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名2歲男孩被父母遺忘在候機樓,原因竟是父母雙方因一點小事吵架,之後兩人各自以為對方接走了孩子,帶著怒氣揚長而去,留下兩歲的孩子,獨自在候機樓茫然無助。若不是民警及時發現,孩子的處境非常危險,要是走丟了,父母可就追悔莫及。
這不禁讓人反思,家庭是孩子的避風港,父母是孩子的各自半邊天,然而孩子為何屢屢成為父母吵架的受害者?長期生活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裡,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1.孩子性格存在缺陷
不和諧的原生家庭環境,會讓孩子形成自卑、敏感,甚至暴躁、極端的性格。父母為了宣洩情緒,大吵大鬧毫無顧忌,會對孩子內心造成很大的心理陰影。他們只能隱忍沉默,提心弔膽。與家庭和諧的孩子相比,他們沉默、消極,也無法學會良好的情緒管理。
2.親情淡漠
父母經常吵架,孩子無法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久而久之,他們會一點點減少對親情的嚮往和期待,逃避和父母的溝通交流,他們害怕父母隨時可能爆發的脾氣,學會了察言觀色,一直小心翼翼地生活在沒有安全感的家裡。當孩子長大後,幼時的經歷也會使他們對父母疏離淡漠。
3.社交恐懼
父母吵架,會使孩子從小便有很強的心理防線,他們很難放下心裡的戒備,去真誠地和朋友相處。孩子會把在家庭裡的恐懼和緊張帶到自己社交生活中,由於看多了父母吵架,他們會不自主地代入自己,害怕自己與朋友之間的爭執,為了避免吵架而拒絕與人來往。
4.影響戀愛觀與擇偶
父母的相處模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戀愛觀的形成。如果夫妻之間和諧幸福,孩子會期待未來的戀愛生活;反之如果夫妻雙方總是通過吵架來解決問題,那孩子勢必會對愛情有所反感,很難對異性產生信任,甚至逃避婚姻。
心理學研究表明: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所以父母在吵架時,請多想想蜷縮在角落、不敢說話的孩子,為了他們,父母應該學會以下幾點,來減少家庭冷暴力的發生。
1.父母要學會控制情緒
當遇到問題時,雙方要冷靜地分析,深入地溝通交流,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而不是為了宣洩情緒大聲斥責甚至大打出手,控制住自己易怒的情緒,也是在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2.不要冷戰
在吵架時,冷戰會讓家庭氣氛變得壓抑,也會讓孩子不知所措。拉攏孩子而排斥另一方,這並不是健康的家庭關係。在孩子面前,父母雙方適當讓步和妥協,就不會有爭吵的發生。
3.避開孩子
如果父母雙方實在無法平靜下來,言語激烈且矛盾衝突很大,那一定要避開孩子,應儘量選擇孩子不在場的環境。
總的來說,和諧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正確人生觀的基礎,父母也許可以重新選擇婚姻,但孩子無法選擇成長環境和父母。為了孩子能夠幸福健康地成長,希望家長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