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治維新到甲午戰爭,日本被西方稱之為猴子

2020-12-20 誰家小離

#歷史那些事#

故事開篇是1868年,明治元年,大清同治七年,該年日本德川幕府倒臺,明治政府確立。

日本人眼中的遠東形式圖

武士階層走向瓦解,下級武士生活日漸貧困。主人翁秋山真之這年出生,因為貧寒,險些被父親送進寺廟。幸好哥哥秋山好古阻攔,願意自己賺錢撫養弟弟,才改變了父親的主意。

因為舊秩序的廢除,下級武士們沒了俸祿,不得不另謀出路:經商、做雜役、做手工等。曾經高傲的武士階層開始從事勞動,遭到平民階層的極大嘲弄。

秋山好古就在鎮上一個武士開的澡堂做雜役,他時常都要忍受著嘲弄,和女藝人們送來的情書。

此時,日本早已開始了明治維新,國家設立了各種學校,少年們都希望入校讀書,好古也不例外。

1875年,好古16歲那年,參加大阪師範學校入學考試,踏上了求學之路。那個時候,日本大阪師範學校是不收錢的。

明治維新的廢藩置縣,使很多武士失去了土地,尤其是下層武士很多都成了無業游民。到1877年,一萬二千多名武士擁立西鄉隆盛起事對抗政府,史稱西南戰爭。這是幕府倒臺後,最大的一場武士反叛。這次叛亂很快就遭到了鎮壓。

走投無路的武士

此時的日本進行著全盤西化,但被西方人稱之為猴子,就是嘲笑日本人像猴子一樣學習著人類

1883年,秋山真之到東京求學,就讀於神戶公立學校,而他的哥哥好古於該年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進入陸軍大學就讀。

在這裡,真之見識了什麼叫租界,什麼叫治外法權和英國的強大。

囂張的英國人

第二年,真之順利考入東京大學預備班。因為全盤西化,這裡的教學和考試幾乎全部用英語。而好古所在的陸軍大學,聘用的教官,也基本全部來自西方。因為普法戰爭德國的勝利,洋教官中以德國人居多。

真之在東京大學預備班過著浪蕩安逸的生活,但兩年後的1886年他改變主意考入了海軍士官學校。此時的海軍士官學校,無論服飾、飲食、教育也是全盤西化,這裡的教官以英國人居多。作為兩個島國,或許日本更想以英國為典範

因為需要陪同舊藩主久松定謨去法國留學,作為舊下級武士的好古被迫放棄了陸軍參謀本部的職務,於1887年前往法國聖西爾軍校學習騎兵戰術。

在此時的日本,舊藩主勢力依然非常強大,擁有著各種特權,直到二戰後新憲法的修訂,他們才徹底結束了作威作福的生活

依然受壓迫的下級武士

時間推進到四年後1891年五月,還是皇太子的沙皇俄國尼古拉二世訪問日本,在返回住所的路上,被日本巡警佐津田三藏砍傷。佐津極端仇視俄國,認為俄國必定會侵略日本。他這種認知,在當時的日本非常普遍。

在尼古拉離開日本一個月後,大清帝國的北洋艦隊在水師提督丁汝昌的率領下訪問日本。早在五年前的1886年,北洋艦隊就曾到過日本,給予日本朝野極大震撼。這次訪問,同樣讓日本對北洋艦隊充滿極大的羨慕嫉妒恨。

北洋水師訪問日本

已經畢業在水軍服役的真之有幸參觀了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這個膽大的日軍少尉更是私自闖入船艙內觀察。而以拜訪丁汝昌為名,進入船艙的參謀長東鄉平八郎看到了艦隊士兵的種種不堪:在艦艙內隨意拉扯繩索,抽菸、賭博、在炮管上晾曬衣物,士兵或躺或臥或吃或喝,極度隨意,而長官也往往視而不見。

