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升級 美歐戰「數」如何收場? |美國|歐盟|拜登|英國|歐洲_網易...

2020-12-15 網易新聞

(原標題:對抗升級 美歐戰「數」如何收場?)

100000000歐元

35000000歐元

這是12月10日,法國對美國公司谷歌和亞馬遜的開出的罰款數額。

近日,法國宣布從12月開始重啟數字服務稅徵收計劃,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僅是美國科技巨頭,美國的經貿部門,也都坐不住了。

「這是針對美國公司的歧視性稅目。」

「如果我們不能達成協議,情況就會失控,我們就將面臨更多的貿易戰。」

上面的觀點出自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美國對外貿易委員會,要知道,這兩個部門可是許多貿易制裁的始作俑者,一向咄咄逼人的他們最近卻頻頻「叫屈」

這是怎麼了?

反應之所以激烈,和美國網際網路公司一直在歐洲「鑽空子」有關係。

譚主和稅務從業人員聊了聊,可以舉例說明:

一家美國網際網路公司如果想在歐盟國家開展業務,可以將分公司開在盧森堡、愛爾蘭等低稅率國家,也就是所謂的「避稅天堂」

請注意,這些分公司是有實體存在的,註冊在當地,在當地招收員工,租用辦公樓,也會給當地交稅。

但網際網路公司的業務普遍在線上開展,這家公司不需要在其他國家設立實體機構,只需通過線上的網站,就能給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各國的網絡用戶提供服務,並收取費用。

說白了,其實就是美國的網際網路公司在線上賺了各國不少錢,但卻只需要給公司實體所在的低稅率地區交稅,收入不少,但交稅不多,佔了不少便宜。

這種「利潤徵稅地」「價值創造地」的不匹配挑戰了營業利潤國際徵稅機制的有效性。

美國公司充分利用了國際規則的空白。

一般來說,全世界的商貿活動都受到相關法律的嚴格管理,但是有一項看不見摸不著的商品——數據,目前,缺少真正能與其特點匹配的管理制度。

由於網絡的開放性和自由度,跨越國境的數據流動很難被精確有效地監控核算,與之相對應的數字稅徵收也就難產。

這一漏洞被美國科技企業「鑽」了個正著。

歐盟委員會競爭專員瑪格莉特·維斯塔格曾公開表示,由於愛爾蘭對蘋果的「照顧」,該公司的稅率僅為0.005%,讓蘋果逃避了大量稅金。

還有谷歌,曾因涉嫌逃稅和洗錢被法國政府調查,法國財政部開出的罰單高達16億歐元。

這個月,法國將事後的追罰轉變為事前的「通牒」,重啟數字稅徵收。

此次徵稅針對過去一年中在全球數字業務營收超過7.5億歐元和在法國境內營收超過2500萬歐元的企業,稅率為3%,收入範圍包括網際網路廣告、個人數據使用及市場銷售等等。

目前臉書與亞馬遜等公司已經收到法國財政部門的催繳款通知。

其實,歐洲苦美久矣,據彭博社報導,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奧地利等歐洲國家也都提出了數字稅方案。

此次法國率先發難」,其他國家也都摩拳擦掌,伺機出手。

美國公司「鑽空子」的後果不單單是讓歐洲損失稅收那麼簡單,更嚴重的是擾亂了歐洲的市場。

一方面,美國科技巨頭擁有規模優勢和技術優勢,通過避稅又大大增強了其成本優勢,這讓體量相對較小的歐洲科技企業根本招架不住。

美國巨頭通過「細網捕魚」式的併購行為,不管是「大魚」還是「小魚」,都被一鍋端。

2011年,微軟公司斥資85億美元收購了著名的網絡電話公司Skype,這一產品後來整合到了微軟產品線中,Skype再也沒有呈現往日輝煌。

Facebook斥資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曾經登上各大新聞的頭條,此外Facebook還發起了數十起較小規模的收購。

