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移植狒狒心臟僅活21天,人類究竟能不能靠動物器官維持生命?

2020-12-23 科技茶234

人類移植動物器官的歷史大概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06年,醫生第一次大膽的將豬和山羊的腎臟移植到兩個病人身上,結果因為排異反應,病人很快便死掉了

而最令人熟知的動物器官移植的案例發生在1984年,當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名女新生兒,因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難以存活,嬰兒的父母不忍心讓剛出生的女兒死掉,便求助於醫生想辦法救救自己的孩子

作為主治醫生的雷納德.李貝利便找到正在做動物器官移植研究的機構,計劃把一個狒狒的心臟移植給女孩,以支撐她活到第二次手術,女孩父母抱著一絲希望同意了,但儘管心臟移植的手術很順利,同樣因為出現排異,女孩活了21天後,便器官衰竭去世。

活得久一點的案例也有,在1992年,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把狒狒的肝臟移植給一名因患B型肝炎導致肝臟壞死35歲男子,手術後當天,狒狒肝臟就開始發揮功能,為了減少患者體內對狒狒肝臟的排異反應,醫生們還採用多種抗排異反應藥物,這名男子術後慢慢恢復到可以走路,可以吃流食,但2個月後,該男子還是因為血液感染而死去。

似乎縱觀人類移植動物器官史,沒一個真正成功的,那為什麼還是需要堅持動物器官移植這項研究呢?答案很簡單,世上需要人體器官的病人太多,而器官供應量遠遠不夠,在全球範圍內,每天會有上百人因為缺乏人體器官移植而死去

假設動物的器官能為人所用,那麼這個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並且在將來能拯救更多人的生命。

但困難點也明顯,生物會對不屬於自己的器官產生排異反應,人類也是如此,如果是同類的器官移植,那麼排異反應就小得多,但如果是不同物種的器官,那人體免疫系統幾乎是不會接受的——儘管你的生命已經垂危

那如何解決這一點就尤為重要,目前,適合做人類移植的器官主要是狒狒的肝臟以及豬的心臟,前者具有愛滋病毒和B肝病毒的抵抗力,後者擁有和人類心臟相似的構造,目前的研究方向就是通過基因的人工編輯,讓動物器官「騙過」人類的免疫系統,得以在人體內共存,而就算動物器官不可能完全替代人體器官,那麼進行移植也能為病人爭取更長的救治時間

