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催化劑將二氧化碳轉為噴氣燃料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誌22日發表的一項化學最新研究,科學家團隊利用便宜的鐵基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氣體直接轉化為噴氣燃料。這一發現被認為有相當大的產業應用潛力,且這些二氧化碳直接捕獲自空氣,並在飛行的燃燒過程中從噴氣燃料中再次釋放,因此具有從整體上實現碳中和的可能性。
-
科學家發明新型催化劑:二氧化碳直接變成噴氣燃料
人類和其他動物呼吸中會吸入氧氣吐出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燃燒也是類似的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被認為是氣候變暖的關鍵原因之一。英國多位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鐵基催化劑,可以將二氧化碳變成烴類噴氣燃料。隨著人類生活、生產活動的擴大,這一個世紀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快速增加,主要來自於對石油、煤炭及木材等碳基材料的廣泛利用,燃燒後產生的二氧化碳已經佔到了全球溫室氣體的26%,是氣候變暖的第一大真兇。
-
科學家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航空燃料,飛機可以實現「淨零排放」
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的工業社會與人類的繁榮、財富和福祉都是基於碳氫化合物化石燃料的燃燒。然而,它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顯的,溫室氣體排放擾亂了自然環境,這些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但是,科學家預計,到2030年之前,化石燃料的使用每年還是會增長1.3%。
-
瑞典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 可用作汽車燃料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瑞典林雪平大學(Linköpi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正嘗試利用太陽能,將溫室氣體二氧化碳轉化為燃料。最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利用其技術是有可能用二氧化碳和水選擇性地生產出甲烷、一氧化碳或甲酸。
-
在高溫和活性炭作用下 塑料廢物竟能轉化為噴氣燃料
在高溫和活性炭作用下 塑料廢物竟能轉化為噴氣燃料 2019-06-參與互動 在高溫和活性炭作用下 塑料廢物竟能轉化為噴氣燃料
-
廉價催化劑讓光和二氧化碳變燃料,效率是植物光合作用13倍
來源:澎湃新聞 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夢想能夠模仿光合作用,像植物一樣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製備成有機化合物,比如可作燃料使用的甲醇等。
-
英媒:新技術可在室溫下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體碳顆粒
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2月26日報導,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領導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有效地將二氧化碳從氣體轉化為固體碳顆粒。這項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的研究,為安全、永久性地從大氣中清除溫室氣體提供了另一條途徑。
-
【工業之美】對抗全球氣候變暖 人工光合作用可將二氧化碳轉變為塑料
為了延緩全球變暖,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減少大氣中已有的二氧化碳含量,這其中包括了「人工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碳水化合物。人工光合作用仿效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利用納米大小的光感應材料,將光能轉換成電能,由此產生氧化還原酶反應,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相應的化學物質。
-
何良年|面向可持續發展的二氧化碳化學
將CO2定向轉化為有價值的化學品、能源與材料, 也可一定程度上緩解環境問題, 並減緩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將豐富、價廉、可再生的CO2「變廢為寶、高值化利用」, 以部分替代化石原料, 滿足可持續發展需求。當今世界正處於能源供給從過度依賴化石能源向基於太陽燃料轉型的過渡時期, 利用太陽能以及可再生電能將CO2還原為生產碳氫燃料, 已經成為本領域有巨大應用潛力及挑戰的熱點課題。
-
復旦畢業生開創「全新領域」,利用太陽能合成生物有機肥料
你能想像,陽光加上水就可以合成生物有機肥料嗎?通常,綠色植物能夠利用太陽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製造有機物質並釋放氧氣,這一過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光合作用。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與生物化學系助理教授劉翀基於材料學和生物學的協同作用,研發出一種人工光合作用生物無機混合體系。
-
UC Irvine發現固氮酶鐵蛋白或將為生物燃料
蓋世汽車訊 作為加州大學內的一支團隊,Irvine發現了一種天然酶(固氮酶)中含有鐵蛋白(還原酶組分),該物質與天然催化劑不反應,能夠將二氧化碳轉化為一氧化碳 - 後者可以用作為一種合成燃氣,產生有用的生物燃料和其他化學物質。
-
用以替代汽油 保時捷將研發合成燃料
易車訊 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保時捷正投資2400萬美元開發合成燃料,從該公司的表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種中性燃料,其可以在非電動汽車中取代汽油。據了解,保時捷將與西門子及其他公司合作,建立生產氣候中性燃料(也稱合成燃料)的綜合工業化工廠。該工廠預計最早2022年開始試生產試生產合成燃料,保時捷預計將首先使用,將其運用於賽車以及體驗車輛。
-
這家清潔能源公司可提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並轉化為燃料
這家清潔能源公司可提取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並轉化為燃料 站長之家(ChinaZ.com) 12月31日 消息:二氧化碳過度排放被認為是造成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
單分子能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使用於燃油汽車
科學家們首次研發了一種能夠有效吸收陽光的單分子,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用於燃油汽車。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首次研發了一種能夠有效吸收陽光的單分子,而且該分子還可以作為一種催化劑,將太陽能轉化為氫氣,而氫氣可作為清潔的燃料替代品,用於燃油汽車。該種新分子可以從整個可見光光譜中收集能量,與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相比,可以多利用50%的太陽能。這一發現可以幫助人們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轉向使用不會對氣候造成影響的能源。
-
復旦畢業生開創「全新領域」,利用太陽能合成生物有機肥料,超越自然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專訪
劉翀專門設計的這種模仿植物功能的裝置,可以收集太陽能來產生電流,隨後電流將水分解為氧氣和氫氣,水中的細菌再將氫氣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氮氣轉化為生物肥料或燃料。 2016 年 6 月,劉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標題為Water splitting–biosynthetic system with CO2 reduction efficiencies exceeding photosynthesis,該論文稱基於一種生物相容性豐富的地球無機催化劑系統,其團隊開發了一種混合的水分離生物合成系統,這種人工光合作用系統可以在低驅動電壓下將水分解為分子氫和分子氧
-
新型光催化劑將二氧化碳高選擇性變身能源—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孫永福教授、謝毅教授課題組設計了一種具有雙金屬活性位點的超薄納米片催化劑
-
化學鏈小分子轉化研究進展
1940年, 麻省理工學院的Lewis和Grilliland開發了流化床反應技術, 利用碳基燃料和載氧體反應生成工業級二氧化碳(CO2)。1949年, Lewis等開展了化學鏈甲烷部分氧化製備合成氣的研究工作。1970年, 標準石油公司的Callahan等研究了化學鏈丙烯選擇氧化制丙烯醛, 載氧體為含50wt% SiO2和50wt% Bi9PMo12O32的複合氧化物。
-
南科大梁永曄課題組實現分子催化劑高效電還原二氧化碳
找產品、發求購、查百科,就上化學加 導讀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梁永曄課題組與耶魯大學化學系王海梁課題組合作在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CO2)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分子催化劑通過多米諾途徑實現二氧化碳至甲醇的電還原轉化
-
【中國科學報】人工光合作用讓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二氧化碳(CO2)在所有溫室氣體中含量最高。如何減少其濃度,或是能否有種辦法將其「變廢為寶」?這一直是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吳驪珠團隊希望克服的難題。 近日,吳驪珠團隊首次報導了將太陽能驅動的CO2還原和有機氧化反應相結合的實例。對於論文能刊發在《細胞》雜誌子刊Chem上,她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