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孩子沒有創造力?魏坤琳:3個聯想性思維遊戲幫助你

2020-09-05 澤媽育兒說

01 想像是靈魂的眼睛

「媽媽看,那朵雲好漂亮,像一團火!」

一個小女孩指著被夕陽染紅的白雲向她媽媽喊道。

我也順著小女孩指的方向看去,真的挺像一朵雲。

女孩的媽媽回答:「它還像什麼?」

「像一朵棉花糖,是發著光的棉花糖,好甜!」

「媽媽,我們可以帶回家做我的小夜燈嗎?我好喜歡它。」

女孩的媽媽說:「可以呀,不過我們得找一個梯子和一個盒子,才能把這展棉花糖燈放進去」。

這是我在路邊聽到的一對母女的對話,覺得很有趣,不僅感嘆小女孩的想像力如此豐富,也為她媽媽的教育而嘆服:她媽媽簡單的一句問話,就讓小女孩了解了火燒雲、棉花糖、小夜燈,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的相似之處,真是太聰明了。

這位媽媽運用的方法就是聯想性思維,是人類思考的一種方式,不僅能提升人的想像力,還能提高人的創造力。

法國作家茹貝爾曾經說過: 「想像是靈魂的眼睛。」

異想天開的聯想給生活增加了一份不平凡的色彩,是每一個孩子都擁有的最純真的美好。

02 什麼是聯想性思維

聯想性思維,簡稱「聯想」,是我們人類經常用到的一種思維方法。它是指在人的大腦記憶系統中,會因為某一事物的概念、方法、特徵、動作或表象等因素,聯想到其他不同事物的概念、方法、特徵、動作或表象的思維活動。

簡單地說,就是由一件事情、一件物體或一個人引起的相關思考,比如,我們常說的 「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舉一反三」 的思考方式。

聯想性思維也分為四類:

1.接近聯想,指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相互接近的事物之間形成的聯想,如看到一個房間,可以想像裡面有一張床和桌子;看到一位老師,可以聯想到他上課的情景。

2.相似聯想,又稱類似聯想,是指在形式上、性質上或意義上相似的事物之間所形成的聯想。

如上文中的小女孩由火燒雲的形狀聯想到棉花糖、再由棉花糖會發光想到小夜燈,這三個表面上看似毫無相關的事物,實則形狀和特徵的相同,火燒雲和棉花糖的形狀相同,棉花糖和小夜燈都能發光。

3.對比聯想,又稱相反聯想,是指由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憶引起跟它具有相反特點的事物的聯想。

1938年,匈牙利人拉茲洛•比羅發明了原子筆,雖然書寫變得更加方便,但寫20萬字後就漏油的弊端,讓人們十分煩惱。直到1950年,日本發明家中田藤三郎才打破常規,運用逆向思維解決了這一問題。他認為:「既然原子筆寫到2萬多字就漏油,那就讓所裝的油只能寫到1.5萬字,不就可以了嗎?」因此,他不僅解決了原子筆的漏油問題,還把改進後的原子筆裝到筆套裡,命名為「自動原子筆」,並申請了專利,這款原子筆至今暢銷不衰。

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聯想就是思維的翅膀,既能幫助我們在想像的世界裡馳騁萬裡,也能助力我們運用聯想發明創造,推動這個世界的進步和美好。

03 為什麼聯想性思維能夠提升人的創造力

「創造力」總是顯得那麼神秘,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有時候瞬間讓人茅塞頓開,有時候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科學家證明,聯想性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一個關鍵能力。

為什麼聯想性思維能夠提升人的創造力呢?

