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株俠·獻禮教師節 | 一家三代出了12位老師,株洲有個「教師世家」

2020-09-10 株洲新聞網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

教師的職業,絕不是外人想像那麼簡單。不僅需要以言語釋疑解惑,還需要用行動以身作則,更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站上三尺講臺,更多的講究奉獻、付出、給予。有的人為此奉獻了青春,有的人奉獻了一生。

我們選擇的株洲三個家庭

家人、親戚中有不少老師

他們相互影響,持續傳承

詮釋著師道精神

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

讓我們來聆聽這些教師家庭的故事

送上節日的祝福

同時向老師們致敬!

張要武和女兒張依屏。

張要武是株洲市南方中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也是家中的第五位教師。他繼承了曾祖父和父親的職業,又培養了一名教師女兒。他家成為名副其實的「教師世家」。

一家三代

出了12名教師

「愛生如子

無言奉獻」

從教33年的張要武,說起家裡的教書人,滿滿自豪:「我一家三口,姐姐、姐夫、兩個妹妹,還有侄兒、侄媳都是老師。」張要武介紹,「算上叔輩的,加起來就已經12個了。」

在張要武看來,讀書、當老師是家族的傳統。他從小就把成為一名教師當作自己努力的目標。

81歲老教師

張訓權:

「當教師是家風傳承

更是家族榮光」

「以前蠻辛苦的,學生多,課也多。在當年,教師並不是被看好的職業。」在採訪中,張要武的父親,81歲的張訓權老人感慨,相較於現在,三十年前的老師教書條件艱苦太多。教齡42年的張訓權老人先後在醴陵10所小學分別擔任過語文、算術、體育等多個課程的教學。

艱苦的歲月雖已成過往,一說起自己教過的學生,張訓權老人總是喜滋滋的:「沒想到他們還能記住我這個小學老師,心裡蠻高興的」。

「父親常常會在家翻看老照片。每次看到他從前教過的學生,都會很自豪地和別人介紹一番。」張要武說,當有學生回來看望父親時,父親會開心得合不攏嘴,「他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一樣。」

「老一輩有句話叫『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張要武說,他的曾祖父也是一名教師,曾任張姓家族「選青」學校校長。

孫女和爺爺。

孫子辭職當老師

爺爺緊皺的眉頭才舒展

「父親特別喜歡教師這個職業,在當年我面臨擇業時,他極力主張我當教師,所以我填的志願都是師範類的。」 張要武回憶說,1984年,他被湘潭師範專科學校錄取後,父親在老家辦了十幾桌酒席,還放了兩場電影。當時父親的那股高興勁兒,他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同樣的事發生在張要武侄兒張歡身上。多年前,張歡從湖南師大畢業後去了省建工集團工作,張訓權老人認為當教師更穩妥。當年,老人因身體不適住院,躺在病床上都念叨著希望張歡回株洲教書。

「教師職業單純、穩定,正適合沒有背景且書生氣十足的孩子。」直到一年後,張歡辭去工作考入株洲市九方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後,張訓權老人緊皺的眉頭才得以舒展。

張依屏為全省音樂教師上示範課。

家庭聚會時

最愛討論教學經驗

在這個大家族裡,從小學到大學都有教師。

「我們家裡最熱鬧的除了春節,就是寒暑假。」張要武笑稱,每次聚在一起,大家聊天時總會在不經意間把話題轉移到對學生的教育問題上來。如「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如何實施教學?」「如何看待如今學生的習慣?」… …

但如今的『新高考』『新課改』,和以前的教學模式也有所不同。張要武表示,教師更多是提供思路,讓學生在學習中去悟。

「學生們遇到學習和生活上的困惑會常常會來找我開導。」張依屏說,在她高三備考期間,父親常用書信和她交流,爺爺也會親自抄寫名言警句,編印成冊送給孫女。至今,張依屏都保留了當年的文稿。同樣,在她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後,也常常借鑑父輩的方式與學生們進行交流。

久而久之,家庭聚會就變成了熱鬧的小型「教學研討會」,不同年代的教師在交流探討中提升。

為新生代

照亮前行的路

「傳承數代

生生不息

「教師,是一份良心事業。教書育人,無尚光榮。」如今,爺爺和父親的教誨,已深深刻在張依屏的腦海中。

也是受父輩影響,張依屏在2011年填報高考志願時,同樣選擇了師範類,並最終考入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西南大學,成為一名公費師範生。如今,張依屏已經是株洲市二中的一名教師。

從教5年,相比於上輩人的「愛生如子」,與學生年齡相仿的張依屏更多的是把學生當成朋友,以一種平等的方式去交流。「現在的孩子比較叛逆,更容易接受這種方式。」

「教育方法在不斷發展變化,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讓孩子成為有用的人。」張依屏說。

小時候,張依屏常常聽爺爺和父親說「育人比教書更重要」。「最簡單的話總有最強大的力量。爺爺很開心我能做出這樣的選擇,他會覺得這是對自己事業的一種傳承。因此,他的教誨也是我作為一名教師的信條。踏實、認真、嚴謹,為孩子們傳道、授業、解惑,點亮未來的方向。」

株洲日報社丨株洲市新媒體中心

記者:譚筱

審核:王建設 賴傑琦

株洲通報表揚一批優秀教育工作者,看看有你的老師嗎?

