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軍銜時,我軍如何區分士兵和軍官?有一些簡單的方法

2020-12-20 歷史秘讀

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一支從人民中來的部隊,也是為人民而戰鬥的武裝力量,他誕生於中國最黑暗的時代,帶領人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我軍的軍事建設也是一點一點的從戰火考驗中建立起來的,然而在軍隊建設的初期,我軍一度是沒有軍銜標誌的。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時候,雙方創建了黃埔軍校,並因此而成立了北伐軍,很多人認為北伐軍是沒有軍銜標誌的,事實上是有的,只是他的表現形式和我們今天的不同,北伐軍軍官的軍銜是在胳膊上,也就是臂章,一般有臂章表示軍銜的,都是老蔣嫡系中的嫡系,另外還有胸章,胸章佩戴的隊伍更多,黃埔學生軍,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都是這樣的標誌。還有部分日系的肩章,雜牌軍的標配。

我們也都知道南昌起義以後,我們建設了自己的軍隊,當時仍號稱國民革命軍,所以軍官應該是採用胸章的標誌,只是隨著後來紅軍建設逐漸完善以後,國民革命軍一系列的軍服也就不再使用,然而紅軍在建立以後,還是後來八路軍時期,為了本著官兵一致的原則,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都不佩戴軍銜,那麼士兵該如何區分軍官呢?

答案是看衣著,據說軍官和士兵最大的區別是在衣服口袋上,普通的士兵只有衣兜兩個口袋,而軍官則是有四個,另外據說連鞋穿的也都不一樣,一部分幹部有穿著膠鞋、皮鞋的,戰士們能有雙草鞋就很不錯了,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武裝帶,軍官的武裝帶不佩戴手榴彈、子彈帶,只有一把短槍(有的還配搭望遠鏡),也就是所謂的配短槍的就是軍官。

另外還有公文袋,一部分幹部由於配備警衛員,警衛員身上裝備的短槍、子彈帶,還隨身裝著公文包,一般看到這樣的配置,那麼他跟隨的人一定也就是軍官沒有跑,由於形成習慣,以至於後來就連日軍也掌握了這個規律,一旦在戰場上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就會猛烈進攻。

新中國建立以後,對革命年代有功人員都授予軍銜,只是這時期的軍銜,更多的是一種榮譽標誌,在60年代以後,為了體現官兵一致,後來取消過一段時間,但是在對越反擊戰時期,由於軍銜問題帶來很多指揮上的不便利性,新時期本著軍隊制度化,建設化要求,重新恢復的軍銜,並且在作戰實用性上,軍銜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相關焦點