人類究竟能不能靠動物器官維持生命?答案是可以的,只是能做到什麼地步,還得看科學和醫學的研究進展。

相關焦點

  • 37年前,醫生將狒狒心臟移植給女嬰,最後她活了多長時間?
    冒險:女嬰移植狒狒心臟,僅活21天美國南加州的洛馬林達大學有一個著名的兒童心臟手術中心,該中心的負責人就是倫納德·貝利博士。然而手術之後,小女孩的康復並沒有維持多久,很快她就出現了排斥反應以及器官的衰竭,三周之後,小女孩去世了。從手術成功到離世,她只存活了21天。
  • 36年前,美國女嬰第一個移植狒狒心臟,手術成功後過得怎樣?
    若說與全世界人類利益相關的事件,那就是科學技術的進步。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更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像手機支付和微信聊天,這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常態化。當然,依靠科學技術所挽救的生命也不在少數,而其中最震驚世界的,還要說那個移植了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嬰。
  • 36年前女嬰成功移植「狒狒心臟」,手術無比成功,但結局令人痛心
    它改變了人類的一切,也帶領人類向一個充滿未知的時代狂奔而去。在大多人心中,科學的最終目標是了認識並改造世界,但究其根本,卻是為了服務人類。為了方便人類的出行,人們發明製造出了汽車、輪船、飛機等。為提高人們的生產效率,如今機械化生產運行已非常廣泛。而為了人們能更好地活著,與醫療相關的科研試驗也一直在進行。
  • 35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女孩,在手術實施後,後來的她怎麼樣了?
    事實上,人類為了能夠進行安全的外科手術,已經進行了漫長的嘗試,在了解人體的主要構造之後,這一切都變得越來越明朗。除了對人體進行深入的研究之外,科學家們還找到了有關其他生物的基因奧秘。在此基礎上,有一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可以嘗試在近親動物之間進行器官移植。
  • 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移植
    然而,等待一顆心臟最少要6個月時間,等待時間太過漫長。最近,有項研究證明,豬心臟將有望成為人類心臟移植供體!對於患有嚴重心力衰竭和某些其他對其他療法無反應的心臟病的患者,心臟移植通常是他們生存的唯一希望。2019年,根據美國器官移植提供的數據,美國共進行了3552例心臟移植手術。
  • 【新突破】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
    研究中描述了基因工程和藥物開發幫助德國團隊成功地將豬心移植給狒狒。這種開創性的心臟異種移植(將心臟從一種物種移植到另一種物種)可以延長和挽救無數患者生命。  研究員之一皮爾森說:「在過去的35年中,我們小組和其他人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努力的結果表明:豬-人的心臟移植是可行的!」 他預測,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臟的移植。
  • 還記得36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女嬰嗎?手術雖成功,但結局惋惜
    寶寶是每個家庭的幸福源泉,也是父母愛情的見證,但是呢有時候因為一些特殊情況,寶寶給家庭帶來的不僅不是快來,反而為家庭蒙上一層陰影,對於新生兒患心臟病,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畢竟這也不算什麼罕見的疾病了,不過呢卻嚴重影響到了寶寶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下面先看看這個例子吧。
  • 豬心換人心,豬器官移植或成潮流,二師兄會成為人類的救世主嗎?
    在中國,每年有近30萬人需要進行器官移植,而供體器官大概每年僅有1.6萬例左右。這無疑意味著,每年近29萬人會因為沒有等到器官而死去。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科學家們不斷尋找這可以代替人類器官的方法。開始是猩猩狒狒等,但是卻被人們譴責為不道德,畢竟他們是人類的夥伴。
  • 「八戒」 把心肝腎 給「猴哥」 異種器官移植未來有望造福人類
    當日,研究團隊首次在國際上使用PERV敲除的13個基因修飾豬作為供體,將一個供體豬的肝、心、腎分別移植給3隻恆河猴受體。其間,肝臟移植採用脾窩異位輔助性肝移植,心臟移植採用腹腔異位心臟移植,腎臟移植則採用受體自身雙腎切除後原位腎移植。
  • 還記得第一個換「狒狒心臟」的女嬰嗎?36年過去,她後來怎樣了?
    還記得第一個換「狒狒心臟」的女嬰嗎?36年過去,她後來怎樣了?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孕婦們可以通過產前檢查這項技術來檢查自己的孩子的生長情況,以及是否患有先天性疾病。因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果生下孩子就發現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那麼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甚至會讓這個家庭面臨破碎的危機。
  • 日本批准人-動物混合胚胎實驗:利用動物培育人類器官可行嗎?
    為何會用動物來培養人體器官?「囊胚互補」技術對人類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想要了解這些,就需要從一項政策開始說起——解除「十四天禁令」。「十四天禁令」,一項影響世界的政策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位試管嬰兒誕生於英國奧德姆總醫院,取名為路易斯·布朗。伴隨著他的誕生,整個世界都陷入了熱議之中。有關於「胚胎生命權」的討論在全社會蔓延開來,瞬間匯聚成一道「熱浪」。
  • 器官移植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專訪《當死亡化作生命》作者約書亞...
    近年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不同基因的個體間成功實現器官移植,也不再是「魔幻」的故事。現如今最為衝擊人眼球的「人獸雜交」(異種移植)——即在動物體內培育人類靶向器官——被寄予厚望。「我們移植的這些器官——肝臟、腎臟、心臟——都是珍貴的生命禮物,是死者能贈與生者的物品。」這是約書亞·梅茲裡希寫在《當死亡化作生命》一書中的話。而在對梅茲裡希的採訪中,他補充說:「這個世界真正重要的事情是我們如何對待自己身邊的人,以及我們如何給世界留下一個比我們來到這裡時更好的所在?器官捐獻就是實現這兩點的一種方式。」
  • 歷史上的今天1984年11月16日存活時間最長的動物心臟移植者猝死
    歷史上的今天1984年11月16日存活時間最長的動物心臟移植者猝死 2013-09-05 11:5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器官移植意味著什麼?是心跳的延續、是生命的新希望……
    他的心臟,被母親捐給了患心臟病的孩子。  20年後,孩子長大成人,在婚禮上,將當年失去孩子的母親請到現場,用聽診器放在胸前,「聽,您的兒子現在仍在活在心中,他的心臟仍在跳動。」  6月12日,在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與六盤水市人民醫院共同舉辦、六盤水市衛健局協辦的「六盤水市人體器官獲取與分配管理培訓會」上,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左石動情地分享了這個故事。
  • 上海的第一|心臟移植,上海瑞金醫院創下亞洲第一
    圖說:中國第一例肝臟移植患者(右一) 瑞金醫院供圖(下同)我國的器官移植技術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今天的成果,很大程度上源於40多年前第一代器官移植探索者的大膽嘗試——1977年10月21日,瑞金醫院為一名42歲的男性肝癌晚期患者進行了肝移植手術,拉開了我國器官移植技術發展的序幕;次年,中國首例心臟移植再次誕生在瑞金,這同時也是亞洲第一例心臟移植術
  • 無償捐獻的器官,為什麼移植卻要幾十萬?器官究竟是怎麼分配的?
    「別人都可以無私捐獻,醫院為何不能免費移植?連一根針都收錢,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捐的原因!」 「為什麼逝者連器官都免費捐贈了,醫院為什麼連手術費都不能免單?」
  • 英媒:豬心可能在三年內用於人類移植
    參考消息網8月20日報導英媒稱,在英國開闢心臟移植的外科醫生說,適用於人類使用的豬心可能在三年內提供給患者。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17日報導,40年前實施了英國首例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的特倫斯·英格利希認為,「異種器官移植」幾乎可以取消捐贈者人員名單。他說,他在1979年進行手術期間的徒弟正準備在「今年底前」進行世界上首例豬與人之間的腎臟移植手術,如果這例手術成功,將為更加複雜的器官打開大門。
  • 生命延續的使者――器官移植協調員
    25歲的薛瑾是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的器官移植協調員,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區的首位器官移植協調員,她從事器官移植工作五年,見證了120多例器官捐獻供體。2013年年僅22歲的薛瑾取得了器官捐獻協調員資格證書,她的主要工作是對各地區重症監護室進行宣傳器官捐獻有關知識,並且動員患者家屬能夠接受逝後人體器官的捐獻,在患者去世後把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病人,讓其獲得新生。脫下工作服時的薛瑾與大多數同齡女孩的生活相似,愛美食愛自拍,而一旦投入這份特殊工作時又會燃起全部熱情續寫生命,用堅守和真情見證死亡與新生,嚴謹而神聖。圖為人體器官移植協調員薛瑾。
  • 中國第一例"美人魚"僅活38天
    患者由於血液循環系統在子宮中沒有正常發育,從而導致她們的腎臟和其他器官也沒有發育完整。據此前媒體報導,如今全球已知的「美人魚綜合症」倖存者只有2人,分別是佛羅裡達州女孩蒂芬妮·約克斯和秘魯女童米拉格羅斯·塞倫,她們兩人都已經接受了「分腿」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