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養勇敢的孩子,避免對幼小的孩子做這些事

2020-08-29 紓榆育兒

特斯拉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母親梅耶·馬斯克在與鄧文迪的視頻直播中分享了她的童年經歷,梅耶的父母極具冒險精神,喜歡開飛機帶著一家人環遊世界,他們去過沙漠,尋找傳說中的失落之城。這對於現在大多數家庭來說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可是人家的父母在五六十年代就敢這麼玩了。

不得不說她的家族這種冒險的基因太強大,父輩的這種冒險精神對她影響深遠,成為一個單親媽媽後獨自養育三個孩子,三個孩子個個都身家百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她就鼓勵並支持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沒有過多的去管教孩子,給孩子更多自由的探索空間,讓孩子學會自己對自己負責,學會獨立。

每天陪娃在小區遊逛,我接觸到最多的是兒子的好朋友叫小宇。小宇和我家小盛盛的生日相近,同年同月相差一天的生日,從兩歲半他們剛開始認識就玩得很好很投緣,據我觀察,小宇做事總是畏畏縮縮,當他發現好玩的東西擺在他面前的時候,他總是先回頭看一下外公的臉色,如果外公不同意,他就不敢動。不敢自己做決定,或者做了決定又害怕外公發火,缺乏安全感。造成他這樣看起來「膽小」的性格跟他家人的養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第一,故意嚇唬孩子。

小宇的外公經常對他說「你不聽話我走了啊!」「你再搞警察(保安)就來抓你了。」每當小宇要嘗試一些新東西,只要外公覺得不對就會用嚇唬的方式控制住孩子,很少正面的去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這樣的做法肯定會使孩子產生恐懼感和不安全感。

我老公已經三十多歲的人了,竟然怕黑,晚上一回到家就把家裡的燈全部打開,要睡覺了也要特意拉開點窗簾讓外面的光照進來,總要看到一點亮光才安心睡覺。剛開始我也很不能理解,一個大男人怎麼那麼膽小,後來經過深入了解,原來是以前我婆婆要農忙就會把孩子送到外婆家去,這個孩子也就是我老公天黑了想媽媽就哭著要回家去,外婆沒辦法,只好嚇唬他說:「天黑了外面有老虎,你出去老虎就把你吃掉你就看不到媽媽了。」經常這麼被嚇著長大就形成了一種潛移默化的意識,導致他長這麼大了還是沒辦法擺脫童年的陰影。

第二,過度保護。

很多家長都小心翼翼的保護孩子,這個也不給拿那個也不能碰,處處設限。小宇喜歡撿地上的東西,有一次他看到地上有一朵花,正要去撿,這時外公看到後立馬說:「那有毒的,不要啊!」走在旁邊的我表示很不能理解,這花本來就沒有毒啊,為何不直接告訴孩子你的擔心,這樣明擺著是欺騙孩子。這樣的教育方式可能孩子永遠不知道不能撿的真正原因,會疑惑為什麼別人可以撿自己卻不能。

有一次我兒子爬欄杆,小宇也跟著爬(這樣的嘗試他平時不敢的),外公看到後立馬呵斥他說:「快下來,等下把頭都摔破了啊!」我看那個欄杆其實並不高大概一米高度,而且大人在旁邊保護一下肯定沒問題的,孩子正玩得開心呢,根本不想下來,外公看他還不下來,立馬過來一手把小宇拉下來,最後小宇非常失望的哭了起來。看到他外公的這樣的管教方式,我只能直搖頭。孩子的天生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就這樣被他的過度保護剝奪了,長此以往,孩子就不敢大膽的去嘗試新鮮的事物,慢慢的變成大人眼中的「膽小鬼」。

第三,給孩子貼標籤。

看到沒有見過的昆蟲,別的孩子敢抓,自己的孩子不敢抓還躲避,就說這孩子膽小。路上遇到熟悉的人教孩子打招呼,孩子不出聲就說:「怕什麼,這麼膽小啊都不敢叫人。」孩子總是無意間被比較,被貼上不同的標籤,慢慢的孩子也會認同,覺得自己就是那個膽小的人。標籤就像咒語,讓孩子形成心理暗示,限制孩子的行為。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社會化才剛剛開始,這時候大人的引導對孩子將來影響深遠。我家小盛盛兩三歲的時候非常害怕小區的保安,他一看到保安就躲到我身邊,不敢直視。可能是因為保安穿著一身黑色制服,帶著帽子,看起來很威嚴像壞人。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告訴他:「這個是我們小區的保安叔叔,他是幫我們抓壞人的,不怕。」我也從來不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以正面的方式引導他,慢慢的他看到保安就不那麼害怕了,現在有時候保安走過來逗他玩,他也會笑嘻嘻的回應。說明他不再那麼害怕,開始慢慢接受了媽媽的說法。