  • 軍媒回顧我軍九十年軍銜制度沿革:必將強化軍銜的基本功能
    戰爭時期我軍部分幹部曾有軍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後,許多國民革命軍軍官放棄了軍銜和高官厚祿,脫下了將校呢,換上了粗布軍裝,投身革命陣營。在紅軍隊伍裡,沒有軍銜等級,官兵的服裝和識別標誌也沒有區別。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今天咱們欣賞一下【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這個話題,接下來咱們就探討一下。沒有看過前期精彩文章的朋友,希望點讚+關注,精彩節目不迷路!望軍迷朋友們及時關注,精彩內容不容錯過!好了,進入正題: 軍服是軍人穿在身上的身份證,軍銜是軍人級別和軍兵種信息的體現,也是部隊管理和識別的需要。
  • 中國軍隊在沒有軍銜的時代,為何劃分軍官和士兵的等級?
    說起軍銜,相信當過兵的朋友都不陌生。目前的軍銜分為將官、校官、尉官、士官等等,言而總之非常的詳細。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軍隊是沒有軍銜的。那麼,在沒有軍銜的時代,如何劃分軍官和幹部的等級呢?其實,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辦法。
  • 軍銜如何區分?最高軍銜是什麼?
    軍銜如何區分?最高軍銜是什麼?預備役是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的後備力量,為了能夠達到「平時少養兵,戰時多出兵」的目的。因而,部分國家的預備役力量非常強大,比如美國國民警衛隊,就是一支非常強悍的預備役力量。當然了,我國也非常重視預備役力量的建設。然而,長期以來大部分人對於預備役不怎麼了解。筆者就為大家解讀一下,預備役領導體制是什麼?軍銜如何區分?
  • 為何戰機飛行員都是軍官,沒有士兵?為何飛行員軍銜比其他兵種高
    為何戰機飛行員都是軍官,沒有士兵?為何飛行員軍銜比其他兵種高這個不是你的感覺,本來就是這麼個情況,飛行員全部是軍官,而且飛行員的晉升是非常快的,只要能夠正常飛行,到師級一點問題都沒有。飛行員確實只有軍官,而沒有士兵,這主要因為三個原因,一個是飛行員培訓周期過長,士兵短短數年的服役時限根本不適合這一兵種。第二個說句不好聽的就是飛行員的命更貴,培養成本太高,給軍官待遇是理所當然的。最後一個是因為飛行員都必須進入空軍航空大學這樣的軍校學習,而從這種本科類軍校畢業,按照有關規定,畢業就是軍官,從某種角度講這就是一個順理成章的程序而已。
  • 飛行員全有軍銜,為何飛行員都是軍官,沒有士兵
    飛行員全有軍銜,為何飛行員都是軍官,沒有士兵一開始無人機操作人員只能從現役飛行員中挑選,因為無人機的佔位,攻擊都需要有戰術經驗,不是像打電子遊戲那麼簡單。但後來無人機發展,這部分戰術動作已經實現了自動化,所以不需要專業的有人機飛行員來完成,另外有人機飛行員去飛無人機會有很大的心理落差,人才也是浪費。所以現在基本都從士官中,培養專業的操作人員。讓停飛/退役的飛行員做無人機操作手那是發揮餘熱,從士官裡選拔無人機操作手,縮短培訓時間,降低培訓成本。
  • 30年前,我軍正式裝備了第二套軍銜服裝
    300多名軍官身著87式軍官夏常服、白襯衣和領帶,充分表現了軍人健美的體型和良好的儀表,一顯國威、軍威,在場的幹部戰士看後十分振奮。為配合軍銜制的實行,同年8月起,全軍陸續發放新軍服。這次新服裝發放,採取先套穿、後發服裝,當場試穿,當場調換的辦法。到9月中下旬,基本發放完畢。筆者當時在總後軍需生產部,這次評銜時被評為上尉軍銜。
  • 將現役軍官的軍銜設為3等11級
    1983年5月,中央軍委發出《關於成立恢復軍銜制度領導小組的通知》,開始實行軍銜制的準備和軍官軍銜的評定授予工作。在籌備過程中,是否沿用1955年的軍銜制度成為爭論的焦點。經過討論和研究,大家認識到1955年軍銜制度本身存在著進出渠道不暢等問題,特別是沒有退的制度安排。1985年6月,中央軍委召開擴大會議,果斷提出割斷1965年以前實行軍銜制度時遺留的歷史問題,實行新的軍銜制度。
  • 士官的軍銜分為三等七級,怎麼區分,工資待遇如何?
    1988年,我軍恢復軍銜制後,除了部分文職幹部、軍校在校學員和新訓期的新兵沒有軍銜外,軍中的每一個軍人都擁有軍銜。其中,士官軍銜是我軍士兵的專用軍銜,在這之前需要明白士官軍銜和義務兵軍銜之間的區別。義務兵軍銜一般稱為列兵軍銜,其中分為上等兵和列兵兩個軍銜,而列兵軍銜則是我軍中等級最低的軍銜,基本上每一個入伍的士兵都會經歷此軍銜。列兵一般是在服役一年後,才會被授予上等兵軍銜,而義務兵期限2年後,會從士兵中選拔出一批作為志願兵,並重新授予軍銜,這就是士官軍銜。
  • 新式軍銜服定名為「87式系列服裝」