其實,看似神秘的創造力,並不是無中生有,從天上掉下來的,它依舊是產生於我們的大腦內部,是對大腦中原有信息的重新組合,只不過,這個重新組合具有特別的新意和應用價值,進而成為新的創意。

換言之,新創意就是人腦對舊知識的幾乎隨機的重新組合。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西蒙頓教授,在研究了科學家的創意過程後發現,那些所謂的新創意,其實來自於人腦對舊知識進行的幾乎隨機的重新組合。

蘇聯心理學家哥洛萬斯和斯塔林茨,也曾用實驗證明,任何兩個概念詞語都可以經過四五個階段,建立起聯想的關係。

例如木頭和皮球,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通過聯想作媒介,使它們發生聯繫:木頭——樹林——田野——足球場——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水——喝——茶。

因為每個詞語可以同將近10個詞直接發生聯想關係,那麼,第一步就有10次聯想的機會,第二步就有100次機會,第三步就有1000次機會,第四步就有10000次機會,第五步就有100000次機會。所以,聯想有廣泛的基礎,它為我們思維運行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

正如賈伯斯說的:「創造力只是把東西連接起來而已。」

一個人創造力越高,越喜歡進行聯想性思維,這種思維能力也越強。而活躍的聯想思維是一切創新的基礎,是科學家的寶貴財富。

04 怎樣對孩子進行聯想性思維訓練,提高孩子的創造力

孩子天生擁有天馬行空的想像,也擁有無窮的創造力,那我們該怎樣保護和培養孩子的聯想性思維,提高孩子的創造力呢?

1.保護孩子的想像力,陪他一起聯想

有一個小男孩手裡捧著一塊石頭,走到媽媽身旁說:「媽媽快看,這隻蝴蝶真好看」,媽媽不屑地看了一眼,從孩子手裡搶過石頭扔到了很遠的地方,嚴厲地說:「這是什麼蝴蝶,就是一塊破石頭,你看你的手髒的,快去洗乾淨。」

這位媽媽扔掉的豈止是一塊石頭,她扔掉的是孩子珍貴無比的想像力。

也有一位媽媽,他兒子問她:「媽媽,鴨蛋為什麼能孵出小鴨來」,媽媽說:「是因為鴨媽媽抱著鴨蛋加溫的呀。」小男孩又說:「我能把鴨蛋抱在懷裡孵蛋嗎?我可以給他加溫」,結果,小男孩孵了兩天也沒有動靜,大失所望。這時,媽媽溫和地對他說:「我們找找你為什麼給鴨蛋加溫了,卻孵不出小鴨?」於是,母子倆一起查了百科全書,這個過程中,男孩學到了許許多多關於鳥和蛋的知識。

這就是著名的愛迪生孵蛋的故事。

愛迪生媽媽沒有諷刺他、奚落他,或者直接告訴他真相,而是尊重小愛迪生的想像,讓他自己去探索未知,進而把有聽力障礙,被老師說成是「低能兒」的愛迪生培養成聞名世界的發明家。

其實,孩子天生就是想像力的高手,想像力根本不需要培養,我們只需要保護好孩子的想像力就好,千萬不要用自己的固定思維,扼殺孩子的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否則,你想把孩子培養成「牛頓」,卻在自己的努力下培養成了「牛倌兒」。

2.尋找不同的事物的相同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通過跟孩子玩聯想性遊戲,讓孩子擁有無限的想像力。其中,最好的方法是尋找不同事物的相同點。不過,如果孩子小,可以先從兩個事物之間的聯想開始。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魏坤琳在得到專欄《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中講述了自己和女兒的聯想性思維遊戲。

魏坤琳說,在他女兒三四歲的時候,他常常指著家裡的東西問孩子:「電視機和吸塵器,有什麼共同點?」孩子先說:「都是家裡用的東西。」然後開始開動腦筋:「都要用電,都要花錢買,都是姥姥姥爺用得多,爸爸媽媽基本不用……」你看,這最後一個,如果她不說,魏坤琳自己都想不到。

除了拿東西的用途去問孩子,引發孩子的聯想力,你還可以舉一反三,從不同角度對孩子進行聯想啟發,比如不同事物的顏色、形狀和味道等。

有一次,澤寶在吃藍莓,他爸爸隨口問他:「藍莓是什麼顏色的」,澤寶說:「紫色」,他爸爸又問,咱們家裡還有什麼是紫色的,他說有葡萄、紫薯、茄子還有甘藍,最後的甘藍連我都沒想到。