所以孩子膽小可能是家長的養育方式造成的,我們要避免這三個方面:

1. 不故意嚇唬孩子。

2. 不要過度保護。

3. 不給孩子貼上「膽小」的標籤。

我們首先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因為我們也不是完美父母。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鼓勵並支持孩子去探索和發現,我們都是在經歷中成長的,孩子早晚要長大要步入社會,所以放開讓孩子多去嘗試,你會收穫更加勇敢和自信的孩子,未來屬於勇敢者的天下。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敢品質
    因此,父母應細心觀察,找出孩子產生恐懼的原因,並幫助他們消除恐懼,從而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品質。這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不要強迫孩子否認令他們感到害怕的事物及掩蓋他們的恐懼感。    心理學家認為只有當孩子感到你承認他們害怕的東西是客觀存在的時候,他才會相信你對解除他的害怕所做的解釋。做父母的要正確對待孩子所害怕的事物。
  • 如何培養孩子勇敢的性格,勇敢品質培養的六點建議
    而遺憾的是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照顧面面俱到,孩子根本什麼也不需要做。這是一種包辦的撫養方式,父母其實是在告訴孩子「你很沒用,必須要我們照顧才行」,這會讓孩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能力,變得畏縮而怯懦。那麼在生活中,父母能通過哪些方式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呢?
  • 陳武民:如何培養孩子勇敢自信的特質?
    我收到家長提問,家長表示對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敢、自信很困惑,總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有些膽小,而且做什麼事都不是特別自信。對此問題,我查了一些資料,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父母要用心去觀察和發現自己家孩子的特質,儘量挖掘出孩子的特長,通過發展這些特長,孩子很容易解決他面臨的問題。從而能夠建立自信。在自信的基礎上孩子就會勇敢和堅強。
  • 今年上不了幼小銜接班咋辦?做好孩子「思維培養」,孩子不會落後
    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的學生可以通過網課來學習,但是對於幼小銜接班的孩子來說,他們即將上小學,但是沒有得到幼小銜接班的培訓。 大部分父母可能會認為,若是孩子沒能上幼小銜接班,那麼孩子未來可能不能適應小學生活,在學習方面可能也會落後。這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好的影響。
  • 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人生沒有一帆風順,我們如何讓孩子勇敢面對失敗?如果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高,喜歡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在意別人對孩子的評價。這些會對孩子產生過多的壓力,讓孩子更加害怕失敗。父母與其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一路過度保護,不如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讓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不再畏懼,勇敢接受。比如與孩子玩遊戲時,在開始前,把規則講清楚,讓孩子接受,這樣如果孩子輸了有情緒,就要告訴孩子,「你已經同意這個規則了」。
  • 幼小銜接並非「搶跑」,幫孩子有效過渡,要儘早培養這些「能力」
    不過,張姐對孩子上幼小銜接也有一定的顧慮,比如說這會不會影響孩子對小學的學習,會不會影響孩子對之後的學習興趣等等。其實,家長們有必要對孩子是否上幼小銜接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幼小銜接並非一定要去學習,但是孩子的能力培養不可忽視。
  • 如何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
    一、定義勇敢孩子的勇敢,隨著年齡的不同應該是有不同的定義,對於兩三歲的孩子來說,我想,還是多在一些他力所能及和力所快能及的範圍內能做的一切事情,而這些事情,還要建立在孩子的不同的性格之上。勇敢只能培養和引導,不能主導和逼迫。在這些範圍內,孩子可以儘可能的去嘗試不同的生活經歷,對孩子來說就是跟玩相關。
  • 幼小銜接,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什麼能力?關鍵在於這2個方面
    孩子對上學更沒興趣。所以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前鍛鍊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跟上老師的節奏,這樣孩子也更容易從中獲得樂趣。,帶著他多玩會一些可以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遊戲。2、重要知識的培養孩子上了小學,其實知識上首先要面臨的一個難關,最大也是最基礎的難關就是拼音、識字、和數學這三點。所以在孩子上學前,幼小銜接要把3個知識面銜接好。
  • 育兒專家李玫瑾:想要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你要做對這幾件事!
    成年人的行為和心理是對過去經歷的一種表達和反映,並且與他們在童年時期在家庭中的養育方式密切相關,想要培養出人格健全的孩子,你要做對這幾件事!0-3歲是兒童與家庭之間一對一的依戀期,這種依戀持續累積到12歲。依戀是情感的來源,當孩子對某人形成依戀時,當他與依戀對象在一起時會感到高興。
