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教師世家的百年傳承:一家三代人14名老師,累計教齡超過300年

2020-09-10 二三裡資訊重慶

新華網消息,因為身邊最親近的人是老師,所以他們也自願加入這一職業群體,站在三尺講臺上,手捧詩書,教人知識。這是教育世家的力量。在重慶市璧山區,就有這樣一個教育世家,一家三代人14名老師,累計教齡超過300年。於學生們而言,在那些尚未長大、仍然懵懂的年紀裡,他們就像人生的燈塔,散發著溫暖的光芒。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我們這個教師世家,到現在,加起來教了上萬名學生。如果母親沒有去世,我們一家人可以從幼兒園一直教到高中畢業。」說起自己的教師世家,謝康婭臉上是滿滿的自豪。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今年65的謝康婭曾經是一名中學語文老師,她的母親叫張興祿,是璧山區最早的一批女校長,謝康婭的父親也是一名老師,受他們的影響,家裡的兄弟姐妹基本都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媽媽對我們要求很嚴格,我才當老師的那幾年,她經常悄悄地站在教室後面,聽我上課,還要檢查我給學生批改的作業。」翻看著前些年留下的筆記,謝康婭很是感慨。「媽媽的認真和嚴謹一直激勵我,讓我在教書育人上不敢有一絲懈怠。」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雖然已經退休好幾年了,謝康婭還是喜歡經常去學校轉轉。「這些年教育的變化很大。課本變得比以前好看多了,也結實多了。教具也變了,以前老師上課全靠一張嘴,後來加上一根粉筆,再後來粉筆變成了無塵粉筆,現在又有了電子顯示屏和投影儀,各種先進的電子教學設施,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接受知識的能力。當然,教室、操場和校服也都變漂亮了。」謝康婭說。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今年58歲的謝迪是謝康婭的弟弟,也是璧山區廣普鎮雲平小學的數學老師。廣普鎮是謝迪出生和成長的地方,1980年,到了工作年紀的謝迪選擇留在了這個地方當一名老師。三尺講臺,一站就是四十年。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這些年,農村教育也越來越好了。以前,孩子們上學全靠走路,有些孩子家住得遠,早上五點就起床,晚上八九點才能到家,現在公路基本都通到家門口了;以前孩子們的午餐都是自己帶飯或者回家吃,現在也有了免費午餐。教室也從以前的小平房低板凳變成了整齊的教學樓和寬敞的多媒體教室,電子課件也逐漸開始使用了。」謝迪說,今年疫情期間,學校還給孩子開設了網課,讓孩子們在家也可以學習。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一有時間,謝迪會去學生家進行家訪。路過原來任教的鄉村小學時,他會停下來看一看,雖然這裡早已沒有了學生的身影。作為鄉村教育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者,謝迪認為,這些年,鄉村教育發生的變化,記錄了時代發展的軌跡,也見證了40多年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它的每一次變遷,都澎湃著改革創新的激情,它的每一次變遷,都在向著更高更強更偉大的中國夢前進!」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家訪結束,謝迪回到學校,開始為明天的課程做準備。「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了,村裡的孩子們也希望通過學習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老師更要不斷總結和學習,才能跟得上不斷變化的教育和孩子們成長的步伐。」謝迪說。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今年37歲的謝露是璧山區北街小學的一名音樂老師,也是這個大家族第三輩人中的老師。「我18歲開始當老師,還記得第一次上講臺的時候,我很緊張,當時教農村學校的孩子,他們基本沒有接觸過專業的音樂知識,當我唱音符的時候,他們會哄堂大笑,也不配合我。為了和他們拉近距離,我開始學習流行歌曲,唱給他們聽,然後給他們講解歌裡的音樂知識,這樣才慢慢地融入他們。」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在謝露看來,音樂是淨化人類心靈的一門藝術。在孩子們剛剛接觸音樂(樂器)教育時,老師要注重音樂的薰陶作用,不能將音樂教育「固化」成各種專業的術語、格式、套路,這樣孩子們就會變得很機械、很被動,也將逐漸失去學習音樂的興趣。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在謝露的課堂上,她經常會邀請學生來一場互動遊戲。比如讓學生扮演小小理髮師給自己理髮,然後教孩子們唱理髮歌。「好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變得自信,懂得責任與擔當,並養成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美好品德。」謝露說。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謝露時常會和女兒講起家族的故事,因為受家庭氛圍的薰陶,小姑娘也希望自己長大後能成為一名老師,和家人一樣,在教書育人的世界裡,奉獻青春和汗水,收穫快樂與幸福。就是這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令我們相信,有傳承的教育事業永遠不會老去。新華網 彭博 攝 陳雨 文