可見,適當引導孩子引發聯想,有時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3.聯想故事發揮孩子創造力

故事對孩子,就像糖果一樣,讓孩子沒有抵抗力,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因此,我們可以運用聯想思維講故事,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有這樣一位爸爸,他給孩子講故事,並沒有照著故事書從頭到尾的念一遍,他給孩子講故事全靠一個字——編。首先,他讓孩子講四個毫不相關的詞,比如小熊、曲奇、玉米、打架,他就從這幾個關鍵詞出發,迅速講一個故事,然後,他邊講,邊和孩子豐富故事內容,比如,他問孩子:「這是一隻非常可愛的小熊,你能說說它的樣子嗎?」,孩子就說:「這隻小熊是金色的,有兩隻大大的眼睛,非常喜歡吃玉米。」這個故事往往沒有結局,孩子也樂此不疲,最後,實在太困睡著了,有時候今天講不完明天接著講,一個故事能講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各種發散思維和創意,都被碰撞出來,這是典型的遠程聯想遊戲。

這樣講故事的好處就是不會讓孩子墨守成規,只有繪本裡的故事,他的思維能夠天馬行空,色彩斑斕,而這些正是一個孩子擁有創造力的可貴之處。

4.用聯想性思維來創造

聯想性思維更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孩子的創造力,所以,我們可以直接用聯想性思維,進行創造活動,比如魏坤琳教授介紹的「啞巴畫畫」。

拿出一張大白紙或一塊大白板,你和孩子各畫一分鐘,不許看對方在畫什麼。一分鐘後,你們倆再看看對方畫的是什麼,但不許說話交流,只能默默地你添一筆,我加一划,把它畫成一幅整體有機的大圖。

這時候,孩子的大腦被激發起暗能量,他會根據看到的物體,創造一個新的場景:「我畫的是小鳥,媽媽畫的是樹。樹跟小鳥有什麼關係呢?哦,小鳥在樹上唱歌。」然後給孩子開始畫小鳥在樹上唱歌,嬉戲打鬧的場景,這就是找到兩個本來不相關的東西之間的聯繫。

總之,聯想性思維是培養創造力的一個關鍵能力,而孩子具有天生的想像力,我們父母要保護好孩子的想像力,在日常的陪伴中,經常玩一些聯想性思維遊戲,這比買昂貴的玩具,買再多的繪本都值得。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聯想性思維遊戲鼓勵孩子打破常規,多去嘗試、多去探索,把身體裡蘊藏的創造力發揮出來,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變世界!

