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真正的「教師之家」一家三代12位教師

2020-09-10 株洲網

這是個真正的「教師之家」

一家三代12位教師

株洲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筱

張要武是南方中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也是家中的第五位教師。他繼承了曾祖父和父親的職業,又培養了一名教師女兒。他家成為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家」。

從教33年的張要武,說起家裡的教書人,滿滿自豪:「我一家三口,姐姐、姐夫、兩個妹妹,還有侄兒、侄媳都是老師。」張要武介紹,「算上叔輩的,加起來就已經12個了。」

在張要武看來,讀書、當老師是家族的傳統。他從小就把成為一名教師當作自己努力的目標。

當教師是家風傳承家族榮光

「以前蠻辛苦的,學生多,課也多。在當年,教師並不是令人羨慕的職業。」張要武的父親81歲的張訓權老人感慨,相較於現在,三十年前的老師教書條件艱苦太多。教齡42年的張訓權老人先後在醴陵10所小學分別擔任過語文、算術、體育等多個課程的教學。

艱苦的歲月雖已成過往,一說起自己教過的學生,張訓權老人總是喜滋滋的:「沒想到他們還能記住我這個小學老師,心裡蠻高興的」。

「父親常常會在家翻看老照片。每次看到他從前教過的學生,都會很自豪地和別人介紹一番。」張要武說,當有學生回來看望父親時,父親會開心得合不攏嘴,「他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

「當教師是家風傳承,更是家族榮光。」張要武說,他的曾祖父也是一名教師,曾任張姓家族「選青」學校校長。

父親希望後人都成為教師

「父親特別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在當年我面臨擇業時,他極力主張我當教師,所以我填的志願都是師範類的。」張要武回憶說,1984年,他被湘潭師範專科學校錄取後,父親在老家辦了十幾桌酒席,還放了兩場電影。當時父親的那股高興勁兒,他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同樣的事發生在張要武侄兒張歡身上。多年前,張歡從湖南師大畢業後去了省建工集團工作,張訓權老人認為當教師更穩妥,適合沒有背景且書生氣十足的孩子。當年,老人因身體不適住院,躺在病床上都念叨著希望張歡回株洲教書。

直到一年後,張歡辭去工作考入株洲市九方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後,張訓權老人緊皺的眉頭才得以舒展。

家庭聚會時最愛討論教學經驗

在這個大家族裡,從小學到大學都有教師。

「我們家裡最熱鬧的除了春節,就是寒暑假。」張要武笑稱,每次聚在一起,大家聊天時總會在不經意間把話題轉移到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上來。如「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如何實施教學?」「如何看待如今學生的習慣?」……

「學生們遇到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惑會常常會來找我開導。」張要武女兒張依屏說,在她高三備考期間,父親常用書信和她交流,爺爺也會親自抄寫名言警句,編印成冊送給孫女。至今,張依屏都保留了當年的文稿。同樣,在她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後,也常常借鑑父輩的方式與學生們進行交流。

