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計程車的另類艱難(臺北傳真)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大陸人到臺灣旅遊,對計程車印象普遍很好:打車容易,沒有拒載,大多數服務也不錯。司機還會說,他們每月不用繳納沉重的車份兒錢。但在這理想畫面之下,臺灣計程車行業另有一份艱難。

公司曾高價買牌照,再收份子錢

計程車在臺灣稱計程車。檢視臺灣計程車的發展過程,牌照基本沒有壟斷過。早年因計程車興起,影響了人力三輪車的生意,發生不少糾紛。1960年管理部門出臺了一項政策:公司申請計程車牌照,每張需繳納1.5萬元新臺幣(以下均為新臺幣),作為收購3輛三輪車並輔助3名車夫轉業之用。臺北市計程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明雄說,用物價核算,那時的1.5萬元相當於現在的30萬元。當然,水漲船高,公司也向司機收取高額的計程車牌照使用費。

即使這樣,計程車數量仍然增長迅速,供過於求。臺灣「交通部」遂在1978年12月限制成立計程車公司,停止增發計程車牌照。不過,為了鼓勵遵紀守法,「交通部」1986年開始發放個人計程車牌照。王明雄介紹,差不多要有8年甚至10年的從業經歷、沒有不好記錄的老司機才能申請,對市場影響不大。

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的是臺北市1995年開放計程車運輸合作社申請。當時規定只要有200名年滿20歲、有駕照的臺北市民,即可申請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代為申領計程車牌照。臺北之外的縣市紛紛效仿。王明雄說,新北市的門檻更低,只要有50名合格司機就可以成立合作社。

放開個人申請,導致牌照不值錢

合作社牌照發放後,計程車牌照迅速跌價。在臺北市開了20多年計程車的全銀保說,自己花了十二三萬元買的牌照,不想,沒兩年放開了,「牌照就不值什麼錢了」。

此舉自然引起計程車公司的強烈不滿,迫使臺灣交通主管部門1998年1月實施新規定,計程車牌照要「依照縣、市人口及使用道路面積成長比例發放」,對計程車總量進行管控,但優良駕駛申請個人牌照不受限制。何謂優良駕駛?年齡在30歲至65歲之間,沒有犯罪記錄,執業登記證滿6年以上。王明雄說,這實質就是留了「後門」,總量當然管不住,那些合格的老司機退了公司或合作社的牌照,直接申請個人牌照了。根據「交通部」網站公布的統計數字,臺灣計程車1998年當年仍增加了近2000輛,在1999年1月達到最高峰112486輛。

不過,經過競爭洗禮,公司的牌照使用費跌到不足2000元;合作社牌照每月只需五六百元,個人牌照則沒有牌照費。因為取得證照容易,不少失業者找工作的間隙,開計程車度困。用臺北一位「名嘴」的話說,「在臺灣,找不到工作,女的去陪酒,男的開計程車。」還有一些人是退休或兼職,開計程車賺外快。

計程車總量減少,司機收入下滑

1999年後,臺灣計程車數量逐年下降。至2014年11月,已經跌至87720輛,減少了1/5。究其原因,很難講是總量管制的政策見效了。「交通部」的一份資料顯示,近10年,公司牌照減少2369張,降幅5.5%;合作社牌照減少741張,降幅3.72%;而不在總量管控限制之內的個人牌照,則減少5299張,降幅15.5%。

應該說,計程車減少多半是市場作用的結果。計程車還是太多了。以臺北市為例,至2014年8月底,臺北市計程車有29915輛,比最高峰時減少了近1萬輛。但以臺北市270萬的人口計,每萬人仍有111輛計程車,這一比例是北京市的3倍還多。王明雄說,臺北市計程車牌照並沒有變少,只是因為車沒有人開,那1萬牌照沒掛出來而已。

與此同時,計程車司機收入逐年下滑。2014年底,「交通部」公布的一份抽樣問卷調查顯示,計程車司機2013年每月平均總收入為41366元,扣除油費等21318元支出後,月薪只有20048元(相當4000元人民幣),比叫苦連天的剛畢業大學生的22K(即22000元)還少。很多司機為了養家餬口,每月只休兩三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

司機們努力開拓客源。記者遇到一位何姓司機,自取暱稱「財哥夫司機」,並製作了漫畫名片發給乘客,簡直是賣萌求關注。超過1/3的司機,包括個人牌照,也自帶牌照加盟到類似臺灣大車隊的公司中,每月付3000元不等,接受衛星派車服務,不再盲目掃街。據說這樣收入可以提高不少,但每月平均淨收入也沒達到2.5萬元。這樣狀況下,臺灣計程車自然不會拒載,只是司機們是另一種艱難。