知株俠 | 智軌一期開建,會否造成新擁堵/建設資金從哪來……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株洲的兼職工會主席可以領津貼啦!發放標準是……

相關焦點

  • 這是個真正的「教師之家」一家三代12位教師
    這是個真正的「教師之家」一家三代12位教師株洲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筱張要武是南方中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也是家中的第五位教師。他繼承了曾祖父和父親的職業,又培養了一名教師女兒。他家成為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家」。
  • 人物故事 | 「教師世家」林文柏:一家三代六位教師
    一家三代出了六位教師,教齡加起來共117年。這個被評為「教師世家」的家庭是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林文柏家。在林天章看來,執掌教鞭是他們這個家族的優良傳統。小時候,他在父親林文柏的薰陶下,覺得「教師」這個職業很了不起,不但教孩子讀書識字,而且教他們做人做事……當老師特別有成就感,所以自己便立志要做一名教師,林天章表示,當自己讀初三時,就把當一名教師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1990年部隊退役後,林天章便選擇回到家鄉,子承父業,如願以償當上小學教師。
  • 知株俠·獻禮教師節 | 外婆→媽媽→女兒都是語文老師,還有更神奇的……
    25歲的胡嘉欣是株洲建寧實驗中學的團總支書記和語文老師。她出身於教師世家,媽媽是一名從教36年的語文老師,外婆曾經也做過多年的民辦教師。在她們的影響下,她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畢業實習時,她的指導老師手把手教她上課,助力她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奇妙的是,指導老師後來成了她的婆婆,她們成了親密的一家人。
  • 一家三代出了十個教師 助力上萬山裡娃逐夢
    在貴州省黔西縣有一個家庭,三代人出了十個教師,他們深耕鄉村教育,將一個又一個山裡娃送出了大山。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82歲的聶明賢是一位退休老教師。從聶老師這一輩開始算起,加上他的子女、孫輩,一家三代共出了十個教師,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教育世家」。四十多年的時間裡,聶老師通過不斷教學、啟蒙,送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山裡娃。在他的帶動下,妻子成為了一名代課教師,而他的五個孩子中,有三個也同樣選擇了教師職業。
  • 一家三代10位「教書匠」61年助上萬學生「出山」
    作者:石小傑一家三代 同為「園丁」紮根山村 教書育人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一家出了十個「教書匠」 三代人接力教書育人9月10日,教師節。對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甘棠鎮甘棠小學教師聶松來說,今天是最隆重的節日,因為一家三代中有十名教師都要在這一天共慶節日。
  • 聊城市多彩活動獻禮教師節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不僅代表著社會對教師的尊重與敬意,更承載著人們對教師教書育人的感激,及對教育事業實現更好發展的希冀。  9月10日,第36個教師節。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教師節期間,我市教育系統開展了多樣活動,向辛勤耕耘的老師們獻禮,水城學子用各種方式向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送上節日祝福。
  • 老聶,一家三代10位「教書匠」61年助上萬學生「出山」
    一家三代 同為「園丁」  紮根山村 教書育人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一家出了十個「教書匠」 三代人接力教書育人  9月10日,教師節。對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甘棠鎮甘棠小學教師聶松來說,今天是最隆重的節日,因為一家三代中有十名教師都要在這一天共慶節日。
  • 致敬第31個教師節:祝老師們節日快樂
    一家三代7人從教,總教齡超過200年,其中5人是高級教師,1人為特級教師,1999年的教師節,我市這個忠於教育事業,並做出突出成績的家庭被授予「優秀教育世家」。今年是第31個教師節,連日來,許更生一家已經收到來自各地學生的節日問候。他說,每年教師節,社會各界對老師的感恩與祝福,總是讓他感動。2008年,教師節前夕,他教的首屆學生和最後一屆學生不約而同前來看望他,為他送來節日的祝福。「開門弟子」和「關門弟子」同時到來,讓他很驚喜。去年,恰逢他七十大壽,市教育部門前來賀壽,讓他倍感溫暖(如圖)。既然選擇,就要鍾愛。
  • 感恩教師節 獻禮農商情——丹寨農商銀行開展獻禮教師節系列主題活動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丹寨農商銀行在全國第36個教師節期間,積極走進轄內各中小學校,開展獻禮系列主題活動,為辛勤的「園丁們」送上節日祝福。圖:丹寨農商銀行行長助理周偉翠在丹寨縣第二中學表彰大會上致辭為獻禮第36個教師節,丹寨農商銀行出實招、辦實事,提供一對一金融服務,把最好的服務體驗送給教師群體,切實滿足全縣廣大教職工的綜合服務需求。
