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母親梅耶·馬斯克在與鄧文迪的視頻直播中分享了她的童年經歷,梅耶的父母極具冒險精神,喜歡開飛機帶著一家人環遊世界,他們去過沙漠,尋找傳說中的失落之城。這對於現在大多數家庭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是人家的父母在五六十年代就敢這麼玩了。
不得不說她的家族這種冒險的基因太強大,父輩的這種冒險精神對她影響深遠,成為一個單親媽媽後獨自養育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個個都身家百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鼓勵並支持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沒有過多的去管教孩子,給孩子更多自由的探索空間,讓孩子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學會獨立。
每天陪娃在小區遊逛,我接觸到最多的是兒子的好朋友叫小宇。小宇和我家小盛盛的生日相近,同年同月相差一天的生日,從兩歲半他們剛開始認識就玩得很好很投緣,據我觀察,小宇做事總是畏畏縮縮,當他發現好玩的東西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總是先回頭看一下外公的臉色,如果外公不同意,他就不敢動。不敢自己做決定,或者做了決定又害怕外公發火,缺乏安全感。造成他這樣看起來「膽小」的性格跟他家人的養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第一,故意嚇唬孩子。
小宇的外公經常對他說「你不聽話我走了啊!」「你再搞警察(保安)就來抓你了。」每當小宇要嘗試一些新東西,只要外公覺得不對就會用嚇唬的方式控制住孩子,很少正面的去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這樣的做法肯定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不安全感。
我老公已經三十多歲的人了,竟然怕黑,晚上一回到家就把家裡的燈全部打開,要睡覺了也要特意拉開點窗簾讓外面的光照進來,總要看到一點亮光才安心睡覺。剛開始我也很不能理解,一個大男人怎麼那麼膽小,後來經過深入了解,原來是以前我婆婆要農忙就會把孩子送到外婆家去,這個孩子也就是我老公天黑了想媽媽就哭著要回家去,外婆沒辦法,只好嚇唬他說:「天黑了外面有老虎,你出去老虎就把你吃掉你就看不到媽媽了。」經常這麼被嚇著長大就形成了一種潛移默化的意識,導致他長這麼大了還是沒辦法擺脫童年的陰影。
第二,過度保護。
很多家長都小心翼翼的保護孩子,這個也不給拿那個也不能碰,處處設限。小宇喜歡撿地上的東西,有一次他看到地上有一朵花,正要去撿,這時外公看到後立馬說:「那有毒的,不要啊!」走在旁邊的我表示很不能理解,這花本來就沒有毒啊,為何不直接告訴孩子你的擔心,這樣明擺著是欺騙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孩子永遠不知道不能撿的真正原因,會疑惑為什麼別人可以撿自己卻不能。
有一次我兒子爬欄杆,小宇也跟著爬(這樣的嘗試他平時不敢的),外公看到後立馬呵斥他說:「快下來,等下把頭都摔破了啊!」我看那個欄杆其實並不高大概一米高度,而且大人在旁邊保護一下肯定沒問題的,孩子正玩得開心呢,根本不想下來,外公看他還不下來,立馬過來一手把小宇拉下來,最後小宇非常失望的哭了起來。看到他外公的這樣的管教方式,我只能直搖頭。孩子的天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就這樣被他的過度保護剝奪了,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敢大膽的去嘗試新鮮的事物,慢慢的變成大人眼中的「膽小鬼」。
第三,給孩子貼標籤。
看到沒有見過的昆蟲,別的孩子敢抓,自己的孩子不敢抓還躲避,就說這孩子膽小。路上遇到熟悉的人教孩子打招呼,孩子不出聲就說:「怕什麼,這麼膽小啊都不敢叫人。」孩子總是無意間被比較,被貼上不同的標籤,慢慢的孩子也會認同,覺得自己就是那個膽小的人。標籤就像咒語,讓孩子形成心理暗示,限制孩子的行為。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社會化才剛剛開始,這時候大人的引導對孩子將來影響深遠。我家小盛盛兩三歲的時候非常害怕小區的保安,他一看到保安就躲到我身邊,不敢直視。可能是因為保安穿著一身黑色制服,帶著帽子,看起來很威嚴像壞人。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告訴他:「這個是我們小區的保安叔叔,他是幫我們抓壞人的,不怕。」我也從來不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以正面的方式引導他,慢慢的他看到保安就不那麼害怕了,現在有時候保安走過來逗他玩,他也會笑嘻嘻的回應。說明他不再那麼害怕,開始慢慢接受了媽媽的說法。
所以孩子膽小可能是家長的養育方式造成的,我們要避免這三個方面:
1. 不故意嚇唬孩子。
2. 不要過度保護。
3. 不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
我們首先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因為我們也不是完美父母。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鼓勵並支持孩子去探索和發現,我們都是在經歷中成長的,孩子早晚要長大要步入社會,所以放開讓孩子多去嘗試,你會收穫更加勇敢和自信的孩子,未來屬於勇敢者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