歐洲的新創公司稍有冒頭,就被美國資本「阻擊」,最終導向一個結果——壟斷

在數字經濟領域,美國幾乎「控制」了歐洲。

在法國,美國科技公司Paypal佔據法國支付市場48%的市場份額;而美國的谷歌在歐洲搜尋引擎市場擁有91.5%的份額……

壟斷之下,不少人開始擔心一個問題——隱私安全,而一個組織的調查報告顯示,這種擔憂已成為事實。

奧地利NOYB組織一直在做相關調查,這是一家保護歐盟公民數據安全的非營利組織。

通過多年調查,NOYB掌握了谷歌、亞馬遜等美國網際網路巨頭違反歐洲隱私法的「實錘」證據。

▲圖為NOYB組織遞交的亞馬遜和Youtube兩家公司的投訴書

根據歐盟法律規定,每個用戶都有權獲取其數據的副本,更重要的是了解數據用途以及跟誰共享等信息。

但當NOYB的10位用戶向網飛、谷歌和亞馬遜等網際網路巨頭索要相關文件時,有的根本無法提供,有的則避重就輕,矇混過關。

▲NOYB報告:並沒有完全披露相關數據。

NOYB總監馬克斯·施雷姆斯表示:「美國科技公司的許多服務都設置了自動系統來響應訪問請求,但在大多數情況下,用戶僅獲得原始數據。」

這意味著,用戶獲得的信息只是哪些數據被使用了,而並沒被告知數據的用途,而用途恰恰是威脅用戶隱私最關鍵的線索。

這相當於一種對歐盟法律的「軟對抗」

美國企業對歐盟法律的陽奉陰違,其實是為了掩蓋盜用和竊取用戶數據的行為。

蘋果在用戶不知情或未同意的情況下放置了跟蹤代碼

歐洲隱私律師斯特凡諾·羅塞蒂發現:默認情況下,蘋果的IOS系統將為每部iPhone自動生成一個唯一的「廣告商標識符」這種獨特的數字和字符字符串使蘋果和其他第三方可以跨應用程式跟蹤和記錄用戶的行為。

而谷歌也使用了類似的跟蹤系統。

▲圖為NOYB組織向歐盟相關部門舉報谷歌在安卓系統上通過廣告ID違規追蹤和盜取用戶數據。

今年5月,根據NOYB官網披露的文件顯示:每當消費者買了一部採用谷歌系統的手機,谷歌就會在手機上放置一個獨特的追蹤ID。就像一個「數字牌照」,追蹤ID允許谷歌和無數第三方監視用戶。

在上海交通大學數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何淵看來:

自由放任的數據市場只是神話,無法形成自發的秩序。在兩極分化的數據世界裡,數據主體根本無力對抗數據控制者和處理者。

如果沒有規則的保障,數據黑市的流行將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並非沒有規則和法律,歐盟對於數據權利的保護相當嚴格,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起步,一直被公認是全世界最為嚴格的數據保護制度之一。

然而面對在歐洲各國共識之上建立起的規則和法律,經常標榜自由競爭和市場公平的美國公司卻採取「鑽空子」、陽奉陰違的方式佔盡便宜,不斷蠶食歐洲市場。

如今,面對這種局面,對歐盟國家來說,對美國公司徵數字稅無疑成為擺在檯面上最有分量的籌碼和最直接的手段。

歐洲國家醞釀已久,在他們的推動下,去年10月開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有關於國際稅收新規則的提案發布,重點就是數字稅的規則,並在今年開始了談判。

目的是將更多的徵稅權分配給消費者所在國而無論該商業活動是否在該國構成了實體存在。

中國社科院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室主任馮維江告訴譚主:

這項談判背後確實有歐洲國家的推動,但早已不限於歐洲國家,有近140個國家參與。世界多數國家希望通過談判達成這項改革,從而避免各國各自為政地競相單獨採取可能造成雙重徵稅和單邊扭曲的措施。

面對國際共識,美國是怎麼做的呢?