而在這一年的年底,留學法國的秋山好古返回日本,著手訓練日本騎兵。

時間推進到三年後的1894年春,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百年不知兵的朝鮮軍隊無力鎮壓,請求大清帝國出兵戡亂。作為保護國的日本也決定出兵朝鮮,以免朝鮮被清帝國完全控制對自己不利。而在此之前的1876年,日本就武力壓迫朝鮮籤訂了《江華條約》,取得了領事裁判權等一系列特權。在此後的1882年朝鮮爆發壬午兵變,中日同時出兵朝鮮,日本取得了對朝派兵權和駐軍權。兩年後的1884年,日本協助朝鮮開化黨發動政變,企圖驅逐清軍勢力,但被袁世凱擊敗,鎮壓了政變,但日本依然又獲得了一些特權。

大清陸軍

6月9日,日軍在仁川登陸,但第二天朝鮮王朝就與義軍達成了全州和議,起義平息。

王朝隨後要求清日兩國撤軍。

收到照會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決定撤軍,但外務大臣陸奧宗光和參謀次長川上操六堅決不肯。二人又發動朝野勳貴對伊藤施壓,伊藤最終妥協。

隨後日本向清帝國提出共同改革朝鮮,清帝國拒絕,日本決定對清朝發動戰爭。

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豐島海面攻擊清帝國「濟遠」、「廣乙」兩艦,「濟遠」管帶方伯謙掛白旗逃走,「廣乙」力戰重傷後在海邊自沉。這就是歷史上的豐島海戰。

很快,日艦「浪速」號發現了清軍的運兵船「高升」號,一艘被僱傭的英國商船。日艦派人施壓,清軍士兵不願成為俘虜,艦長東鄉平八郎下令擊沉「高升」號。清軍士兵用步槍還擊,全船一千多人除少數人獲救,八百多人壯烈殉國。這就是歷史上的高升號事件。

殉國官兵

此時的清帝國都城,正在為光緒帝慶祝24歲壽辰。因為戰爭的原因,日清斷交,日本公使不請自到,就高升號事件當面挑釁帝國重臣李鴻章:我們從來不躲在大國旗下做開槍的勾當。

而高升號事件在日本或明或暗的操作下,不久在英國得以平息。當西方媒體指責日本不對落水的清軍士兵施救,毫無人道主義精神時,東鄉平八郎很乾脆地回答:我們絕不放走任何一個敵人!

在朝鮮半島,葉志超率領清軍一路潰逃回國後,日軍逼近鴨綠江。10月24日,在朝日軍第一軍進攻鴨綠江清軍防線的同一天,大山巖大將指揮的第二軍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在旅順後路上的花園口登陸,準備攻打旅順要塞。

大清陸軍

11月6日,日軍攻佔金州,7日不戰得大連灣。18日,秋山好古率200餘前鋒逼近土城子,遭清軍徐邦道部3000餘人阻擊,傷亡55人,狼狽退回(清軍人數一說5000餘人,日軍傷亡人數一說死11人,傷35人)。

19日,清軍旅順統帥龔照璵及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三統領先後潛逃。11月21日,日軍對旅順發動總攻,次日攻克,隨後日軍在旅順展開四天大屠殺。日軍認為他們能輕易攻克旅順要塞,是因為清軍士氣低落,守軍大部分潰逃。