相關焦點

  • 闢謠:右腦開發可以激發孩子創造力?家長來聽最新腦科學研究結果
    用遊戲提升孩子的創造力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他們生活在這個世界裡,並負有改造它的使命。一高爾基。魏坤琳教授在書中指出,孩子的創造力並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他也給出了兩種提升孩子創造力的方法,都是跟生活和遊戲結合在一起的。
  • 培養孩子發散思維,創造力遊戲系列(一):氣球的另類玩法!
    現在很多家長給孩子們買的玩具越來越貴,可是很多玩具,孩子只是新鮮的一會兒就不再玩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個玩具只有一兩種玩法,玩玩就沒有意思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更應該看重培養他的創造力,即發散思維,發散思維是什麼?其實說白了就是:一種東西有多少種玩法?一個問題有多少種解決方案。在孩子的遊戲中,可以理解為:一種東西有多少種玩法?
  • 《最強大腦》王易木晉級,魏坤琳給出解釋,網友用這3個理由反駁
    導語:《最強大腦》王易木晉級國際賽,魏坤琳給出解釋,網友用這3個理由反駁,表示不接受。最近的幾期《最強大腦》讓人們非常有疑問,對於比賽的規則網友們表示越來越不清晰了,大家都在質疑為什麼要把王易木的排名改掉,其實大家的這些疑慮全部都是因為魏坤琳。很多人都說王易木的排名改變是因為有內幕,但是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誰也不知道,雖然在微博上幾個領隊各說紛紜,真實的答案依舊沒有擺在我們面前。
  • 創造力≠能想,要培養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建議家長做好這4件事
    孩子皆能把畫面補充完整。為娘甚是欣喜。驕傲感瞬間升騰:我娃太有創造力了!將來或能如安東尼·布朗,成為繪畫大師。發個圈,讓圍觀群眾點點讚!這時發散思維來幫忙,在海上搞出一塊平地行不行?想法來後,你就要結合集中思維裡關於建築的知識來衡量。所以,沒有「集中」,發散就沒有根基。
  • 孩子畫畫沒有創造力。想讓孩子的創造力爆棚,這些方法你不能錯過
    幼兒是3—6歲的孩子,根據他們的繪畫發展特點,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塗鴉階段【1】無控制的塗鴉塗鴉的第一階段是隨意塗鴉,或者是無控制的塗鴉。因為這個時候孩子的手部肌肉沒有發育好,控制能力很差。三、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創造力即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與聚合性思維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種解決未來問題的思維能力。它並不是漫無邊際、天馬行空式的創意發明,而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新事物、幫助人類適應不同環境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 如何開發孩子的大腦?北大教授魏坤琳的回答出人意料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在慶典上作了題為「教育就是改變大腦的過程」的主題演講。在他看來,教育是縱貫一生的過程,是人們不斷認識自己的大腦、改變自己的大腦的過程。上了某「大腦」電視節目以後,魏坤琳經常被人問到這樣的問題:「你能不能教我開發一下我孩子的大腦,讓他變得更聰明一點?」魏坤琳的回答出人意料:「什麼是開發大腦?我都不太清楚你說什麼。」
  • 善用大腦運行規律,你也能養出聰明的孩子
    比如學古詩,因為大腦天生對節奏敏感,我們可以通過念詩的方式,詩的節奏感和韻律可以有效刺激孩子的大腦。我們還能用唱歌的方式,或者打節拍、比動作的方式來熟悉詩的節奏。 背詩的時候,也可以用玩遊戲或者給孩子出題的方式幫助記憶。同時,在練習的時候,要注意分散練習。
  • 孩子缺乏創造力,做事只會照搬,父母巧用思維韌性培養孩子創造力
    媽媽:「可是這是老師給你們布置的作業,媽媽不能幫你,你為什麼不會做呢?找到主題慢慢做就好了。」兒子:「我已經思考很久了,真的不會。媽媽你就幫我吧,我實在想不出來了。」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和孩子有沒有這樣的互動?特別是現在一些孩子,總是不願意去思考,甚至打心底認為自己真的做不來。除了上面所說的自由發揮的黑板報,還有一些藝術繪畫、益智遊戲,孩子好像總是慢半拍,完全找不出來自己的特色。他們寧願自己去抄襲,也不願花上一些時間去思考。
  • 「創造力培養攻略:」不要把孩子的創造力扼殺在搖籃裡
    每個孩子都是小天才,每個孩子都具備非凡創造力的潛能。爸媽正確的啟發引導將給孩子的創造力發展帶來無限可能。創造力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是孩子重要潛能之一。有數據顯示,這個趨勢從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就開始了。學前兒童平均每天會問父母100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有時候你真的很希望他們能閉嘴。不幸的是,他們真的會閉嘴。進入中學後,他們基本上都不再問為什麼了,這往往也是他們參與感與動機感一落千丈的時期。這到底是一個孩子心智成長或者社會化的自然反應,還是學校的教育導致了這種下降?
