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和平,我們回首戰爭;為了啟後,我們選擇承前。8月1日,正值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碑落成。英烈們的豐功偉績將鐫刻在高大巍峨的紀念碑上世代相傳,永垂不朽。
紅色根據地抱犢崮
抱犢崮,魯南第一高峰,沂蒙七十二崮之首,海拔584米。以山地廣大、奇峭、峻拔稱雄;以飛瀑、流泉、密林、薄霧稱秀。山勢突兀,巍峨壯麗,泉流瀑瀉;松柏茂盛,蒼翠欲滴,奇花異草,滿崮爛漫。佇崮東眺,黃海茫茫雲霧繚繞。
抱犢崮號稱天下第一崮,6000多個山頭,地形複雜,巍峨險峻,雄踞要衝,易守難攻,自古就是軍事要地。在抗日戰爭時期,更是黨在敵後的重要根據地之一。1934年,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的郭子化、張光中、李韶九等同志,在這一帶以開藥鋪、辦學校、打燒餅、賣油條等職業為掩護,成立了魯南山區第一個農村黨支部——大北莊黨支部,開闢了抱犢崮山區黨的工作,為抗日根據地的建立打下了雄厚的群眾基礎。
1938年2月,毛澤東同志以戰略家的眼光,提出了八路軍主力部隊進入山東,依託魯南向徐海地區發展的設想,決定第115師全部向東出動,轉入山東境內,並以魯南山地為指揮根據地,發展至徐海南北。1938年冬,魯南軍分區司令員張光中派洪振海、王志勝出山到敵佔區棗莊建立抗日武裝,開展抗日鬥爭,洪振海、王志勝經過艱苦鬥爭於1940組建了鐵道遊擊隊。1939年6月,毛澤東、黨中央、中央軍委及八路軍總部指示:「在敵人掃蕩後,魯南局面混亂,我應趁此機會將115師師部、686團及肖華一部開進魯南,鞏固根據地,並建立我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於是115師開始進入魯南山區,羅榮桓、陳光同志於9月率八路軍115師師部、686團到達抱犢崮山下的大爐,並把師部設在此地,11月20日成立了魯南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嶧縣抗日民主政府,縣政府機關應駐在抱犢崮西側的北莊鎮南泉村,115師民運部長潘振武任第一任縣長。1940年,魯南人民代表大會在山亭的九子峪材隆重開幕,誕生了紅色革命政權——魯南專員公署。1943年8月,羅榮桓同志提出了打到敵人後方去的「翻邊戰術」。我軍主動出擊,先是擊潰進犯魯南的國民黨91軍,攻克柱子,全殲了慣匪劉黑七部,繼之又打開閻村,擊斃匪首申憲武,掃除了敵人盤踞在抱犢崮山區的大大小小的據點,使根據地黨政軍各項工作得到了順利的開展。1945年解放滕縣,終於取得了魯南抗戰的全面勝利。
抱犢崮樹抗戰豐碑
今年是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了紀念八路軍第115師的豐功偉績,打造經典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亭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碑於8月1日落成。坐落在山亭區北莊鎮雙山澗村的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於2013年9月就開始動工,歷時7個月,於8月1日主體工程竣工。它不僅是緬懷革命先烈、追憶抗戰歷史的紀念場所,還是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規劃面積為300畝,總投資2000萬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於2013年9月開工建設,2014年8月1日正式開園,已投資約800萬元,建築面積近4600平方米,共建有八路軍第115師紀念館、115師政治部、115師司令部、王麓水紀念館、魯南區黨委、魯南行署、魯南軍區等七個歷史展館,主要展示八路軍115師在魯南的光輝歷程和魯南軍民的抗日革命歷史,重點展示八路軍在魯南踐行群眾路線,軍民魚水一家親的血肉聯繫,軍民同仇敵愾,戰勝困難最後取得抗戰勝利的豐功偉績;還建有抱犢崮劇社、八路軍抗日夜校、八路軍被服廠、槍械所、八路軍食堂、八路軍軍糧作坊等六個功能性場館,主要具有文藝演出、影像播放、體驗當年生產生活和營業性經營等功能。
同時,紀念園在節點上還有機融入石碾、石磨等石器和糧囤、鏊子、農耕用品等魯南民俗文化元素,起到了既展示抗戰歷史,又展現民俗文化的效果,並根據自然地形,巧借山勢,將山泉引入園區,形成了曲徑通幽、水路同行、奇石遍布、渾然天成的自然泉石景觀。另建設了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廣場、哨所(碉堡)一處、大小亭子十餘個、雕塑三組,並配備了遊客服務中心及供水、供電等服務設施。