第二年的一月,日軍開始進攻威海衛,秋山真之指揮的戰艦遭到清軍沉重的炮擊,戰艦損毀嚴重。戰役的最終結果,丁汝昌自殺,北洋海軍全軍覆滅。

日軍在侵佔區大肆劫掠,並脅迫從軍記者不準報導此事

等到馬關條約籤訂,清日戰爭以日本勝利結束,日本用清帝國賠付的銀兩開始為下一場戰爭做準備。

相關焦點

  • 甲午戰爭為何日本勝而中國敗
    鐵血宰相俾斯麥的一句話揭示了甲午戰爭為何日本勝而中國敗文/佚名19世紀中後期,清朝和日本都受到了西方殖民者不同程度的入侵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明治維新
    十九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明治維新,此前的德川幕府被諸侯推翻,日本發動王政復古,明治天皇開始掌權。在日本歷史中,很多時候真正的掌權者是幕府的將軍,以及下面的大名。天皇千年以來失去實權,不過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宗教和道德的象徵。
  • 未完成的明治維新:日本學界的反思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政府組織的明治維新紀念大會上說,老齡化和正在減少的人口以及外部風雲詭譎的國際環境,使日本現在面臨著一個「國家災難」,所以安倍晉三呼籲日本人民要用明治時代「打開大門到一個新時代」的精神激勵自己克服困難。安倍晉三說,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民「勇敢的行動」維繫了日本在面臨西方殖民勢力威脅下的生存和獨立。
  • 以甲午戰爭為契機,被勝利所陶醉的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蔑視風潮
    百家原創作者:水瓶說歷史歡迎來到百家號水瓶說歷史,說到日本,相信全部的國人都知道中國與日本的」淵源「,即使到現在,我們還是不能忘卻這些」淵源「。在近代的中國,一直都被日本人看不起,而且我國在一段時期遭到日本的侵略。
  • 甲午戰爭中國武器不次於日本,為什麼會戰敗?國家全面腐朽!
    中日甲午戰爭是我們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對此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可能只有昏聵守舊的慈禧太后,懦弱無能的光緒皇帝,喪權辱國的李鴻章……但是,如果僅僅把此次戰敗的責任歸咎到這幾個人,筆者認為是不公平的!面對來自日本的挑釁,朝廷中樞更是抱有一種極為輕視的態度:打不過西方列強,還打不過你這個長期跟在我們中國後面的小日本?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心態,使得清政府重要並沒有把精力全部用在甲午戰爭之上,所以才會出現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翁同龢在李鴻章背後下黑手,李鴻章消極避戰保存實力等等這一系列愚蠢的事件。
  • 甲午戰爭後,為何中國到日本學習的留學生,反而增多了?
    中日甲午戰爭不必過多介紹,想必即便不讀歷史,很多人也都知道個大概,清朝戰敗,並且還與日本籤訂了一個不平等條約,就是《馬關條約》。經過了甲午戰爭,中日就變得不共戴天,但有意思的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後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很多熱血青年成批地前往日本去留學。
  • 同樣經歷閉關鎖國,為何清朝洋務運動失敗,而日本明治維新卻成功
    19世紀日本長崎圖片:wikipedia1894年日本對清朝發動侵略戰爭,最終清朝戰敗。甲午戰爭後,清朝洋務運動被迫流產,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日本成為了當時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強國,並且10年後在戰爭中打敗了俄羅斯帝國。
  • 左玉河:洋務運動、甲午戰爭與中國早期現代化的頓挫
    將中國的洋務運動與同時期日本的明治維新作一簡要比較,更會感到失去這次機遇的嚴重性,同時也會探尋出中國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所在。中國和日本社會狀況基本相似,都是封建專制國家;經濟基礎相同,同樣是封建經濟佔主導地位;民族命運相同,同時遭到西方殖民勢力的侵略,面臨著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化的民族危機。
  • 未完成的明治維新:日本學界的反思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政府組織的明治維新紀念大會上說,老齡化和正在減少的人口以及外部風雲詭譎的國際環境,使日本現在面臨著一個「國家災難」,所以安倍晉三呼籲日本人民要用明治時代「打開大門到一個新時代」的精神激勵自己克服困難。安倍晉三說,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民「勇敢的行動」維繫了日本在面臨西方殖民勢力威脅下的生存和獨立。
