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美國女嬰第一個移植狒狒心臟,手術成功後過得怎樣?

2020-12-25 騰訊網

若說與全世界人類利益相關的事件,那就是科學技術的進步。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更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像手機支付和微信聊天,這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常態化。當然,依靠科學技術所挽救的生命也不在少數,而其中最震驚世界的,還要說那個移植了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嬰。

"被折翼的天使"

人生總是面臨著諸多選擇,小到今天晚餐吃些什麼,大到生死抉擇。有些選擇可能會等到時間合適時自己浮現出合理的答案,但也有一些是沒有時間考慮後果的,對則皆大歡喜,錯則會承受無盡的痛苦。而史蒂芬妮·菲伊的母親特蕾莎就面臨著這樣的選擇。

1984年10月1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誕生了一個新的小生命,她就是史蒂芬妮·菲伊。看著自己生下的小天使,特蕾莎感覺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母親,可這個孩子還沒在懷中抱多久,醫生就告訴特蕾莎一個十分不幸的消息——史蒂芬妮·菲伊的左心室發育不全,最多也只能活兩周。

這個消息宛如劈在她頭上的驚雷,自己剛剛生下的孩子方才還哭聲響亮,現在就被通知她還有兩周就要離開人世,這顯然是特蕾莎無法接受的事情。可事實就是如此殘酷,逃避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特蕾莎只好將孩子帶回家。

她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在這兩周的時光裡感受到來自家的溫暖,而自己也會把全部的愛都給這個還沒來得及叫"媽媽"的小傢伙。可這種陪伴只能有14天,特蕾莎終日以淚洗面。就在這時,一個電話給她帶來了希望。

"車到山前必有路"

給特蕾莎打電話的是史蒂芬妮·菲伊的主治醫師,醫生告訴她,馬林達大學的倫納德博士正在研究的一個項目,而史蒂芬妮·菲伊很可能符合這項實驗的標準。

特蕾莎一聽,心中瞬間燃起了希望,剛想答應,卻聽主治醫師說,這個項目是將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人類的身上。這也就意味著史蒂芬妮·菲伊將要接受一個狒狒是心臟,最關鍵的是,這個手術還處於試驗的階段,失敗的概率極大,他要特蕾莎考慮清楚再做決定。

聽了醫生的話,特蕾莎的確是猶豫了。她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得救,可是一聽到要移植狒狒的心臟,特蕾莎怎麼想都會感到排斥和擔憂。

從基因學的角度來說,狒狒的確和人類的基因組很相近,可是動物終究是動物,史蒂芬妮·菲伊若是移植了狒狒的心臟,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誰也無法保證。更何況這個手術還處於試驗階段,史蒂芬妮·菲伊很有可能會死在手術臺上。

但作為母親,特蕾莎是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拯救女兒的機會,猶豫再三,特蕾莎還是接受了這個實驗。

在主治醫師的引導下,特蕾莎帶著女兒史蒂芬妮·菲伊找到了倫納德博士。1984年10月26日,倫納德博士與十多個經驗豐富的醫生進行手術。看著被推進手術室的女兒,特蕾莎第一次覺得死神原來距離他們是那麼的近,近到讓她覺得,自己只要一鬆手,女兒就會徹底離開她,去往另一個世界。

其實在門口翹首以盼的不僅僅是作為母親的特蕾莎,新聞記者和整個醫學界的人都期待著這次的結果,只要這次的手術成功,那麼人類在醫學界又再次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一直困擾著人類的器官移植問題也會得到解決。十個小時過去了,史蒂芬妮·菲伊被推出了手術室,值得慶幸的是,手術十分成功。所有人都鬆了口氣,特蕾莎更是激動得淚流滿面。

希望後的絕望

史蒂芬妮·菲伊手術成功後,倫納德成為了醫學界炙手可熱的人物,各大媒體都紛紛對他進行採訪報導,不過愛護動物的組織協會卻對倫納德進行了聲討。可這些跟醫治好史蒂芬妮·菲伊比起來,總是顯得有那麼一點微不足道。更何況特蕾莎還在享受著"失而復得"的喜悅。只是這種喜悅並沒持續太久。

手術後的21天,各項指標一向正常的史蒂芬妮·菲伊出現了問題,先是各項數值突然亮起紅燈,接著就開始急速下降。醫生們急忙對史蒂芬妮·菲伊進行緊急搶救,可結果並不盡如人意,這個小生命還是離開了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死因是機體排斥和器官衰竭。

可是這種結局也不是不可預見的,畢竟跨物種的器官移植很可能會出現排斥反應,從而導致細胞壞死。這種手術不用說是在當時了,就算是醫學十分發達的今天,也不敢輕易嘗試。

史蒂芬妮·菲伊離世了,特蕾莎所有的希望被無情地擊碎。悲劇之所以會稱為悲劇,作為一名母親,她的確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留史蒂芬妮·菲伊的生命,可她承受的痛苦非我們這些局外人所能體會到。