相關焦點

  • 臺北女孩談兩岸計程車司機:都愛聊臺灣政治
    【編者按】郭雪筠是一個來自臺北的女孩,成績一般,長相一般,是臺北萬千女孩中最普通的那一種。2012年,她來到北京讀研究生,以「愛臺北」為名在豆瓣連載日記並廣受好評。郭雪筠說,她到大陸後才明白,臺灣、大陸對彼此而言,是有時恨得牙癢卻又須臾離不開的可愛存在。她說:「兩岸年輕人也是很容易變成好友的。」
  • 揭示臺北計程車管理之道:臺北,打的士不鬧心
    本報今起開設「臺島特寫」專欄,通過駐臺記者的深入採訪報導,讓讀者更多了解臺灣經濟、社會、文化等方方面面情況,深度接觸臺灣,敬請垂注。(深圳特區報駐臺記者 陳智軍)  「我40年前就是臺灣的大學生了,退休以後才開起了計程車。」司機吳先生一路上和記者興奮地聊天,「那時的大學生很值錢,連高中生都不多。」  「那怎麼想起來開計程車了?」在臺灣計程車被叫做計程車,記者入鄉隨俗。
  • 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臺北傳真)
    原標題: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臺北傳真) 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防不勝防:改號軟體+狼群戰術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歷的陳偉才還說,臺灣警方告訴他,「臺灣有近10萬人,以面向大陸實施電話詐騙為生」。但臺灣「警政署」上周對此回應,這一數據「純屬臆測」。   既然「純屬臆測」,確切數字是多少?
  • 臺灣高鐵為何必須「被破產」(臺北傳真)
    一名乘客正在搭乘臺灣高鐵。 從臺北到高雄,走高速公路要五六個小時,坐高鐵只需90分鐘。這條2007年通車、貫穿臺灣南北的鐵路,速度快,服務好,給臺灣人提供了不少方便。它還有「全球最大的BOT」之稱,但就是這個名不符實的稱號,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所謂「BOT」,是指「建設、經營、移交」,即民間出資建設某項目,經營期滿後移交給政府。
  • 中藥業在臺灣艱難傳承——訪臺北迪化街中藥行
    新華社臺北1月5日電(記者劉斐 章利新)1年多前,楊凱宇從父親手中接過六安堂,成為這個中藥世家的第四代傳人,等待他的是如何讓中藥行業在艱難環境中傳承下去的考驗。儘管楊凱宇才26歲,但他的六安堂卻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店。
  • 臺灣計程車:打破壟斷 控制總量
    計程車在臺灣被稱為「計程車」,因車體統一漆為黃色,又被暱稱為「小黃」。  上世紀80年代,臺灣計程車司機每月不僅要交給車行2000元(新臺幣,下同)的管理費,而且要交10萬元的牌照使用費,牌照壟斷和短缺帶來了諸多矛盾。1986年,臺灣當局交通主管部門開放「個人車行」,1998年全面放開計程車牌照申領,申請個人牌照不再受數量限制。
  • 臺北人氣美食多 都是計程車司機喜愛的口味
    中新網2月24日電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北人氣美食相當多,多數計程車司機喜愛的口味,以傳統臺式料理居多,包括松山司機俱樂部、林森北路蘇記排骨湯、大稻埕保安街49巷、民族西路老張豬腳飯、昌吉街紅燒燉鰻、歸綏街當歸豬腳、北投滷三塊
  • 《去臺北》:16位臺灣當地文化名人寫就的私家旅行指南
    16位臺灣當地文化名人 × 25個臺北旅遊私人地標。舒國治帶你吃遍臺北,鈕承澤帶你走街串巷,陳昇帶你讀書喝酒……一個私房的臺北,一種道地的玩法,一群超有範兒的帶路人。全書分為「貪食紀」、「尋茶道」、「街市遊」、「雜貨淘」、「文藝派」五個部分,由臺灣本土文化名人舒國治、鈕承澤、陳昇等擔任嚮導,以他們對臺灣文化與臺北遊覽之趣的深刻認識與本土體驗,精選臺北最值得遊玩的地方,介紹最不能錯過的臺北私房美食,最不可替代的臺北文化精髓,令讀者吃到最正宗的,玩到最道地的,感受到最有靈氣的臺北,獲得一趟在地美食家和玩家帶來的私房臺北旅行體驗。
  • 臺灣或放寬計程車駕駛員年齡至70歲
    中國臺灣網5月12日訊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臺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計程車相關公會爭取放寬計程車駕駛員年齡,在健康許可條件下可延長工作年齡,臺當局「交通部」研議將計程車駕駛年齡限制從68歲放寬為70歲,延長後每年要增加體檢項目,並加做認知測驗,通過後才能換一年期短效期駕駛執照。
  • 臺灣乘計程車經歷:壟斷與開放真是天壤之別!