  • 日本明治維新習題精選
    1.(2018江蘇鹽城期中·24)【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鐵路建設引領了日本近代化進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1868年,日本推翻了幕府政權,開始明治維新。明治政府面臨一個重大問題就是交通條件落後,嚴重影響日本近代化的進程。京濱鐵路(從東京到橫濱)於1870年4月動工,聘請英國人莫萊爾為總工程師,於1872年10月全線竣工。
  • 甲午戰爭前夕,日本母親對兒子說的話,讓清軍汗顏
    甲午戰爭對中日交戰雙方來說,都是一場國運的賭博,賭注就是誰能崛起。日本打敗清朝,則日本崛起,但假如清朝打敗日本,日本同樣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所有成果都將化為烏有,就像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一樣。
  • 它是一本由中國人寫的禁書,但日本人卻用它發動了甲午戰爭
    但卻風靡日本,日本人也因依靠它發動「甲午戰爭」打敗了中國。這本禁書究竟有什麼能力呢?十九世紀的日本,興起了一股讀書潮,奇怪的是他們讀的竟然是同一本書,並且還是來自中國的一部書,為此日本人還為此發行了日文版。
  • 日本古代史最終篇,從江戶時代到明治維新
    家裡面這邊清理得差不多了,以后豐臣秀吉就開始對外徵討剩下的幾個尚未臣服的少數諸侯,秀吉先後出兵進攻四國、九州等地降服了這些地方的勢力,到了1590年的時候,豐臣秀吉基本上統一了日本,在統一的期間,秀吉還積極地進行對朝廷的工作,因為他的出身很低,在階級森嚴的古代日本,他想要當上將軍是沒有可能的,秀吉也曾經像15代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昭表示,希望能收自己為義子讓他的身份合理化
  • 近代中、日兩國的不同命運其實在明治維新以前就已註定
    作為戊戌變法領袖之一的梁啓超曾對甲午戰爭評價道:「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敗割臺灣、償二百兆始」。甲午戰爭後無數志在改革圖強的仁人志士在痛定思痛後開始總結日本崛起的經驗,然而當時中國人的所有總結都只追溯到明治維新,放佛日本在短短幾十年間所實現的跨越式發展全是明治維新的功勞。
  • 日本網友:如果清朝贏了甲午戰爭,會怎樣?評論值得中國人反思
    每當提起日本這個國家,大部分的中國人總是會下意識的把他們和侵略戰爭聯繫到一起,沒錯,這個國家確實在二戰時期對我們犯下過一些無法被原諒的罪行,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二戰時期並不是他們第一次侵略我們,再更早一些的清朝時,中日也有過一戰,這一戰以清朝的慘敗告終,其實這次戰爭對中國的影響也非常大。
  •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甩開中國的真正原因
    政治權力從當時國際形勢來說,西方工業國,急需貿易市場和殖民地,日本也成了它們需要轟開大門的國家。日本在17世紀初,並不拒絕對外貿易,1609年8月24日德川家康發布過《通商許可證》。為什麼日本後來又走向封關鎖國?
  • 關於你不知道的那個明治維新,日本有一些最新著作
    這是非虛構圖書推薦系列的第六篇,探討日本明治維新。作者王前是東京大學教養學部特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國が読んだ現代思想》(中國是如何閱讀現代西方思想的?),合著《近代日本政治思想史》、《現代中國と市民社會》(現代中國與市民社會)等。 說起明治維新,在中國早就不是新鮮話題,國人關註明治維新最早可以追溯到甲午戰爭之前。
  • 新刊| 張明傑:日本謀華:明治維新的再認識
    2018年是日本明治維新運動一百五十周年。旅日學者張明傑致力於近代日本涉華學術資料的收集和研究,他通過大量歷史文獻資料的梳理試圖說明,若將明治維新置於東亞史乃至世界史範疇重新加以審視考察,則會有不同以往的新的認識。明治維新的擴張本質,曾深刻影響的中國的命運,也值得我們當下重新思考。
  • 明治維新成功可能因為日本太窮了?丨日本物語
    めいじいしん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衝擊下所進行的
  • 假如甲午戰爭中國打贏了會怎麼樣?
    就在中國努力奮發進取之時,鄰居日本又來騷擾幹仗。中國窩火了很多年,想教訓一下日本,給西方列強一點顏色看看。中國不示弱,我洋務運動很多年,日本敢挑事,我明治維新進步大。雙方動刀動槍動大炮,一頓貼身肉搏,最後中國被日本猛揍。中國失敗了,世界並不震驚,因為在預料之中,只有中國人無法接受。因為日本一個番邦小國,竟然把天朝上國幹敗了。相當於一個昔日的小弟把老大哥給揍了,徒弟砍死師父,這還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