至於倫納德博士,他也因為這次手術的失敗而被扯下了"神壇",原本的鮮花與掌聲瞬間變成了無端的指責與謾罵,再加上之前動物保護協會之前的聲討,使得這件事發酵的一發不可收拾。面對這些,倫納德博士除了默默地承受著輿論,還無奈地暫停了這個實驗。

但是倫納德博士很清楚,"異種器官移植"對於人類的醫學發展十分重要,在十幾年後,他仍舊選擇堅持了這個實驗。而就在2018年的時候,倫納德博士宣布,他將豬的心臟移植給了狒狒,而這隻狒狒活了195天。

科技是不斷進步的,也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器官移植手術不再是醫學的一大難題,我們可以通過醫學來挽留更多的生命。

相關焦點

  • 還記得第一個換「狒狒心臟」的女嬰嗎?36年過去,她後來怎樣了?
    還記得第一個換「狒狒心臟」的女嬰嗎?36年過去,她後來怎樣了?隨著醫療水平的發展,孕婦們可以通過產前檢查這項技術來檢查自己的孩子的生長情況,以及是否患有先天性疾病。因為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如果生下孩子就發現孩子患有先天性疾病,那麼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甚至會讓這個家庭面臨破碎的危機。
  • 還記得36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女嬰嗎?手術雖成功,但結局惋惜
    1984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有一名剛出生的女嬰,被查出患有心臟發育不全症候群。因為這名女嬰只有半個心臟,按理來說是無法存活的,但孩子的爸爸媽媽卻想要花費一切的積蓄救治,醫師表明,除非找到適宜的心臟來換,不然孩子活不過滿月,眼看著時間快要到了,爸爸媽媽也預備拋棄,就在這時醫師表明,能夠用狒狒的心臟進行移植,女孩接受了手術,所幸手術很是成功,爸爸媽媽也開端期望能看著孩子長大。
  • 37年前,醫生將狒狒心臟移植給女嬰,最後她活了多長時間?
    1984年的10月14日,女嬰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Stephanie Fae Beauclair)出生了。但一生下來,她就有先天性心臟畸形——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在當時,患病的嬰兒只能活幾周的時間,類似的嬰兒心臟移植手術也從未成功。
  • 36年前女嬰成功移植「狒狒心臟」,手術無比成功,但結局令人痛心
    而早在30多年前,一場特殊的手術更讓大家爭論不休。此事的起因,正是因為一位醫生,將動物的器官,移植到了嬰兒的體內。先天心臟缺陷1984年10月14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醫院中,特蕾莎與所有的母親一樣,終於誕下了自己愛的結晶史蒂芬妮·菲伊。
  • 36年前移植「沸沸」心臟的孩子,手術雖然成功,今狀態令人唏噓
    36年前移植「沸沸」心臟的孩子,手術雖然成功,如今狀態令人唏噓相信對於很多人而言,自己內心最大的期許便是"家人平安,無病無災"了。對於新手爸媽而言,最關切的事情便是孩子的身體了。作為父母親,都期盼孩子能夠健康降生,平安長大。
  • 35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女孩,在手術實施後,後來的她怎麼樣了?
    事實上,人類為了能夠進行安全的外科手術,已經進行了漫長的嘗試,在了解人體的主要構造之後,這一切都變得越來越明朗。除了對人體進行深入的研究之外,科學家們還找到了有關其他生物的基因奧秘。在此基礎上,有一部分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可以嘗試在近親動物之間進行器官移植。
  • 女孩移植狒狒心臟僅活21天,人類究竟能不能靠動物器官維持生命?
    ,難以存活,嬰兒的父母不忍心讓剛出生的女兒死掉,便求助於醫生想辦法救救自己的孩子作為主治醫生的雷納德.李貝利便找到正在做動物器官移植研究的機構,計劃把一個狒狒的心臟移植給女孩,以支撐她活到第二次手術,女孩父母抱著一絲希望同意了,但儘管心臟移植的手術很順利,同樣因為出現排異,女孩活了21天後,便器官衰竭去世。
  • 歷史上的今天1984年11月16日存活時間最長的動物心臟移植者猝死
    歷史上的今天1984年11月16日存活時間最長的動物心臟移植者猝死 2013-09-05 11:53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臨沂警方成功破獲一起公安部督辦案件
    雖然現代的醫療科技已經相當發達了,但人體器官移植手術還是伴隨著很高的風險,即便是移植相同血型的人的器官,醫生也需要考慮到病人身體的排斥反應。而一旦稍有差池,即便成功移植,病人也有可能死於排斥反應,令人驚訝的是,在36年前,有一個先天性心臟缺陷的女孩因為苦於沒有合適的匹配者。
  • 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移植