  • 從小培養孩子勇敢、獨立自主,面對困難也能解決,孩子一生受益
    題目也是比平時稍微難一點,誰知道小天剛坐下來,就說題目好難,自己不會做。連思考都懶得思考。其實這些題目只要小天稍微認真思考就可以做出來,不知道為什麼喜歡認輸,連嘗試都不敢嘗試。那麼孩子為什麼喜歡認輸,這是因為許多孩子有消極的情緒。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往壞的地方進行思考。
  • 情商教育:這樣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他才能越來越勇敢
    所以,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為什麼培養孩子的耐挫能力這麼重要?好的挫折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愛的教育。經常能夠看到孩子跳樓或者離家出走的新聞。往往是因為寫不完暑假作業、和父母吵架、或者談的對象家長不支持,就因為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就鬧出很多大亂子,甚至釀成不可逆轉的悲劇。所以,孩子的耐挫能力一定要從小培養,一個勇敢的孩子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乘風破浪。
  • 孩子想要有出息,家長從小培養四個原則,孩子才會容易達成目標
    尤其是孩子進入學堂,很多家長把重心全部放在學業上面。很多家長都是想要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家長就要有規律的培養,從小養育孩子一些好習慣、好的性格,這樣這些好的方面隨著孩子健康成長,孩子的一生都會受到影響。
  • 幼小銜接怎麼做可以幫助孩子平穩過渡?
    其實孩子的學習就和玩一樣的,但是我們還是容易去強化一個對立的概念。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額外強調好奇心這件事。孩子天然就是有好奇的,尤其是對新鮮的事,「厲害」的事就會感興趣。父母在孩子面前有意識地讀書、寫字、計算,這些都會讓孩子覺得很厲害,就會主動想學。
  • @幼升小家長:讓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你可以這樣做
    對於幼小銜接兒童來說,從幼兒園到小學,時間只有短短兩個月,但在個人素質、學習內容、學習方式、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差別,極易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做好哪些入學準備,來幫助孩子成為一名幸福的小學生呢?
  • 幼小銜接不是搶跑,這些能力的訓練才是幫孩子過渡的關鍵
    幼小銜接的核心並不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小學階段將要接觸的學科的理解和思維方式。幼小銜接班接受到的知識,一年級的時候都會重複學到。我們說整個小學是孩子們學業最基礎的一部分,而一年級作為整個小學最重要的一年,老師肯定會帶著孩子打好基礎,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學習習慣的培養。上周日高考成績揭曉,昨天剛發的文章《詩詞才女613分考入清華|哈佛研究證實,父母常做這件小事,能提升孩子智商》裡,我也提到了武亦姝今年高考成績之所以很優秀,本人也對文學古詩詞的造詣很深,完全取決於小的時候父母對她文學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 一名優秀的家長,是如何做好孩子幼小銜接的?
    說到幼小銜接,左老師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準備幼小連結?孩子讀小學後,成績上能夠適應節奏,不掉隊;和同學相處融洽,合群,喜歡上學;學到很多知識和本領,養成好習慣,越來越有自信。這都是做父母的期待。
  • 想要孩子勇敢,必須先讓他「害怕」
    原來,吸塵器的巨響,嚇壞了孩子。無獨有偶,買菜碰見鄰居,討論起孩子因為吸塵器嚇哭這件事。許多恐懼都無法避免,而且,也無須避免。」(兔小編陷入深深的自責中……)那麼,孩子害怕的時候該怎麼辦呢?如何讓孩子逐漸勇敢起來?
  • 心理諮詢師說,除了知識儲備和習慣培養,幼小銜接還有這些重要的事
    一談到幼小銜接,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知識儲備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但作為魔都本屆見證歷史的幼升小家長&心理諮詢師,我更想和大家聊一些學習準備之外的事。畢竟,只有我們在身體和心理上都做好準備,才能更坦然地迎接人生新階段。
  • 培養孩子自信力的3個好方法,家長照著做,讓孩子強大起來
    家長自然開始擔心孩子以後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孩子缺乏自信力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且3-6歲的孩子正好處於幼小銜接期,俗話說「三歲看老」,家長不趁早抓緊培養自信力,更待何時呢?實行鼓勵和批評雙管齊下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使孩子的內心堅強勇敢。
  • 如何讓孩子學會勇敢嘗試,掌握這5點,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
    心理學家託德·卡什丹認為,努力不僅是一個人學習的動力,也是一個人幸福的途徑 我們都希望孩子勇敢,但有些孩子天生膽小 不耐煩的父母會訓斥他們的孩子,說他們是懦夫,甚至懲罰他們,這會傷害他們的自尊。不僅不能改變孩子膽小的狀況,還會增加恐懼心理 因此,父母應該仔細觀察,幫助孩子消除恐懼,培養孩子的勇敢品質。對孩子來說,敢於嘗試是成長的關鍵 孩子在嘗試之前是焦慮的,勇敢的孩子更容易邁出第一步,父母應該如何培養孩子勇敢的品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