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教師、醫生、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都是「鐵飯碗」,只要踏入其中的一行,就可以「躺贏」。
日子不愁難過,老了還有退休金,生活勉強過得去,起碼無憂!
也許,以前可能確實是這樣。
但現在,對不起,鐵飯碗恐怕要和我們說再見了!
2020年起,鐵飯碗逐漸被打碎,我國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早在幾年前,一些省份已經逐漸對事業編進行改革,簡單地說,就是打破鐵飯碗,把事業編變成了合同制。
舉個例子,以前教師是通過分配或招聘考試招進來的,而且教育局和人社局等多個部門都有備檔,工資每個月財政照發,各類險金從工資扣繳。
只要不違紀不被撤職,基本上每月有工資,而且退休了還有退休金。
現在不一樣了。
現在教師雖然也是通過招聘進來,但學校有自主選擇權,通過與教師籤訂合同的形式,和對該老師的教學考核、能力表現等,決定該老師的去留。
換句話說,我學校想要你就要你,不想要你就直接炒你魷魚。
而不要你的時候,錢一分都沒有,更別談什麼險金了。
近年來,就有不少地區的單位真的開始動手了!
比如,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審議相關工作報告也提到,該省省直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撤銷59家事業單位,收回人員編制1345名。
比如,浙江麗水市蓮都區完成全部22家局級事業單位「三定」規定,142家股級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規定印發,提前一個月完成省委部署的改革任務。
比如,山東淄博市政府官網發布消息:淄博市水利勘測設計院、淄博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淄博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淄博市工程諮詢院4家事業單位轉為企業。
你以為在「事業單位、政府機關」等體制內就可以相安無事,但其實,「鐵飯碗」宣告打破,不再鐵!
打破了「鐵飯碗」,該怎麼辦呢?
羅振宇有句話我很欣賞: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
在這大江奔流中,如果你渾渾噩噩,把混日子當成是歲月靜好,等待你的絕不僅僅只是落後。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鐵飯碗」?
有人說:「所謂的鐵飯碗,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裡都有飯吃」。
仔細品品,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真正的「鐵飯碗」,應該是你的本領,你的能力,你的立足的根基。
而不是一旦你離開了這個單位,就什麼都不會了。就像那個被裁員後,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的女收費員。
如果你是醫生,你就一定要會看病;如果你是廚師,你就一定要會炒菜;如果你是程式設計師,你就一定要會開發軟體;如果你是司機,你就一定要會開車。
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一技之長,並且這一技之長是可以正當的養家餬口的。
這一技之長在你身上,就是你的本事,沒人拿得走。這樣你才走到哪裡都有飯吃,這才是真正的「鐵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