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判例:違法強拆違法建築的賠償範圍、賠償數額及舉證責任

2020-10-31 徵地拆遷法律知識

【裁判要點】

關於行政機關強制拆除違法建築過程中毀損物品的行為被確認違法後,行政相對人直接提起行政賠償訴訟的賠償範圍和數額的確定及相應舉證責任分配問題。根據《國家賠償法》第二條第一款的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受到違法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四十七條第三款的規定,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但此處兩種舉證責任在證明目的、證明對象、不利後果等方面並非完全一致,具體而言,對於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無法認定的巨額損失是否存在,原告仍應承擔初步證明責任,否則主張消極事實的被告將無從舉證。而對於損失數額,被告窮盡舉證手段仍無法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綜合案件實際情況,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結合當事人訴求合理酌情確定,並判決行政機關承擔相應賠償責任,而非直接支持原告所有賠償請求。

【案件編號】(2020)最高法行賠申188號

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西北政法大學物權與土地研究所聯席所長史西寧律師提醒各位朋友們:在行政賠償、補償的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但此處兩種舉證責任在證明目的、證明對象、不利後果等方面並非完全一致,具體而言,對於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無法認定的巨額損失是否存在,原告仍應承擔初步證明責任,否則主張消極事實的被告將無從舉證。而對於損失數額,被告窮盡舉證手段仍無法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綜合案件實際情況,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結合當事人訴求合理酌情確定,並判決行政機關承擔相應賠償責任,而非直接支持原告所有賠償請求。

