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疾橫行,不假外求

2020-12-15 舞鋼柏風

病疾橫行,不假外求

文/濛濛

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一天內,迎來了7名相似病人,其中4個均來自華南海鮮市場。誰能想到,這七名病人的到來,掀起了一場全國人民共同抗擊病毒的偉大曆程。

此次我們面對「新型冠狀病毒」將迎來一場持久戰。但,面對疫情,我們並不退縮。俗話說「狹路相逢勇者勝。」,同時「這是一場沒有旁觀者的全民行動,是一場齊心協力的人民鬥爭。

」儘管病疾橫行,我們也不假外求。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這就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態度!

從病毒爆發開始,我們經歷了從2019年到2020年的跨度。從最初的「1 人感染」到如今「全國新增病例3235例」,這是何其恐怖的傳播速度?從最開始的武漢到如今的全國蔓延,這是何其廣大的傳播面積?幾乎每1個小時就會有2名患者確認感染,這是何其神奇的傳播途徑?但我們怕了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我們什麼大風大浪沒有經歷過?小小的病毒而已,我們並不害怕。「面對疫情,我們中國必贏!」這是網上流傳的一句話,這句話又激起了多少中華人民的熱血?

這場艱難的危機當中,我們最應該感謝的,就是人民。特別是醫護人員們,是他們守在戰場的最前線,是他們一直晝夜不停地照顧患者,研發病毒血清。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院長,身患漸凍症,無暇顧及患病的妻子,連續30多天堅守在抗擊疫情最前線。從剛開始對疫情的恐懼到如今只想戰勝它。在接受採訪時,張定宇院長說「突然有人告訴我,你的終點不可能走的太遠,我就把這個時間我用多一點,我用足一點。我如果允許,我還可以和你們一起工作4年,這就是我所希望的。」同時,武漢金銀潭醫院一名夏醫生在接受採訪時說「醫生看慣了生死,但這幾天我確實,禁不住淚流滿面。不是為我自己流淚,我是看見我的同事,不能上廁所,不能吃東西,不能喝水。我們已經做了一個醫務工作者所能做的一切……」採訪一發出,廣大網友紛紛表示「心疼,致敬!

前線的醫護人員正在奮戰,而他們身後,無數的中國人民也在默默支持。自發捐贈物資,跑到醫院捐贈口罩,有的網友表示「我雖然沒有口罩可以捐贈,但是我願居家自行隔離,不給疫情傳播機會,為疫情勝利做一點小事!」。自從疫情爆發,很多外賣員拒絕送餐到醫院去,武漢盤龍城的一家餐廳夫婦二人卻專門為醫護人員做起了盒飯。採訪時他們說「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值一提。」像這對兒小兩口一樣的人還有很多,他們都在做著這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如今,在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全體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我們「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我們將抱著必勝的心態去抵抗並戰勝「新型冠狀病毒」,用我們自己的力量,去戰勝這次疾病!

最後,我想對作為前線的武漢說「今天是立春,希望如約而至的不僅有溫暖的春天,還有平安的你!待到春花爛漫,疫情畢,我們相約武漢,在街邊吃著熱乾麵,看著櫻花飛舞可好?

