅。慢工出細活,烏鎮的美都是匠人誠誠懇懇製造,帶著手工的溫度。許多遊客想把這一份手作溫度帶回家,小烏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文創小物,讓大家把烏鎮的小美好帶回家。
  • 樹懶君用生命告訴你,什麼叫慢生活,是一種您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很多時候您是不是想像樹懶一樣,放慢生活節奏,什麼也不做,就這樣慢慢的,慢慢的,過著悠閒快樂的日子呢?樹懶君,外號「樹慢」,體重約4~7千克,體長約50釐米,主要居住地為南美洲和中美洲的熱帶雨林,喜歡的食物有樹葉、果實、藻類,特長愛好一個字慢。但是告訴您,想要節奏與樹懶一致,也是需要一些功底的,估計您一輩子都無法與之步調一致了。如果您覺得小編是在胡說的話,下面就讓我給您說說,樹懶的慢,到底是慢到什麼程度。
  • 有福氣的人,身上往往都有這一個特徵「慢」
    每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迷茫和痛苦,會有危機感,因為這種危機感而感到焦慮著急,一刻都不讓自己停下來,反而因此會走更多的彎路,其實真的大可不必,當你慢下來,學會等待的時候,你會發現很多時候,不是生活辜負了我們,而是我們誤解了自己。人生就是一個過程,做人,要慢;生活,要慢;心態,要慢;人生才會福氣越多,越平順。
  • 慢工出細活,工作慢不代表效率低
    這是現在很多職場上存在的普遍現象,每個人都看似忙忙碌碌,每個人都看似行色匆匆,但真要檢視一天中做了哪些事,很多人都說不出自己一天都在忙什麼。這種看似快速的工作,實際上,效率並沒有看起來那麼高。「慢工出細活」,只有不急於求成,精益求精,才能做出完美的作品。
  • 在土耳其的慢生活
    在沒來土耳其之前,我跟很多人一樣,只知道有這麼一個國家叫土耳其,它的首都是安卡拉,最大的城市是伊斯坦堡,其餘的卻知之甚少,不了解這個國家,更不了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民族。土耳其因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東西方兩種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又因土耳其人的悠久且燦爛的歷史文化,使之與東西方社會擁有較為悠久的血緣關係,加之土耳其社會中宗教文化與世俗文化的並存,使之成為東西合璧,南北薈萃之地。
  • 慢活讓生活更簡單
    曾幾何時,我們處於繁雜的鋼鐵般的都市中,不曾深深的體驗生活,卻總感覺時間過得太快,車速太慢,掙錢太慢,花錢卻太快,吃著快餐,穿梭於燈紅柳綠,總是給予明確的目的,卻忘記歸途中的風景,忘記初心,忘記曾經母系社會的美好體驗,慢、讓生活慢下來,節奏慢下來,讓美好慢下來,細細感受它,正如魯迅寫的
  • 北京禮品展:茶禪佛香領銜都市慢生活
    當下,激烈的社會競爭、不斷加快的生活節奏與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給都市人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每天掙扎在浮躁不安與焦灼激進中,內心渴望寧靜與舒適,於是,茶茗、禪道、佛香等這種「慢生活、淨生活」的代名詞逐漸受到追崇,品茗、聞香、坐禪、聽佛也逐漸成為了現代人「淨」享生活的一種方式。
  • 想要成就一個孩子,就要慢一點,再慢一點
    都會變成孩子未來的坑慢工出細活,教育孩子,唯有耐心,才能成為孩子進步的基石,而不是大坑。但是父母一旦偷了懶,耐心匱乏的背後是孩子心裡深深的黑洞。知乎上有個問題:爸爸對孩子缺乏耐心會有什麼影響?沒耐心的速度,以為快了,其實更慢。加速到達終點,結果卻是收穫全無。教育表面快的背後,卻是孩子內心數不盡的焦慮和苦澀。父母一時的偷懶,成了孩子心底最深的坑。
  • 體驗慢手工,感受慢生活!
    聽一聽章老師給大家描述的慢手工、慢生活是怎樣的一種新生活。 這些原創的手工作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適合普通大眾的日常使用,都是我們平時生活中隨身需要的一些布藝小物件。後來課程越來越多,我設計製作的布藝成品也漸漸多了起來,於是我就開了一家網店,把自己製作的布藝成品上架銷售,結果很多人喜歡,手工成品很快銷售一空。
  • 我慢?自慢?日本人的生活真的節奏很慢嗎?
    甚至我們背單詞的時候也可以看到「我慢」等詞彙,我相信很多人會感到不解,日本人到底是有多慢呀。看著新聞和綜藝裡,東京、涉谷、大阪那些大都市,街道上往來的男男女女,搭乘電車的上班族,購物逛街的大小朋友,總是匆匆忙忙,一個比一個趕時間,一點都看不出要慢下來的感覺,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應該意識到了日文裡的「慢」和中文的「慢」意思並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