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的棕繩是什麼樣子?古人用什麼方法存到現在還完好無損?

2020-12-15 如冰視點

前段時間,去雲夢遊玩,朋友說帶我去參觀了一個博物館。當時還是有點疑惑的,一個小縣城的博物館能有什麼看頭。但是到了博物館,讓小編有點不敢相信。參觀的這個博物館名叫雲夢祥山博物館,興建於2009年,是湖北省縣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博物館,造型古樸莊重,氣勢宏大磅礴,成為雲夢縣新的一景。

參觀過程中,小編為自己的孤陋寡聞而慚愧。雲夢是湖北省文物大縣,出土文物享譽中外。震驚世界的秦代竹簡、最早的木牘家信、六博棋、被譽為「華夏第一樓」的東漢陶樓、精美絕倫的戰國磨光彩陶、秦漢漆木器,稀世珍寶鬥獸紋銅鏡、關內侯金印等都出自雲夢,不少珍貴文物被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展出和珍藏。

參觀過程中,小編聽到講解員說,你們猜一下這根繩子有多少年了?小編趕忙過去看,看到一個青銅壺,壺頸上繫著一根棕繩,那根棕繩看起來和我們現在的繩子差不多。

講解員說這是漢代的酒器,為青銅蒜頭瓶,這種瓶流行於戰國晚期到西漢時期。因為存世時間短,所以相對比較少見。稱其為蒜頭瓶,是因為它的整體形狀像一頭大蒜;而且瓶口也是蒜瓣狀。當時的人們用它盛滿酒後,用木塞密封瓶口保證酒不揮發。

小編看到蒜頭壺頸上的棕繩,就跟當初系時一模一樣。真是想不到2000多年的繩子保存到現在,還完好無損,古人究竟是怎麼做成的這個繩子,並用什麼方法,直到現在還完好無損呢?甚是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工藝。

各位朋友,你有什麼想法,歡迎跟帖交流!