  • 孩子缺乏創造力,是「思維韌性」欠缺,會發呆的小孩更具有創造力
    中國孩子缺乏創造力是一個公認的事實。他們從小就接受傳統教育。在考試系統中成長的孩子幾乎沒有分心的餘地。另外,缺乏培訓也是限制創造力的原因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中仍然存在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一些國際聲音也支持這一說法。教育進度評估組織對21個國家/地區的兒童創造力進行了調查,發現中國兒童排名倒數第五。
  • 有創造力孩子的10個特徵,你家寶寶有嗎?
    父母和教育者能夠識別出兒童的創造力特徵,是推動創造力發展的基礎,孩子是搗蛋鬼還是腦洞大開的創造之星,就在你的一念之間。研究表明,這些特質會在兒童早期發展過程中體現出來,希望沒有因為錯誤的引導而磨滅掉。美國芭巴拉·荷伯豪斯在《兒童早期藝術創造性教育》一書中,提到了有創造力孩子擁有的十個特徵,逐一對照孩子,符合幾條?
  • 《最強大腦》「科學判官」魏坤琳教你用最新腦科學知識育兒
    魏坤琳表示,雖然無法預測十幾二十年後,孩子將面臨的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未來生存的基礎能力是不變的。《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根據大腦發展規律將未來生存的基礎能力概括為五個體系,分別為智力腦、情緒腦、運動腦、語言腦和創意腦,涉及智力、注意力、記憶力、情緒、社交能力、閱讀、語言能力、創造力等面向未來的軟實力,真正做到科學養育。
  • 魏坤琳:「看不見的手」操控著生活,心理學帶你去看清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新一代年輕人對心理學如此感興趣?心理學有哪些應用和作用?日前,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魏坤琳在《心理學為什麼有意思》的主題下,對學習心理學的意義如是總結:「進可探究人類的終極奧秘,退可幫助你理解自我、了解他人、獲得身心健康和幸福。」
  • 又是「別人家的孩子」!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思維,做到以下幾點
    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成對全球21個國家的孩子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還創造力卻排在倒數第五。這並不是意味著中國的孩子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那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孩子創造力的培養和引導。
  • 畫畫可以開拓孩子的思維,培養孩子繪畫創造力應注意什麼
    不少家長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已經成為了很多家長的必選,有些家長可能會選畫畫,或者講故事,或者鋼琴,或者唱歌等等。今天我們來說一說畫畫,畫畫不僅有助於孩子對外部世界的理解和興趣,而且也有助於讓孩子加深對外部世界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繪畫可以開闊孩子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力。
  • 一套會翻跟頭的法國思維力遊戲繪本 ,130個全腦思維遊戲,讓孩子的思維「肌肉」實現全方位鍛鍊!
    其實不成功的理由並不是因為不夠努力,而是沒有掌握適當的方式方法。沒有技巧的努力是一種無效的努力,也並不能帶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成功。你的孩子需要的,是一種全新的思維和實用的方法。So,我們今天聊的重點就是思維力這個東西。
  • 開發3~5歲孩子的「智力」,這些「小遊戲」可以幫助到你
    1、數字遊戲。3歲是培養孩子算數能力的好時候,首先讓孩子學會正數數字。我們可以用兒歌或者遊戲的形式來進行。我們最常見的兒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幾隻,一二三四五。家長孩子準備一些實物讓孩子練習數數。舉個例子:家長可以準備一些豆子,家長和孩子拿出豆子一粒一粒的數。
  • 謹防無序、固定、僵化,3步幫助孩子打造思維靈活性
    朋友提議:那我們來玩抓小魚遊戲吧。這個遊戲我熟悉,就是我和朋友雙手相拉,形成一個網,孩子們要從中鑽過去,且不被我們抓住才算成功通過。「不過這次我們要來個有難度的,每個小朋友通過的時候,必須說一種陸地上的動物。」聽到這個條件,小朋友們都興奮起來,開始動腦筋。
  • 神奇的多元思維遊戲!培養孩子專注力和創造力
    同時,這個神經是具有可塑性的,就像我們走路,你經常走的地方,踩著踩著就有了一條路,而那些不經常走的路,慢慢的也就沒有了。①粉盒第一階段的適用年齡:3-4歲②綠盒第二階段適用年齡:4-5歲③藍盒第三階段適用年齡:5-6歲練習冊每套8本,每本23頁,11個內容,88個小題目。
  • 父母要如何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學前兒童平均每天會問父母100個問題。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有時候你真的很希望他們能閉嘴。不幸的是,他們真的會閉嘴。進入中學後,他們基本上都不再問為什麼了,這往往也是他們參與感與動機感一落千丈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