紀念園二期工程規劃面積約100餘畝,重點是完善紀念園的主題紀念功能和體驗參與功能。在紀念園東山澗的山坡上依山勢從上到下,分別建設抱犢崮抗日根據地紀念碑和紀念廣場。在東山澗上遊開闊地建設練兵場、打靶場、跑馬場等體驗活動區,同時引水上山,建設調節水池,形成自流,在山澗下遊建設攔水壩、石橋、亭子,形成水面,在水面上建設親水拓展訓練等設施。
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碑的設計主旨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碑體碑座高度19.39米,寓意115師於1939年進駐抱犢崮山區。碑體設計以八一軍徽為主要設計元素,以變形的「八」字為主體,巧妙變形為兩把步槍,寓意八路軍115師紮根魯南,軍民團結共同抗戰。碑體以花崗巖為主要材質。八字中間縱向鑲嵌「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碑」紅色大字,碑體頂端綴有紅色五星。碑體下方前面雕刻有115師抗戰浮雕,後面雕刻有地方武裝抗戰的浮雕。
紀念碑整體設計將八路軍的標誌性元素與當代審美融為一體,把魯南抗戰紅色文化與周邊自然環境相結合,使整個紀念碑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相得益彰,呈現肅穆厚重和諧之美,給人一種景仰莊重感,進而激發後人崇敬先烈、熱愛和平、珍愛幸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決心和信心。
情系抱犢薪火相傳
走進115師抗戰園,一段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一個激情高昂的時代撲面而來。一草一木,一石一路,一室一景,處處有痕,件件留印,帶人走進那段崢嶸歲月的抗戰光輝歷史,弘揚的是激情高昂永不言敗的抗戰精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開拓精神;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頑強意志;海納百川、虛懷若谷的博大胸懷;樂而忘憂、孜孜不倦的頑強意志;革故鼎新、自強不息的執著追求,橫無際涯,一覽無餘。
九頂蓮花山環抱群山,處處滿眼綠色,翠竹蒼柏簇擁的亭臺,路旁雕像伏坡,絲網吊橋橫架,四稜邊炮樓掩映在綠樹花草之中。讓人身臨其中,飽覽山光水色,領略風土人情,追溯歷史遺蹟緣由,感嘆紅色的神奇故事。如果說一期工程的啟動,是帶有遊園性質的場所,接受紅色教育基地的話,那麼,啟動的二期工程,則依託抗戰時期的山村風貌,以山區人民光榮革命傳歷史為背景,以抗日文化、民俗文化為內容,充分展示抱犢崮抗日革命根據地的歷史場景。
山亭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發展紅色旅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要為發展紅色旅遊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叫響山亭的紅色旅遊品牌。在建設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的過程中,緊緊圍繞地方武裝建立政府「槍桿子裡面出政權」這一紅色元素,浸進獨特新穎超前的創意理念,從專業的角度有設計含義在裡面,利用「槍」的元素,進行大膽勾勒,產生一種令人震撼、留戀、回味、親近的強烈感受。抱犢崮抗日根據地紀念碑碑體的創意建築設計,就是圍繞八路軍的「八」字,過度形成「人」字,既突出了紅色又把與人民血肉相連、魚水之情寓意其中,回味無窮。
紀念園無雕不成園——三組人物形象雕塑,把紀念園點綴得莊嚴肅穆,形成強烈的視角衝擊力和鼓舞鬥志激發情感的濃厚感染力。「送子參軍」、「夫婦推車支前」、「紅嫂」三組雕塑形象,都是以當地抗戰時期發生的真人真事為題材而創造的——石虎峪的一位老鄉先把兩位兒子送去參軍,結果都犧牲了,他又把小兒子送上了前線;土山的一位「紅嫂」,冒著被敵人殺頭的危險,養育八路軍幹部的兒女;白龍灣村更是有夫婦推獨輪車支前送糧、五姐妹壓碾推嚰烙煎餅冒死支前的感人故事。
八路軍抱犢崮抗日紀念園的建設者們站在歷史源頭,把握時代的脈搏,以弘揚紅色文化,回歸歷史文化為宗旨,創造一個自然、和諧、美麗的紅色家園,奉獻給人民,造福子孫後代,如今一幅壯麗的藍圖已經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