  • 教師節黑板報大全,簡單好畫,獻禮教師節
    1.9月10日,教師節快樂!3.感恩教師節,讚頌您,我的老師!5.感恩教師節,您讓夢想有了翅膀!12.9月10日,教師節快樂!快快畫上一幅漂亮的黑板畫,作為教師節的獻禮送給老師們吧
  • 教師世家,紮根山區教壇40載 培養子女皆為老師 羅坑退休老教師唐連貴的故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茂名晚報今天推出教師節特別策劃《教師世家》一起了解一下這些教師家庭吧退休教師唐連貴:紮根山區40載 子女皆成為教師在他的影響下,兒女三人先後走上講壇,成了一名老師,且配偶也是老師,一家七人當了老師。而他的侄子受其影響目前也就讀省內師範類大學,未來就業方向也是希望成為教壇上的一員。1974年,唐連貴從羅坑中學畢業後,毅然去村小學當了一名教師。
  • 一個教師世家的百年傳承:一家三代人14名老師,累計教齡超過300年
    新華網消息,因為身邊最親近的人是老師,所以他們也自願加入這一職業群體,站在三尺講臺上,手捧詩書,教人知識。這是教育世家的力量。在重慶市璧山區,就有這樣一個教育世家,一家三代人14名老師,累計教齡超過300年。
  • 【簡陽市文化館】教師節獻禮
    父母是人生中的啟蒙老師, 老師則像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二個父母。 是老師, 教會年幼的我們識字、斷句! 是老師, 教導懵懂的我們辨是非、敬父母。 草木因雨水的澆灌才旺盛, 我們因老師的教導而不凡。
  • 知株俠·獻禮教師節 | 教師家庭聯姻,他們的教齡加起來近200年
    (受訪者供圖)24歲的謝林周是株洲建寧實驗中學一名年輕的物理老師,教齡只有4年,可她一家人的教齡加起來有近200年。因為她的父親、外公都是物理老師,她丈夫的父母和外公也是光榮的人民教師。(受訪者供圖)生活在這樣的教師之家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外公八十多歲了,常有一些『爺爺輩』的學生來看望他。」謝林周說,第一次有想法成為一名老師是在讀初中的時候。
  • 【教育世家】三代承前啟後 百年傳道授業
    來源:泉港區融媒體中心  在泉港區界山鎮界山村,有這樣一個教育世家,三代人承前啟後、矢志育人,用熱情和生命詮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真諦。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聆聽他們這個書香門第的平凡故事。概述:在泉港區界山鎮界山村,有這樣一個教育世家,三代人承前啟後、矢志育人,用熱情和生命詮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真諦。
  • 宣恩:多形式獻禮教師節
    雲上恩施報導(宣恩通聯記者 荀靜 李陽 通訊員 胡慧芳 樂舟) 「小朋友們,今天是教師節,那大家有沒有想對老師講的話呀9月10日上午,在宣恩縣民族幼兒園大二班,一場別開生面的教師節活動課拉開了帷幕,這一次小朋友們為老師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我的媽媽也是一名老師,我今天給她畫了一幅畫,給她一個驚喜,祝她節日快樂。」
  • 山東衛視《開學好課》獻禮教師節,三封信真情講述名師暖心事
    ,在「立德樹人奮進擔當,教育脫貧託舉希望」的主題下,本周《開學好課》特別設置讀信主題獻禮教師節。三位委託人以讀信這一特殊的方式傳遞真情與感動,向天下所有教師道一句「節日快樂」。節目中,吳思嘉、李樂、沈翀分別代表三位寫信人朗讀了三封充滿真摯情感的書信,向新東方濟南學校語文老師王曉、英語老師朱峰、副校長方鵬傾訴寫信人的感激與想念。節目以「朗讀+訪讀+輕解析」模式將觀眾帶入情景,借真實故事傳遞真摯感情,用文字同感動重逢。
  • 獻禮教師節 紀錄片《良師》講述張桂梅等感人故事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馬海燕)紀錄片《良師》10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首播,為第36個教師節獻禮,講述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等教師的感人事跡。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廣泛開展向張桂梅學習活動。
  • 獻禮教師節,紀錄片《良師》講述張桂梅等感人故事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馬海燕)紀錄片《良師》10日晚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首播,為第36個教師節獻禮,講述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等教師的感人事跡。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廣泛開展向張桂梅學習活動。
  • 紀錄片《良師》講述人民教師感人故事,特別獻禮2020年教師節
    important}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CCTV-9)將於2020年9月10日首播紀錄片《良師》,為第36個教師節特別獻禮,體現人民教師立德樹人、傾心教育的情懷,讓更多人了解人民教師的信仰與忠誠、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