相關焦點

  • 違法建築被違法強拆,有行政賠償嗎?最高法觀點如下!
    行政機關往往無法嚴格遵循《城鄉規劃法》《行政強制法》等對拆除違建法定程序的規定,在程序違法的情況下拆除違建。那麼,面對城管、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等的違法強拆,違建當事人有權主張獲取行政賠償嗎?最高人民法院在近年來的多起裁判中適用了較為統一的裁判觀點,本文,在明律師就為大家進行一番梳理,以明晰這一問題的大致答案。
  • 判例丨違法建築拆除過程中無法區分保存和移交的物品設施,不予賠償
    洪奇生豬養殖合作社向本院申請再審稱:1.一、二審法院都未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三十八條的規定確定舉證責任,沒有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生活經驗、生活常識等酌情確定賠償數額。一是對涉案土地毀滅賠償不予審理錯誤,承包地屬於洪奇生豬養殖合作社的用益物權,包含在永川區政府強拆中毀損物品之內,在拆除養殖場時一併滅失,應予賠償。
  • 最高院:違反「比例原則」,強拆違建也要承擔賠償責任
    而拆遷部門為了少給、乃至不給補償款,經常會以「拆違代拆遷」的方式強拆,因為以拆違建的名義是不需要給拆遷戶補償的,拆遷戶對此也是很無奈,畢竟違法建築,強拆不給補償似乎也很「合理」。但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判例,明確告訴大家,不僅「拆違代拆遷」違法,強拆違建違反「比例原則」,拆遷部門也要承擔賠償責任。
  • 被違法強拆可申請行政賠償
    ,但是大家要記住,如果自己的房屋遭遇違法強拆,是可以申請行政賠償的。房屋被合法強拆根據房屋價值的損失、被埋物品及房屋裝修的損失、搬遷、臨時安置補償等損失等方面的內容確認賠償數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規定,在行政賠償、補償案件中,原告應當對行政行為造成的損害提供證據。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舉證的,由被告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被徵收人未對屋內的物品進行清點登記造冊,就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3、搬遷、臨時安置補償等損失。《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徵收房屋的補償除房屋價值外,還包括搬遷、臨時安置、對被徵收人的補助和獎勵等。
  • 因為違法強拆,徵收補償變賠償!數額直接翻兩倍
    不過這個案例,人民法院認定徵收方違法強拆後,又認定了徵收方應當進行賠償,徵收補償的數額直接翻了兩倍!2016年被納入了徵收範圍內,但是陳女士認為徵收方所給付的補償太低,所以一直未與徵收方籤訂補償協議,而徵收方也一直未與陳女士協商補償數額的問題。
  • 典型判例:行政賠償案件的舉證責任分配及舉證不能的不利後果
    【裁判主旨】行政訴訟與信訪作為兩種相互獨立、相互分離的救濟制度,當事人對信訪事項的處理意見或者在強拆行為已被生效判決以程序違法為由確認違法的情形下,被強拆人未能舉證房屋建設獲相關主管部門批准,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要求的,人民法院通常不會判決對該房屋進行賠償。
  • 某水電站被強拆,最高院認定徵收方強拆行為違法
    近日,由北京冠領律師事務所任戰敏執行主任和張婷律師代理的某水電站強拆賠償案件,經最高法再審,裁定徵收方強拆行為違法,案件發回重審。在案件再審中,任戰敏律師通過對案件事實的充分舉證和法律關係的深入辯析,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支持,最終最高人民法院在再審裁定書中直接認定徵收方強拆行為違法,並對後續責任機關和行政賠償範圍的確定提供了明確的指導和要求。
  • 最高法勝訴判決後效:違法強拆今後一律這樣判!
    本案爭議的焦點是被上訴人對上訴人財產損失的賠償範圍、賠償方式和確定賠償數額的依據等問題。在明律師解析:在這起舊城區改建徵收項目中,區政府在僅下達了房屋徵收決定,而未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情況下就直接將涉案房屋行政強拆。其行為直接違反了590號令的明文規定,嚴重違反法定程序,判決確認強拆行為違法無任何爭議。
  • 房子遭強拆,沒有證據也可能勝訴並得到賠償
    法院判決強拆違法後,王先生提起行政賠償訴訟,但是一審法院以原告無法提供具體損失的證據為由,判決駁回原告的賠償申請。因此,王先生遂委託聖運律師來維護其合法權益。〈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四十七條規定:「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在行政賠償、補償案件中,因被告的原因導致原告無法就損害情況舉證的,應當由被告就該損害情況承擔舉證責任..
  • 法院判定強拆違法就能直接拿到賠償嗎?這幾步很關鍵!
    導讀:在徵收拆遷的案子中,被徵收人經歷了申請政府信息公開、複議徵地批文、訴強拆違法等法律程序後,認為得到自己應有的賠償便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而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和司法實踐,確認強拆行為違法到行政賠償之間仍有不短的一段路要走。本文,在明律師就為身處這一關鍵階段的被徵收人提供指導。
  • 最高法判例:棚改徵遷過程中違法強拆行為的損失賠償
    案涉房屋系平房混合結構,原審以房屋所有權證載明的建築面積確定房屋損失面積,參照案涉拆遷區域相鄰小區近一年二手房交易價格及判決違法時點該小區二手房市場交易行情,按照偏於高價的標準確定房屋賠償單價,充分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其次,關於屋內物品損失問題。當事人籤署的拆遷房屋空房驗收單,能夠證實案涉房屋被拆除前已經具備空房拆除條件。當事人 提交的現場照片等證據尚不足以推翻前述拆遷房屋空房驗收單。
  • 最高法判例:無證房屋是否屬於違法建築?
    在行政機關沒有充分證據證明被拆除的無證房屋屬於違法建築的情況下,應當將該房屋視為合法建築,依法予以行政賠償。行政賠償的項目、數額不得少於被徵收人通過合法徵收補償程序獲得的行政補償項目、數額。梁文龍的房屋納入貴港市高鐵站前廣場建設項目徵收範圍,對於該房屋的價格,已由房屋徵收部門依法組織委託評估,梁文龍知悉評估內容但並未申請覆核,且評估價格的依據為補償安置方案中公布的貴港市中心城區房屋建設市場指導價格,評估結論客觀合理,足以填補其同時期的實際損失。港北區政府在強拆前未對房內物品盡到清理保存義務,違法強拆擴大梁文龍損失,依法應予賠償。
  • 房屋遭違法強拆,行政賠償只能按補償方案計算嗎?
    但如果房屋徵收部門在徵收過程中未按照法定程序實施徵收,其與被徵收人之間的法律關係不再是行政補償,而是因違法的行政強制行為引發的行政賠償。那麼,當其強拆房屋的行為被確認違法後,行政賠償金額是否仍完全依據原有的補償方案計算呢?
  • 如果企業被強拆,企業主應該得到什麼賠償?
    最高法:違法強拆導致建築材料受到明顯不合理針對此類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曾有這樣一則再審判例。該案當事人的違建廠房被有關部門強制拆除了。但當事人認為案涉施工人員在實施強拆時,超出合法範圍地損壞了廠房內的一系列財產物品,於是起訴請求法院判令有關部門就廠房內的財產物品給予賠償。
  • 因行政機關違法行為舉證困難,法院可根據提交的評估報告確定賠償
    本案系行政賠償案件,在當事人提供初步證據證明其受到的直接損失且因行政機關違法行為給其履行舉證責任造成困難,而行政機關又未能提供有效證據證明當事人實際損失的情況下,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實際直接損失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 房屋強制拆除被確認違法後,該如何申請賠償?
    當房屋被強制拆除後,當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經過法院審理,終於拿到強制拆除違法的判決。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的,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是否賠償的決定。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充分聽取賠償請求人的意見,並可以與賠償請求人就賠償方式、賠償項目和賠償數額等問題進行協商;義務機關逾期不予賠償的,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 房屋被違法強拆法院判決後,徵收補償不接受,可否申請國家賠償?
    對補償方案或數額不滿意,是選擇接受徵收方給出的方案還是去走維權之路申請國家賠償呢?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個真實案例(案號2020豫行賠初1號),當房屋被違法強拆後,法院作出了違法確認 ●原告李某等在漯河市擁有一座合法房屋,建築面積813平方米,2014年房屋被納入漯河市舊城和城中村改造項目徵收範圍,因補償不合理,原告沒有與拆遷方籤訂補償協議。
  • 違法拆遷行政賠償案件的審查處理(乾貨總結)
    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四十七條規定,在行政賠償案件中,對於各方主張損失的價值無法認定的,應當由負有舉證責任的一方當事人申請鑑定,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拒絕申請鑑定的,由其承擔不利的法律後果。據此,在行政賠償訴訟中,一般仍應堅持「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規則,即原告應當對被訴行政行為造成損害的事實提供證據。
  • 最高法院裁判 :被違法強拆的房屋難以鑑定的,法院應判決按照徵收補償方案​賠償
    具體到賠償的數額,為確保當事人獲得及時、公平、公正的救濟,在行政機關違法強制拆除當事人房屋,難以對房屋及其他損失進行鑑定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提出的行政賠償訴訟請求,結合案件具體情況,參照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徵收補償標準,全面、充分考慮當事人的各項損失,確定損失數額,直接判決行政機關對房屋及其他人身、財產損失一併予以行政賠償,法院在判令賠償時的標準至少不應低於補償標準
  • 這九種違法強遷,99%法院都判拆遷戶勝訴,徵收人承擔賠償責任
    通過查詢法院徵地拆遷案例,數據總結對比,在這九種違法拆遷中,99%的法院裁定拆遷戶是勝訴的,徵收人應承擔國家賠償責任!拆遷通知不全面,超出拆除範圍:行政機關催促對方自行改正或者拆除的,應當明確清理範圍,採取強制措施,不得超過清理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