    然而,等待一顆心臟最少要6個月時間,等待時間太過漫長。最近,有項研究證明,豬心臟將有望成為人類心臟移植供體!對於患有嚴重心力衰竭和某些其他對其他療法無反應的心臟病的患者,心臟移植通常是他們生存的唯一希望。2019年,根據美國器官移植提供的數據,美國共進行了3552例心臟移植手術。
  • 臺灣亞東醫院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
    中新社香港一月二十七日電臺北消息:臺灣臺北縣亞區醫院今天表示,該醫院完成首例「三心人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目前接受手術後擁有三顆心臟的黃姓病人恢復情況良好,可望於近日轉回普通病房隔離室。  據「中央社」今天報導,患有心臟衰竭的黃姓病人,亞東醫院於一月十八日為他進行第一次心臟移植手術後,發現移植的心臟功能不良,再度接受第二顆捐心,由於兩顆捐贈的心臟各有功能,醫院方面決定將不同的心臟與病人原有的心臟相連接,於是再進行第二次手術,歷時十八個小時,終於取得成功,使黃姓病人成為首例擁有三顆心的人。
  • 加拿大華人醫生「巧施妙手」 為患者做心臟移植手術
    加拿大華人醫生「巧施妙手」 為患者做心臟移植手術
  • 【新突破】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
    2019年,根據美國器官移植提供的數據,美國共進行了3552例心臟移植手術。但是心臟移植患者通常需要等待六個月以上的時間才能等到供體,而且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據美國2017年數據統計,平均每天有22人在等待器官移植中死去,供體器官短缺是制約器官移植髮展的主要瓶頸之一。
  • 哈醫大二院成功為一名已進行三次開胸手術的患者實施心臟移植手術
    4月2日,記者從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3月31日,哈醫大二院心外科專家歷經8小時,成功為一名患有粘液瘤已進行三次開胸手術的患者,實施第四次開胸心臟移植手術。目前患者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迅速恢復,並於術後第二天脫離呼吸機後開始進食。
  • 巴西不孕婦女接受死者子宮移植 子宮冷藏保存8小時成功誕下女嬰
    巴西不孕婦女接受死者子宮移植 子宮冷藏保存8小時成功誕下女嬰  Emma Chou • 2018-12-06 17:08:17 來源:前瞻網
  • 英媒:豬心可能在三年內用於人類移植
    參考消息網8月20日報導英媒稱,在英國開闢心臟移植的外科醫生說,適用於人類使用的豬心可能在三年內提供給患者。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17日報導,40年前實施了英國首例成功的心臟移植手術的特倫斯·英格利希認為,「異種器官移植」幾乎可以取消捐贈者人員名單。他說,他在1979年進行手術期間的徒弟正準備在「今年底前」進行世界上首例豬與人之間的腎臟移植手術,如果這例手術成功,將為更加複雜的器官打開大門。
  • 美國首例「無子宮女性」成功誕下嬰兒:子宮移植手術更為成熟,不孕女性有望完成生命傳遞
    (Baylor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t Dallas)接受了子宮移植手術,就在上個月,這名女性成功的誕下一名健康的嬰兒,作為美國首例先天子宮因素絕對不孕症患者成功生產的案例,這標誌著子宮移植臨床經驗的成熟,也為無數無法生育的女性帶來新生命的希望。
  • 心臟移植後性情大變? 醫生表示: 好像換了一個人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到了現在的醫學技術,甚至可以對人體進行心臟的移植都不算特別困難了。不過令人驚訝的是,在過去曾經有過心臟移植成功後的病人,在術後個人的性格,卻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最詭異的是,這些習慣和動作的來源恰恰就是這顆心臟原本的主人。
  • 華南最小年齡患者心臟移植成功
    4月2日,記者從廣東省人民醫院獲悉,該院為年僅1歲的小患兒完成了華南地區年齡最小的心臟移植手術。疫情期間,孩子在捐獻者的大愛和醫護人員的努力下,獲得了「新生」。出生3個月後,小波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這是一類異質性心肌病,是導致慢性心衰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嚴重時可並發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
  • 上海的第一|心臟移植,上海瑞金醫院創下亞洲第一
    反覆「演習」,只為等待這一天1954年,美國人完成世界上首例腎移植手術,被視為現代器官移植的開端。20世紀60年代中期,廣慈醫院(瑞金醫院前身)外科就已具備開展肝移植和心臟移植的科學基礎和技術儲備。十年動蕩結束後,研究和實驗恢復後,林言箴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收集分析國外有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