原標題:【城市相冊】一個教師世家的百年傳承

來源:新華網

來源:重慶二三裡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一家三代6人執教,從教年限累計174年
    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2020年度泉州市「教育世家」名單,共有34戶從教三代以上、累計從教100年以上的教育世家上榜。來自晉江晉興職業中專學校的張毅家庭,一家三代6人從教,從教年限累計174年,在34戶上榜家庭中從教年限最長。昨日,記者採訪了張莊生、張毅父女及家人,了解這個「教育世家」背後的故事。
  • 漳州「牙醫世家」歷百年:三代人中出了7名牙醫
    原標題:漳州「牙醫世家」歷百年:三代人中出了7名牙醫   原標題:漳州有個牙醫世家一家三代7名牙醫牙醫世家第三代劉偉吉,在衛生服務中心當牙醫至今30多年。  早報訊 (記者蘇凱芳 通訊員鄭德鴻 文/圖)去年本報曾報導漳州有個家族出了23名眼科醫生,無獨有偶,在漳州還有另一個類似的醫生世家,出的都是牙科大夫。這就是有著近百年牙醫歷史的洪氏家族,一家三代出了7名牙醫。
  • 知株俠·獻禮教師節 | 一家三代出了12位老師,株洲有個「教師世家」
    教師的職業,絕不是外人想像那麼簡單。不僅需要以言語釋疑解惑,還需要用行動以身作則,更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站上三尺講臺,更多的講究奉獻、付出、給予。有的人為此奉獻了青春,有的人奉獻了一生。他們相互影響,持續傳承詮釋著師道精神今天是第36個教師節讓我們來聆聽這些教師家庭的故事送上節日的祝福同時向老師們致敬!
  • 薪火相傳書師德 一家三代6人執教,從教年限累計174年
    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2020年度泉州市「教育世家」名單,共有34戶從教三代以上、累計從教100年以上的教育世家上榜。來自晉江晉興職業中專學校的張毅家庭,一家三代6人從教,從教年限累計174年,在34戶上榜家庭中從教年限最長。昨日,記者採訪了張莊生、張毅父女及家人,了解這個「教育世家」背後的故事。
  • 薪火相傳書師德 一家三代6人執教 從教年限累計174年
    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2020年度泉州市「教育世家」名單,共有34戶從教三代以上、累計從教100年以上的教育世家上榜。來自晉江晉興職業中專學校的張毅家庭,一家三代6人從教,從教年限累計174年,在34戶上榜家庭中從教年限最長。昨日,記者採訪了張莊生、張毅父女及家人,了解這個「教育世家」背後的故事。
  • 泉州一家三代6人執教,從教年限累計174年
    近日,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2020年度泉州市「教育世家」名單,共有34戶從教三代以上、累計從教100年以上的教育世家上榜。來自晉江晉興職業中專學校的張毅家庭,一家三代6人從教,從教年限累計174年,在34戶上榜家庭中從教年限最長。昨日,記者採訪了張莊生、張毅父女及家人,了解這個「教育世家」背後的故事。
  • 跨越百年講壇 一家四代出了14名鄉村教師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在鞍山,有這樣一個名副其實的鄉村教師世家,全家四代人,14名教師,接力教學,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用行動傳承著「勤勤懇懇,踏實做事;兢兢業業,以德育人」的家風。
  • 人物故事 | 「教師世家」林文柏:一家三代六位教師
    一家三代出了六位教師,教齡加起來共117年。這個被評為「教師世家」的家庭是莆田市秀嶼區笏石鎮林文柏家。在林天章看來,執掌教鞭是他們這個家族的優良傳統。小時候,他在父親林文柏的薰陶下,覺得「教師」這個職業很了不起,不但教孩子讀書識字,而且教他們做人做事……當老師特別有成就感,所以自己便立志要做一名教師,林天章表示,當自己讀初三時,就把當一名教師作為自己努力的目標。1990年部隊退役後,林天章便選擇回到家鄉,子承父業,如願以償當上小學教師。
  • 【教育世家】三代承前啟後 百年傳道授業
    來源:泉港區融媒體中心  在泉港區界山鎮界山村,有這樣一個教育世家,三代人承前啟後、矢志育人,用熱情和生命詮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真諦。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聆聽他們這個書香門第的平凡故事。概述:在泉港區界山鎮界山村,有這樣一個教育世家,三代人承前啟後、矢志育人,用熱情和生命詮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真諦。
  • 揚州一個光影世家的百年變遷