起初,美國一直拖延,讓談判進程一再受阻,今年6月,美國公然退出了談判,還以「301調查」等方式制裁歐洲,逼其就範。

對此,法國財長勒梅爾憤怒地說道:「以制裁威脅我們,這是對待朋友的方式嗎?」

至此,整個談判陷入僵局

美國退出國際規則談判,發起無端制裁,並非什麼新鮮事,這只是近年來美國種種退群行為中的冰山一角

這背後無疑是披著「美國優先」外皮的霸權主義思維。說白了,他們不想遵守國際規則和責任,但又希望獲得好處。

國際規則無法出臺,法國已忍無可忍,不得已自己設置規則重啟數字稅,看起來美歐的數字之爭似乎沒有解決的跡象,然而隨著拜登政府進入過渡階段,似乎又有了新的轉機。

光是11月10日,一天之內,拜登就和德國、英國、法國和愛爾蘭四個國家的元首通電話,表達的是重修舊好的意願。

回應看起來比較熱烈。

德國總理辦公室表示,默克爾與拜登通電話時恭賀他勝選,希望兩國密切互信合作,並一致認為在眾多全球挑戰面前,跨大西洋合作非常重要。

英國首相府透露,詹森與拜登通電話約25分鐘,詹森也祝賀了對方當選,他還邀請拜登參加明年在英國舉行的氣候變化峰會。

法國總統府也做出了類似的表態。

光看官方,仿佛一切都很美好。

無論是媒體還是學者,大多判斷拜登上臺後會依靠歐美的關係,來擴大對歐洲的影響力。

不管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未來美歐關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東民對譚主表示:

即使美國的「重返」政策,可能會在數字稅等一些問題上做出妥協,但最終還是要在歐洲推行符合自己利益的規則。

劉東民的判斷,與外媒透露的一些細節不謀而合

在與英國的通話中,拜登警告並威脅了首相詹森,不要讓英國脫歐破壞北愛爾蘭和平進程。拜登此前還曾威脅,若英國與歐盟脫歐談判中未能履行和平協議,將不會有美英貿易協議。

從種種細節來看,這種對於歐美關係的樂觀期待還有些為時尚早。

歐洲媒體也看到了這一點,法國與德國的輿論有許多不一樣的聲音。

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教授塔尼婭·博策爾認為,拜登執政並不意味著美國回歸過去幾十年來的「傳統角色」

這意味著,「重返」並不表明美國會重新為歐洲承擔之前幾年已經拋棄的「責任」

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馬塞爾·弗拉茨舍爾認為,在經濟領域,當前美國與歐盟之間的分歧也不會隨著拜登上任而消失。

