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們來欣賞一副十五言長聯:
習隱南畝移文北山率性寰中消俗慮,嘯傲西湖遨遊東海舉頭天外拓高懷。
對聯作於1905年,其時蒲華75歲。並非寫自己,而是為楚琴仁兄作,卻信手拈句,激情奔湧,熟稔如同自身寫照。「楚琴」何人?讓蒲華如此傾情撰聯?且讀長跋:
楚琴仁兄鑑家,居南城而琴書自娛,涉京華而不求仕進,寄幽懷於花木,延古趣於鼎彝,其閣傳清閟,亭亞鷗波耶。茲者本擬西湖養性,靜伴巢居,而豪興忽來,乘風破浪作東瀛遊,行有日矣。謹儀其生平梗概,撰聯語以作贈言,他日一丘一壑多琴樽之樂,則名士詩篇,美人香草於故鄉異地,當有以徵佳境也。乙巳夏日,蒲華。
蒲華 書法對聯 對聯 水墨紙本 選自蒲華書畫藝術網
如果對蒲華的生平有所了解,就會發現「楚琴仁兄」與蒲華在性情乃至履歷上都有些許相似——楚琴居南城涉京華,遊歷四方,蒲華籍嘉興寓台州,往來寧波、上海、杭州、溫州等地,並曾東渡扶桑;楚琴琴書自娛,不求仕進,蒲華出身雖微,在外祖父的教導下,讀書學畫,中過秀才,並在妻子繆曉花病故後一度遊幕浙江台州,但那不是為求仕進(也無以仕進),而只是為了餬口,故屢遭辭退,終以鬻書賣畫自適;楚琴寄懷花木,延趣鼎彝,蒲華好蓄琴硯,自得其樂,還名其僦居上海老城北登瀛裡那間極普通的鬥室曰「九琴十硯樓」……
他們是情趣相投的兩個人,所以當「本擬西湖養性」的「楚琴仁兄」將作東瀛之遊時,有過東瀛扶桑經歷的蒲華深知「乘風破浪」是披險之旅,踏上徵程便不知何日更能相見,於是「儀其生平梗概」作聯相贈。文辭筆墨中不可遏止地既有豪情也有悲情,字字激蕩胸懷,詩文並茂矣。何方人士耶,讓蒲華如此傾情?筆者寡聞,不識楚琴,檢索文獻資料也未得結果。再想想,「邋遢」如蒲華者,一生結交幾無達官貴人,楚琴無跡可尋也在情理之中,即便蒲華本人,我們不也是無法從史料中拼湊其全貌,又如何找到楚琴呢?
可以確定的是,楚琴即「閣傳清閟(清閟閣,倪雲林園中閣名,此處代指倪雲林),亭亞鷗波(鷗波,趙孟的號之一)」,應該不是等閒之輩,而是一位讓蒲華翹拇指點讚的雅逸人士。作書法尤其是作行草書的大幅作品需要激情和靈感驅動,如果楚琴未得蒲華讚賞甚至不可對話,蒲華筆下也一定文不生輝,字若僵蚓。所以八尺長紙,徑逾五寸的大字,他信筆揮灑,字字寫得筆酣墨暢,126字長題更是有如明珠垂枝,累累滿樹,文釋聯語,書補章法,胸中浩氣,一任吞吐,大手筆也!毫無疑問,這是我所見蒲華最大也是寫得最好的一副對聯。我臆想,成此巨作蒲華一定先擬文辭,再操筆翰,然而提筆蘸墨那一瞬間,唯有去盡俗塵,心無罣礙,紙上黑白方得以雲卷氣舒……這是率性境界,臻此境者,問當年海上畫壇書壇能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