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議國際化人才培養:全球勝任力是重要素質

2020-12-1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9月27日電(郎朗)突發的疫情為國際教育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5日,針對教育國際化和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等話題,來自高等院校新商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聯盟的專家、北京高校商學院主管領導,以及商科國際認證的相關專家等進行了探討。

圖為參會人員 主辦方供圖

本次研討會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媒體教育學院、中國管理科學學會產業金融管理專業委員會、高等院校新商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聯盟主辦。北京語言大學商學院、北方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商學院、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工業大學耿丹學院等相關領導出席了此次研討。

眼下,全球疫情為基礎教育國際化帶來諸多不確定性。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大環境,對所有高等教育的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國際化與人才培養,對高校來說是教學國際化、科研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書記郭海濤表示,傳統的這幾個方面能不能國際化,跟學院、學校發展的理念以及大家的認識有很大的關係。

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學生生源國和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中外合作辦學則是教育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

新商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聯盟的副秘書長,ACBSP國際認證中國區主任 彭彥 主辦方供圖

新商科建設和國際化發展聯盟的副秘書長、ACBSP中國區主任彭彥介紹,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開始起步,歷經60餘年發展,積蓄了後發力量和強勁潛力,高等教育自身的國際化需求日益強烈。

對於正在進行的「雙一流」高校建設,彭彥認為,「雙一流」本質上應該是世界一流、中國特色,不是盲從於全世界其他國家的模式,不是照搬照套,而是達到世界標準的同時,要保留中國的特色。

全球化背景下,教育國際化是大勢所趨,也是各國高等教育應對全球化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的一種方式。

線上教育或許會成為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礙了人員往來,線下課程無法正常進行,線上教育此時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媒體教育學院副院長唐妮娜認為,今後的大學可能會成為全球化大學的聯合網絡。

她表示,過去十年,慕課讓各個高校把課程打通,接下來高校和高校之間還要進行選課,進行課程和學分的互認。疫情或許會進一步打通這個網絡,不同國家的高校也會搭建一個平臺,讓大家來互選,建立一個全球化的大學網絡。

此外,她表示,除了學科知識以外,培養國際化人才還需要注重學生的思維方式,高校要培養學生的系統思維、創業思維、文化敏捷性、批判性思維。「必須在跨文化環境下,去理解、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商學院副院長顧學華眼中,「全球勝任力」 也是國際化人才所要具備的素質。「是不是能夠適應全球的變化和發展,能不能勝任未來的角色?這個勝任是有素質的教育,是由內而外的一種氣質、一種能力和氣度格局。」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牛華勇認為,國際化人才培養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要想在教育上做到教育服務的輸出,一定要讓教育的形式更高質量、更多元化,各個高校在國際化方向上可以向著高質量和多元化的方向嘗試和努力。(完)

