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看《左傳》和《公羊傳》這兩本書,目前各類學術解讀或者春秋導讀都是以《春秋左傳》為主要內容,畢竟春秋左氏學也是近代以來的主流思潮,加之《左傳》是「以事解經」,相比於強調「以理解經,微言大義」的公羊傳來說,更容易受到春秋愛好者們的歡迎。所以很多初學者更願意讀學《春秋左傳》,而看到《春秋公羊傳》都會覺得枯燥乏味。
做為一個初學《春秋》的入門萌新,我一直覺得《公羊傳》的「以理解經」更適合教育一下職場上迷茫中的年輕人,所以我更想把自己對《春秋》中的一些感觸和理解以及對《春秋公羊傳》的學習心得做一些分享,由於自己也是在邊學邊讀,所以很多地方對疏注或者大義解讀不到位的地方,也朋友們多批評指正。
其實讀史書類的東西,我一直覺得要強調三個字,那就是———「時,勢,是」。為什麼說這三個字,其實這三個字幾乎可以圍繞各種史書材料,尤其是對用春秋筆法這種一筆褒貶無法直接讀出含義的史料。簡單總結一下就是在該正確的時間,處在正確的勢力下,做正確的事,這就是褒,反之則是貶。
所以接下來的很多對《公羊傳》的解讀我也會主要圍繞這三個字來講解,當然在一些其他地方我也會摻雜一部分《左傳》的解讀心得,希望能為大家的為人處世能夠有所幫助,但核心目的還是一個,用簡單的模式讓讀者對《春秋公羊傳》產生興趣,稍有理解,也算是個人的一點點微不足道的滿足感吧。
在這裡也感謝劉勳讀《左傳》和山東大學晁教授的《左傳》公開課,也是他們為我打開了研讀春秋的興趣大門。
最後的最後,秀一下我的愛貓———豆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