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壇之家|言傳身教、潛移默化下成就了這個三代教師家庭
師者,教育的燃燈者,站上三尺講臺那一刻起,即承擔起了傳道、授業、解惑的使命。越秀區作為教育強區,不少優秀教師更是「代代相傳」。適逢教師節,「微社區e家通」為大家找到投身教育事業的「杏壇之家」,他們當中有兩代、三代人同為教育工作者,家族中從事教育行業者更是不勝枚舉。他們也許家境不算富裕,但卻精神富有,以新時期「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在教育事業工作崗位上閃耀著人文之光。無心插柳地入行「 「今年是我從事教師職業的第11年。」
-
三代七人育桃李,83年未中斷,南陽這個家庭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更為難得的是,在這家庭裡,三代教育人用83年的時間共同譜寫著一曲「教育世家」的讚歌。在理想中逐夢前行,在成長中孜孜以求,在夢想中堅守擔當……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跟著記者一起走進這所「教育世家」,感受他們深深的教育情懷吧。
-
一代好母親,三代好家庭
言傳身教是教育孩子的最有效方法。還有的人開玩笑地說「你和誰有仇,直接把你沒有教好的女兒嫁到他家去,禍害他們。」由此可見,一個好母親,三代可以受益。而一個高品質的媽媽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未來走向。媽媽教育孩子有三個層級:第一層次:格局小,心思歪。
-
這是個真正的「教師之家」一家三代12位教師
這是個真正的「教師之家」一家三代12位教師株洲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筱張要武是南方中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也是家中的第五位教師。他繼承了曾祖父和父親的職業,又培養了一名教師女兒。他家成為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家」。
-
希沃杏壇計劃線下研修班,走進「富庶太平」之地陝西富平
8月21日,來自陝西省的47位信息化教學佼佼者受希沃邀請齊聚陝西富平蓮湖初級中學,參加希沃「杏壇計劃」陝西專場線下培訓、研討及「希沃杏壇導師」認證考核。傅教授提到:「新的學習秩序正在建立,新的學習生態正在形成,我們建環境建基礎、改善條件時,最終的目的是要轉化成為我們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最最重要的核心是教師。」使希沃「杏壇導師」及富平縣400餘名教師受益匪淺。
-
杏壇傳略 楊連山
杏壇傳略緣起古人講究天地君親師,師那是排在很重要的位置,與天地君親並列,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語。有人更是說,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教師是良心活,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教師就是私塾先兒,蛤蟆王,教書匠,哪有那麼偉大。在學而優則仕的科舉時代,私塾先兒往往是屢試不第的窮酸秀才謀生的末路,是萬不得已混飯吃的職業手段。在僱主家裡設帳教書,等於是寄人籬下,仰人鼻息,屈了多少英雄漢、大丈夫的鴻鵠之志。作為女性從事教師這個職業還是比較適合的,報酬雖說不很多,但總是有的;環境也穩定;教師是良心活兒,也很辛苦,如果不想叫累著,悠著點兒幹也不至於累著。
-
一家教書匠 「三代」不了教師情
一家「教書匠」「三代」不了教師情> 俗話說,家有半升糠,不當孩子王,可在勝利鎮南新汪村,杜汝才一家三代人卻都義無反顧的選擇當「孩子王」,立足鄉村幾十年,用一腔熱血去傳承教育,擋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蠟燭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
醫二代與父輩的難忘故事 | 王勁:父親的言傳身教影響我一生
原創 醫師報新聞中心 醫師報從小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極少、自己吃飯、自己睡覺,「小打小鬧」的生病不用去醫院看醫生……這大概是所有醫生家庭中「醫二代」「醫三代」生活的真實寫照。
-
【教師風採-名班主任篇】陳美琴:守望杏壇,堅守平凡
陳老師從教至今26年,擔任班主任工作23年,曾獲石獅市「首屆師德之星」、「優秀班主任」、「優秀教師」、「初中畢業班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今年9月份有幸獲得「石獅市首批名班主任」稱號。撰寫的論文以及教學設計、課件設計多次在石獅、泉州市級評選中獲一、二等獎,她還獲得過「石獅市政治科青年教師教學創新比賽一等獎」等。另外,她每年都堅持指導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參加石獅、泉州市中學生優秀政治小論文評選,至今已有幾十人次獲一、二等獎。一位哲人說過:「教師是陽光下面的一片綠葉。」
-
希沃杏壇計劃線下高級研修班河南專場,助力教師提升教學技能
8月18日,「希沃杏壇計劃」線下高級研修班河南專場在河南省焦作市中原工業設計城正式拉開帷幕。來自河南省內8個地市的教師參與此次培訓。希沃杏壇計劃旨在提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素養,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構建教育信息化素養發展的新機制,帶動更多中小學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教學。
-
1924年我們家第一位教師走上講臺!這個家庭厲害了
在山東教師隊伍裡,三代甚至多過三代從教的教育世家不在少數。
-
教師和公務員家庭更容易出學霸!智商並非主要原因
,同樣有三成左右出自教師家庭(算上父親職業或更多)。這個數據跟人們平常的印象比較相似,甚至有人認為還算保守了。小學、初中、高中,班級前幾名出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的不計其數,筆者所在的市,2018年高考文理狀元(市級狀元)均來自教師家庭。有一年中考,全市成績前五名學生中有四名來自教師家庭,一名來自公務員家庭。不少家長都期望他們孩子這屆學生中沒有多少教師或公務員子女,這樣孩子的競爭壓力就要少很多。
-
2020成都高考學霸家庭背景調查!教師、公務員家庭最「盛產」學霸
其次是個體工商戶,以及企業職工,也有普通的工人、農民,這個也和中國校友網所作的調查基本吻合。當然,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們也沒有對某種職業有偏見或優待。但為什麼教師、公務員家庭如此盛產學霸?這樣的家庭有什麼特點?我們作為普通家庭可以學習到什麼?這才是調查的重點!
