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我去北京故宮遊玩,上廁所的時候突發奇想,想體驗一下古代上廁所是怎樣的感覺。但是找了半天,只是找到了現在式的廁所,而沒有古代的茅房,後來問了導遊才知道,原來古代故宮裡沒有廁所。沒有廁所,那麼皇宮裡面的人,皇帝和妃子甚至上千的宮女、太監是怎樣方便的呢?這讓我非常好奇,我特地上網查看了一下才略有所知,你們想知道原因嗎?接下來就由我為各位看官介紹介紹。
其實啊,在清朝之前還是有廁所的存在的,比如:在秦朝或者更早之前的皇宮中,廁所和豬圈是同一類的存在,下面是豬圈,而上面會搭建一個平臺,皇帝就是在平臺上方便的。皇帝在豬圈方便之後,汙穢物會讓豬來消化掉,不得不說的是,這個方法還真是環保,不過這些豬長大之後被皇帝所吃,皇帝知道後會是怎樣的表情呢?會不會感覺很噁心!古代的晉景公就是上廁所的時候掉進豬圈給淹死的,所以說這種設置很不安全。
唐朝的廁所是現在蹲坑的先祖,他們在地下挖一個大坑,然後用石板在上面蓋好,留出一排恰好大小的洞,用兩塊瓦片放在旁邊,上去蹲著上廁所,防止下面的汙穢物濺到自己,還真別說,古代人的智慧真厲害,這種設計方式還沿用至今。
直到清朝的時候,廁所就被撤了下來。那麼,沒有廁所的他們,是怎樣如廁的呢?首先我們先來探討他們為什麼撤掉廁所。隨著古人的素質提高,對於衛生條件也要提高,對於生活的便捷性也要提高。皇宮的人比較多,如果設置一個公共廁所,那上廁所都還要排很長的隊伍才能上。皇帝和妃子的身份比較貴重,自然不能和宮女和太監上同一個廁所。我們要考慮到夜間情況,如果皇帝夜間如果拉肚子,他會千裡迢迢地跑去廁所去如廁嗎?皇宮那麼大恐怕跑到半路就解決了,這讓皇帝很尷尬。還有就是衛生方面了,古代的衛生條件始終不如現在的,皇帝是很怕髒的生物。
那沒有廁所,他們是怎樣解決的呢?所有的房間中都會設置一個桶,而這個桶就是宮中的人用來如廁的,一般類似於現在的馬桶,還有東西可以坐著,很舒適地上廁所。不過皇帝的身份畢竟和太監宮女不同,皇帝專用的馬桶怎麼可能和太監們的一樣呢?皇帝的馬桶差不多都是鑲金的,每次上完廁所之後還有人專門來擦馬桶,以便下次使用,乾淨程度可以和新的差不多。
清朝時候的「呂后」——慈禧太后在生活上奢侈無比,甚至在如廁上也可以體現出來,她每次如廁前,宮女都會精挑細選,選擇最絲滑,最軟的絲綢來供慈禧擦拭。她的馬桶是名貴木材檀香木製作而成,坐的地方還會鋪上一層軟軟的絲綢,怎麼舒服怎麼來。在上完廁所後還會有專門的宮女為她擦屁股,太監會立即把馬桶清洗乾淨。
這時候有人就要問了,這些汙穢物在房間中不會有意味,影響空氣嗎? 「官房」就遇運而生了。官房,是清朝時候集中放置馬桶的地方。官房的「所長」手下有很多太監,他每天都會按時派人到各個房中去把馬桶挑出來,用車把馬桶拉到官房,再換上新的。收集起這些汙穢物,最終由特定的人拉出京城,在指定地點倒掉。看到這裡,相信你也知道了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怎樣的聰明了吧,不知道作為現代人的你,是如何看待皇宮裡如廁的設置?快來評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