他分析道,新政府還有一個主要目標是降低美國的兩極分化,這意味著拜登將嘗試吸引更多的貧窮白人選民。

「因此,不管是誰上臺,都會支持美國現在的保護主義』政策,通過貿易措施來保護本國產業和就業崗位不受衝擊。」

這也讓本就迷霧重重的歐美數字之爭更加撲朔迷離。

美歐數字經濟對抗升級 如何收場?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韓佳鵬_NN9841

相關焦點

  • 對抗升級 美歐戰「數」如何收場?
    在兩極分化的數據世界裡,數據主體根本無力對抗數據控制者和處理者。  如果沒有規則的保障,數據黑市的流行將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歐洲並非沒有規則和法律,歐盟對於數據權利的保護相當嚴格,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起步,一直被公認是全世界最為嚴格的數據保護制度之一。
  • 發布美歐關係新日程,歐盟為何頻頻向拜登釋放善意?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副教授賴雪儀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歐盟之所以頻頻向拜登釋放善意,除價值觀層面因素外,還想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搶佔外交關係的主導權。表面上看,拜登可能將緩和美歐關係,美歐關係也最有可能在數字經濟領域取得突破。但是,上述美歐之間分歧由來已久,想解決這些問題並非易事。
  • 「深度」拜登上臺會迎來「美歐蜜月」?歐洲大國各有憂慮
    【環球時報駐德國、法國、美國、英國記者 青木 劉玲玲 鄭可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編者的話:若拜登上臺,跨大西洋關係將迎來「蜜月」?在美國大選投票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被主流民調普遍看好,歐洲很多國家也希望拜登贏,連被視作川普最親密盟友的英國首相詹森,也被英媒爆料有此期待。隨著美國大選結果明朗化,歐洲人長出一口氣,一些政要歡呼「歡迎美國歸來」。
  • ...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拜登時代美歐關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被...
    拜登近日則宣布了其內閣和高級官員人選,其中包括獲得國務卿提名的布林肯,以及美國前國務卿克裡等同歐洲關係深厚的官員,這亦被歐洲觀察人士視為積極跡象。拜登上臺後,能夠打開美歐之間的心結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表示,現實情況會比較複雜。
  • 美歐貿易戰升級! 歐盟將對4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
    (原標題:美歐貿易戰再度升級!歐盟將對4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 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倒計時最後一個月,美歐貿易摩擦再次升級!
  • 歐洲應如何與拜登共事
    但無論喬治亞州結果如何,歐洲以及世界其他許多地方都會因為拜登得勝而鬆一口氣。這個戰略涉及增加歐洲的地緣戰略凝聚力和戰略自主權(必要時以諸邊方式並在可能時實施多邊方式),同時與其他國家接觸並支持各項普世原則。這兩大支柱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更具凝聚力和戰略自主權的歐盟可以更有效地尋求多邊解決方案,而一個更具合作性的世界秩序將有助於增強集團的影響力並證明其存在意義。當前一個關鍵問題是歐洲如何與拜登政府攜手去推進這種合作。
  • 拜登時代,英國還會對中國「跳得兇」嗎?|北京觀察
    拜登的出現令歐洲回憶起歐巴馬時期歐美關係的融洽度我們可以從法國對蓬佩奧例行公事的接待中,看到大多數歐洲國家對於美國大選的態度和對未來美歐關係的期待。「歐洲國家領導人紛紛已對拜登表示祝賀,幾乎都趕在第一時間。這表明拜登當選或者說民主黨上臺是符合歐洲多數國家的期待的。」
  • 劉明禮:美歐關係能改善到何種程度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23日與歐盟和北約領導人通話,強調對深化和重振跨大西洋關係以及對北約的承諾。歐洲領導人則邀請拜登明年與美國歐洲盟友會晤並訪問北約總部。過去四年的跨大西洋關係讓歐洲苦不堪言,那麼拜登上任後會讓美歐「再續前緣」嗎?
  • 十四年舊帳令美歐貿易爭端升級,疲軟歐元或再次被打回原形
    周三(4月10日)消息稱,歐盟準備就美國對波音公司的補貼實施報復性關稅。在華盛頓誓言要以關稅反擊歐盟對空中巴士的支持數小時後,跨大西洋(600558)的貿易緊張局勢明顯升級。在美國政府針對歐盟商品加徵關稅的14頁商品清單中,有一些是歐洲最昂貴的農業出口產品,包括奶酪和葡萄酒。川普在推特上表示,歐盟多年來在貿易上佔美國的便宜,很快就將停止。
  • 美媒:歐洲讓拜登的對華政策「難上加難」
    然而,美國並不樂見中歐關係更進一步,無論是川普政府亦或是拜登團隊。與此同時,多家美媒悲觀預測,歐盟的做法將損害拜登就任後的歐美關係,打亂拜登的對華政策,讓其變得難上加難。 美國《華盛頓郵報》7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曾表示,他希望建立起一個全球聯盟,以抗衡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此前,拜登團隊還曾表達過希望與歐盟在涉華問題上密切合作的願望。
