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2月24日13時49分訊(重慶交通大學校園通訊員 李蘇烔)寒冬凜冽,風刀霜劍,已經凌晨2點,他還在帶領著自己的團隊在項目現場測量、計算、繪圖、研討,一切都在緊張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他,就是重慶交創泊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曾超。三十而立,褪去青春的風華正茂,他的身上多了一份成熟和老練,目光篤定而深邃。他其貌不揚,渺若芥草,卻為車庫傾心、駐足、忖思;他走遍五湖四海,上下求索,晨曦中映射出他純粹的笑顏。曾超,用他的一腔熱血澆灌成功的花朵,書寫一段篳路藍縷的創業故事。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機遇青睞有準備的人
2010年冬,正當曾超為論文選題及今後事業的發展方向感到困惑時,他與一座剛完工的立體車庫邂逅了。新的事物激發了他的求知慾望,也引起了他對城市停車難問題的關注。偌大的車庫怎麼鮮有人停呢?曾超憑藉敏銳的觀察力,發現車庫的規劃設計有問題。他不禁感慨:「建車庫的人不懂建築和交通,而懂建築和交通的人不懂車庫。」
一番深思熟慮後,他選擇獨闢蹊徑,將當時尚未凸顯的城市停車難問題及立體停車設施規劃選址選型方法作為博士論文的研究方向和今後事業的起點。怎奈當時像《城市停車場規劃設計》這樣的好書屈指可數。但這絲毫並未減弱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自主創業的熱情。
兩年來,曾超視一切浮華如過眼雲煙,歸於寧靜,潛心研讀。他就像一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吮吸書籍的精華,去蕪存菁,用思維的火花照亮一個個寂寥無人的深夜。在這期間,他研讀了所有停車相關專著,370餘篇論文,對國內多座城市停車及立體停車設施應用現狀開展調研,形成了四萬餘字的調研報告及研究大綱。
在感知與學習後,曾超查閱了國內外相關文獻,發現立體停車設施在日本已有50餘年的應用歷史。為了更好地向世界第一學習,他自學日語,並將研究及創業計劃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被譽為日本立交停車之父的山口博之先生。不久,讓曾超受寵若驚的是,日本專家竟親自來到重慶交通大學與他交涉,還為他帶來了寶貴的外文書籍及豐富的行業經驗。曾超常常回憶道:「能讓日本專家登門造訪,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事。」
2012年,曾超帶領團隊成員第一次參加停車行業年會。當他在現場做自我介紹時,主持人驚訝地談到:「這個以老年人、下崗職工收收停車費的行業,現在居然有博士在參與。」三天會議,50餘份團隊簡歷已經發完,然而一直無人問津。正當所有人以為要無功而返時,團隊簡歷在最後一天晚飯時,被西北一家大型醫院停車管理企業的董事長關注。基於相同的觀點及志向,兩人相見恨晚,很快籤訂了團隊第一個立體停車規劃設計諮詢項目。
居裡夫人曾說:「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頭腦,弱者坐待良機,強者製造時機。」兩年沉澱,日月盈仄,時間向曾超證明:你的堅守是值得的!
櫛風沐雨,夙夜匪懈——成功留給辛勤付出的人
一間寢室,幾張桌子,再帶上兩個學弟,這便是曾超夢開始時的全部。我們難以想像一位碩博連讀,連續5年排名專業第一的學霸,選擇的還是冷門的停車產業,到底會將企業做出多大的成就。可是,如果你用世俗的眼光看待他的選擇,他的經歷永遠都是一個無解的方程。
曾經,為了給業主提供因地制宜的調研資料及解決方案,他在寒冷冬季的早八點至晚八點在地下車庫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停車場行為調查;曾經,為了與時俱進,與產業完美接軌,他帶領團隊核心成員輾轉日本、韓國及國內28個城市,370餘座停車庫考察學習;曾經,為了申報科研項目,他帶著申請書奔走多個停車行業主管部門,志堅行苦,經過兩個月的努力,終於成功申報《山地城市立體停車設施設置理論與方法研究》。
這一路走來,曾超朝乾夕惕,砥礪奮進,幾載凌霜傲雪,昂首揚鬃。他將所有的辛酸、勞苦、質疑,深埋於內心,咀嚼、隱忍、沉澱。
2014年春,曾超帶領團隊成功與重慶豐都縣市政局合作,開展國內第一座PPP停車樓規劃選址方案設計及立體停車設備應用工作。3年來,他冒著漫天大霧,頂著滂沱大雨,往返項目現場200餘次,以敬業的精神順利完成該項目。並以此為起點,先後參與了國內50餘座PPP停車項目諮詢和停車設施規劃。幾年來,他帶領團隊完成了重慶市北部新區金山立體停車樓規劃設計諮詢,杭州地鐵一號線臨平車站P+R公共停車場設計,梅賽德斯奔馳汽車重慶4S店主體停車庫等多個代表性項目。
學習是他的本能,敬業是他的條件反射,辛勤是他的生活習慣。這些在別人眼中是多麼高尚的品格,但在他看來就像每日呼吸的空氣,習以為常。正如石灰石一般,「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在億萬年前成為礦石的那天起,即凝就了它的品質。
磨不磷,涅不緇——未來屬於有道德操守的人
在重慶交通大學創新創業園的幫助下,曾超的團隊最終完成了由「課題研究團隊-項目研究組-企業」化繭成蝶的孵化過程。交創泊聯公司成立一年多以來,他和他的團隊一如既往地秉承:「誠信、合作、創新、務實」的企業價值觀,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產品與服務。
曾超說:「停車行業尚處於發展初期,要想做好做大停車產業,就要敞開胸懷,樂於分享,需要更多企業跳出私立的小圈子,成就他人,最終惠及整個行業。」結合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他帶領團隊將自身參與項目的經驗和調研報告,通過行業會議期刊論文等形式分享交流。每次會議報告,他都會精心準備絕不重樣的PPT及講稿,讓每一次報告不能對不起聽眾,讓每一篇分享經驗的論文不能對不起讀者。樂於分享、廣結善緣的行動最終獲得了業內人士的認同與源源不斷的幫助。
路是鋪下去的碑,碑是立起來的路。交創泊聯公司始終以最硬的「關係」、人品和口碑,加速拓展業務。曾超常教導自己的員工:「停車行業是個小行業,行業裡都是老朋友,口碑和人品是我們能夠生存立足,持續發展最硬的關係。」
現在擔任公司全職的羅瀾這樣評價曾超:」作為我的學長、老師、上司,他領導能力出眾,做事有耐心,還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可以說他不僅教會我專業知識、工作技能,更教會我做人。」
回顧這一路的坎坷,他想對自己說:「從最初很少有人能做,到今天做到了一定的知名度,支撐我堅持下來的更多的是出於對這一行業的熱愛。」是啊,正是這份對工作的熱愛,對夢想的追逐,對職業道德的操守,才讓那個包含在花骨朵裡的創業夢想一點點綻放。
他始終帶領公司以「讓停車成為簡單快樂的事,讓出行成為安全便捷的享受」為使命,披堅執銳,矢志不渝,為當代大學生樹立創業的典範;以勤懇實幹,銳意創新的精神點亮璀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