    據南海網報導,海口市綜合交通大調查已完成9個對外樞紐問卷調查,還將進行居民出行調查,全市將抽中近10000戶家庭作為調查對象,由社區網格員佩戴工作證上門調查。這次國慶長假去了趟臺灣,站在臺北街頭打車,從來沒有等過5分鐘的,從來沒有拒載的,從來沒遇到過服務態度不好的。
  • 臺灣計程車司機的「小確幸」
    臺灣計程車內擺放的百合花令人眼前一亮。(圖片來自網絡)不少臺灣人追求「小確幸」,計程車(臺灣對計程車的稱呼)司機的話語間也多有流露。60多歲的陳姓司機告訴我,「平時載客人,有人花錢讓我們逛街多好。司機告訴我,臺北有好多家車隊。「會拼業績,服務要好。」而別出心裁地在車內放花,也是提升服務品質和車隊形象的方法,令境外遊客過目難忘。計程車內,也時常見到懸掛有清香的玉蘭花。在臺灣街頭,常有阿嬤老翁胸前掛個小籃,裡面鋪著一串串小小的玉蘭花,他們甚至會穿梭在路口等紅燈的車流中,尋找潛在的司機買家。有司機感慨老人家討生活不易,會買下幾串,既裝點車子,也是助人為善。
  • 臺北新北基隆地區計程車春節起加價 依跳表收費
    原標題:臺北新北基隆地區計程車春節起加價 依跳表收費華夏經緯網1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北市政府交通局17日宣布,為體恤計程車司機於春節期間服務的辛勞,自2月11日0時起至20日晚間12時止,與臺北市及基隆市同步實施計程車春節每趟加收新臺幣20元,依跳表收費。
  • 中國臺灣臺北美食之旅
    蔣介石寺我對臺灣的第一反應是它是新加坡和香港的混合體而且肯定比越南更發達。地形也是一個令人愉快的驚喜 - 連綿起伏的山丘環繞著天空刮板,提供了城市生活的「遠離」。閱讀指南書,他們會告訴你臺北101,以前被稱為世界上最高的建築,蔣介石的寺廟,徒步旅行,還會提到充滿食物和不尋常美食的夜市胃。
  • 臺灣大學生北京見聞:臺北沒有的「滴滴出行」
    在北京,類似「滴滴出行」這種結合網際網路科技的平臺軟體大大優化了乘客的計程車體驗,顛覆了我對計程車產業的固有印象。  在臺灣,黃色車身的計程車在熙來人往的臺北街頭來回穿梭。計程車司機瞪大眼睛尋找"獵物",唯恐稍不留神,能到手的客人,給其他司機攔了去。在臺灣,乘客能路邊招車,也能使用手機叫車服務。
  • 印象臺灣 臺北的細節
    >臺北感人的細節微信號:jzhpress喜歡集郵的我,見到臺灣郵局,總是進去買紀念郵票。我以為這是作為臺北的對外窗口——松山機場特有的,後來我在很普通的西門町漢中街郵局也看到這樣的「關心您」,這才明白這是臺灣郵局統一配製的,安放在每一個郵局。在臺北火車站,我向服務小姐詢問了臺北至臺中的高鐵班次之後,又問臺北至臺中的飛機班次。可能由於她不熟悉飛機航班的緣故,用電腦查了幾分鐘之後才查出來。她把結果告訴我,然後說:「讓您久等了,不好意思!」
  • 臺灣計程車司機喊話蔡英文:你背信我們 只保護外國人
    原標題:臺灣計程車司機喊話蔡英文:你背信我們 只保護外國人  【環球網綜合報導】Uber進入臺灣市場4年,對當地傳統計程車行業產生了不小的衝擊。臺灣《聯合報》8月12日消息稱,12日上午逾百輛計程車繞行臺灣「行政院」以示抗議,導致周邊出現嚴重交通癱瘓現象。  對此,「行政院」緊急提出月底召開跨部會議。
  • 70年代,臺北街頭車況如何?計程車不少,挺繁忙
    在當時的臺北,街頭又是什麼情況呢?圖為1978年臺北市中心,做生意的計程車隊伍,前後相連,足足有四五輛。公交車,私家車,自行車同行的畫面,路上也用白色標線區分了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車流量密度,雖然遠遠趕不上現在,在當年也算是相當不錯的了。公交出行方面,那個年代的老式公交車還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上下門處鏽跡斑斑,左右推拉的簡易車窗。看這樣子,車內應該也沒有空調。
  • 臺北傳真:電話詐騙成「臺灣之恥」
    對此,有臺灣媒體直呼電話詐騙已成了「臺灣之恥」。 防不勝防:改號軟體+狼群戰術 在公安部有20年工作履歷的陳偉才還說,臺灣警方告訴他,「臺灣有近10萬人,以面向大陸實施電話詐騙為生」。但臺灣「警政署」上周對此回應,這一數據「純屬臆測」。 既然「純屬臆測」,確切數字是多少?
  • 我們在臺灣:幸福的瞬間 臺北攻略
    北京到香港3個小時,香港到臺灣1小時20分鐘,加上轉機的2小時,基本上要花費近7個小時的時間,真的是很費體力耶。  臺灣桃園國際機場   臺北的桃園機場分一號和二號航站樓,如果你是坐CI(China Airline)的話,應該是在一號航站樓的。
  • 颱風雨過後臺灣防災沙包成「另類公害」(圖)
    颱風雨過後臺灣防災沙包成「另類公害」(圖) >  泰利颱風來襲前,各地聞雨色變,民眾紛紛索取沙包應戰,風雨過後,有民眾任意棄置沙包,恐成為另類「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