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師範類院校丶醫科類院校備受考生青睞,畢竟工作穩定且待遇優厚,相對於醫生而言,教師修理的是學生的「腦子」,傳道授業便是主要任務。
但對於在編教師來說並非如此,備課丶上課丶改作業丶考試丶判卷,或許早已厭倦如此千篇一律的生活。但對於師範生或行無編教師來講,考編勢在必行,教師非常「吃香」。這與《圍城》多少有些相似,外面的人想進去,但裡面的人未必想出來。
筆者的中學老師,不乏有上課「發牢騷」的,教室看似輕鬆,但結果呢?早上5點起,有課上課,沒課備課,還要為考試出卷丶判卷,圖個什麼?每月工資屈指可數,假期看似是假期,還是要為學生操碎了心!
任課老師如此,那班主任豈不更累?每天起早貪黑在學校上班,睡都睡不好,還要為了「雞毛蒜皮」的小事煞費苦心,手機全天開機,生怕學生和家長有什麼事。確實很多教師的現狀就是如此,但也沒有有多在編教師選擇辭職。
或許大家熟知的教師辭職事件要追溯到5月份的熊芳芳和2015年的顧少強了吧?但為何許多在編教師仍願忍受這所謂的「苦日子」而不去辭職呢?再要還是在編。有編制便是體系內部員工,或許不會像他人一樣出人頭地,但養家餬口不成問題。
許多私立學校聘請的教師,邊上課邊考編,考上之後便「拍屁股走人」,迎接自己的「在編生活」,這就是事實,很多人說教師只適合女生,其實不然,作為一名師範生而言,教師行業對男性教師的需求量不斷增大,主要還是在於許多學生「女性化」,急需男性教師「解圍」。
教師按照工作量或教齡來進行「評估」,這恐怕是少有的男女平等的行業了。而在編老師退休後的生活更是「有滋有味」,筆者的大爺是數學教師,已退休多年,每月領著大幾千月的退休金,或許在崗教師並未體會到教師的「好處」,但退休教師肯定了解。
甚至教師的退休金都比在崗時的工資高,教師和醫生相同,都是「越老越值錢」。學校也並非不近人情,在教師即將退休時,便安排到「後方」,做一些無關緊要的工作,畢竟這些教師的教學欲望不再強烈,只想熬到退休。
但這對教育事業是「百害而無一利」,很多教師掛著在編教師的名號,不在「一線」教書育人,卻在學校幹一些無關緊要的事,甚至一些在編教師看似是在教課,實則心不在焉,無法全身心投入,因為他們知道,編制就是保障,教課好壞與否並不會對自己有多大影響。
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長期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考慮,績效工資丶縣管校聘相繼出現,但效果卻不盡人意,若長此以往,事業編制便會取消,教師行業便不具備「鐵飯碗」。
若是如此,還會有考生報考師範類專業,教師行業還有會吸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