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說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上學的時候,有一次約了幾個朋友陪我過生日。先強調一下,這幾個朋友是我在不同時間段認識的,她們之間並不熟悉。過完生日以後,回到家裡我分別問她們吃得怎麼樣,玩得怎麼樣之類的,簡單的聊了一會兒天。其中就有一個朋友,問了我一個很奇怪的問題;「今天聚會上,你的某某朋友,是不是獨生子女。」我聽了十分驚訝,但她猜的一點都沒有錯。
我問她是怎麼猜出來的,朋友告訴我:「獨生子女身上具備一些特徵,看一眼就知道了……」雖然,朋友分析了獨生子女身上的特徵頭頭是道,但我考慮到「樣本」數量太少,沒全信。後來,我跟其他人聊天的時候,也有不少人說,他們發現:有一些孩子,看一眼就能知道是獨生子女。他們還分享了自己的經驗:
邊界感很強,很少默認分享
親戚家的孩子說,獨生子女身上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他們的邊界感很強,很少「默認分享」。比如,有一次我和我的幾個同學一起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一個獨生子女問店家有沒有飲品,店家說,有果汁。然後,這個獨生子女就只要了一杯果汁。我看其他同學面面相覷,氣氛有點尷尬。我就慌忙打個圓場,問店家還有沒有其他飲品,再要幾杯。但是,出於禮貌,其他同學都說,沒關係我們不喝。
雖然,分享是一個很好的習慣,但是好像獨生子女很少有「默認分享」的習慣,對外表現得邊界感很強。就像在和人一起吃飯這件事情上,獨生子女會覺得,我只拿我需要的,別人想吃什么喝什麼,應該自己說、自己拿。
思想很獨立,想問題、做事情更接近成人
一位當老師的朋友說,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他們在家打交道的主要對象是父母。所以,能感受到他們的思想很獨立,想問題、做事情更接近成人,像一個「小大人」。比如,我帶過好幾年幼兒園的小朋友,發現獨生子女家庭走出來的孩子,生活中經常把自己代入到成人的角色當中,會指導其他小朋友做事情,還會用說教的口吻,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分享給別人。
有強烈的家庭責任,做事情前會先考慮父母
我的朋友說,她家的孩子是獨生子女,她發現家裡孩子似乎意識到他只有父母,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有兄弟姐妹;而父母也只有他,沒有其他兒女。所以,他家庭責任感很強,做事情會先考慮父母。比如,我家孩子就很「惜命」,別人讓他做一點有危險的事情,他會說「爸媽沒有了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