久而久之,家庭聚會就變成了熱鬧的小型「教學研討會」,不同年代的教師在交流探討中提升。

相關焦點

  • 知株俠·獻禮教師節 | 一家三代出了12位老師,株洲有個「教師世家」
    他們相互影響,持續傳承詮釋著師道精神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讓我們來聆聽這些教師家庭的故事送上節日的祝福同時向老師們致敬!張要武是株洲市南方中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也是家中的第五位教師。他繼承了曾祖父和父親的職業,又培養了一名教師女兒。他家成為名副其實的「教師世家」。
  • 人物故事 | 「教師世家」林文柏:一家三代六位教師
    一家三代出了六位教師,教齡加起來共117年。這個被評為「教師世家」的家庭是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林文柏家。在林天章看來,執掌教鞭是他們這個家族的優良傳統。小時候,他在父親林文柏的薰陶下,覺得「教師」這個職業很了不起,不但教孩子讀書識字,而且教他們做人做事……當老師特別有成就感,所以自己便立志要做一名教師,林天章表示,當自己讀初三時,就把當一名教師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1990年部隊退役後,林天章便選擇回到家鄉,子承父業,如願以償當上小學教師。
  • 一家教書匠 「三代」不了教師情
    一家「教書匠」「三代」不了教師情> 俗話說,家有半升糠,不當孩子王,可在勝利鎮南新汪村,杜汝才一家三代人卻都義無反顧的選擇當「孩子王」,立足鄉村幾十年,用一腔熱血去傳承教育,擋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蠟燭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 一家三代出了十個教師 助力上萬山裡娃逐夢
    在貴州省黔西縣有一個家庭,三代人出了十個教師,他們深耕鄉村教育,將一個又一個山裡娃送出了大山。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82歲的聶明賢是一位退休老教師。從聶老師這一輩開始算起,加上他的子女、孫輩,一家三代共出了十個教師,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教育世家」。四十多年的時間裡,聶老師通過不斷教學、啟蒙,送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山裡娃。在他的帶動下,妻子成為了一名代課教師,而他的五個孩子中,有三個也同樣選擇了教師職業。
  • 一家三代10位「教書匠」61年助上萬學生「出山」
    作者:石小傑一家三代 同為「園丁」紮根山村 教書育人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一家出了十個「教書匠」 三代人接力教書育人9月10日,教師節。對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甘棠鎮甘棠小學教師聶松來說,今天是最隆重的節日,因為一家三代中有十名教師都要在這一天共慶節日。
  • 江西這一家三代6人執教,傳承的家風是「認真」2字​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在江西省萍鄉市有一個教師之家,祖孫三代,出了6位教師,他們還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在第36個教師教師節前夕,72歲的退休教師龍小萍陸續收到了女兒們送上的祝福。對於教育事業,龍小萍這一大家子稱得上是滿懷深情:上一代,她的父母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教師;下一代,她的三個兒女都奮戰在教育一線
  • 老聶,一家三代10位「教書匠」61年助上萬學生「出山」
    一家三代 同為「園丁」  紮根山村 教書育人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一家出了十個「教書匠」 三代人接力教書育人  9月10日,教師節。對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甘棠鎮甘棠小學教師聶松來說,今天是最隆重的節日,因為一家三代中有十名教師都要在這一天共慶節日。
  • 一家五口有三位教師是什麼體驗?快來感受下!
    9月10日,記者和忙裡偷閒的潘穎聊了一陣,聽她講一家五口三位教師共同寫就的省「最美家庭」故事。在積極良好的工作氛圍裡,潘穎成長為園裡的資深教師,曾兩度獲評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多次獲評縣優秀教育工作者。(工作之餘,潘穎喜愛旅遊)「雖然幼兒園沒有升學和課業壓力,但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放開,幼教越來越受重視,我們也感到責任重大。」潘穎說,能夠全身心投入工作,要感謝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 杏壇之家|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下成就了這個三代教師家庭
    師者,教育的燃燈者,站上三尺講臺那一刻起,即承擔起了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適逢教師節,「微社區e家通」為大家找到投身教育事業的「杏壇之家」,他們當中有兩代、三代人同為教育工作者,家族中從事教育行業者更是不勝枚舉。他們也許家境不算富裕,但卻精神富有,以新時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教育事業工作崗位上閃耀著人文之光。
