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徐良 通訊員 高潔
12月1日,患者家屬將一面繡有「醫術精湛華佗再世 救死扶傷熱心為民」的錦旗送到了德州市人民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真的感謝急診重症醫學科,把父親從鬼門關裡拽了回來,讓父親撿回一條命!」
10月30日,德州陵城區71歲的苗先生在一起交通事故中遭遇嚴重創傷,頭部、胸部等多處損傷出血,意識不清並出現呼吸困難、休克等,直接危及生命,在當地醫院緊急處理後,當日19時許轉入德州市人民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該院急診重症醫學科當天剛剛啟用,苗先生則是該科第一位患者。
經全面檢查,患者有創傷性休克、I型呼吸衰竭、雙側肋骨骨折、連枷胸、右側液氣胸、雙側肺挫傷、創傷性皮下腫、右側肩胛骨骨折、顱骨骨折、右側顴骨骨折、右側蝶骨骨折、顱內積氣、眼球挫傷、心肌損傷、腎損傷、前額與右上臂皮膚裂傷、失血性貧血、血壓極低,另外患者還有基礎疾病:糖尿病。接診後,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立即請創傷外科、胸外科、眼科等相關科室會診,為患者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雙側胸腔閉式引流、胸廓內固定以解決患者呼吸窘迫並促進身體恢復,快速輸血補液以糾正休克、保護重要臟器功能,進行清創縫合等治療。
兩天後,患者出現低灌注併發症:創傷性大面積腦梗死。引起昏迷、偏癱,但這時患者外傷情況不允許溶栓治療。因患者的腦梗死是低血壓與休克所致,醫護團隊繼續為患者輸血補液擴容,營養腦神經,改善微循環,隨著血壓的回升與腦灌注的改善,患者腦梗死症狀好轉。但多日的昏迷讓患者家屬在是否繼續堅持治療上陷入兩難,醫護團隊的耐心解釋讓家屬一次又一次建立起信心。
治療第6天,患者睜開了眼,雖交流無認知,但也讓治療團隊看到了希望。
治療第20天,反覆向家屬交代病情,徵得家屬同意後,行氣管切開術,手術順利,患者逐步脫離呼吸機。
治療第23天,拔除雙側胸腔閉式引流管。
治療第26天,患者神志完全清醒,肢體恢復活動,生命體徵平穩。
急診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劉文帥介紹,此患者系嚴重的閉合性胸部損傷,導致多根多處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骨支撐而軟化,並出現反常呼吸:即吸氣時軟化區胸壁內陷,呼氣時外突,也就是臨床上常說的連枷胸,如果沒有機械通氣輔助呼吸,大多患者會很快陷入窒息而死亡。該患者合併有肺挫傷、腎、心肌、腦等複合外傷,易誘發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加重病情,治療困難、死亡率很高。患者苗先生在德州市人民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與多科室通力合作下,經歷生死28天,最終獲得新生,現轉入神經內科進一步康復。
「患者恢復清醒後,我們全科室的醫護人員都特別興奮,經過近一個月的努力挽救了一條生命和一個家庭,很有成就感。」劉文帥說,科室接診的第一位患者得到成功救治很有紀念意義,家屬送來的錦旗給全科室人員莫大的鼓勵,「感謝家屬的信任與支持,我們會繼續努力!」
延伸閱讀:
急診重症醫學科(EICU)是德州市人民醫院新建的臨床業務科室,是省內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急診ICU,同時也是德州市設備最先進、設施最完善、開展診療科目最全面的急診ICU,是德州市醫師協會重症醫師分會主委單位。
科室668m,設置床位19張,設備投資1000萬元以上,具有新風空氣淨化系統和中央空調,設有獨立的負壓病房,擁有編配合理並經過系統培訓、業務能力強的醫護人才梯隊, 實行床邊24小時連續觀察、監測、加強治療與護理,能隨時捕捉到危重病人的病情變化,及時採取治療措施;EICU病房配備有先進的多功能吊塔、床邊監護儀和多參數中心監護儀、連續性血液淨化設備、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床單位消毒機、顱內壓監測儀、心電圖機、可攜式除顫儀、輸液泵、微量注射泵、腸內營養輸注泵、可視喉鏡、纖維支氣管鏡及氣管切開所需急救器材、血氣分析儀、PiCCO血流動力學監測儀、血糖儀、電子升降溫設備、心肺復甦機、氣壓泵治療儀、轉運呼吸機、床旁彩超機等醫療設備;能夠對各種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多方位的監測技術及臟器功能支持手段。
創建之初,EICU配備了專業醫護團隊,19張床位,目前有醫護人員18人,其中醫生7人,副主任醫師3人,主治醫師2人,住院醫師2人,5人獲碩士學位,1人有呼吸治療師資格。科室配備護理人員11人,其中副主任護師1名。EICU主要收治各類急危重症患者,包括各種休克、中毒、嚴重創傷的搶救治療、各類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循環衰竭、肝腎功能等各種臟器衰竭、重症肺炎、重大外科手術圍手術期治療等病人的治療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