相關焦點

  • 胡敏教授:重塑英語學習 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青少年
    進入21世紀,世界多個國家及主要國際組織均實施或提出了適應21世紀知識社會的人才培養框架,全球勝任力成為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指標。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也對未來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中黃總校長支招,世界暢談的「全球勝任力」 該如何培養?
    後疫情時代教育的格局和形態被重塑,對新時代背景下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早在在今年6月份印發的《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中,就提出新形勢下,中國將打造「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升級版,為全球教育發展貢獻中國力量,為全球教育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 熬一碗全球勝任力的「四物湯」
    在經合組織對全球勝任力的定義中,「對地方、全球、跨文化議題的分析能力」「對他人的看法和價值觀表示理解和欣賞的能力」「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開放、得體、有效互動的能力」和「為了集體的福祉和全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而採取行動的能力」,都是今天人才培養的應有之義和必要準備。
  • 地平線暑訓|知識、價值觀、態度和技能——全球勝任力的培養
    、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主任廖瑩,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副主任章霽以「全球勝任力的培養」為主題與訓練營學員進行了近距離的交流互動。同時,章老師也闡述了清華在國際化方面作出的努力,鼓勵學生走向世界,也將世界帶進校園,包括海外交流以及校園內的國際交換生等等,展示了豐富的提升全球勝任力的資源。隨後,廖老師通過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的問卷對在座學員的全球勝任力水平做了一個定量的評估。
  • 豐富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型,瑞思英語以教學實踐關注文化教育
    瑞思「孩子,看你的」非遺文化海報全球文化交流加速,文化勝任力成硬核人才剛需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加速,文化交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續深化。對於國人來說,十年前,在街頭與外國人合影還算得上一件「新鮮事」。
  • 全球勝任力的培養迫在眉睫 優加青少英語樹立行業標杆
    他們具備的這些能力其實就是「全球勝任力」。人大附中的翟小寧校長曾在演講中說:「我們培養的學生一定是有面向未來的技能、能夠與時俱進的,要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大愛精神、德才兼備的未來公民,培養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國脊梁,培養人文和科技相交融的跨界創新型的全球化人才。」
  • 「全球勝任力」英語課程體系落地中國 劍指青少英語教育「藍海」
    面對競爭尤為激烈的青少英語教育市場,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表示,青少年英語學習已邁入一個新時代,不再簡單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而應通過英語提升孩子的全球視野、語言運用能力、全球化人才核心素養和中國根基,培養青少年的全球勝任力。
  • 新航道旗下優加青少英語:推出全球勝任力課程體系
    隨後,優加青少英語將優化升級現有學、讀、用、測、遊五大課程板塊,將教學重點從關注英語應試、技能學習,向培養青少年核心素養、全球勝任力方向轉變。圍繞《劍橋全球英語》的教材,優加青少英語將開展浸潤式全英文國際學校課堂,以英語為工具帶來多學科學習體驗,開展跨文化交流,重點從全球視野、人文科技素養與英語能力、國際化人才核心素養及中國根基四個方面構建全新青少年教育體系。
  • 全球勝任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深化,我國對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人才需求日益強烈。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平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如何提升學生的全球勝任力,成為亟須深入探索的重要任務。
  • 匯聚國際教育大咖 共探未來人才培養——「全球勝任力的理論與實踐...
    論壇邀請知名國際教育研究專家、校長,就全球勝任力教育的價值意義、概念內涵,技能結構以及在中小學的實現方式等,進行學術研討和經驗交流。活動還進行了精彩的青少年模聯議事會和「全球勝任力課程與活動」展示,展示深圳教育先行示範培養未來人才的實踐。
  • 優加青少英語:專注於3-16歲青少英語教育和全球勝任力的培養
    查安然:優加青少英語專注於3-16歲青少英語教育和全球勝任力的培養,2017年8月20號優加青少英語品牌正式對外發布,總部設立在北京,目前已輻射全國20餘個城市,建立40餘個教學中心。創始人胡敏教授構建了優加的全球勝任力模型,是一座全球勝任力大廈,以全球視野(Global Perspective)為頂,中國根基(Chinese Culture)為底,六大核心素養為支柱,兩側是作為硬實力的人文科技素養(STREAM)與外語能力(Foreign Language Skills),中間是作為軟實力的國際人才核心素養4C,即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溝通(Communication
  • 如何高效培養人才?中科院專家:發掘核心勝任力特徵
    據介紹,此次座談會旨在通過現場講述海洋人才的核心勝任力模型原理,科普未來發展趨勢,梳理海洋人才培養的重點方向,引領更多人關注海洋,關注中國未來科技、國防和軍事發展所需的專業能力。座談會上,中國科學院大學社會與組織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時勘介紹了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重點項目(19FGLA002)《核心勝任特徵的成長評估模型研究》,並引申出核心勝任特徵中的八大核心素養——邏輯推理、事實判斷、論證評價、德性寬容、人格健全、責任擔當、文化自信、抗逆成長。
  • 如何高效培養人才?中科院專家:發掘核心勝任力特徵
    據介紹,此次座談會旨在通過現場講述海洋人才的核心勝任力模型原理,科普未來發展趨勢,梳理海洋人才培養的重點方向,引領更多人關注海洋,關注中國未來科技、國防和軍事發展所需的專業能力
  • 基於筆譯員勝任力的職業翻譯人才培養
    摘要: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高級翻譯人才培養還側重在語言轉換能力這一微觀層面,缺乏對翻譯行業中職業翻譯人才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在文獻分析的基礎上,參照經典勝任力詞典,運用行為事件訪談法對28位職業筆譯員進行深度訪談,選取其中24個有效訪談文本,逐級登錄、編碼,並使用SPSS16.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從而構建出包含知識、技能、價值觀、成就取向、創新導向、市場傾向、職業操守7個維度、32項的職業筆譯員勝任力。旨在為職業化翻譯人才培訓、翻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翻譯單位人才招聘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建議。
  • 培養全球勝任力,優加青少推出APPB學習法
    2017年12月12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與哈佛大學零點項目共同發布了《PISA全球勝任力框架》;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首次對全球勝任力進行評估。培養青少年具有全球勝任力,正在成為教育者們的共識,並且在全球範圍內被付諸實踐。面向未來的教育: 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青少年全球勝任力是21世紀人才核心素養的重要指標,是參與全球競爭與合作的素養。
  • 胡敏:未來已來,你是否具備了「全球勝任力」
    胡敏教授還從"全球勝任力"的四個維度,與同學們分享參與模聯的重要意義:曾經有人說過:"一次模聯,一生贏家。"參加過一次模聯,你整個視野、整個胸襟、整個素養,將會得到一個全方位的拓展!首先,我們在"調查"這個世界!我們在看地方的、跨區域的、全球的、跨文化的種種問題!
  • 【聚焦2020計劃】全球勝任力中心:小樓裡的大千世界
    勝因院22號清華大學學生全球勝任力發展指導中心(Center for Glob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at Tsinghua University)成立於2018年4月,旨在推進全球勝任力融入清華人才培養全過程
  • 國際合作處赴天津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開展國際化人才培養調研工作
    西工大新聞網5月21日電(馬婷婷)為進一步落實人才培養大討論第五專題工作任務,深入學習借鑑兄弟高校先進的國際化人才培養經驗,科學性、系統性謀劃提升學生全球勝任力的具體舉措,5月17日,國際合作處處長、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張富利,國際合作處副處長段利兵等一行6人赴天津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圍繞國際化人才培養專題開展調研。
  • 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摘 要: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大學肩負著人才培養的重任。在當今全球一體化背景下,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國際化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研究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因素,並提出相應的措施。
  • 優加青少英語首推「全球勝任力之外語能力」系列講座
    近日,青少英語教育品牌---優加青少英語推出優加媽媽課堂「全球勝任力之外語能力」系列講座,通過外語學習熱點話題講座與探討,培養孩子與世界連接的能力。 5月16日,該系列講座第一期《小學階段如何學好英語》以線上直播的方式成功舉辦,正式拉開了「全球勝任力之外語能力」系列講座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