-
杏壇:3家幼兒園結成「聯盟」,他們要...
杏壇教育局推出改革新舉措,啟動學前教育發展共同體項目探路學前教育升級 順德城市網消息 (記者張大偉) 今日(11月3日)上午,作為今年杏壇教育改革「組合拳」的一項重要內容,杏壇教育局推出改革新舉措,正式啟動學前教育發展共同體項目,探路鎮內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的發展升級。
-
國醫世家李濟仁家庭:仁心仁術濟人濟世 孝悌忠信言傳身教
新華社合肥12月24日電題:國醫世家李濟仁家庭:仁心仁術濟人濟世 孝悌忠信言傳身教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劉美子李濟仁家庭秉承「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自強精進、厚德中和」的家規家訓,堅持「源於新安、立足國學、重視臨床、走向科學」的家學理念,演繹出國醫世家代代相傳、歷久彌新的風採。12月12日,我國首屆全國文明家庭表彰大會在京舉行,李濟仁家庭獲評「全國文明家庭」榮譽稱號。
-
四川省簡陽中學第五屆「勞動美·簡中美」優秀教工之「最美家庭」
家有幼女初長成,鏘鏘三人齊攀登!他們以專業之精、生活之美,共築人生之花。他們言傳身教哺育幼子,他們盡心竭力贍養雙親。相濡以沫,同舟共濟,孝敬父母,言傳身教,他們用大愛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用敬業為事業奉獻無私的年華。
-
為什麼「高考狀元」多出自教師和公務員家庭?
比如說,放學回家一邊寫作業一邊吃東西;作業質量很差,家長或沒有時間,或懶得過問,孩子自己也無所謂;沒有「糾正錯題意識」,考試或平時作業中的錯題很少訂正,偶爾在老師的強制要求下訂正,也只是很隨意的糊弄一下。而這些在教師和公務員家庭都不太可能出現,他們捨得耗上時間和力氣幫助孩子建立好的習慣。
-
樂清這個家族厲害了!三代人出了11位博士,個個名校畢業
近日,記者用微信採訪了項武德教授,將這個傳奇家族的故事展現給讀者。 1903年,項武德的父親項昌權先生出生在樂清智仁大臺門上岙自然村一個貧苦農家。聰明過人的他自小便被鄉人看好,認為他將來會有大出息。項昌權青年時期出去留學,後來去了臺灣。他注重對子女的教育,在他的言傳身教下,子女相繼成才。「我們兄妹大家庭一共出了8名博士。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言傳身教
這幾天輕鬆悠閒,不斷想起Jason的這句話,更加體會到父母言傳身教的重要性。曾國藩在家書裡講道:「吾夫妻居心行事,各房及子孫皆依以為榜樣,不可不勞苦,不可不謹慎。」一句話,作為父母,我們需要謹言慎行,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我和娃兒爸從不看電視(有電視未安裝),也不刷手機玩遊戲。在單位忙工作,回家陪孩子或者一起做家務,有空閒便學習讀書。
-
江西這一家三代6人執教,傳承的家風是「認真」2字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在江西省萍鄉市有一個教師之家,祖孫三代,出了6位教師,他們還很受學生和家長歡迎。在第36個教師教師節前夕,72歲的退休教師龍小萍陸續收到了女兒們送上的祝福。對於教育事業,龍小萍這一大家子稱得上是滿懷深情:上一代,她的父母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批教師;下一代,她的三個兒女都奮戰在教育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