    當時的服裝改革方案大多數都按計劃實行了,也有一些品種、樣式後來修改調整或是取消了。印象比較深的有幾項:    (一)將官禮服大簷帽帽簷上有二龍戲珠圖案,禮服左右袖口也各繡有一條金龍。確實有民族特色,也挺好看,但總覺得有點兒那個,當時就有爭議,後來還是取消了。    (二)軍官和士兵軍銜標誌都有兩套方案:
  • 有軍銜才方便打仗指揮?老軍官不樂意了:把肩章戴好是想吃槍子?
    六五軍服只能從口袋數量區分軍官和士兵,具體級別沒有表示有位老兵曾很直白地說了一句話:不戴軍銜難道你不知道該向誰敬禮麼?這其實說明了單純標誌性的軍銜和肩章的缺失並不代表指揮層級的不明確。實際上,軍隊作為一個有強大團結力的集體,層級十分分明,對層級的認知是貫徹到每天的生活和訓練中,絕對不會因為少了個軍銜和「星星」就出問題。那打起仗來呢?實際上,任何有組織能力的軍隊的戰時指揮層級是十分嚴密的,並不依靠衣服上的標誌來打仗。
  • 為什麼美軍校尉級軍官軍銜圖案沒有常見的槓和星?
    李三萬 摘要: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美國,軍官軍銜圖案卻和大多數國家的不大一樣,特別是校尉級軍官軍銜圖案沒有其他國家所最常見的槓和星,這又是為什麼?
  • 抗日戰爭中,日軍軍銜如何區分?大佐又是什麼級別?
    在影視中,只要是關於抗日戰爭的,在日軍中總會有大佐的身影,有一個場景想來也是再熟悉不過的了,就是通常會有一群日本士兵,而在最前面的有一個軍官,在這個軍官的身邊,會有一些向他獻計謀或者是報告一些事情的人,這些人都是一副卑躬屈膝的樣子,而這位軍官就是所謂的日軍中的大佐。
  • 07式作訓服領章,堅守我軍領章最後陣地!
    這次軍服改革是圍繞實行軍銜制進行的,參照1955年實行軍銜時的肩、領章,新設計了一套軍銜肩、領章的樣品,隨同這次改革的服裝一併呈上。1983年1月27日,總後勤部上報中央軍委《關於恢復軍銜制服裝方案》。3月18日,軍委常委會議審查恢復軍銜制服裝,確定用領章區別軍兵種,用肩章區別軍銜。
  • 日本二戰時期的「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有何特殊待遇?
    日本的侵華戰爭讓我們牢記了日本帝國的滔天罪行,同時還有一些著名的歷史戰犯也將在史冊上永遠地被唾棄,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七七事變的第二年,身為大佐的岡村寧次接到軍部調令越級提升至司令官,成為軍內的焦點,但殊不知,「大佐」才是日軍內部人人要爭的軍職,那麼日本「大佐」相當於我軍什麼軍銜,為何日軍不當少將要爭當大佐呢
  • 海軍軍官軍銜為何放在袖子上?夏常服和作戰服為何又不放了?
    首先,《海軍軍銜為何在袖子上》這個命題並不準確,你可以說「軍官、準尉的海軍春秋常服或常禮服的軍銜標誌為何在袖口上?」,但是不能說「海軍軍銜為何在袖子上」,為什麼這樣說才科學嚴謹呢?原因非常簡單。世界各國軍隊的軍裝,主要品種基本上都區分為常服、禮服和作戰服,此外還有一些輔助品種比如體能訓練服、工作服、防護服等等,每一種軍裝的軍銜標誌放置的位置都不一樣,士官和軍官的軍銜標誌放置位置更是有非常大的不同。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
    第二條 為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有利於軍隊的指揮和管理,增強軍官的責任心和榮譽感,實行軍官軍銜制度。    第三條 軍官軍銜是區分軍官等級、表明軍官身份的稱號、標誌和國家給予軍官的榮譽。
  • 一千萬「預備役」軍人,將迎來新軍銜!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預備役部隊, 是我軍重要的組成部分,以現役軍人為骨幹,以預備役軍官、士兵為基礎,按統一編制為戰時實施成建制快速動員而組建起來的部隊。預備役部隊平時隸屬戰區軍種、軍兵種,戰時根據國家發布的動員令轉為現役部隊,歸指定的戰區或軍兵種現役部隊指揮。
  • 我軍80年來更換16種軍帽:究竟哪一種帽子更好看?
    1955年10月1日,我軍起開始配發55式軍銜服裝。這一天是建國五周年大閱兵,受閱部隊指戰員身穿55式軍服,佩戴肩章、領章,軍容嚴整地通過天安門廣場。55式軍服設置禮服、常服、工作服3系列,軍官佩戴軍銜肩章、兵種勤務符號領章和帽徽;士兵佩戴帽徽和軍銜領章;男軍官夏季戴大簷帽,女軍官戴無簷帽,陸空軍士兵戴船形帽。
  • 美國陸軍士兵和士官軍銜與晉升制度
    士兵就不能下命令了,即使對軍銜更低的士兵。相比之下,軍官是受到委任而指揮部隊的,部隊不是他的,只是委託給他的。兵頭與軍官的關係好比工廠裡的工頭和幹部,更注重日常運作,但不管長遠規劃、方向性決策和人事。 在美軍中,最低一檔的士兵稱為Private,中文就是列兵,簡寫為E-1。據說private一詞來自16世紀,指自願或者與貴族、國王籤約入伍的士兵。