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至今,我們聯合中青報旗下的青雲網在部分高校招募了一批大學生,通過撰寫書評的方式來換取新書試讀的機會。從今天起,我們將陸續刊發部分書評作品,從大學生的視角去感受一本圖書,與職業書評人相比,他們的筆觸或許能夠我們的讀者朋友們帶來一種不一樣的感受。
今天要推薦的這本書是馬世芳老師的《耳朵借我》,這本書是馬世芳第一本專講「中文世界」的音樂文集,成文於2010年到2014年之間。在書中,馬世芳記錄下不止一代人的集體記憶,李泰祥、侯德健、羅大佑、李宗盛、伍佰……也努力挖掘音樂背後,曾經被遮蔽、被遺忘的人與事,曲折與辛酸,音樂與社會、政治的糾纏。
在不同的時間,不同地點,吹不同的風、喝不同的水長大的我們,或許曾為了同一首歌流淚、吶喊。馬世芳的文字,喚起我們曾經難以忘懷的記憶,也告訴我們不該遺忘的真相。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文 / 中國海洋大學 任文力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們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複的叮嚀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聽著這首胡德夫老師的《美麗島》,我們一起來談談這本新書《耳朵借我》,最初知道這本書,是八月份我最喜歡的一位音樂人李健老師在臺灣發行他的個人第六張專輯期間,一次馬世芳先生邀他做客News98電臺訪談,李健老師拿出一本臺版的《耳朵借我》請馬老師籤名,由此得知這本書。全書讀下來,最讓我感動得仍然是音樂及其背後發生的故事。馬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講述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到現在臺灣華語樂壇的滄桑巨變。正如侯德健老師所說:把耳朵借給馬世芳吧,讓他放一首歌,認識寫歌的人和那個年代的故事。
當下民謠成為小眾變大眾的流行音樂,不只是因為《南山南》 、《虎口脫險》這類歌曲的走紅。民謠一直都是很受大家喜歡的音樂類型,在上世紀的臺灣,民謠最初叫做校園民歌,充斥著搖滾、流行、說唱、爵士那時候馬世芳先生在讀中學,而我其實還沒有出生。我一直以為上世紀的臺灣是個相比之下蠻開放的地方。然而馬世芳先生告訴我事實並非如此。那時候臺灣同胞稱大陸為彼岸,那時候臺灣仍在戒嚴,記得一次新民謠歌手周雲蓬在草坪上開發布會,處在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拿著麥克風中氣十足的問道:請問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道路,應當往哪裡走?沉吟後的老周用歌回答了這一切,「我看到這一代最傑出的頭腦毀於瘋狂!」那天這群年輕人從「哈利路亞」唱到「英特納雄耐爾就一定要實現。」民謠變成了搖滾,音樂啟蒙著年輕一代對國家命運的關心。
馬老師親自見證了臺灣學潮爆發的那個年代,《美麗島》和《國際歌》,這些青年同胞懷揣著滿腔熱血爭取平等和自由。他們用歌聲回敬當局統治者「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捂上眼睛,就以為聽不到,而真理在心中,創痛在胸口。還要忍多久,還要沉默多久?」這是一場用音樂撐起來的革命。正如《美麗島》中唱到的那樣:這裡有勇敢的人民,這裡有無窮的生命,水牛、稻草、香蕉、玉蘭花。我們是太平洋最美麗的珍珠。願你平安臺灣!願你順遂臺灣!這首歌極大地震撼了我,沒有複雜的曲調,沒有委婉的聲線處理。後來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在臺北小巨蛋演唱會演繹這首作品時,幾乎所有的在場同胞聲淚俱下的大合唱。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我一直在聽這首歌,細細想想,寫的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和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
說起民謠,還有多少人記得他們走過的江湖,周雲蓬、胡德夫、小河、萬曉利、張瑋瑋、郭龍、張佺、說起搖滾。多少人還記得張楚、何勇、萬青、張懸、高凌風、侯德健、李泰祥、陳昇和伍佰。這些名字,這些音樂曾是那個年代臺灣音樂的符號和標誌。
馬老師在書中多次提及音樂人的性格,有一些出道時盛氣凌人、桀驁不馴。以為全世界都會認可他的音樂。殺氣逼人,不過諸多年後的演出,卻表現的一臉和善,在舞臺上奮力跳躍,認真取悅底下比他年輕十多歲的觀眾,當年那個滿身殺氣的青年早已不在了,一如何勇。歲月是見證信仰最好的方法。前路暗淡,有些人選擇默默耕耘,厚積薄發,一如臺灣樂壇祖師洪小喬。有些人漂泊不定,失去了下文,一如搖滾青年張楚。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才華和實力,不需要曲意奉承討好任何人,老老實實把作品端出來,該聽見的萬千雙耳朵自然會靠攏過來。
這世界是如此喧譁,讓沉默的人顯得有點傻,這些人是不能小看的啊,如果你給他一把吉他。蘇芮在《一樣的月光》中寫道:誰能告訴我,誰能告訴我,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在這本書裡,我真切的看到,馬老師在極其認真的為華語音樂工作者點讚。這樣的用心良苦,著實在這個大時代下,替混沌不明的社會現象用音樂般的文字給出諍言補白。
世界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喜歡音樂的我,喜歡馬老師的這本書。喜歡他的洞察,喜歡他的思考。感恩帶來的成長,我願把耳朵借給他。
《耳朵借我》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年6月出版
如果你也是一名大學生,你也喜歡閱讀並撰寫書評,你可以將你的書評作品向我們投稿(最好的廣西師大社出版的圖書的書評),如果足夠精彩,我們也將在微信平臺上刊發,並且你還將獲得新書試讀的機會,下一本好書,或許我們會優先包郵寄給你讀噢。投稿郵箱:lidf@bbt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