    ■王資鑫三代或三代以上傳承並從事同一職業(或事業)的人家,才有資格被稱作「世家」。古城揚州,就有這麼一個張姓光影世家:百年以來,三代相遞,以照相為業,以光影傳家。 張姓三代攝影師給我們照相,這一照,就是百年。
  • 泉港:一家三代同守三尺講臺,累計已173年
    在界山鎮界山村,有這樣一個教育世家,三代人承前啟後,矢志育人,用熱情和生命詮釋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職業真諦。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聆聽他們這個書香門第的平凡故事。23歲的他站上了三尺講臺,從此開啟二十五載的從教生涯。
  • 濟寧評出首批十大"中醫世家":至少傳承三代以上
    本報濟寧10月28日訊(記者 李倩) 開過堂鋪、至少傳承三代且兩代以上有較高名氣,有傳承人……經過層層把關和專家考證,28日,濟寧市衛生局公布首批中醫世家考證結果,金鄉率氏、金鄉溫氏、濟寧李氏等成為首批十大「中醫世家」。
  • 「話語鏗鏘,丹心閃耀」一家雙門三代教師,場面暖人
    幾十年的從教生涯裡一家三代人近百年的傳承從事同一份工作沉甸甸的教鞭一代代傳遞勤勤懇懇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當稱得一家雙門「教育世家讓「教育世家」的匾額愈發閃亮
  • 評了職稱才算教齡? 退休教師教齡被「砍」了20年
    可近期平和縣人社局對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達齡退休人員發放一次性補貼中,卻以教師職稱首聘開始計算教齡,把我們的教齡硬生生『砍』掉了一大截,導致我們不能享受這次發放的一次性補貼(3萬元至4萬元不等)。」3日,平和縣幾名退休教師撥打導報漳州新聞熱線0596-2056315反映,希望相關部門把他們該享受的待遇還給他們。
  • 擇一事 終一生 看這個百年教育世家的傳家之道
    近日,市教育局公布2020年泉州市「教育世家」名單,我區2個家庭榜上有名。家庭是教育的第一課堂,教育世家有著怎樣動人的教育故事?雖然退休離開教育崗位二十幾年,老教師王福興依然保持著人民教師樸實嚴謹的作風,晨起讀報是他每天必做的事。
  • 行醫世家祖孫三代 漳州76年小診所風雨無悔的傳承
    在光與影交織的時光長河中,陌陌花開樹,絲絲絮纏綿,聽一則老街故事,覓一方世家蹤跡,品一段藝術情緣。  世家,訴說了幾代人對一份技藝的相承,它是一個時代裡的特殊符號,永不消融。診所牆上掛著的營業執照——薌城一仁診所,是王家第一代行醫者王一仁老先生創立診所的「憑證」。這是王家人行醫夢想的起源,如今傳承這份夢想的,是王家第二代人——王少華和王少傑兩兄弟。他們守著父親王一仁的重託,每天「望聞問切」,行醫救人。  如今,王家第三代人中,王一仁的外孫林璞正在澳大利亞雪梨醫學院求學,這也意味著,他的堅定選擇,將把家族行醫的職業傳承下去。
  • 一家三代10位「教書匠」61年助上萬學生「出山」
    作者:石小傑一家三代 同為「園丁」紮根山村 教書育人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一家出了十個「教書匠」 三代人接力教書育人9月10日,教師節。對貴州省畢節市黔西縣甘棠鎮甘棠小學教師聶松來說,今天是最隆重的節日,因為一家三代中有十名教師都要在這一天共慶節日。
  • 這是個真正的「教師之家」一家三代12位教師
    這是個真正的「教師之家」一家三代12位教師株洲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譚筱張要武是南方中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也是家中的第五位教師。他繼承了曾祖父和父親的職業,又培養了一名教師女兒。他家成為名副其實的「教師之家」。
  • 音樂世家,四代人傳承二胡100年
    一家人,一把琴,100年代代相傳,一曲曲皆是時代之音。8月9日,貴陽孔學堂致敬祖國70周年華誕之溪山踏歌行·胡琴陳音二胡專場音樂會舉行,邀請到中國二胡世家的祖孫三代——陳耀星、陳軍、陳依妙現場演奏。音樂會的尾聲,陳氏三代二胡傳承人一起演奏了陳耀星創作的曲子《陝北抒懷》。演出由坐在舞臺最右邊的陳軍開拉,老爺子接著拉一段,再傳遞給坐在最左邊的陳依妙,然後三人一起彈奏。圓融悠遠的琴聲中,是一個音樂世家的天倫之樂,更是三代人的音樂情懷,是對革命歷史的無限緬懷。演出結束,陳軍特意邀請觀眾打開燈光,一家三代人背對觀眾,拍了一張集體留影。
  • 三代七人育桃李,83年未中斷,南陽這個家庭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更為難得的是,在這家庭裡,三代教育人用83年的時間共同譜寫著一曲「教育世家」的讚歌。在理想中逐夢前行,在成長中孜孜以求,在夢想中堅守擔當……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跟著記者一起走進這所「教育世家」,感受他們深深的教育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