  • 杏壇之家|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下成就了這個三代教師家庭
    師者,教育的燃燈者,站上三尺講臺那一刻起,即承擔起了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越秀區作為教育強區,不少優秀教師更是「代代相傳」。適逢教師節,「微社區e家通」為大家找到投身教育事業的「杏壇之家」,他們當中有兩代、三代人同為教育工作者,家族中從事教育行業者更是不勝枚舉。他們也許家境不算富裕,但卻精神富有,以新時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教育事業工作崗位上閃耀著人文之光。無心插柳地入行「 「今年是我從事教師職業的第11年。」
  • 幸福了·我的家丨潘穎、陳鵬家庭:一家五口三教師 互敬互愛書佳話
    福州婦聯自信從容 秀美大方勤勞睿智 與時俱進關注家,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是夢想的啟航之地典型,是標杆、是示範近日,記者和潘穎忙裡偷閒聊了一陣,聽她講一家五口三位教師共同寫就的省「最美家庭」故事。今年43歲的潘穎從教24年,雖然已過不惑之年,但長期和小朋友打交道,她的聲音和容貌比大部分同齡人年輕許多。「從前做小朋友的姐姐,現在做他們的媽媽,要始終把自己放在學生親人的位置上,和小朋友打成一片,讓他們喜歡你才會聽你的話。」潘穎說。
  • 三代為師的「老董」一家
    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本報記者尋訪了婁底星星實驗學校的董紅菊老師一家,他們是一個三代為師的家庭,他們的故事自然離不開三尺講臺……(三代為師的「老董」一家)  端莊的氣質,和藹的笑容,溫婉的聲音……這是董紅菊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而這個印象也恰恰符合她的身份,一名耕耘講臺21年的小學語文老師。
  • 「話語鏗鏘,丹心閃耀」一家雙門三代教師,場面暖人
    幾十年的從教生涯裡只在家中度過四個大年以校為家以二龍為家一家三代人近百年的傳承從事同一份工作沉甸甸的教鞭一代代傳遞勤勤懇懇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當稱得一家雙門
  • 一家五口三位教師 互敬互愛書寫佳話——記福建省最美家庭潘穎家庭
    潘穎一家三口和公婆在一起。(受訪者供圖)臺海網9月11日訊 據福州日報報導 又到開學季,閩侯縣實驗幼兒園工會主席潘穎忙得團團轉,要下到班級安撫新入學的小班學生,又要組織教師節工會活動。10日中午,記者和潘穎忙裡偷閒聊了一陣,聽她講一家五口三位教師共同寫就的省「最美家庭」故事。今年43歲的潘穎從教24年,雖然已過不惑之年,但長期和小朋友打交道,她的聲音和容貌比大部分同齡人年輕許多。「從前做小朋友的姐姐,現在做他們的媽媽,要始終把自己放在學生親人的位置上,和小朋友打成一片,讓他們喜歡你才會聽你的話。」潘穎說。
  • 一家三代「教書匠」,講臺逐夢想
    9月8日,家住荊州市東方紅教職工宿舍樓的教師周於東、晏陵夫婦倆與在荊州市某學校教書的女兒周晏萌通話,商議與從教師崗位退休的父親晏煥溪一起過教師節一事。這一家三代人中,2人仍在伏案執教,2人已經退休。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裡,這一家三代人傳承著一份職業,共享教書育人的樂趣的同時,他們的職業生涯同時也見證了荊州教育事業階段性發展歷史。
  • 西安生活:細數我家的九位教師
    我家有九位教師,分別是:一位哥哥、兩位嫂子、三位侄女,一位外甥女、一位侄媳婦、一位侄女婿。一、三嫂一家(三位)三嫂是退休教師,「老三屆」。她在基層學校任教三十多年,教過語文、也教過數學。還是我的初一語文老師。我上初一時,三嫂是兩個班的語文老師,還是隔壁班的班主任。每次上課她總是提問我,把我嚇得,所以語文學的比較認真。
  • 樂融兒童之家8位老師入圍「新浪2020五星金牌教師評選」總決賽
    作為國內早託育一體化高端品牌,樂融兒童之家應邀參加評選,並在網絡投票、視頻展示、專家評審等眾多環節的激烈角逐下,從16個教育細分領域中的上百支團隊及上千名參賽教師中脫穎而出。來自北京來廣營校區、保定校區、浙江台州、濟南校區參賽組成功入圍全國總決賽,Stella老師、Kelly老師、Letty老師等八位老師則憑藉深厚的專業實力入圍全國個人總決賽。
  • 一家三代,全籤了!
    今年「雙節」同慶 大家都用不同的方式歡度節日 在山東東營 崔先生一家祖孫三代七口人 用同時登記捐獻角膜的方式
  •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看這一家三代的教育傳承故事
    一家三代奉獻教育事業。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這個職業總有些特別,他們每天站在三尺講臺,做著看似平凡的工作,卻影響著一批又一批人的成長。本期深度,讓我們一起走近丹稜縣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去聽聽他們一家三代人、超過半個世紀的教育傳承故事。
  • 一家三代14名黨員 是什麼力量讓這個黨員之家薪火相傳?
    張錦富和家人一起學習十九大報告 在淳安縣石林鎮茶園村,有一個全縣聞名的「黨員之家」,85歲的張錦富一家三代41口人有14名黨員,黨員裡,有30後、50後、60更令人驚訝的是,這戶「黨員之家」還培養出3位村支書和5位大學生,黨員人數從0到14,張錦富一家的日子也從貧苦到了小康。今天,記者帶大家走進這戶「黨員之家」,通過採訪30後、60後、90後三代黨員的奮鬥故事,聊聊十九大後三代黨員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