  • 中美歐大三角如何演變?三大脈絡解析未來全局|新京智庫
    川普政府要求歐洲盟國儘快增加國防開支,這與歐洲,特別是德法等國家的國防預算計劃相衝突。整體來看,川普執政以來,美歐關係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安全方面都有所惡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疏遠。這也使得歐洲國家對拜登新政府有著更多的期望。在美國大選結果初步確定之後,歐洲國家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度,第一時間祝賀拜登當選。
  • 美國對歐盟鋼鋁關稅臨時豁免明日到期 美歐貿易戰一觸即發
    專家認為美歐貿易領域矛盾疊加,或致未來雙方嫌隙加深。歐盟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倫29日在歐洲議會全會上表示,她預計6月1日美國對歐盟鋼鋁關稅臨時豁免到期後,美國將決定對歐盟鋼鋁產品出口實施配額限制。她表示,屆時歐盟將實施反制措施,對美國部分進口產品加徵關稅,加徵關稅的產品類別將從先前公布的一份清單中挑選,但會低於此前設定的稅率水平。
  • 外媒:歐洲不願推動以美國為中心,中國與歐盟的貿易首次超過美國
    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稱讚歐盟上個月公布的最新貿易數據「對中國和歐盟都是好消息」。歐盟官方歐洲統計局與《新聞周刊》分享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中歐貿易額為4255億歐元,約合5168億美元,超過美國和歐盟的4125億歐元(5010億美元)。
  • 拜登還未正式上臺,歐盟就在對華醞釀壞招,向美國獻「大禮」
    今年的美國大選可以說是驚心動魄,發生了很多事情。隨著權力交接的啟動,拜登即將成為美國新一屆美國總統。回看川普執政的這四年,美國發生的變化還是巨大的,特別是與中國外交方面的變化最為明顯。美國不斷給中國施壓,破壞中美關係,讓兩國的關係發展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局面。
  • 貿易戰陰影籠罩美歐 美徵高關稅損人害己
    歷史已一再證明,貿易戰永遠沒有贏家,只會導致雙輸和多輸。前車之鑑歷歷在目,川普政府應當慎行。美國要徵高關稅 川普:樂見貿易戰爭美國總統川普8日籤署公告,將對進口鋼鐵徵收25%的關稅,對進口鋁產品徵收10%的關稅。關稅措施將在15天後正式生效。
  • 法國智庫解讀歐洲「戰略自主」議題
    問題一:近些年歐盟遭遇多次內外衝擊。歐洲國家從中吸取了哪些教訓?經歷衝擊後的歐洲國家會更加團結嗎?愛德華·西蒙:2016年兩大「衝擊波」令邊界問題重新成為歐洲戰略博弈的中心,一是英國舉行脫歐公投,二是川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英國脫歐標誌著歐洲一體化進程受阻;川普當選則使歐洲首次面對公開反對歐洲團結統一的美國總統。
  • 【有聲銳評】漸行漸遠,無法阻擋的「美歐離心力」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一系列單邊主義決定令歐盟領導人們感到失望,並給跨大西洋關係帶來很大衝擊。近日,川普對英國的工作訪問,遭到英國倫敦、牛津郡數萬民眾的遊行抗議,並被英國媒體集體吐槽。此前,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於6月底警告歐盟領導人,要對川普導致的「最壞的情形」做好準備,指出跨大西洋關係的分歧已超出了貿易戰的範圍。在日前的北約峰會上,川普持續施壓北約成員國增加防務支出,不僅要求「立即實現」佔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更提出「最終目標是4%」。美國《華盛頓郵報》還爆料稱,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年4月造訪白宮時,川普就曾向他提出「法國脫歐」的建議。
  • 拜登上臺後會不會走川普的老路?他已經表態兩次了
    「將出現合作、競爭和對抗的共存,而非現任總統川普式的全面對抗。」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亞洲項目組主任揚卡·厄特爾稱,中美貿易爭端不會因此得到解決,但拜登也不會直接進入新一輪爭端。上述國外媒體的分析似乎正在被逐步驗證。
  • 法國和德國就歐洲的未來吵了一架,核心是還要不要認美國做老大
    在美國當選總統拜登高喊一聲「美國要回來了」之後,盟友們卻鬧起矛盾來了。過去四年,美國讓歐洲盟友失去了安全感和耐心,倒逼作為歐盟領頭羊的法德軸心有意為歐盟尋找一條戰略自主的道路。如今,拜登要與川普「劃清界限」,還密集給歐洲打來越洋電話,「好日子」要回來了嗎?
  • 外媒:面對中國挑戰,歐盟欲與美國建立後川普時代新聯盟
    (觀察者網訊)「歐盟將呼籲美國抓住『千載難逢的機會』,組建新的全球聯盟以掩蓋川普時代的緊張氣氛,並應對中國帶來的『戰略挑戰』。」當地時間11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在一篇報導的開篇如是說道。報導截圖「新的美歐全球變革議程」,歐委會呼籲實現與美國和解報導說,這份草案由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共同撰寫,預計將在12月10日至11日的會議上提交給各國領導人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