我們一起,等春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相關焦點

  • 《關於「此心俱足,不假外求」》
    「夫萬事萬物之理不外於吾心,心明便是天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無善無噁心之本,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從其構成成分得出_心理力量對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無窮作用。關於「聖人之道」_聖人者,能領悟人、事、物的本質性、規律性,並遵循規律性;道者,「道法自然」,道即自然或自然規律。
  • 王陽明:悟性自足,不假外求,我們本自富足
    在經歷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反省,苦苦思考之後,在一個夜晚,突然頓悟:原來聖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最根本的來源,是源於我們的內心。面對絕境,如果心中沒有絕境,便沒有絕境,總會絕處逢生。
  • 度陰山講陽明心學龍場悟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而朱熹理論和他新的各種不契合,更讓他心力憔悴。這是個物極必反的過程,當你用別人的理論解決問題,眼看著已走到終點卻還沒有找到答案時,那說明答案只能由你自己創造。那麼他的年譜記載在一個月明星稀之夜,王陽明從噩夢中驚醒。年譜說他大悟格物致知,然後說出了八個大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由此,我們確信一點,就是王陽明的龍場悟道的道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這八個字。
  • 王明陽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如何理解?
    要理解王明陽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我們不得不說到《大學》裡的「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學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謎。在大學裡也沒有真正的闡述解釋,因此在後世都有不同的理解。「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實也就是王陽明所理解的格物致知的主旨。萬物之理都在我心,不需要通過推究外面的事物。宋代以來,學者都是外物探究道理;而王陽明則轉向自身心中追求。前者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而王陽明則是心學集大成者。
  •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做自己想做的事,圓夢不留遺憾
    像孔子、杜甫、蘇東坡、王陽明等人,何嘗不也是走遍大江南北,他們的優秀,某種程度上說是他們走過的路比別人多。有一句話說「一個人生活的廣度,決定了他優秀的程度」。2016年剛接觸王陽明,看過他的傳記,繼而又讀了幾遍《傳習錄》,開始了解一點「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思想。
  • 飲食業假刮獎發票橫行省城(圖)
    飲食業假刮獎發票橫行省城(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4日 08:00 來源: 山西日報消息    隨後,田先生向專業人士求證後得知,這家飯店出具的發票是假的。    問題發票超額給    業務員王先生經常在外就餐,自太原市地稅局推行有獎發票以來,他堅持餐後索要發票。上周六,王先生在半坡西街一家餐廳就餐後,花了68元服務員就給了100元的發票。
  • 王明陽「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你真的理解對了嗎?
    要破解王明陽」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必須先弄清楚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在龍場之前發生了什麼?這段話是陽明先生在龍場時悟出來的,史稱龍場悟道。這兩個非常典型的片段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不管研究事物,還是勤奮苦讀,都是向外去求聖人之道,而從來沒有跟心發生關係。第二個問題,「聖人之道,吾性自足」是什麼意思?我舉幾個例子來解釋這句話,而不引用原文。
  •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至善是心的起點也是終點
    個人主義的自我標準是私意,不是至善,是欲望,外在的無限性無法滿足個體的欲望,而會不擇手段求財求權求名,給予個體的滿足感。內在在的心理的自足就可以通過展現內在的能力,並獲得滿足。不再關於金錢權勢名望的要求。
  • 奇文共賞 | 存在的理由不假外求
    困難和挫敗絕對壓不扁他們的好奇心,一大堆新的疑問會自他們解決過的問題中產生。不論靈感是什麼,它衍生自接連不斷的"我不知道"。這樣的人並不多。地球上的居民多半是為了生存而工作,因為不得不工作而工作。他們選擇這項或那項職業,不是出於熱情;生存環境才是他們選擇的依據。
  • 佛為何教人不要向外求,向內求?為什麼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
    佛教人不要向外求,向內求。向內求,沒有求不到的;向外求,求不到,真的求不到,這不是假的。你做生意求財,我想盡方法想賺錢,你所賺到的錢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要是沒有,人家做大買賣、大生意讓給你做,你做幾天就倒閉了,你命裡沒有。
  • 自悟者,不假外善知識,若取外求善知識,望得解脫,無有是處
    妄向鑊湯求避熱,那從大海卻翻身。功名傀儡場中物,妻子骷髏隊裡人。只有君親無報答,生生常自祝能仁。他好學不倦,醉心於書山學海。為了提神常用熱燈油塗抹嘴唇,持之以恆數年耕讀不倦。他沉迷於佛經禪理,不喜歡酒肉而喜歡素食。成年的詩人淡泊名利,對鄉人樂善好施。順治年間,詩人參加在京城的會試。他力克群雄以一甲第三名的成績,考中探花。
  • 假雅思成績「橫行」 澳洲移民部:發現就拒籤
    假雅思成績「橫行」 澳洲移民部:發現就拒籤 2015-10-27 16:50: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南若然
  • 內心強大心法: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的人,都懂得向內看
    而一個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從不依靠外界強大自己,因為他們真切明白,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內心強大來自我們內心。如何壯大自己的內心,我們最重要是提升自己心的認知,唯有對自己認識越深刻,我們就越有力量。第一,每個人都是一個小宇宙王陽明曾說,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 當下之人即是不假外求,就是禪宗直指,看你能不能明白
    大珠慧海初參馬祖,欲求佛法,馬祖對他說:「我這裡一物也無,求什麼佛法?自家寶藏不顧,拋家散走什麼?」慧海還不明白:「阿那個是慧海寶藏?」馬祖說:「即今問我者,是汝寶藏。一切具足,更無欠少,使用自在,何假外求?」慧海終於頓悟。
  •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教你做真正內心強大的人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位真正的"聖賢"?對此,王陽明"龍場悟道"最終悟出:真正聖賢之人,都擁有一個真正強大的內心。對此,王陽明大儒曾說,一切的戰鬥都是心戰,心才是所有力量的源泉。
  • 涼開三寶之首安宮牛黃丸假藥橫行 同仁堂曾涉假
    假藥橫行,再加上曾經監管失範,以及同仁堂自身歷史原因,都給市場上陳年老安宮牛黃丸的安全性埋下隱患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劉武 | 北京報導  安宮牛黃丸是久負盛名的中藥良方,位列中藥「涼開三寶」之首。
  • 佛說:保持真實的自己,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
    與其如此,倒不如堅定意志,從一開始就不給自己幻想的機會,與真實相伴而行,心裡總是踏實很多。弘一法師勸誡那些驅逐利益的世人,「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世間人一生中能夠覺悟,甚為難得。覺悟愈早愈好,功力才能踏實。自己沒有真實功夫,很難體會大師的開示。
  • 凡事不向外求,向內求;不向他求,向自求,當下即是,什麼都不缺
    凡事不向外求,向內求;不向他求,向自求,當下即是,什麼都不缺少。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小姐叫做菩達多,有天她走在河邊,一個錯覺,看到水裡自己的倒影沒有頭,錯亂了理智。從此,菩達多以為自己沒有頭了,無論看到什麼人都瘋狂地說:「我的頭呢?
  • 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
    佛在《無量壽經》之中慈悲地對我們眾生說道:「假令供養恆沙聖,不如堅勇求正覺。」這是佛打比喻告訴我們,內財布施,外財布施,供養像恆河裡面沙子那樣多的聖人,所修的福報,所種的福田雖多,但是都不如堅決勇猛去求得圓滿成佛的覺悟智慧,不如堅勇求正覺。
  • 《壇經》智慧,因緣會際下的談論,不像外求向內求
    有一次來拜見六組惠能大師,行的禮數不周全,六組呵斥他,行禮頭不著地不如不禮。六組還被這些繁文縟節束縛嗎?一起來看看其中緣由。法達頭不著地代表他心中有傲慢,被一些事物困住了,像六組這樣的大能人自然一眼就看出他心中的波折,於是才有了呵斥。給他作了一首偈子,禮本折慢幢,頭奚不至地?有我罪即生,亡功福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