相關焦點

  • 被淹多年的「閣子」,卻依然完好無損!遊客:萬裡長江第一閣!
    被淹多年的「閣子」,卻依然完好無損!遊客:萬裡長江第一閣!世界上有很多我們還沒有見識過的「東西」,正在等待著驢友們前往一探究竟。像至今都還沒給出準確解釋的百慕達三角、一夜消失的瑪雅文明、沉入海底的亞特蘭蒂斯等等,這些傳說的地方無時無刻都在吸引世界遊客不斷前往。而國內也有很多奇特的地方,有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國內遊客。就像今天要介紹的這個也一樣,被淹多年的「閣子」,卻依然完好無損!遊客:萬裡長江第一閣!驢友們知道這是哪裡嗎?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 靜象|青團、春餅、子推饃,古人清明吃什麼
    清明節從春秋時代至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清明節同時也是寒食節。「寒食」就是清明這天不能有煙火,只能吃冷食和熟食。但是這種習俗怎麼能管得住大家的嘴呢,不要說現在,就連古人也是不甘寂寞,研究出了各式各樣的清明節限定、特供、專屬美食。
  • 古人如何存茶?原來歷朝歷代有那麼多辦法,千萬別小瞧古人的智慧
    不過,茶葉儲存處於整個茶葉生態鏈條的最後一個環節,如何站好這最後一班崗,的確關係到茶葉品質的最終呈現。 顯然,這一點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這讓義芳君想起了前幾年的一條轟動性新聞,說是在西漢漢景帝的漢陽陵中發現了漢代茶葉,經碳14測定年份,發現距今已經大約2100多年了。
  • 手工椰棕繩:即將消失的手藝
    例如文昌東郊椰林的手工椰棕繩,從過去的「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人做」,到今天的「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偶爾在做」。人們在感慨社會變化的同時,難免也會懷念過去的生活方式。鄉村百姓曾廣泛應用經多番打探,聽說文昌市東郊鎮有阿婆堅持在做手工的椰棕繩,海南日報記者專程前往尋找,恰逢77歲的「菸斗公」騎著電動三輪車在椰林下穿行。
  • 在沒有工具的古代,古人用什麼方法雕刻玉石?
    在沒有工具的古代,古人用什麼方法雕刻玉石?幾千年前的古人 如何雕刻玉石? 帶著疑問我開始找答案 現在我把答案分享給大夥 也算在無聊時候長點知識 大家拿小本本記一下
  • 陳嘉映:兩千多年的文字時代,結束在微信手裡?
    從兩千多年前到現代,文字為人類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和文明。如今,圖像時代已經到來。年輕人似乎更習慣於碎片化閱讀。在圖像時代裡,原本被稱作「思想」的東西又將會是什麼樣子?陳嘉映在他的新作《走出唯一的真理觀》中,談及了相關的思考。( 下文經出版社授權摘編自《走出唯一的真理觀》,較原文有少量刪節。)
  • 長城距今兩千多年,為何從不倒塌?原來秦始皇用了一個殘忍的方法
    然而去過長城的朋友或許會覺得奇怪,長城並不高,兩米都不到,真的抵禦匈奴人的進攻,其實長城形成對敵人的封鎖,還包括經濟上的封鎖。長城距離如今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可幾乎從沒坍塌過,這是為什麼呢? 在固陽縣秦長城這一段,有個豁口,也算是長城倒塌過的地方,據說這裡是孟姜女哭倒長城的地點,不過孟姜女的故事只能是傳說,但也能看得出來,秦始皇為了修築長城,花費了巨大的代價,這也是長城從來不倒的原因。
  • 佛法修行到了極點是什麼樣子?
    現在學佛修行的人很多,那麼修行到了頂點、到了極處,究竟是什麼樣子呢?《華嚴經》上講,修行到了極點後,會具備以下三種德能:一,大悲到極處。學佛常念的四弘誓願第一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但當時他還在因地,雖然發了這個大願,但還沒有能力去度眾生。但現在不同了,他已經證悟了,有智慧和能力去幫助眾生破迷開悟了,怎麼辦呢?就是言傳身教。要為眾生做最好的榜樣,佛教的三皈、五戒、十善、六合、六度、普賢十願這些總的綱領,自己首先做到,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表演給大家看,這是身教,身教之後才是言教,身教為主,言教為輔,這樣大家才能接受他的教化,被他潛移默化所感動。
  • 孔子被弟子氣得說了句髒話,流傳兩千多年,現成老師慣用語
    孔子被弟子氣得說了句髒話,流傳兩千多年,現成老師慣用語文/三省論古今回顧歷史,展望現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歡迎大家,再次來到小編這裡,在這裡小編將會帶你了解古往今來的歷史,也將為你呈現出不一樣的歷史觀點,讓我們一塊暢遊在歷史的長河中,領略古人的風採,以及古人的智慧和歷史的輝煌時刻,讓我們共同探索歷史的奧秘。孔子做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更是教師之中的一代楷模,他身上的很多品質也紛紛被後人學習。但人並非聖賢,又豈能無過,就算是孔子這樣的聖賢者也依舊有犯錯的時候。
  • 為什麼古人的名字這麼好聽?古人取名方法大揭秘
    其實古人起名真的挺有講究的,快跟隨起名網的腳步去看一下吧。 更多好名字搜索VX公眾號:起名取名網,定製專屬好名。取名多含有對子輩的期望古人喜歡在名字中寄託對自己孩子的期盼,希望他們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名什麼樣的人。周文王是季歷的兒子,傳說周文王出生的時候有「聖瑞」,古公亶父給其取名為「昌」,並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
  • 《裸魂》九:照相、洗相片、搓棕繩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卡房公社改制設區,農民實行包產到戶,全區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彝族、苗族小姑娘穿著漂亮的彝族、苗族服裝,結婚的、年輕的小姑娘、老人們來照相的很多,特別到了星期天趕街天,照相館更是熱鬧,來照相的人都要排隊。但隨著卡房照相的私人多了起來,特別是供銷合作社也開了一個照相館,而且投入了更好的照相器材,照相館的生意逐漸淡了下來。因此,父親與外婆、小舅商量,與其在家裡等生意,還不如去外面找生意,把照相送到村寨去。於是小舅,就背著相機,走村入戶上門為人們服務去了。
  • 看一下外國人眼中短命的秦朝是什麼樣子的
    china發音近「秦」,有研究China就是來源於秦,雖然這個說法還待考證,卻可以看出秦在世界人心中的地位。秦雖然只有短短十幾年,但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中國現在地理版圖,一大半在那時已經確定了下來。
  • 現在用古人的方法鑽木取火怎麼這麼難呀?原來是方法不對
    這畢竟是神話傳說,但從出土的一些古人類遺蹟來看,古人,準確的說是十幾萬年前的人類祖先,的確是應用到了「鑽木取火」的技術。後來隨著實踐的深入和火種獲取以及保存的便利,古人又逐漸發明了火鐮、打火石、火棉等引火方法以及配套的材料,再後來又發明了銅鏡聚焦、火藥、火柴、打火機等,用火技術進一步提升,可以隨用隨取,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 到現在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是什麼 古人為何要用鶴骨制笛
    支付寶螞蟻莊園1月11日問題:到現在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是。  到現在為止我國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是  骨笛  骨笛是一種什麼樂器  笛是笛子的一種,也是最早的樂器,又稱為鷹笛或者鷹骨笛,藏語稱當惹。用鷲鷹翅骨製成,流行於西藏、青海、雲南、四川、甘肅省等的藏族牧區。常用於獨奏,但聲音比較刺耳。
  • 王羲之寫字,用的是什麼樣的毛筆?和現在的真不一樣
    若用張芝筆、左伯紙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後可以建勁丈之勢,方寸千言。」張芝筆,左伯紙,到底是什麼樣子,我們現在已經無法知其詳情,但是,從韋誕的這句話,我們能夠看出:古人寫字也是非常注重筆墨的。工具得心應手,才能充分自如地表達自己。就我們學書法來說,筆墨紙硯,這四樣工具,最重要的當然是毛筆。
  • 秦始皇一個殘酷的方法,導致兩千多年前的長城,至今屹立不倒
    兩千多年以前,秦始皇修築長城,用來抵禦封鎖匈奴。然而兩千多年以後,它作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飽經風霜,卻依舊然屹立不倒。這讓許多現今的豆腐渣工程直呼「專業!」萬裡長城為何能這麼專業呢?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知,在固陽縣秦長城有一個豁口,這是秦長城唯一倒塌過的地方。
  • 結婚你們就給了我兩千陪嫁,現在我弟結婚憑什麼要我給十萬買房?
    (來自讀者來稿,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結婚你們就給了我兩千陪嫁,現在我弟結婚憑什麼要我給十萬買房?我父母用來批判我的藉口永遠都是不懂得為家人著想,不心疼自己唯一的弟弟。可我覺得自己那時候也還只是個比他大不了兩歲的女孩子,他力氣又大,性格又猛,有時候跟我打鬧都沒輕沒重,隨手一推我就到了牆上,身上通常一下子就被撞得青一塊、紫一塊,可我爸媽從來不罵他,就只說我,這讓我相當不能理解。小時候淘氣也就算了,長大了他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還是一如既往地只專注闖禍二十年。
  • 古人洗漱用什麼?草木灰、天然鹼、胰子……你還知道什麼
    那麼古人用什麼清潔用品呢?其實一點也不用擔心古人沒有清潔用品,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了多種洗滌劑和去汙劑。古人最早使用的清潔用品是草木灰,柴草燒完後剩下的灰燼有很好的清潔作用。《禮記》中記載,帽子髒了可以草木灰和水清洗。
  • 古人告誡: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你知道這是在說什麼嗎
    比如古人就有一句俗語叫做「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先解釋前半句: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我們中國古代的曆法,自從在西周之後,我們已經基本上確定下來一年有幾個月,一天有幾個時辰這樣的時間計時。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老祖宗的方法現在還在用小時候我們剛剛踏進學堂,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學會識文辨字,尤其是老師們教導一定要學會漢語拼音,這樣即便是再怎麼複雜深奧的詞彙,都能夠辨認出來。要知道中國古代可是沒有什麼拼音,為什麼漢字卻能夠一直的延續下來,古人們究竟是怎樣識文斷字的呢?據說中國人學習拼音的歷史還是民國時期,當時的梁啓超等人學習了西方先進技術這才發明了漢語拼音的雛形,後來更是經過盧戇章的幾次修訂,這才在1918年的時候正式的公布了出來。也正是說現如今我們學習的漢語拼音最多也不過是數百年的時間。不過古人究竟是怎樣傳授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